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五項修練之系統思考
課程時間:2022.04.12(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內容:五項修練之系統思考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報告同學:張玉琳、賴孟真、張琇嵐
學生姓名:謝雋玲
學號:110409509
課後心得:
侷限思考,使人們無法看到自己的行動如何影響其他角色。隨後發生問題時,它們旋即歸罪於外。主動積極解決問題,事情弄得更糟。(缺乏結構性的解釋)
系統思考:從看部分轉為看整體、從把人們看作無助的反應者,轉為改變現實的主動參與者、
從對現況只做反應,轉為創造未來、
系統思考修鍊精義:觀察環狀因果的互動關係,而不是線段式的因果關係、觀察一連串的變化過程,而非片段的、一幕一幕的個別事件
新的語言如何描述系統圖:不斷增強的回饋〈reinforcing feedback〉、反覆調節的回饋〈balancing feedvback〉、時間滯延。
其中增強的回饋:自我實現的預言,雪球效應(畢馬龍效應)
調節的回饋:穩定與抗拒的來源。系統會自我修正,以維持某些目標。影響所有目標導向的行為。以目標與現狀間的差距為起點。
所有的回饋流程都有時間滯延:改善系統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把系統的時間滯延減到最低限度。未被察覺的時間滯延會引起不穩定與運作失調;未經思考的積極行動常產生相反的結果。
回饋:任何影響力的反覆回流,是一種循環不息的「動環」,每一個影響既是因也是果,沒有什麼事情只受到一個方向的影響
系統觀點的最大功用是統合跨越所有領域的知識,系統基模在各類學科中重複發生。
組織學習研究心得
今天由各小組分別報告五項修練-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及第六項修練知識管理。在各小組的導讀下,更能快速的吸收彼得聖吉的第五項修練這本書,由於這本書是翻譯書,在準備簡報時常會遇到不是很理解的觀念,而透過小組的討論、查找文獻資料、結合各家說法的過程中,能更清楚的發現大家都在談論的重點,進而將這些重點補充進到報告中,以方便更全面的呈現給同學。而這樣的分工合作,不單使我了解我負責的報告內容,也因需對這本書有全面性的概念,因此在整理報告時,也略讀了其他章節大概的內容,因此,在其他組別同學報告時,雖未精讀過這些單元,但卻可以快速進入狀況,加上同學都會精心準備討論問題,而使原本難以自行吸收的內容,更有記憶點。
其次今天參訪了OLD咖啡館,第一次了解原來咖啡在製作的過程中透過不同手法的烘焙、沖泡方式,會產生各種不同的口感,更是配服老闆創業的經營手法,結合教學、交友來帶動咖啡的飲食文化與知識學習。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之五項修練分組報告
課程時間:2022.4.9(六)
課程地點:OLD反思咖啡館(上)及暨大A302教室(下)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廖湘綺
學號:110436514
課程心得:
今天早上的課程地點是埔里的OLD咖啡,店主人賴老闆為榮民,因興趣開始學習咖啡相關的一切,在因緣際會之下開了這家店,一步步成為咖啡達人。,上午課程先由同學報告第五項修練中的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及共同願景的塑造與經營。
課堂上分組報告學習型組織的(1.自我超越2.改善心智模式)團隊學習(3.建立共同願景4.團隊學習)組織學習(5.系統思考+知識管理)的五項修練,而在共同願景的塑造與經營的分享中講到,企業或組職在經營的過程中,領導者不僅要為團隊設定目標及未來的願景,也代表想成為什麼樣的企業或組職。在共同願景塑造的過程中,若是能夠將員工的個人願景也融入其中的話,那麼員工才能真心地投入奉獻於共同願景的達成。
組織學習的發展趨勢與變革策略+自我超越&心智模式
很喜歡老師一開學時的那篇「悟是生活與學習的上乘境界」。我們總習慣將問題拆解處理,往往忽略了整體,第五項修煉以學習型組織方式,促使大家突破自我不斷向前。這正與老師分享的悟一致,經過悟的過程自我超越而轉化心智模式。
老師回覆學生提問,U型理論是心靈的提升。學生正嘗試從內在覺醒感知,不被舊思維綁架,以新的視角開放的思維、開放的心靈與意志共同啟動未來,雖然這進展是無比的緩慢,相信於未來一定能有所收擭。
本週老師分享的「我看見、我感受、我領悟、我學習、我分享」,每次上課就告知自己,誠如老師所言:所有的遇見都是最好的遇見,珍惜學習的每一個當下。
第九單元 第六項修練:知識管理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標題:第九單元 第六項修練:知識管理
課程時間:2022.04.19(二)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報告同學:何文莉、石蕙萓、曾美陵
學系名稱:終發所碩一
學生姓名:詹琪美
學生學號:110409506
學習心得:整理自《知識管理與學習型組織》吳明烈教授
知識依性質可以區分為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隱性知識是指難以透過語言及文字等外在形式表達的知識;顯性知識除了容易透過外在形式表達外,這種知識是屬於可以分類編碼的客觀知識。知識管理是要掌握這兩種知識的轉化與運用。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對於「知識」的定義是:「就本質而言,知識是:擁有者對特定領域的專業化認知。」
組織智慧指能促進組織建立共同的願景、革新過程以及生存方向的所有智慧的匯集。教育是知識經濟的核心,而學習則是個人與組織進步的工具。知識管理的過程步驟為蒐集知識、組織知識、分享知識、調適知識、使用知識、創造知識、確認知識。組織如何有效率的進行知識管理有四個階段,1.基礎架構評估2.知識管理系統分析、規劃與發展3.系統發展4.評鑑
知識管理分成兩種策略,分類編碼策略和個人化策略。
知識管理的八個目的:1.增加組織整體知識的存量與價值。2.應用知識以提升技術、產品、與服務創新的績效及組織整體對外的競爭力。3.促進組織內部的知識流通,提升成員獲取知識的效率。4.指導組織知識創新的方向。5.協助組織發展核心技術能力。6.有效發揮組織內個體成員的知識能力與開發潛能。7.提升組織個體與整體的知識學習能力。8.形成有利於知識創新的企業文化與價值觀。知識的七大支柱:知識個人化、知識必須實用、讓知識被看見、測量並回饋知識、連結知識、搜尋外界的知識、保持知識的新鮮度。
將知識管理作為學習型組織的第六項修練,既能促進學習型組織的發展,且能促動組織變革。善用學習型組織的修練,整合學習和工作,並且從自己做起,相信人人都是系統公民。
蔡旻青(中正成教)
2022-04-20, 週三 20:58
組織學習的發展趨勢與變革策略+自我超越&心智模式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中正成教)
課程標題:組織學習的發展趨勢與變革策略+自我超越&心智模式
課程時間:2022.4.15 (五)
課程地點:531教室、中正校園
學系名稱:成教博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代號:810710006
學生姓名:蔡旻青
學習心得:
一、本日上午課程老師介紹組織學習的發展趨勢與變革策略,感想如下:(一)學習型組織或學習型城市,領導者扮演重要角色,當領導者重視組織發展,願意領隊上場,就能凝聚內部成員的向心力,彰顯領導者的推動決心。此外,一個組織若能獲得有能力的人願意承擔責任引領組織前進,該組織必能穩健與蓬勃發展,不禁令我聯想到子貢曾經讚嘆孔子:「老師如果能在諸侯之國或大夫之家負責執政,就會做到我們所說的:他要使百姓立足於社會,百姓就會立足於社會;他要引導百姓前進,百姓就會向前;他要安頓各方百姓,百姓就會前來投靠;他要動員百姓工作,百姓就會同心協力。」
(二)人是組織學習能否成功推動的關鍵要素,成功的學習型組織,即在於組織中的成員是否為終身學習者。當組織中的成員愈來愈熱愛學習,就能充分展現出「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的精神內涵。選才、育才、用才、留才中,個人認同「選才」應是首要任務,組織內的難題與工作,都需要“人”來協助解決與執行,領導者能夠知人善任,適才適所,激發員工的學習精神與服務熱忱,就能發揮組織最大效益,因此一開始,就要有識人的敏銳眼光。
(三)由於本人在大學服務,對於大學加入學習型城市也經常關注,大學加入學習型城市為何重要?因為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大學是終身學習機構,大學負有USR社會責任,大學參與投入可發揮影響力,有助在地發展資源的串連與連結,將資源有效利用,而引進非政府組織及企業資源,更有利學習型城市的發展,期待嘉義縣市與中正大學合作推動學習型城市。
二、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發想:
(一)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發表過這段家喻戶曉的名言:「注意你的思想,它們會變為言語;注意你的言語,它們會變為行動;注意你的行動,它們會變為習慣;注意你的習慣,它們會變為個性;注意你的個性,它會變為你的命運。 」(Watch your thoughts , for they become words. Watch your words , for they become actions. Watch your actions , for they become habits. Watch your habits , for they become character. Watch your character , for it becomes your destiny.)。長久的習慣會成為我們的個性,個性與行為又造成命運,可見「習慣」的力量之強大,而習慣來自於我們的思想,也就是心智模式。《佛光菜根譚》也提到,「重複的舉止,會變成習慣;定型的習慣,會變成個性;個性的所向,會決定命運;命運的好壞,會決定一生。」一個人的習慣與個性,決定一生命運的好壞。習慣、個性是因,命運則是果;想要有好的「果」,就要先從「因」開始。如何從因開始,就是從學習開始,學習才能帶來改變,改變我們的思想、觀念與價值觀,呼應了五項修練之心智模式的重要性。
(二)在創造性張力與結構性衝突的作業中,瞭解到要化解結構性衝突,除了不要限制自己,以為自己沒能力實現,或是害怕自己不夠資格的擔憂外,其實只要專注在完成一個一個可以達成的目標,聚焦於階段性的任務,最終就有實現個人願景的一天。
三、以人生的系統思考來看,遇到挫折挑戰,將其視之為逆增上緣,從中找到意義並獲得啟發,遇順境,歡喜心;遇逆境,平常心。更甚者,若能清心寡欲、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達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境界。而對於生命中的小人則以貴人相待,以成長壯大來回敬他們。
沈孟瑾-中正成教
2022-04-20, 週三 11:16
組織學習的發展趨勢與變革策略+自我超越&心智模式
課程時間:2022.4.15 (五)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中正成教)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系級:中正成教碩一
學生:沈孟瑾
學號:610710004
本週課程的心得回饋主要有兩個部分,第一是對於老師的講述、第二是同學的報告。
老師就組織學習的趨勢與策略,一開始便先以在新天鵝堡山路旁與草叢融為一體的競選廣告看板為楔子,著實令人印象深刻,雖然廣告是以兒童為主角的Pedagogy來強調自然自在、樂在學習以使國族強盛,但從一個政黨的競選宣傳對於教育的強調與重視,台灣的競選文化高下立判。而這種自然自在、不被框架、重視內驅原動力的學習精神,與後續U型理論到組織學習力中的積極學習力皆相契合。
本週同學報告五項修練中的前二項,雖然有些被純粹說明書中文字給制約,但對於一個大學部同學嘗試講述抽象的原理原則,已見到珮甄同學令人敬佩的努力。多賴於博士生如相學長引述企業內訓的培訓步驟相佐證這些抽象的指導性原則,對於理解上助益良多,但也使人不禁思考,學長所分享的內容亦是其個人經驗所建構的心智模式對於這些抽象理念的詮釋。所以對於心智模式的運作,包括其限制及擴展,「具有不同心智模式的二人觀察相同事件,會有不同描述」,與或謂詮釋系統是相近似的概念(部分同學的課堂回應中,有部分同學將心智模式與心流狀態近乎直接畫上等號,但在其講述的說法下也有些道理,便也是其詮釋系統的作用),或許是展現了這些一代代顯學之間的換湯不換藥、符合時代語言的重要性,但不變的是具有內省/自我反思/批判解構以擴張自己思維/心智模式/認知系統/詮釋系統的能力,而這般成長的最重要來源便是來自學習(外來、他者的刺激)。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單元:知識管理KM
課程時間:2022.04.19(二)
學系名稱: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劉漢民
學號:111409503
【說時似悟,遇境則迷】
吳明烈老師在五項修煉後的提出第六修煉『知識管理』,就是如何在組織內建立知識庫與傳遞.
石蕙萓&何文莉&曾美陵學姐用了大量閱讀與整理後的資料提供給同學,如果要知識管理要從哪些地方下手,而可以有什麼工具.
我在簡報過程中不斷思考,顯性知識易整理,也容易傳遞.
但真正核心的隱性智慧,卻無法言傳.
顯性知識就像文化或學問,現在用大量的數位工具可以收斂,透過大數據分析可以很快整理以及散播.
但隱性智慧就像人對事的辨析判斷和應對方法,遇事才知一二.
五項修煉,其實就是一種智慧的傳遞方式.
我們再回頭看一下每項修煉的內涵,所有的內容都是在知識建立下的提升:
第一項修煉:自我超越
第二項修煉:改善心智模式
第三項修煉:建立共同願景
第四項修煉:團隊學習
第五項修煉:系統思考
知識是已經存在的,但智慧透過不斷的內省與互相對話,透過經驗中累積的處理方式,能夠印證與調整.
【回頭觀照,以境驗心】
還沒出門上課前,閱讀到一篇商周的文章,用這篇文章來說明.
陳其宏還是工程師的階段,他的主管不斷用知識的收斂與分享來讓所有共事的夥伴都能夠納進去工作時該需要的知識系統裡.
透過筆記以及最重要的整理與追問,陳其宏不斷的被拔擢以及挖角,目前擔任佳世達董座.
更重要的是,
他也把同樣的方式,用在內部人員甚至於外部聯盟的夥伴,讓大家都可以有共同經驗以及語言.
標準化的SOP,讓他在面對新事物的時候,永遠有依循,而且不只是他,全公司的人都有概念.
他說:『做筆記是內化的過程,上課,更是反覆加深你的專業知識,你上越多功力就越深,這個叫做「施比受有福」。』
我喜歡他在併購公司後賺錢的第一步,就是更換一個上萬元的免治馬桶,讓所有人都看到改變的可能,而這改變跟我有關.
有感,就有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