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第四週心得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第四週心得
時間:105-11-19
地點:中科106會議室
課程: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師:吳明烈 教授
學號:105436513
學生:終發班一陳韻如
這次上課看到Amy Cuddy姿勢決定你是誰(Your body language shapes who you are),影片中主張以展開身體的姿勢,假裝自己是有自信的、有權力的,這樣你便會真的展現出信心。生活型態的改變,最不重要的是決心,而是行動,當你採取行動時,你已經開始改變。終身學習的推動,重點不在如何做,而是正在做。
當然有規劃的行動可以使成效更好,因此本周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練習規劃辦理終身學習節,在準備的過程中,我回想這幾次上課的內容,認為學習的目的不外乎在提供更便利的生活、就業所需及自我實現。在規劃活動時應設想參加活動人員的範圍為何及其學習的目的為何,才能使各項規畫活動更貼近參與者所需。另外在討論過程中,大家的想法都不同,討論出的內容也和自己原本獨自設想的不同,然而大家可以尊重彼此意見,接納不同的規劃理念,也更豐富了計畫的內容。
成人教育學研究105/11/29第十二週學習心得
指導教授:吳明烈老師
系所: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士班
姓名:黃芊諭
學號:105409509
今天上課的方式真的出乎我所料,當看見小藍學姊他們那組拿出各種不同顏色的陶土時,我真的很雀躍,有多久多久沒有接觸黏土了!在我的印象裡,那已經是國小的事了吧,覺得能夠利用黏土教學這樣來落實成人教育的實作,我覺得很有新意,也讓上課的氣氛非常愉悅。
不止透過投影片來分享作品,現場也有很多學姐完成的作品,整堂課我都覺得很有趣,小小一個名片架,但是上面每一磚每一瓦,草皮、動物、花草裝飾,都是出自於自己的雙手,那種到成品的滿足感與成就感真的好久沒有了,想到以前上美術課的時候,就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當下我真的有種回到童年的感覺,認真的投入在勞作上,然後構思著整體的呈現,真的沒想過碩士生也能有這樣創意的上課方式,這真的推翻了我以往的學習模式。
今天這堂課真的讓我印象很深刻,接著還有素貞姐介紹介紹禪繞畫,這些都是原本我可能都不會接觸到的東西,但是透過不童的學習環境跟方式,我學到了更多,看到了更廣,我想這就是我們成教的精神,我也更期待之後不同多元的課程活動!
104409502 陳宛汝
2016-12-05, 週一 00:01
11/29成人教育學研究課堂心得
11/29 上課心得
【籌備報告】
短短一週突然要分組報告真的是一件很有挑戰性的事!還好有經驗豐富的素貞分享她在成人教學的心得,琬仍和英如也蒐集整理出精華的理論內容,以及製作ppt,加上我的實作示範,感謝大家搭配得很完美,讓我們能順利完成報告!本來也很想讓大家實際練習世界咖啡館,但是我想說下學期老師的組織學習課程就會用到了,所以改變成這樣的報告方式,也是希望每個同學能實際體會學習的過程和角色,當之後成為教學者時,也才更能知道學習者的內在感受。我記得大學時,老師也建議我們未來要成為諮商師的同學要先接受過諮商,在諮商過程去感受諮商師的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句話的影響力,對於往後成為諮商師的啟發絕對比任何一本教科書有用。從今天收回來的回饋單得到同學許多正向的肯定,心情很開心也很感恩!
【報告心得】
老實說,我在報告的時候很緊張,因為我很少教成人,大部分教的對象都是兒童,要在大師前班門弄斧實在很有壓力!所以我很認真的去釐清成人與兒童教學的差異,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自尊、經驗、動機和語言,我覺得成人願意學習代表他的主動性很高,以諮商來說就是自願性個案,兒童則多是非自願性個案。主動性高的學員優點是不用花太多時間建立默契與規範,很快可以開始進入課程,但是成人自尊高,對自己期待高的情形下也容易放棄輟學,所以合作接納的氛圍很重要。若能將課程與成人的生命經驗及人際網絡做連結,就會產生學習的意義並加強持續來上課的意願。
省思這次的示範,我覺得最大的瓶頸是語言,尤其是跟舒兒,只能靠同學跟他講解,或是他自己看大家的作法跟著做,還好她最後也做得很開心,看來我很難去教外國學生阿!
105.11.02.桃米社區見習
時間: 105.12.02(五)
地點: 桃米社區見習
課程: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師:吳明烈 博士
學生:劉芳君
學號:604710014
心得:
一、象徵希望與重生~
一座紙教堂,就在921受創嚴重的南投埔里-桃米社區
重新搭建展開新的生命、新的使命
和我一起來欣賞~遠從日本來台的:紙教堂
在南投埔里,有一座別出心裁的教堂在這裡座落完成~
這座教堂可大有來歷喔,遠從日本阪神地區空運來台
是當時在1995年阪神大地震興建的教堂,全部用『紙』建造而成,做為阪神地震時的希望重建基地而在這座教堂的任務完成後,
現在,延續他的使命~來到台灣~在台灣921震災嚴重的埔里鎮上,
讓曾受創嚴重的心靈,重新被教堂溫暖的燈光照亮。
二、青蛙阿婆的家:
走進社區,跟社區居民對話,聊聊它們的生命故事,阿公是外地人來到埔里定居,夫妻倆熱愛桃米地,阿婆四處去學習進修,活到老學到老。
三、學習型企業:財團法人18度C文化基金會
「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是基金會的創立精神。我們成立的開始緣於扶植在地產業,目前更進一步投身於推展公益事業,分享愛和幸福甜蜜,支持並舉辦在地各種大小活動,教育演講。讓小朋友能在社會的溫暖中成長,繼而從小學會關懷他人,懂得感恩,長大後更有能力回饋社會和家鄉;也希望透過此舉,拋磚引玉,號召埔里的善念和義舉,一起做好事.
感謝老師之見習之旅,讀萬卷書不如走萬里路。
105409514 李惠敏
2016-12-04, 週日 15:51
創作名片架的學習
課程:成人教育學研究
時間:105.11.29
地點:系所304會議室
授課教師:吳明烈 教授
學生:105409514 李惠敏
第十三單元:成人學習理論與實務----活動設計篇
非常活潑的一堂課,分組的同學有實戰經驗的老將們:碩二二位學姐及我們班的素貞、英如,將上週的成人學習理論,化身成實際操作課-----輕黏土教學。當小藍學姐拿出大大小小的,紅紅黃黃白白的黏土,又拿出作好的一對新郎新娘作品時,真是好奇,現在要玩什麼呢?時間那麼短能完成嗎?最後,玩的是放名片的小小架子,而且是每個同學一份喔!從中我們有手作品,又學到學姐老師帶我們上課的方式,真是收獲滿滿。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藍老師如何教:
1. 先放投影片,介紹將要做輕黏土教學,它的材質、性質,作三個小球代表祝福,送個不同的同學,作為暖身活動。一邊手作教學配合一邊看投影片。
2. 同一時間由另一組員一起發材料,及將要作的範本,讓我們了解將要做麼,
3. 貼心的解釋注意的事項,如黏土動物的頭要小小的、草地要用力搓、用濕巾保持手清潔,那個顏色易沾手等等。
4. 清楚的手作步驟,先作一,再作二,一步步的教我們。
5. 了解成人學習的困難在何處,會主動作好,給我們完成。
這是堂優質課程,有明確的教學目、豐富的教學內容、合宜的教學方法、優良的教學成效,最後還有簡單評量。
接著,素貞放國民健康體操,讓我們運動中,記起以前上學時的時光,介紹禪繞畫、生命繪本、合唱班實際帶班的經驗,她是從生活常見繪圖、圖像、實物(踢建子、搓搓樂等)引起長者談以前自己生命,畫出自己生活,或唱出自己的歌聲。
在這堂課我們師生互動,是平輩是朋友,大家輕鬆自在,同學互相幫忙,互相取樂,一種特別的感情也由此而生,非常溫馨,感覺是一家人般的親切。留下美好的回憶及作品。
陳芳羽105436521
2016-12-04, 週日 10:57
終身學習暨台北學習型組織國際研討會
終身學習暨台北學習型組織國際研討會-04
1、課程時間:105年11月20、21日
2、指導教授:吳明烈教授
3、學生:陳芳羽105436521(終發在職專一)
學習回饋:
◆11/19終身學習第四堂課(中科106教室)
林清江的人生三寶(終身運動、終身學習、終身反省)說得可真是到位,但這樣的毅力與堅持說實在對大部分的人而言似乎是件具有挑戰的事,在我的職涯發展中雖不能說不順遂但也挺不簡單的,醫療業不斷面臨生與死心中的壓力與職責具有極大的個人風險與高壓,0.1的差異可以決定是否挽回一條生命,當然在我們的學習之中,你讀社工系不見得就學得到所有能學到的東西,有時是與生俱來的特質以及環境等影響,但我仍認為學習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事,人生沒有不犯錯的道理但一定不能沒有學習,學習可以是自己給的(主動)別人給的(被動),就例如:一位家暴犯對於女性懷有極度偏見,於似乎遇到女性警員或社工等人就非常排斥,故我們認為這位家暴犯需要對於性別平等在教育,可是我們發現被動的教育需要花費許久時間才有機會使這位家暴犯改變心智及行為,另透過團體學習及家人間互動次數的增加這位家暴犯主動的可能性較高,可能是因為有樣學樣群聚的力量大過於單一推動的力量。這也就是個人與團隊學習的不同面貌,如何引誘或者吸引學習並引發動機,我們特別需要提供他們所需要的,透過需求形成一套持續發展的多元學習行銷平台。
【影片分享:姿勢決定你是誰?】
1、 小調整大改變2、假裝你成功3、內化於骨子裡4、有模有樣
透過身體語言我們能發現溝通不再只是口語或正式的方式才能傳達我們所想我們所要讓他人理解或閱讀的心理文字,有時我們的非正式非語言的姿勢也已告訴他人我們的想法,如果你是一位生意人你絕對必須學習這件事,學習察言觀色以及非語言行為的心讀法,於實務學習中我也嘗試學習這四種方法於不同場景與不同會議上心態、信心、學習、模仿來提升自我觀點及遠見,影片的分享也不單只運用於自己更可嘉惠於民。
【終身學習節分組報告:第一組快樂學習節】
組員:芳羽、玉婷、雅惠、筱君、蓓貞
總覺得這是在培訓我們明年的論壇而準備的,我們這組分享了以快樂及多元永續性的方式來策劃節日,更利用所學的資源地圖來讓參與者於活動後可以在生活中享受學習並以自然的方式渲染社區民眾及社會大眾,普遍而言大家對於學習仍是採保守態度,我們可以從流行趨勢來看目前韓流來襲與歐美市場,為何我們就讀國外學校大多選擇歐美國家而不是中國或其他國家?,我們值得向各國學習的又是什麼?,學習完成如何建立起屬於我國的版本來進行推動,讓我們一起共創屬於我們的創意思考學習型國家吧。
◆11/21台北學習型組織國際研討會
一道簽到處就發現研討會如此壯觀的一面,一個流程順不順暢其實就可從西襖細節中發現,在包包外的LOGO、隨身碟等等具有巧思與細心之處值得我們省思及學習,一個U型的座位排列方式也正襯托出我們常說的U型理論,一入場就聽到原味在地風格的聲響,一路觀察到此場次結束真覺得一切非常順暢,只是建議在宣導攤位上可多配置人力解說或者可以更多元的媒材來呈現更美好的學習營。很幸運坐在明烈大師的後座又可以聽到教授的簡報,從教授身上我們學會從容不迫及應對得宜的態度與溝通,我們台下的學生們就好像粉絲一樣支持著,因為時間有限不然我還想再討論時間裡提出一個提問,只能待下次上課問教授了。
中正大學成碩二 李芬蘭
2016-12-03, 週六 20:44
終身學習見學之行
時間:105/12/02(五) 南投埔里桃米社區見學
課程:終身學習研究
授課教師:吳明烈 教授
學號:中正成碩二 604710004
學生:李芬蘭
今天的課程很特別耶~~這是我第一次到南投埔里的紙教堂以及桃米社區來了一趟收穫滿滿的見學之旅囉! 為什麼是見學之旅呢? 原因無他,就透過視覺、聽覺、嗅覺、觸覺、體覺五感來進行學習。眼、耳、鼻、手、腳、身體,本就是上天賜給我們最大的禮物,尤其在孩提時期,各項感官無不張大著,期待更多的訊息、刺激與新鮮事的進入。可是好像越學習之後我們就往往被學習的刻板型態給框架住了,誰說: 學習一定就得在教室裡呢? 除了白板之外我們還有更多的選擇與更多元化的學習方式來進行學習啊~~所以今天在吳明烈老師的帶領之下,讓我有了一趟極富多元與豐富的見學之行。
紙教堂: 一聽到這個名字就覺得特別,今天實地走訪之後才知道紙教堂象徵著希望與重生。這座教堂可大有來歷喔,遠從日本阪神地區空運來台,是當時在1995年阪神大地震興建的教堂,全部用『紙』建造而成,做為阪神地震時的希望重建基地而在這座教堂的任務完成後,現在,延續他的使命~來到台灣~在台灣921震災嚴重的埔里鎮上,讓曾受創嚴重的心靈,重新被教堂溫暖的燈光照亮。
桃米社區青蛙阿婆的家: 桃米社區的青蛙種類是全台灣最多的,走進社區沿途都可以看見青蛙的蹤跡,不管是路口意象或是門牌甚至是店家的櫃架上或是角落的小藝術品都逃脫不了青蛙的蹤影啊。今天我們走訪青蛙阿婆的家,一間充滿溫馨故事的民宿。原本在台中從事建築業的青蛙阿公與花藝藝術的青蛙阿婆,主人夫婦在退休之後選擇在好山好水的埔里定居了下來,在阿婆的巧思構思下一間極具巧思與處處充滿驚喜與美感的特色民宿就此在桃米社區誕生了。走訪當天阿婆去上生態課程,由青蛙阿公來跟我們介紹這間民宿從無到有的精采故事,最令我感到佩服的是: 青蛙阿婆雖然已經當婆婆了但學習力遠比我們這群年輕人更有活力啊~ 阿婆不只只有精進生態部分的知能,現在更在暨大EMBA進修中,這樣的終身學習的典範值得我們去學習與效法的。
今天在課堂中我提出了: 人為什麼要學習? 學習到底是為了什麼?老師的精闢回應讓我印象深刻:生活即是學習,學習即是生活。當學習融入生活中的一部分時,那麼學習就變得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了。這句話真的讓我感受多多啊!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11/19上課心得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第四次上課心得
時間:105-11-19
地點:中科106會議室
課程: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師:吳明烈 教授
學生:李宥蓁
學號:105436514
明烈老師在課堂上有分享到:「人生三寶-終身運動、終身學習和終身反省」。從「終身運動層面」來說,我覺得年齡愈增長,運動愈重要,只是要做符合自己身體能負擔的運動,在運動中,不僅僅對身體健康有幫助外,還能抒解工作帶來的壓力,使得心情變得更好,真是一舉兩得呀!再者是「終身學習方面」,人從一生下來到成長過程中,都是不斷地探索這個未知的環境,帶著好奇去認識世界,所以學習是人的本性啊!不過,若在成長過程中,遇到了不當的機制或不對的教育行為時,而使得原本愛學習的心,變得不喜歡學習,漸漸疏離或遠離學習,學習的態度、價值觀改變了,必定會影響往後的學習。所以,當父母親或教育工作者,必須要有專業的素養,以及正確的教育方式,才不會扼殺孩子的學習力。最後的是「終身反省」,反省是為了更精進,讓自己能在錯誤中成長,學會檢討,讓我們更進步。人生三寶當中,反省這一項,是我個人比較不足的地方,要再努力落實。
在終身學習關鍵能力的發展上,每個人都要具備終身學習關鍵能力,至於關鍵能力要在團體或組織當中,有交流、互動,才能發揮其功能。就如同,學習型城市的發展得由中央政府倡導,加上地方政府領導,接著由夥伴組織團隊主導,環環相扣交流互動間,才可發揮最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