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終生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11/18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3/11/18(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2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 邱怡萍
學 號:112436507
今天無法參加戶外教學,改以在家看簡報寫心得方式學習,在第十單元簡報內展示了南投和基隆2縣的學習型城市方案計畫過去常見問題、優點和建議,由於過去在家庭教育中心(屬教育處社會教育科)工作,有寫過彰化縣年度推展家庭教育計畫的經驗,也有過大大小小辦理計畫審查、訪視樂齡中心的經驗,有時自己身為當事人(家庭教育中心撰寫計畫由教育部及委員審查),有時擔任會議審查的旁聽者(看著本縣樂齡學習中心被委員訪視、審查),透過這些經歷大概能抓到方案規劃執行的重點及思考角度,所以在簡報中看到此部分時,腦袋不斷回想過去在寫計畫及辦理訪視會議的經驗,然後漸漸學習到南投和基隆案例的優點,我越看越忍不住讚嘆,心裡想:「喔~原來要從這一個角度去發想」、「咦~這一個問題我好像也曾犯過錯耶,原來可以這樣調整呀」,越來越能看見一些盲點,也有一些靈感,其實我覺得委員提出建議都能幫助計畫執行上更為聚焦,而我特別有印象的是在案例的行動策略與分享這部分,地方組織主動連結學校,達到創新學習場域;學校連結地方組織進行協同教學,達到創新學習內容;而如果從不同角度出發思考,也可以發展出創新學習模式將教學更加多元化,這樣的例子提供了我未來可能可以嘗試的參考模式,果然還是要廣泛多看案例,才能多學習到不同知識。
第十一單元中開始看見學習型城市的未來面貌,在簡報中看見了目前國際上已有許多國家展現對學習型城市的重視與推展,簡報中有講到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學習型城市的理念是透過學習與教育視角「解決城市問題」而非聚焦教育本身,必須擴展到城市政策的所有範圍。此點使我謹記在心,而擴展到城市政策所有範圍實屬不易,這不僅涉及跨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及合作,而第十一章有提到終身學習機構的策略聯盟概念及夥伴關係,讓我了解到策略聯盟的概念,資源整合的應用及促進夥伴關係發展的因素,在看到終身學習機構策略聯盟之「六分原則」此張簡報時,腦海又想到之前接觸的樂齡學習中心,在彰化市27所樂齡中心裡有些中心會善用策略聯盟方式,達到資源互享、分工合作並分享抗禮,例如:某一中心在找講師不易,就會請鄰近中心推薦跨鄉鎮中心支援,辦理人力培訓也會邀請其他中心的人跨區來參加,各中心互相分享資源。
後來簡報中透過社區學習和社區總體營造的概念來認識學習型社區的運作,並學習到我們可以用社區學習的切入點及著力點來看終身學習。而裡面有提到的9個社區終身學習的發展策略,其中有一項:「培養社區終身學習領導人及專業人才」令我感到好奇與思考,因裡面有提到專業人才主要包括社區終身學習實務的規劃者、推動者、諮商輔導者及評鑑者,有關規劃者、推動者、評鑑者我都可以想到相關的人才及實務運作方式,唯獨諮商輔導者是令我感到好奇,因為在目前我接觸及觀察到終身學習領域中較少,接著也思考到要諮商的對象是教師還是學習者?通常會以何議題作為諮商需求?會是哪個層級(中央/地方政府/社區/學校)去培養該人力呢?我不禁感到好奇了。
徐映苹-112436504
2023-11-17, 週五 17:05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10/21心得
課程時間:2023/10/21(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第二堂心得(第五~七章及補充教材)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徐映苹
學號:112436504
「創造屬於自己的故事」~每個人無法掌控生命的量,但可以決定生命的質,成為自己生命的編劇,演譯每一階段的酸甜苦辣與風采。
老師勉勵我們:王鼎鈞的名言-『不要怕、不要悔』,四十歲之前勇敢去做不要怕,四十歲之後對過去的不要悔,重要的是向前看。雖然我們這些在職專班的學生大多是50上下的人,但明烈老師的滿滿正能量,總讓我們有醍醐灌頂的感覺。
老師提到他在求職與進修的經歷,那次已告知可以遞補的職缺,竟然在前往報到時才知道已被黑箱作業了,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竟然是開啟人生不同風景的開始~世事真的難料,真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現在是知識爆炸的時代,要持續學習才能跟上時代,除了正規體制內的教育,更多的知識是來自非正式的學習,目前各公部門都有規劃終生學習的課程,例如:勞動部的「3年7萬學習不斷」、勞工大學,教育部的「長青學苑」、「樂齡學習」、「高齡自主學習團體」。
又到了走讀學習時間,我心想:這裡都是高樓大廈有啥好走看的?沒想到老師帶我們走到中科附近的小聚落,那裏有少數住戶,還有古老的平房,給人一種世外桃源的感覺。停下來的第一站是一戶人家的圍牆外,圍牆前有一小叢洛神花開著好多深紅的小花,我心裡暗暗想著:好想討一棵回家種(嘻~)
本周的其中一項主題「學習社會」:學習型的個人、學習型的社區、學習型的城市,逐步成為學習型的國家,而學習社會是無時、無處與社會融合的。老師鼓勵我們多思辨多表達,這樣的學習方式才有更大的收穫。
成人教育學研究--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3.11.07(二)
課程地點:A302 研究室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單元:第十單元 成人教育志業的價值與創新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張郡方
學生學號: 112409509
人生有三業:職業、事業和志業。同樣是工作,意義卻大不同,職業是:Working for living,為生活而工作;事業是:Working for job,為工作而工作;志業是:Working for life,將愛好當作夙願。三個水泥工的寓言故事,每個人的工作是一樣的,但主觀感受(看待自己工作的方式)截然不同,端看自己認為砌一塊磚是必須做的,還是為了追求更大的成就,或是為了造福他人。在成人教育的推廣路上,有許多專家學者將其視為志業,積極推動,整合資源,從傳承到創新,開枝到散葉,努力到效益,希望打造一個學習型城市,讓台灣成為一個學習社會。我何其榮幸能有機會擦邊過,獲得學習的機會,努力讓自己也能在此領域得到效益。
在報告後的分組討論,大家都提出了許多創新的想法,對於韓國所推行的學分銀行及終身學習帳戶政策我深有感受,學分銀行政策的推廣可以帶動一股學習的風氣,終身學習帳戶是一種累積智慧財的概念,我個人非常喜愛這個政策。而成人教育的課程內容,也可納入退休後如何做好生涯規畫的相關課程,讓即將退休的成人,即早做好準備,能在從職場上退下時,面對失去工作重心的日子,能不恐慌、不喪志,能退而不休,找到生命的另一種價值;而在社區推廣方面,可以和社區公寓大樓的管委會配合,讓社區的公共空間變成社區住戶的學習場域,除了帶動社區住戶的學習外,也能連絡社區居民間的情感,實為一舉兩得之舉。
成人教育研究課後心得
成人教育研究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3年11月7日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單元:第七單元 成人教育的志業與創新價值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陳奇美
學號:112409515
今天是由宜蓁和我一起報告的,心情很忐忑,嚴格說起來是相當的緊張,我發現最主要的因素是,像這樣子的學術報告是我全然不熟悉的領域,很害怕做錯,但是我知道唯有一邊感到不安,一邊往前走,才能踏出舒適圈,才會慢慢的進步.
志業是熱情地做極度讓你有興趣的事,有極度的滿足感,不求回報.成人教育志業價值有個人價值,組織價值,社會價值.
不同於以往的做法是創新的改變, 讓人感到好奇,有趣,實用,有成就…等課程會提升對課程有興趣的人參與學習.
第二青春館是高齡者的遊戲館,讓高齡者在有趣的遊戲主題中學習,在安全的團體中學習互動與陪伴連結,因應快速變化的世界,生活的各種層面都需要學習,讓自己老有所,用退而不休,無憾面對臨終.
不論是個人,家庭,組織,或社會,讓學習成為一輩子的事,讓未來的你,感謝現在的你,讓活到老學到老,不再是一句口號,全民終身學習,一起創造美好的新展望.
成人教育志業的價值與創新
*課程時間:2023/11/7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成人教育志業的價值與創新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劉恩綺
*學號:112409522
今日同學們分享的主題「成人教育志業的價值與創新」,其中以一個故事分別說明「職業、事業、志業」,學生馬上想到自身轉化:
職業:公家機關約用人員22年,養活自已、維持民生需求的差事。
事業:Office軟體教學,十數年養成專業硬實力。
志業:接觸樂齡學習後,推廣全民學習為使命。
成人教育志業不僅是傳授知識的活動,更是一種價值的傳遞和創新的推動。如教授於課堂上提到成人教育課程創新,在資訊科技的普及下,成人教育學習可以利用網路平台、行動裝置進行數位學習,數位學習課程滿足學習者不受限時間及空間的需求,也推動不同的教育體系依需求導向發展特色課程。
引用教授的話「以發心促進發展 以有限創造無限」
推廣全民學習發展「以有限方寸之地 拓展無限大世界」
成人教育研究課後心得
成人教育研究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3年10月24日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單元:第六單元學習社會的批判與省思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陳奇美
學號:112409515
學習社會一路的演變,學習者將學習帶入生活中,運用豐富的資源,促使人們能夠發展個人利益與認同.
而當前台灣推動終身學習的各種挑戰,需要慢慢地克服,朝夢想前進,學習的管道越來越多元,已經越來越進步了,省思現況想像美好未來,就可實行之可能性,盡一己之力,永續學習
[工作即是行善]- 大毅建設 把工作做好是責任,把工作做更好是行善.
成人教育志業的價值與創新
耶魯大學的管理學教授艾美.瑞斯尼斯基說:
1.工作:我覺得我的工作只是生活必須,就像呼吸或睡眠一樣: 代表我們只將工作視為生活的必要元素,只是基本的經濟需求,提供穩定收入以滿足日常生活所需而已
2.職業:我把工作視為邁向其他機會的必經之路: 這種看法視工作是一個發展的平臺,能夠開啟更多的機會和挑戰。
3.志業:我的工作是人生最重要的事之一. 這反映了我們對所從事的深度投入和承諾。這種觀點可能是出於對工作本身的熱愛,將其視為實現個人目標和價值的重要途徑。
如果我們把每一件事情當作是一份志業的話,我們對於我們所做的這些事情都可以更加投入,涵蓋了過你的工作跟職業,讓我們更清楚生命的價值也可以做得更好。
在行銷創新的部分在同學的報告裡面有聽到的第二青春期遊戲館的概念真的覺得非常創新:他把55歲至65歲視為我們學齡的國中階段!由於現在醫學的進步人類的平均壽命延長,所以我們工作的退休年齡也勢必會往後延,所以55歲到65歲之間,我們可以在技能再升級,工作崗位再設計上,可以協助剛從職位上退休的人士,可以在工作技能上施予再訓練,體能心態上的調整,不管對方是否再重新進入職場,皆有適應新生活的準備。65歲到75歲這10年間視為國小階段。基本上這10年間的樂齡者,仍然維持生活機能上的自主管理,所以我們可以像在教導國小學齡的兒童一樣的對這些樂齡長著施予身體保健,生活起居安全的一些訓練與教導!那對於75歲以後的長者,我們可能就必須像幼兒園一樣有一個可以托育的機構與單位來照顧這些長者,讓老者可以安養終年.
111407512魏兆偉
2023-11-11, 週六 16:58
成人教育志業的奉獻精神
課程時間:2023/11/7(二)
學系名稱: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二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單元:第十單元:成人教育志業的價值與創新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魏兆偉
學生學號:111407512
感謝同學的準備和分享、教授的專業理論補充,原來教育可細分為專業、事業和志業。
教育專業,主要是指教育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包括教育理論、教學法、課程設計、評估方式等等,當中涉及不同的專業人才培訓,甚而要取得相關專業的資格認證。
教育事業,主要是教育活動的管理和實行,包括教育規劃、政策制定、學校或教育機構管理、收支營運等等,當中不僅教育活動的實行,更涉及教育產業的經營和行銷。
教育志業,則是一種內在的呼召,一種對教育的熱情和投入,這是一種超乎專業、事業的奉獻精神。在發展教育專業和賺錢營生之外,更是對教育發展、知識傳播等肩負責任,為社會作出貢獻。
教育志業除了在個人層面上得到自我成長和自我實現的價值外,也能營造出教育組織,創建持續學習和創新的環境,從而協助培訓人才、提供多元學習機會。藉著上述兩者的推動,從而帶動社會的改變,創建和諧、公平、進步的學習社會,推動著整個社會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