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2022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標題:2022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
課程時間:2022.05.28、29
課程地點:線上Google Meet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林海清教授
報告同學:中正成教所、暨大終發專班、暨大終發碩班
學系名稱:終發所碩一
學生姓名:詹琪美
學生學號:110409506
學習心得:
研究所每年舉辦一次至今超過10年的歷史盛會,期待已久的兩校三班之日月潭教師會館大會師活動,在COVID-19疫情升溫之下基於安全考量改為線上舉行,還好科技進步讓活動能如期舉行,且讓參與人員減少舟車勞頓及交通往返時間,活動的內容也一樣精采豐富,是樂在學習與專業成長很棒的課程。
第一天
上午【中正成教所-U型理論精要】
今年中正成教參與的同學包括有預研生、碩士生及博士生,是所謂的三代同堂一起共學,真的很特別;U型理論在中正成教的精采導讀下,把原本艱澀難懂的內容,用比較淺顯易懂的方式做歸納與整理,感謝報告同學的辛勞付出。身處渾沌複雜多變的時代,不能拿過去經驗來做學習,因為世界變化太快過去經驗已不足以因應,所以必須向湧現的未來學習。如何運用聆聽與談話的四個層次,把心打開接收來自對方的訊息,展開從「我」到「我們」的系統思考,個人修練、組織轉型的學習之旅。印象特別深刻的一句話,耶穌︰駱駝要走過針眼,比有錢人要進入天國容易。古老的耶路撒冷有一座門,名叫「針眼」。通過「針眼」之門時,用體型很大的駱駝穿過非常小的針眼,來說明守財奴進入神國的可能性,駱駝必須把身上的貨品物件卸下後,才能通過那道窄門。如同為了跨越U型基底的門檻,就必須把一切不必要的都拋開,拋開包袱才能有正確的思考。曾經看過一部影片,船要沉了,落海的人們在海中載浮載沉時,有錢人抱著他的珠寶箱不願放手,於是便急速沉沒於海裡。所謂「不必要的」對於貧窮的人來說,他一無所有時的確是比有錢人要容易做出「拋棄」的選擇。
下午【暨大終發專班-學習型組織的個案分析、學習型組織之方案規劃】
今年是由暨大終發專班主辦活動,暨大終發碩班與中正成教協辦,從規劃實體活動之場勘、會場費用議價等,轉成線上舉辦的3C設備資源籌措及操作困難的問題需克服等等,繁瑣之事多如牛毛,感謝報告同學及活動相關工作人員辛勞付出。學習型組織的個案分析和方案規劃,應用範圍可以很廣泛,如同實作分組討論時,分成學習型(政府、社區、學校、家庭、企業、非營利組織及自訂)共七個小組,共同探討其成立背景及緣起、未來願景與目標、推動特色與影響。組織學習是組織中的成員透過個人和團隊的學習,不斷調整修正及為改善而改變,使組織能適應環境的變遷需求,增強競爭力的過程。
第二天
上午【暨大終發碩班-世界咖啡館(World Café)的概念與應用】
此次報告成員多數是由111級先修班的成員組成,部分由110級同學情義相挺,與中正成教有三代同堂相比,雖然沒有博士生當棟樑支柱,但是整體報告從籌畫到活動結束,也是完美無瑕、無懈可擊,足見能成為先修班成員,必定具有過人之實力,感謝報告同學及活動相關工作人員的辛勞付出,尤其是身體微恙還全程幫忙的主聯絡人-班代婕寧,大家辛苦了。
「世界咖啡館」透過分享知識,激勵創新思維,也透過「聆聽」來重新找到新的觀點形成彼此的共識,促進交流共學,是很棒的匯談討論方式。
下午【中台科大副校長林海清教授-疫情相挺與組織學習】
從疫情帶動遠距教學,到全面數位學習轉型;也透過分組討論在COVID-19流行期間,人們有哪些消費行為的改變?社群中組織的學習型態有什麼改變?帶動什麼樣的人工智能應用需求?…等。學習型組織的例子如:Google、IBM、HUAWEI、NASA為例,讓我們更了解實務上的實際作法;也讓同學們練習在知識訊息爆炸的時代,如何快速又有效率的處理該回覆的訊息及做出緊急應變措施,需有很強的領導人來帶領如何發揮團隊分工合作,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覺察出問題的核心要素與解決方案,這也是組織學習的重要之處。感謝海清教授帶來如此精彩又接地氣的演講,使我獲益良多。
最後,在明烈老師的5個很好(報告很好、發表很好、交流很好、氣氛很好、收穫很好)+ 5隻手(舉手、握手、牽手、拍手、動手)=10全10美 中,結束為期兩天的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暫時畫下休止符,期待明年再相會。
5/28-5/29跨校組織學習
日期:2022.05.28(六)~ 2022.05.29(日)
地點:Google Meet線上
學系:中正成教所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蘇怡潔
學號:610710012
「沒有理論的實務是盲的、沒有實務的理論是空的」。兩天的研修會,不僅只是吸取知識,還有實務案例探討,以及實際的線上討論操作。因為疫情,打亂了原定的實體課程,跨校成員少了實際互動的機會;但線上課程卻沒有阻擋了三所學校學生的學習熱情。非常感謝老師與暨大專班的團隊主承擔這次的研修會,讓大家在虛擬課堂中也有極大的收穫,也看到了不同學校同學強大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動機。
兩天下來,從U型理論、學習型組織個案分析與方案規劃,系統思考的直接性運用-世界咖啡館,到林副校長的演說,這就是一種創新的組織學習模式。理論的學習:是一種密集式的知識吸收,很感謝團隊深入淺出的分享,讓自己對學習型組織以及U型理論有更進一步的了解,看見盲點才能突破。要以經驗為師、以過去為師。
藉由各項問題的研討,進行討論與交流,就如這學期在組織學這門課程中以及在U型理論所探討的「共同啟動」,要學會「聆聽」自己、核心夥伴的生好,透過對話進行反思與探索。其中針對「學習型組織建立」的部分,讓自己感受到願景目標的確立,到擬定策略和方法,進而到執行方案的規劃與落實,著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策略的訂定或是方案規劃,還能紙上談兵,在組織的運行中「人」是最為重要的。唯有好的溝通,學會站在他人角度來聆聽,同理以對,降低團隊的衝突,團隊所構思的方案才能順利推行。
從這次研修會中,從團隊成員的流程規劃、課程分享以及成員互動中,就如老師提到的: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這又如在組織學的第二堂課程中所學習到的「雁行理論」,團隊合作、共享領導、互相激勵和互相扶持,借力使力的團體飛行力量,使團隊有效率地達到目的。
研修會中,自己所感受到的是,要有開放的心態以及帶著問題學習,學習不只是個人化的行為,而是主動現身於社群/環境中。雖無法進行實體課程,在這樣的時刻要具有正念思維、善行利他,更要學習團隊合作。在疫情與新興科技的發展帶動下,組織面臨的轉變非常快速,要能接下這樣的變化球,不管是領導者或是組織,都要學會滾動式的修正,與持續性的學習。
5/28-5/29跨校組織學習
日期:2022/05/28(六)-05/29(日)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跨校學習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高婕寧
學號:110409514
心得:
這兩天是跨校組織學習,是由暨大終發碩班、暨大終發在職專班及中正成教這三個班別,所進行的跨校組織學習活動。在老師的招集下,讓三個班能夠一同交流分享。這兩天同學的報告都很詳細,簡單明瞭,能讓我們清楚的了解到什麼是U型理論、學習型組織的個案分析及方案規劃及世界咖啡館的操作實務。透過分組與同學們的互動和想法上的交流,刺激我的想法拓展我的視野。其中值得學習的是,有許多同學的口條清晰、表達能力很好及邏輯清楚,在分組過程中他們對於組織學習也有不同的應用,我想這就是跨校學習的目的,看到自己的不足去加強補足,學習他人的長處,並透過課程簡報及分組討論去深入探討組織學習。活動的二天也有幸聽到林海清教授的演講,提到疫情下的組織學習實務,透過教授的帶領,也讓我更加的深入了解組織學習的另一環,印象深刻的是分組實作討論,考驗我們的反應和細心,希望以後還有機會可以再次上到林海清教授的課程。這次很可惜因為疫情的關係無法實體,不然我很期待可以到日月潭看到各位同學,而可以想像的是,各位同學在活動中的積極參與及認真的分組討論!但線上也有線上的好處,就是可以快速的拉近大家的距離,也可以不用戴著口罩看到大家。總之,這兩天的跨校研習是一個很好的經驗,希望下次還有機會是實體的方式進行這樣子的實體交流。
610710003湯玟綾
2022-05-29, 週日 23:56
2022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
2022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
日期:2022.05.28(六)~ 2022.05.29(日)
地點:Google Meet線上
學系:中正成教所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湯玟綾
學號:610710003
原本在這個學期初時,明烈老師就有在課堂上問過我們這學期能不能空出周末兩天,要一起到暨大做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就從學期初滿心期待到四月,結果沒想到疫情就這樣爆發了,當下得知要改為線上方式時內心還是有點小小的難過,原本想說能趁這個機會至美麗的暨大校園參訪一回,但在這兩天的線上研修會中效果也不輸給的感覺,辛苦那些報告的同學,要帶領將近50位的同學做實作是真的很有難度,畢竟在課堂上十幾個人就有可能出現操作問題,何況是使用線上的工具。
5/28從早上中正的U型理論到下午暨大終發所專班的學習型組織的個案分析及方案規劃,讓我有種感覺是從個人學習發展至組織學習,U型理論的核心精神在於要我們向正在生成的未來學習,引導我們培養一種被稱之為「自然流現」的能力,一種更有自覺、意識且更戰略化的方式來對抗現今各種因體制性失敗而生的挑戰的能力。當自己準備好面對未來的挑戰,就可以再加上夥伴關係成為一種組織學習的模式,「一個人走的快,一群人走得遠」擁有了共同願景會使大家朝向同一條目標前進。
5/29上午為暨大終發所同學帶來的世界咖啡館的概念及應用,一共為我們帶來了七個原住民族群的小組會議,報告同學們還很認真的準備服飾以及頭巾,讓我們充分地融入情境之中,而且在實作中換桌的過程也很好玩,不但可以聽到別人的想法也要在結束發表時推派一位同學替大家做整合論述,這時候真的很考驗理解以及內化反思的能力,畢竟時間有限大家都得做精準發言。下午也謝謝中臺科大的副校長海清教授主講組織學習實務,從疫情出發告訴我們上課型態的改變。
110409508張琇嵐
2022-05-29, 週日 22:16
2022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
課程時間:2022/5/28-5/29(六日)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張琇嵐
學號:111409508
學習心得分享
DAY1
1.U型理論:透過自我的覺察,幫助我們找出盲點並且推動變革的思想概念,U型理論的核心精神是要我們向正在生成的未來學習,引導我們培養一種被稱之為「自然流現」的能力,向湧現的未來學習。
2.學習型組織:再次進行學習型組織的結構重整與深入的細節認識,發現自我
超越的部分為自己較為缺乏的面向,希望透過重新認識自己、認識人生,挖
掘出內心向上的慾望和潛能,用積極正向的、創造性的態度對待生活。
DAY2
3.世界咖啡館
擺脫了傳統的課程模式,愉悅地、舒服地體驗並且進行正向的、不批評的資
訊流通,每個人的智慧都永不止息的流傳下去,並且不畏懼分享,努力地探
索出真正重要的重點。
4.組織學習實務
海清老師以疫情作為出發點,帶領大家進入數位學習轉型的時代,面對疫情
帶來的新挑戰,思索如何能夠更加有效地進行變革以及轉型,如同NASA的組
織學習過程,創造你所意想不到的多元性,培養組織學習素養,更是重要的
未來趨勢。
經過兩天的知識洗禮,短短的幾句重點其實不足以完整呈現我們所實際獲得的!兩校三班進行交流,從剛開始的尷尬,到後面的侃侃而談,證明了線上課程也能讓大家沒有距離地相互靠近。對於每一組別所呈現出來的簡報、活動、討論等內容都感到非常驚豔!可以感受到簡報組及活動安排的用心程度,絕對花費了許多心力與時間。過程中適時的引導,讓人放心地將自己的想法、思考整理並且學習在有限的時間內做最有效的表達,雖然緊迫但卻也共同合作,產生了許多腦力激盪後的寶貴知識結晶。組織學習存在於生活中的每一刻,更在本次的學習中帶領我們更上一層樓。
0528-0529 中正、暨南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
課程名稱:中正、暨南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
課程時間:2022.05.28-29(六日)
課程地點:線上Google Meet
學系名稱:中正成教碩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學號:610710008
學生姓名:曾柏儒
期待已久的跨校研修會,雖無法實體舉辦,但線上學習內容不打折扣,非常精彩。
第一天由我們報告,U型理論與孟瑾討論好幾次,對於本次的報告真的很緊張,害怕自己講的不夠好無法將作者要傳述的意思說出來,原本跟孟瑾討論的內容在報告的當下都忘光光,只好用自己理解的內容來陳述,所幸還是順利完成,很感謝孟瑾的幫忙,讓我收穫滿滿。
下午暨大的裕隆汽車學習型組織、澳洲溫德姆學習型城市介紹的非常棒,先前就承接過某縣市學習型城市計畫,曾參觀過基隆市的學習型城市,去跟何立德老師請教過,當時也邀請過老師來辦理研習,因此我對於學習型城市的理念非常的認同,透過暨大同學的介紹,讓我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其中安排的實作活動也學習到很多,我們這組是非營利事業組織的學習型組織,透過彼此的分享,我學到了組織人事該如何安排學習,同學還將五項修練給融入進來,讓理論實務能相互搭配,收穫滿滿。
第二天早上的世界咖啡館,芠寧剛好設備有點問題,所以我被舉派為族長,其實我原本想說今天要安靜學習,聽聽別人的想法,殊不知今天講超多,而且族長還要負責整合大家的資料,對我來說真是一大挑戰,但這也給我一個學習的機會,學會聆聽大家的想法、回饋、意見等在將其整合,並透過自己敘述出來,這兩天真的是學很多也講很多,但這樣卻也是彌補我無法參加實體的遺憾,我認為透過交流彼此的意見與想法,並從中學習是成長最快的方式,原本想說線上上課就是聽簡報,實作因該很難,結果暨大的同學都安排的很棒,即使無法見面,但也能透過線上學習的方式進行,也多虧科技,讓學習有了不同的樣貌,下午的大師開講,更是精彩,林海清講座教授是終身學習的典範,兩天的研修會收穫良多,需要好好的來消化一下。
2022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
2022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
日期:2022.05.28(六)~05.29(日)
地點:Google Meet線上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張薰云
學號:110436513
原本期待很久想要去日月潭兩天一夜的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因疫情嚴峻改成線上舉辦,雖然覺得可惜但仍然期待與興奮地心情參加這場盛會,在明烈老師的開幕前導下開始學習兩天的主題式課程。
第一天的「U型理論精要」、與「學習型組織個案分析與方案規劃」,透過同學用心製作PPT的分享、導讀與分組討論,以學習型組織的方式帶領,從個人學習到小組的共同討論學習,其學習之速度效率與融會貫通,如打通韌度二脈般,通體舒暢與震撼。也感受到每一階段的巧思用心與大家分組一起討論合作的一股凝聚感,學習成果真的很棒。
第二天的世界咖啡館概念與應用更是一絕,平常覺得喝咖啡很棒,早上還特地準備了一杯咖啡等上課,以為是一般的咖啡的知識運用,可以好好的聽講,一進入咖啡館…不一樣!~以原住民風開始,一族族的進入體驗,像是進入九族文化村的感覺,每個區域的主題與自我分享、傾聽他人,在互動分享討論中,也能理出個結果;緊湊的時間及不同組員,反而帶動氣氛與融合感,大家的討論更是愉悅與放鬆,而下午林海清教授主講「組織學習實務」,運用疫情時事概念導入課程主題,讓我們在課堂中所學的組織學習與現實生活做結合,有”原來如此”的感受與讚嘆。這兩天的學習可說精采絕倫、絕無冷場。
我覺得在組織學習的這門課程裡,不論學習到組織學習的五+一項修練: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知識管理或U型理論(盲點、自我探索、系統思考、找出問題、組織轉型變革等)及這兩天的研修會小組互動討論的活動學習,都是在以"人"為本的終身學習,一個人或一群人在特定的引導下(有優與缺中變應),將思維改變、行動改變、往未來的目標、願景邁進,就是一個共好的永續組織學習環境。
2022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
2022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
日期:2022.05.28(六)~ 2022.05.29(日)
地點:Google Meet線上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蕭斐文
學號:110436510
心得分享:
兩天的活動收獲滿滿,從U型理論、組織學習實務、世界咖啡館及清海老師分享在疫情下組織學習的轉換。
以下就感受最深的幾個要點分享如下:
1、內在領悟的方式:聆聽自我,以開放的自我、心靈及意志去感受真正的自己。
2、淨化潛意識:要透過自我認識了解後才能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及要往那個方向走,大師的影片讓我很有感觸,我們很常跟別人對話,卻很少跟自己對話,有時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透過每天冥想一分鐘的練習做起,讓我更了解自己追求的目標。
3、數位時代的思維:清海老師帶的活動中,雖然無法及時討論出共同的想法,但就像老師說的,在數位化的時代下,資訊來的又急又快,怎麼在短時間內捉住重點是我們要修練的能力,也要常常思考如何透過科技來協助自己消化多重的訊息。
最後,一切的改變就要從行動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