填寫留言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單元:知識管理KM
課程時間:2022.04.19(二)
學系名稱: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劉漢民
學號:111409503
【說時似悟,遇境則迷】
吳明烈老師在五項修煉後的提出第六修煉『知識管理』,就是如何在組織內建立知識庫與傳遞.
石蕙萓&何文莉&曾美陵學姐用了大量閱讀與整理後的資料提供給同學,如果要知識管理要從哪些地方下手,而可以有什麼工具.
我在簡報過程中不斷思考,顯性知識易整理,也容易傳遞.
但真正核心的隱性智慧,卻無法言傳.
顯性知識就像文化或學問,現在用大量的數位工具可以收斂,透過大數據分析可以很快整理以及散播.
但隱性智慧就像人對事的辨析判斷和應對方法,遇事才知一二.
五項修煉,其實就是一種智慧的傳遞方式.
我們再回頭看一下每項修煉的內涵,所有的內容都是在知識建立下的提升:
第一項修煉:自我超越
第二項修煉:改善心智模式
第三項修煉:建立共同願景
第四項修煉:團隊學習
第五項修煉:系統思考
知識是已經存在的,但智慧透過不斷的內省與互相對話,透過經驗中累積的處理方式,能夠印證與調整.
【回頭觀照,以境驗心】
還沒出門上課前,閱讀到一篇商周的文章,用這篇文章來說明.
陳其宏還是工程師的階段,他的主管不斷用知識的收斂與分享來讓所有共事的夥伴都能夠納進去工作時該需要的知識系統裡.
透過筆記以及最重要的整理與追問,陳其宏不斷的被拔擢以及挖角,目前擔任佳世達董座.
更重要的是,
他也把同樣的方式,用在內部人員甚至於外部聯盟的夥伴,讓大家都可以有共同經驗以及語言.
標準化的SOP,讓他在面對新事物的時候,永遠有依循,而且不只是他,全公司的人都有概念.
他說:『做筆記是內化的過程,上課,更是反覆加深你的專業知識,你上越多功力就越深,這個叫做「施比受有福」。』
我喜歡他在併購公司後賺錢的第一步,就是更換一個上萬元的免治馬桶,讓所有人都看到改變的可能,而這改變跟我有關.
有感,就有敢.
組織學習研究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名稱:五項修練-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知識管理)
課程時間:2022.4.9(六)
課程地點:OLD反思咖啡館(上)及暨大A302教室(下)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張薰云
學號:110436513
課程心得:今早來到了巷子中的秘境~OLD反思咖啡館,老闆介紹了他如何開始與店裡的特色及咖啡是如何從生豆產地開始…到果實的處理方法變成生豆、運送、烘焙、咖啡的選用與品賞,不同的豆子及烘焙的方式,都可以有不同的香氣與味道,再加上手工製作的蛋糕--絕配,一種生活中感受到幸福的小雀幸。也從兩位咖啡烘焙及甜點魔法師中,感受到將自己的興趣變成理想去耕耘與收穫,雖是辛苦也是終有成果,並在終身學習上豎立了一個標竿值得讓我們學習。
在咖啡與甜點香中,我們同學各組一一導讀”學習型組織五項核心修練”(+知識管理)的分享與單元遊戲活動,在五項核心修練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知識管理。
我覺得,其實都有息息相關一環扣一環,密不可分的,就像滾動式學習一樣,不斷的更新、再創新,組織是一體的,一人到一群人都是一,每個人從單一開始覺察與精進,在組織中各自扮演的角色與影響,擴散到組織一體共同提升驅動往前進的動能,而最重要的就是溝通與學習;書中最有印象的是退休球員Bill Ruesell,曾經提到他們的球隊:「就像其他專業領域一樣,我們也是由一群專家組成的團體,我們的表現依靠個人的卓越與團隊的良好合作;及使他的球隊打起球來與眾不同的,不是友誼,而是那種「團隊關係」,也證實了在團體中,個人的卓越與專業;團隊共同一致的目標願景與學習,會是組織永續發展的重要要素。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第八單元:第六修練知識管理
課程時間:2022.04.19 (二)
課程地點:A302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代號:110409520
學生姓名:梁燕珩
知識無限多,而知識太多的情況下需要管理。企業的知識管理,由內部與外部整合。我認企業內部很多決策都是受到外部影響,特別是社會變化,對資訊的來源沒辦法分辨對還是不對。因此,企業很多時候會有錯誤的判斷與決策。
而企業內部的組織成員,我認為成員之間會有競爭關係,因此對於知識分享是抗拒的。但抗拒分享會影響組織發展,其實是不良的風氣。
要改變這情況,其實與五項修練中,每一個修練都是個人與組織必須學習。基本的修練才能達到第六修練。組織與成員應改變傳統企業的心態,改變自己才能改變組織,由最上層開始改變,一層一層影響組織每一位成員,打造良好的競爭下,同時可以互相分享和創新。特別是AI時代將來臨,新科技的出現會打破現有的思想和知識,成員之間不分享、不思考,只會讓組織停留原地,組織沒辦法迎合社會,最後會讓組織難易走下去。因此知識管理有很多種,但知識還是需要選擇、思考與分享共同完全。
2022.04.19 組織學習
課程時間:2022.4.19 (二)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課程主題:架構九 第六項修練 知識管理
學系名稱:終發所碩一
學生姓名:張芠寧
學號:110409505
心得: 今天的課程報告,介紹了知識管理,在現今資訊爆炸時代,知識、資訊、信息流通快速,儲備知識、管理知識的需求大增。尤其許多大型企業、科技公司的知識管理分別用於如人力資源、策略管理、信息科技等部門。而知識具有以下難以管理的特性:可多次利用,且可能擁有不斷上升的回報;散亂、需整理並隨時更新的必要;不確定的價值;不確定的利益分成。而知識更有顯性、隱性之分,可想而知,知識管理可以說是現代人類、工業、企業間最大的挑戰,雖然現今科技發達,3C產品市占率高,但能源危機不會消失,各國間的角力造成的戰爭更是讓物資、能源價格水漲船高。書本雖然在知識更新、汰換方面緩慢,卻可能是資訊能源危機下,人類唯一能夠掌握在手中的知識。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第八單元:五項修練之系統思考
課程時間:2022.03.29 (二)
課程地點:A302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代號:110409520
學生姓名:梁燕珩
系統思考常見思考陷阱,就事論事假象,沒有理解背後原因。每次在網上看新聞,網民有系統思考的留言不多,最常看到「以事論事.....」,沒有說那一個評論好或是壞,最重要的是新聞報道的可信程度與偏頗也引起不同結果,這些留言有可能間接傷害別人。所以系統思考是讓我們思考事情的全貌,理解背後原因。有一個例子最常聽到,要不要讓座這問題,每人有不同想法,但想法正確的又不見得真的能做到好的評論。之前看到一名女性在網上分享讓座問題,受害人是她本人,原來她當天不舒服,有貧血狀態,車上沒位置,只剩下優先座,所以她坐下去沒多久,有老人上車,要求她讓座,她說明情況也被罵。後來這件事被拍到網上,部分網民是支持這名女性,但也有很多人以事論事。我認為面對不同狀況,所謂的以事論事,是起不到作用,因為背後原因太多,這些事也是需要考慮。
直線思考陷阱看似合理和推理,這也是最危險的思考。簡單來說是治標不治本,沒有解決問題本身,反而製造另一個問題出來。
我認為系統思考是人很重要的一個訓練,因為系統思考是經過脈落,有因果關係的思考,與別人討論時,也會讓人感覺是專業,理性分析,更容易說服別人。但系統思考的訓練,我認為非常難實踐的,因為自己訓練是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唯有多與人交流,吸收不同方面的知識,增加自己的眼界,才能用不同面向看待事情。因此為什麼要認識不同的人,因為不同人的想法,是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第八單元:五項修練之系統思考
課程時間:2022.03.29 (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110學年度終發碩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代號:110409516
學生姓名:徐逸芝
心得:
今天上課主題:系統思考。可以藉由拼圖活動理解為何專注於片段將難以看到整體。學習從單一事件,抽絲剝繭往更深層看到趨勢及結構。
事件經常會吸引人們注意、就像冰山一角,然而事件往往不是最重要的,希望能學習將自我局限的片段思維轉為看見整體的觀點:提醒自己要去看到問題的全貌;能反省自己的評斷如何影響自己的態度與行動,並進而造成問題;能發現行動所造成的傷害和後遺症,並引以為戒;在更整體思考後,瞭解問題的根本,然後採取適當的行動。期許自己系統思考與生活、生命連結,學以致用並逐漸發展出整體思考能力,進而釐清生命中根本而重要的事並提升自我問題解決能力。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第七單元:五項修練之團隊學習
課程時間:2022.03.29 (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110學年度終發碩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代號:110409516
學生姓名:徐逸芝
心得:
今天上課主題:團隊學習。組織是由團隊所組成,團隊在組織中漸漸成為最關鍵的學習單位。團隊學習係指成員藉由獲取知識與能力來改善行動的程序(Fiol & Lyles, 1985)。亦即,透過成員間彼此分享資訊、共同討論問題以及尋求新的洞察,產生知識創新並且提昇團隊知識與能力(Edmondson, 2002; Argote et al., 2000)。也就是說,團隊若能透過不斷地知透過知識的吸收與整合過程,即可以使其經由多樣化知識的累積而激發創新(Cohen & Levinthal, 1990)。
組織學習的發展趨勢與變革策略+自我超越&心智模式
課程時間:2022.4.15 (五)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學系名稱:中正大學成教所碩一
學生姓名:蘇怡潔
學號:610710012
學習,若只有個人獨樂,難免過於孤單。自主閱讀、團隊討論,透過有目標、有計畫的安排,邀請更多人一起共學。這樣的學習氛圍,不僅只是在個人,更要推己及人,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如此也才能帶動學習型組織的發展。
學習型城市,透過該市民的終身學習,讓終身學習遍及各場域,包括家庭、學校、社區及職場。不僅是國家政府機關的政策規劃,更需要結合民間企業組織、社區以及學校共同的推行,彼此資源共享,擘畫願景-永續社會、共創未來。
老師以國內外企業為例,分析其成功以及失敗之因素,讓我們了解到企業組織中,要具備的硬實力、軟實力更要有實踐力。而組織變革一定會有陣痛期,但會要改變一定是會有共同的目標願景以及共同努力的夥伴,所以:所有的問題都是來挑戰我們,要讓我們有正向回饋。
看見、感受、領悟、學習、分享
這一次分享五項修煉分享的主題:自我修練與心智模式,將老師所分享的五個步驟融入到這一次的心得中。
看見:報告者的準備資料,將課本內容整理得很精簡。
感受:報告者的用心準備
領悟:分享的方式有很多種,重要的是要融會貫通後,更要與人分享。
學習:除五項修煉中的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報告者還融入了更多訊息,如冒牌者症候群(高敏感低自尊)、目標的訂定以及在組織內要有良好的溝通與協調。
分享:一整天的課程,難免頭昏腦脹,感謝老師帶我們到中正後山散步,藉由自然和諧以及輕鬆的氛圍,老師將今日的五項修煉主題再次收斂聚焦,也讓我們在山林中相互分享。
每一個當下,每一種學習都是在自我超越,更要訓練自己的心智。把專心變成一種習慣,心不散亂就有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