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成人學習重要國際組織與學術研究機構
課程時間:2019.10.01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內容:成人教育重要國際組織與學術研究機構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顏曉菁
學號:108409502
在今天的課程中,老師談到成人教育必須要「以國際視野來談在地化」,因每個專業都要有國際化,當我們觀察、研究其專業的國際趨勢、國際脈動等,可以幫助我們在所居住的土地上推行時的助力,例如我們生活的地方能夠做什麼?如何做?
在《教育今日與明日世界》(查爾斯.赫梅爾,1977)一書中提到「每個人的天賦就像待開發的寶藏,必須透過適度開發,才能充分的發展,成為真正的自己。」當老師分享這句話時,我好喜歡,所以立馬寫在筆記中,正如我現在所閱讀的一本書《幫孩子找到自信的成長型數學思維》中,作者裘.波勒(Jo Boalor)引用腦神經科學研究的證據,證明我們的大腦都具有「可增性、適應、變化」的特性,只要教學和傳遞的訊息是恰當的,人人都能學好數學。她相信孩子一生經歷的大腦增長經驗,遠比任何先天的大腦差異來得重要。因此,她提出數學教育上「人人可以學好數學」的主張。這也如課堂老師分享的「學習是與生俱有的能力」,只要找到其學習的動機、合適的引導,相信那份學習的寶藏將會一一被打開,這是一份充滿驚喜的生命過程。最後,老師分享終身學習八大關鍵能力:
1. 母語溝通
2. 外語溝通
3. 數學能力以及科技基本能力
4. 數位能力
5. 學習如何學習
6. 人際、跟文化與社會能力及公民能力
7. 企業家精神
8. 文化表達
期許自己能夠在這八大關鍵能力來努力,尤其是「外語溝通 」,並且使學習不單只是利己而已,更重要的是那份實行社會、公民的能力,具有判斷力、理解力、有智慧的來看待這塊土地,甚至是這個世界每個角落所發生的事,不要任意的被惡意者帶風向,並且擁有企業家的精神,以創新、冒險、合作、敬業、學習、執著、誠信來完成對這塊土地的負擔,從家庭做起,以小小的力量來改善這塊土地的學習風氣,達到終身學習的理想。
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專題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2019.10.01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教室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一班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專題研究(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陳郁筠
學號:108409515
課程心得:
這次學長姐的實習發表會讓我們大開眼界,在發表會中看到許多自己未曾想過的實習場域,覺得非常新鮮有趣。如學長到時代力量實習,在黨部工作是我從未想過的事,總覺得政治這個領域離我非常遙遠,但聽了發表會後才發現政治人物距離我們不是想像中那麼遙不可及,反而很貼近生活。另外有位學姊到永豐棧飯店實習,在聽她的分享時覺得十分有感觸,之前在餐廳打工時也曾遇過內部教導方式不同的情況,我也產生「要聽誰的?」這種困擾,記得當時我的處理方式是直接將店長教導我的方式說出,與當天值班主管說完後他也認同店長的方式,事情得以解決。但我回家後有個疑問,若今天在場的是店長,而我是按照值班主管教導我的方式來做卻被糾正,那我是否還能勇於將自己的疑惑說出,還是會顧慮值班主管可能連帶被店長指正而不敢多說。思考後我認為若發生這種情況,我應該會先依店長的教導方式工作,再私底下與其他值班主管討論方式為何不同之事。我也很認同學姐說的有不懂就要問,不要抱著疑惑做事,而導致失誤發生。
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2019.10.01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教室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一班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陳郁筠
學號:108409515
課程心得:
今天聽了大家的心得覺得大家對於終身學習都有很多感觸,尤其已經踏入職場的同學們分享的心得都非常豐富,由此可見,學習絕對不限於正規教育或補習班等,反而在工作經驗上或生活中對終身學習這領域有更多連結。老師提到課堂前先預習,課堂後複習,課堂中主動式的思考及分享,才能讓學到的東西變成長期記憶。
從1972年開始,到至今聯合國都十分重視終身學習的發展,對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與時俱進,而台灣在終身學習的參與率也是逐年提升。以樂齡學習來說,對高齡者而言,樂齡學習能讓他們繼續發光發熱,甚至能從第二人生中找到另外的樂趣,不讓高齡者覺得老了就什麼都不能做,而失去了自我價值。無論是在甚麼年齡層,學習都是不可能間斷的,如何從學習中尋找自我價值並實現,便是我們一生的功課。
組織領導研究
課程名稱:組織領導研究
課程時間:2019.08.16~2019.08.21
課程地點:馬來西亞、新加玻
學系:107終發專班二年級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洪怡君
學號:107436511
壹、前言
古人常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自己也非常高興在研究所求學的階段,能有機會到海外去進行學術性的參訪活動,這不僅能豐富我們的知識,對自己價值觀念的建立及處理事情的角度亦能有更多層次的面向,亦能建立更宏觀的視野,而此次海外參訪中的所見所聞與同學情誼,都將成為自己一生當中最美好且最深刻的回憶。六天五夜的海外參訪過程將會是大家生活中最美好且快樂的回憶也讓人久久難以忘懷,大家的同學情誼亦會隨著這次的參訪而更加穩固。
貳、參訪各機構歷
一、PLYTEC
第一個機構的參訪就給我們很大的震撼,首先由 PLYTEC 的經營者為我們做公司簡報,從經營者的簡報當中知道他們是一個很典型的學習型組織,公司的願景是當建材業的典範,致力培訓員工學習新事物的能力、增加自我發展及科技能力並提升員工抗壓能力。該機構不僅培訓員工從國外取經,更不吝嗇與同業分享,更能在同業良性競爭不斷自我成長。
接著由葉教授為我們分享知識管理,現今的社會知識便是公司資產,公司競爭力的來源。知識管理可分為知識鑑定、知識學習、知識應用、知識共享、知識創造、知識保存、知識測量。透過知識分析鑑定才能了解知識差距,並透過內部外部的學習,所謂Local mistake, global learning 及應用並能持續的分享,企業內部的學習氛圍與個人的學習動力尤為重要良好的學習氛圍與知識的應用,可提高組織的創新能力、反應能力、生產率以及技術技能。
最後由黃教授為我們分享「得人性得天下」,他打破了馬斯洛理論,教授覺得這理論已經過時了,不太適合用於現在這社會的狀況。現代年輕人已經跳過生理安全社會需求,現在企業的管理方式不能專注在較低層次的需求,要有不同的領導方式,要將滿足人性需求考量進去,要有不同的領導方式。 ARC 自主需求 (Autonomy) ,关系需求(Relatedness)能力需求(Competence),如果能讓員工有更高的自主權,這樣員工的參與度自然提升達到需求了,動力就會提升,效能自然也跟著提升。
二、拉曼大學
拉曼大學成立於2002年,此大學成立是為了因應國家發展的需要,擴增國民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並促使馬來西亞成為一個學習與多功能的社會。當天有兩位教授分別為我們簡介了拉曼大學,並略簡述馬來西亞的教育制度。另一位則和我們分享了他個人對人力資源管理的一篇研究,他將人力資源管理定義了動機、能力及行動 三種要素,此要素會影響了三種創新,分別為產品創新、製程創新及行政創新。教授分享過程全程用英語,幸好最後玉樹老師再用中文為我們講述一遍,讓我們更能深入了解此篇研究的重點。
三、新躍社科大學
新躍社科大學簡稱躍大是一所公立應用研究型大學,與現有的另五所公立大學相輔相成。躍大的獨特之處是它在應用型教育有多年經驗,延續它為工作人士開創應用教育和終身學習的先鋒,為社會科學領域培養專才,該大學目標是培養具備全方位才能和有人文關懷的領導者。課程多樣化,它們的共同點在於遵循三大方針,即終身學習、應用學習和以社會科學為焦點。該校推出榮譽學士可成具有高度的靈活度,允許學生在三到六年內完成學業,所有學生在畢業前需實習至少24周,讓學生在工作與學習之間能更好理解所學的技能。為了培養兼備專業知識與社會服務精神的學生,躍大社科類課程還包括服務學習的環節,通過與不同的政府與非政府組織合作,鼓勵學生發起有意義的服務學習項目,通過這樣的平台學以致用。躍大依舊著重於終身學習,有超過四分之三的學生為成人,因此將繼續採用全面性的入學標準,即同時以申請者的學業成績和工作經驗為入學考量。希望學生完成課程後,都具備以人為本的精神,懂得衡量自己和機構的決策,如何對社會產生影響將來來到工作崗位上,會更有社會意識。
四、平姊美食
「平姐美食」是平姊與先生自台南來馬來西亞創業定居,因為平姐喜愛美食、藝文、旅遊,所以結合了生活文創用品、台灣古早美食經營一家文創餐廳。餐廳所提供的一食一飯都是平姐滿滿的心意,到訪時平姊一家人準備了滿滿一桌色彩豐富美味佳餚,一邊享用美食一邊聽著平姊和我們分享這一路走來創業的艱辛,平姐在異地看到了故鄉的老朋友激動的擁抱落淚,就因為平姐的這樣的熱情,勇於挑戰、直面挫折、勇往直前才能在異地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
五、新加坡現代企業管理協會
該協會成立於1984年,是一個致力於推廣提升華人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以華語為媒體的非營利及非政治性團體協會,宗旨是「探索現代管理知識、實踐企業經營智慧」。協會屬下有四個活動小組:1.總裁書香軒2.學術與文教小組3.學習型組織推廣想組。4.康樂與會員發展小組。
當天戴副會長和我們分享了總裁書香軒是一個專為中小型企業老闆開放的讀書會平台,每月導讀一本書大家,在讀書會上暢所欲言真誠分享。成立以來已導讀過上百本書籍,只要是以企業管理經濟及社會論題探索及心靈提升為主, 參與者在緊張繁忙的工作之餘,充分利用有效有限的學習機會,快速吸收和分享經驗,以達成與時並進終身學習的目標。最後更提到協會成立的原因來自於會長曾經來台灣參訪,發現台灣的企業經營者每個人能言善道,由這些經營者的分享得知他們常參加社團,透過組織參與活動學習。所以回國後便找了一些有共同理念企業管理者組成立了該協會,期待成員透過協會舉辦的管理講座、研討會讀書會獲得最新工商管理知識,促進經驗交流增進匹次的互動合作。
六、Zero Spot 洗衣廠
創業於1987年從一間傳統的洗衣店蛻變成可以處理上百噸衣物的大型現代化洗衣工廠,一路走來他們曾經經歷過金融風暴及SARS襲擊,且面對這行業的改革創新。企業經營者憑著對事業執著的奮鬥精神帶領著員工一次又一次克服困難他們堅信只要不斷學習,不斷求變一定會成為這行業的專家。
七、口福企業公司
「精緻美食、優質生活、圓滿人生」是口福企業的使命,口福代表著一個奮鬥者的執著、一個家喻戶曉品牌、一種注重品質的理念。
在龐董帶領的學習性組織下,先為行動計畫經過不斷的策略反思、檢討、排除障礙後訂定目標,以開源、節流、創新,來使企業持續發展。並以組織學習的五項修練為核心,決定策略並以商業,客戶,員工,社會價值培養精益求精與時俱進核心價值,及以文化、人性、利益、權力五大原則來培養員工核心能力。與員工共同制定願景,更使一群平凡人創造了不平凡的事業,讓他們的夢想在口福的天空實現。龐創辦人本著「更好的食物、更好的人、更美好的生活」之信念帶領的口福團隊在短短的十年內從咖啡店擴大到鄰里食閣延伸到百貨商場,更跨越海外。這項的成就可說是龐創辦人在面對瞬息萬變競爭激烈的餐飲境下求新求變的成果,同時也積極展現企業社會責任,從餐飲本業出發,對國家、社會及環境發揮正面的關鍵影響力。龐總深刻了解知識可以改變命運所以設立了伙伴子女教育金創立了德慧經典文化學會提供了獎學金不定時舉辦慈善活動。最後龐總更以「一個堅持、一個信念、當你堅持到一定的時候、所有人都會為你堅持」為這次的參訪畫下完美的句點。
參、新馬地區特色
馬來西亞最具特色的是其多元性種族、文化、宗教的社會,除了人種複雜、語言複雜(每人至少會3種以上語言:如華語、英語、馬來語)甚至連食物也是多元化,所以在這裡,只要你想得到的,中、西餐、日本餐、印度餐、葡萄牙餐…或道地馬來食物都可品嚐到,民族服飾更是五花八門。這裡諸多種族雖然都能和平相處,但熱帶的馬來人天性較懶散,錢賺夠了今天花就不管明天,而華僑較勤快,所以此地的華人也較為當地人富有。在這裡人們最不感興趣的是政治,人人樂天知命,是名附其實的種族大熔爐。
「四季皆夏,一雨成秋」是此地氣候的寫照,人們也已能習以為常了。在首都吉隆坡由於建築充滿異國情調,你會錯以為置身在中東,但到了某些鄉鎮或中國城,那氣氛和所見所聞,你又會以為回到了台灣呢!
肆、心得
感謝明烈老師安排了這趟難忘的星馬參訪,將書本上的知識搬到現實生活中,比起書本上刻板的一字一句,我更喜歡實際到訪,用雙腳踏過每一片寸土,用身體認識這個世界。這次六天五夜的參訪,讓我擁有了三動: 「心動、感動、行動」
心動:是當我看到名勝古蹟時內心的激動,每個美麗雄偉的建築物背後,都有著自己淒美動人的歷史故事,聽著名勝古蹟所述說著自己的故事,讓我對這個國家又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了。
感動:從一個景點移動到下一個景點時,在遊覽車上又是別有一番風味呢!
學長姐們輪流分享著自己的故事,念研究所寫論文的心路歷程等等,更是另外一種交流,也是一個經驗傳承,也讓我們彼此的心繫在一起。
行動:在一連串的參訪之後,對於終生學習這塊本來就很有想法的我,決定回國後更應該有所行動,將參訪過程中的想法,靈感,結合我所擁有的知識,將我的目標想法付諸行動。
企業要能永續生存,端看其創新表現是否足夠,是否能持續不斷的創新。國外參訪真的是一個很特別的經驗,是一個身心靈昇華的過程,而組織學習能夠幫助組織快速地適應內外在環境的變遷。
成人教育工作者的專業發展與前瞻
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專題研究(一)心得
課程時間:2019.09.24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學系:108終發碩班
課程內容:成人教育工作者的專業發展與前瞻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陳麗文
學號:108409504
一開始上課老師用專業、事業、志業三個業引導同學說出這三個不同之處,而我的見解就如:我們在自我學習的技能創造出個人價值,讓眾人激賞佩服的專業特質,而事業透過自己能力工作目標獲得利益,志業如志向不求回報無限付出,有專業能力與事業能力在推動成人教育須具備,並且更要有志業心態。
人才是組織最重要的資產,培養學習型人才。
老師在課程中每次舉例讓我有所省思,如:學校面試與甄選入學或企業、公司要選才,要如何找出優秀的人才具有服務熱忱與責任感,透過設計技巧問答從中找出所需人才,選對的人用對了人才就是無形資產,這也是我們透過學習能在生活上有所需求時,避免不必要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隨處都可以感受到一些專業人士的熱忱服務,讓我們在一天的生活充滿愉悅平安,讓我想到台中客運網紅司機,在他開車的每一站都有風趣介紹與貼心提醒乘客下一站地點,讓每個搭到他的車子乘客,都會有愉悅與幸福旅程,他的專業獨特性,造就了在事業上另一個成就。
成人教育工作的專業、也要透過思考,學習對成人學習者乃至教育者本身才能一直有所意義,也才能達成終身教育普遍於斯土的理想。
專業組織、專業培訓、專業資格和專業道德方面的經驗。
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專題研究
課程時間:2019.09.24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專題研究(一)
課程內容:生涯發展與人生圓夢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張凱傑
學號:108409510
課程心得:
老師在上課時問了這麼個問題「什麼是專業?什麼是事業?什麼是志業?」與上次上課一樣,以個極其簡單的問題,卻沒辦法及時的想到準確地回答,老師解釋「專業就是做一門工作所需要具備的知識、態度。事業就是與生涯發展有關、與職涯有關。志業就是願意為其不記一切、不記報酬的付出」在求學歷程中,可以很輕易的將某一門學問變成自己的專業,只需要正確、積極吸收知識,並且知道其使用方法,若要將專業變成事業就有難度了,除了要將前者完全的吸收外,還要能精準的轉譯出來讓他人知曉,而且要能夠適應各種不同的學習者,選擇最適合他們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若要將事業變為志業,則比前面兩者有不只一倍、兩倍的困難,因為不只要有完整的專業,以及將專業變為事業的力量,更要有一份願意為其無比奉獻、犧牲的心,才能找到志業,並且投身志業當中。班上有很多同學都是投入職場後,再回來加深自己的專業,並且準備將專業變為事業進而投身進入志業,為廣大人民服務,為社區盡一己之力,為有心向學的朋友設計、執行課程,這種經驗是持續於學習場域的我,不曾擁有過的,也謝謝這些同學用身體力行,讓我能夠學習效法之。
最後以老師上課說的一句話勉勵自己也與同學分享:
口號是為了激勵人心
行動是為了實現夢想
願,人生有夢,築夢踏實
成人教育學心得
課程時間:2019.09.24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張凱傑
學號:108409510
課程心得:
過去的課堂中,老師時常說「生活學習化,學習生活化」
說實話,之前的我並不知道老師這句話的意思,只覺得「反正就是先學來放,等未來有機會自然可以用得上」直到老師藉著同學跟我們分享自己種的香蕉的機會,說出過去一段香蕉改良的故事時,我才突然懂了「生活學習化,學習生活化」一詞背後的意涵,這也就是終身學習的精隨,從生活中發現自己所需,藉學習補充缺乏的知識,由知識完整生活的不足,達到更高的生活期許。
在以香蕉為主題的討論過程中,老師與學生一來一往的對話裡,吸收了許多我所不知道的生活小常識與知識,後來老師說到英國有一句名言叫做「閱讀可以增加知識,對話可以啟發智慧」在這樣的課堂中,深深的體悟到這句話當中所要傳達的哲學意境,如何讓教學變得更有趣、更生動甚至更符合學生所需,就是從對話開始,透過言語的交流,確定教學方向也從學生身上學習自己所不足的部分,這就是對話如何啟發智慧的意涵。
課程中老師提到「健康十小操」接著就有同學自發性的出來帶著大家操作,從同學輕快不拘的歌聲以及熟悉的動作口令中,可以感受出他對於這套簡單的健康操有多次的帶動,因為社工的背景,也可以感受到同學平日對於他的學員有多深的用心與關心,非常感謝同學在課堂中能夠自告奮勇地帶著我們執行這套健康操,也讓我體會到社工師的熱情與用心。
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專題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2019.09.24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教室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一班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專題研究(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陳若文
學號:108409513
課程心得:
在我們普遍的認知中,能分得清楚事業和專業的差別,但又將志業加入比較後,可以發現,志業強調的是不計一切和報酬,而去進行追求的。擔任志工,就是最好的例子。
課堂中,老師也提到了培養人才的重要性,提到「人才是組織最重要的資產,我們應該培養學習型的人才」,並舉扶不起的阿斗作為例子。在這幾堂課中,我被打破了過往的思考方式。以學歷史的角度而言,我們主要是用客觀的角度去「解釋歷史」的發展演變,並不會注入過多的個人看法。但老師卻用人才培養的角度,去「解讀歷史」,並賦予其不同的意義。我想這就是我在這堂課中最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