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埔里醮好又醮座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課堂心得
課程時間:2020.12.01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班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王素貞
學號:109409514
埔里建醮文化之旅
建醮也稱清醮「清」有潔淨、清潔的意思。埔里建醮歷史,埔里先人們就開始舉行祈安清醮法令,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並一直流傳至今成為埔里鎮上的重要盛會。
埔里建醮特色除了總壇外,分為東、南、西、北四柱,另市郊村里廟宇分設63壇,醮壇文化深入全埔里各個村落,這在他處建醮活動很少看到。主壇大士爺開光儀式莊嚴、隆重讓我們見識到道教文化。東南西北壇各有其特色,「東壇」「龍騰東壇」以舊照片為大埔城懷舊畫面呈現,敘述其往日風光,「西壇」「虎嘯西壇」,拱門台上的白虎架勢威武懾人、藝術設計以廢棄的汽車材料組成變形金剛、黑白芝麻黏成的貓熊、醮壇前兩邊的狀元紅、女兒紅都很吸睛是埔里酒廠招牌酒,晚上燈光藝術都是其亮點。「南壇」「華現南壇」加上孔子廟的文風氣息及裝置藝術顯現埔里地區的農產特色。「北壇」花置藝術、大型的Q版媽祖身上花卉妝點真可愛與平安紅燈籠隧道為其特色。各個壇多樓層擺設不外乎忠孝節義、演戲櫥窗各個都有其含義。建醮活動可帶動社區學習、凝聚社區意識及共識了解社區文化,推行健康蔬食,導覽活動講座分享,各柱分壇帶動社區民眾了解建醮過程與脈絡,亦促進地方經濟,建醮不僅是埔里的活動也是中台灣的大事。
作醮期間要清心、言行要規矩、不能葷食。「齋」、「醮」、「祭」的區分:齋是吃素、淨身、恭迎神明。醮是擺設醮壇向神明祈福。祭則是以肉為祭品,普渡孤魂眾生。而現代的祈安則是結合三者,12年一次舉辦祈求地方平安的「祈安醮」,三年後的圓醮(又稱三獻、尾醮)。
在台灣「作醮」都集中於秋收後與農曆年前舉行,故有「立冬之後打大醮」的說法,也可看出民間祭典和生活季節之間的關係。醮壇的功能建醮期間必須求天神降臨,四柱地點都在戶外並沒廟宇可供天神休息,需蓋臨時醮壇,除了作為諸天神休息之外,尚有舉科儀,同時醮壇廣場可供景觀佈置、表演活動及祭品擺設之用。醮壇有「豎燈篙」、「放水燈」、等等。
神明鑑醮:醮壇完成後請諸神一同來參加鑒賞,醮壇普渡:開解普渡;普渡四方孤魂眾生使其酒足飯飽,是建醮最後一天的活動祭典,家家戶戶辦桌宴請親友,熱鬧的建醮活動則接近尾聲,一切都恢復往常平靜。
埔里建醮活動-走讀文化
課程: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2020.11.24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學系:109 終發碩一班
學生:林珮瑜
學號:109409502
埔里建醮-醮好又醮座-走讀文化
今年正好遇到埔里的12年建醮,屬於全鎮的文化活動,有幸能參予12年一次的地方文化,藉由同學彼此之間的資料收集及報告,介紹及分享埔里建醮活動的內容及細節,也因為這個活動,進而多了解埔里的地方文化。和同學們在山城裡騎車,在巷弄間穿梭,是個很特別的經驗,像是回到了大學時期的生活方式。交通方式的不同,也影響了參予地方生活與文化的方式,透過行走,騎車,有別於開車的方式,放慢了速度,或許用更多的時間來進入當地的生活,更了解地方的文化。
埔里的建醮活動,是全民活動,全員動起來的概念。建醮文化已經有120年的歷史,透過做醮活動,祈求全鎮風調兩順,人民生活平安,追求外在環境與心靈的安定。生活中的餐飲,為了配合建醮活動,全員吃素一週,調整了生活方式及節奏。吃素祈福,以不成文的約定俗成的方式,成為埔里建醮活動特色之一。
建醮活動,分為五個壇,分別是總壇,東西南北壇四大柱,各有各的特色。另外在市效村里設有分壇63壇,深入全埔里各村落,可以在分壇的祈福,減少交通上的往返。這也是在別處建醮活動很少看到的。
因為文化活動,埔里全鎮全員啟動,進而與社區發展及終身學習,有了更多的結合。終身學習與地方文化的融合,深入了居民的生活,這是這次在埔里走讀文化最大的觀察與收獲。
學習型城市的理論與實務發展心得
課程時間:2020.11.29(日)
課程地點:中科104教室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王緹蓁
學號:109436514
學習型城市是一個能有效動員各種資源以提升教育體系的全面學習機會、活化家庭與社區學習、促進職場學習、擴展現代學習科技、提升學習品質以及創造充滿活力的終身學習文化之城市,進而強化個人能力、社會融合、經濟發展、文化繁榮與永續發展 - (UNESCO Institute for Lifelong Learning)。
九月開學時我們這組就決定要報告「第十單元學習型城市的理念與實踐」,隨後從第一單元到第六單元的課程內容學習,至今算是對《終身學習》有更一步地了解,但是在搜尋閱讀「學習型城市」的相關資料時,還是花費了相當多的時間,特別是我要準備國外的案例分享,從尋找國外學習型城市到閱讀英文資料都煞費苦心,今年六月有去考TOEIC Bridge 分數是76分,程度在A2基礎級到B1進階級之間,嘗試直接閱讀英文原文以及大量透過Google翻譯才算勉強能了解意思,接著就是要內化成為自己理解的資訊,完成簡報內容之後,好幾個下班後的夜晚都在反覆演練內容,錄音的同時也計算時間,真的花了許多時間準備,很高興當天的報告成效還不錯。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109.11.29(六)
課程地點:中科104教室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魏彩玲
學號:109436505
課程心得: 終身學習者的內涵
「終身學習者即競爭優勢者; 非終身學習者即競爭弱勢者。」
要成為終身學習者必須先自我了解然後自我投資進而自我成長,透過正式或非正式的學習後與人分享或付諸實踐。實踐後反省與檢討再重新自我了解繼續學習把不足及缺失再加強及精進,這樣不斷地循環才能成為真正的終身學習者。
現在的父母不能再有過去「養兒防老」的觀念,反而父母最好在45~50歲開始花二十年的時間學習如何成功老化,終身學習未來在食、衣、住、行、育樂方面的規畫,建立新的高齡觀念與形象,是合理且必要的。成功老化論指出退休族有能力參與學習、投入工作、擔任志工、貢獻家庭與社會,並強調透過學習使人增能、解放、再訓練、保持職業能力、投入新的志工角色。
我很幸運的搭上這班列車,樂於學習,也得到老師的名言「三生學習」的啟發:提高生活品質﹑創造生命價值、促進生計發展。
走讀學習~埔里建醮活動導覽
課程時間:2020.12.01
課程地點:暨大A302教室
學系:109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吳沂倩
本週課程因著埔里清醮活動調整了課程,在與同儕準備埔里清醮活動歷史沿革的過程中,對於這樣的地方一大盛事有更佳的認識,並結合成人教育終身學習的概念,反思終身學習的意義與價值。
埔里醮好又醮座於今年已走過120年個年頭,埔里鎮民透過12年一次的宗教活動,除了為地方居民祈福,各村里亦透過這樣的活動凝聚社區意識,發揮創新精神,透過醮壇的設計,,加上媒體的宣傳,達到行銷地方創生的目的,對於地方產業帶動提升作用。
清醮活動共有主壇以及東西南北四柱之分,除了主壇有大士爺(鬼王)開光及豎燈篙儀式為重點,東西南北各柱都有其特色,像是「東壇」,以舊照片呈現大埔城故事設立特展,平安燈海隧道是一大亮點;「西壇」腹地最為廣大,以「虎嘯西壇」為命名,將靈獸白虎設置於迎賓拱門上,週邊結合科技藝術燈光,到了夜晚,成了最絢麗的醮壇景色,而位於埔里酒廠附近的西壇,亦特別以「白虎」為發想,為建醮120周年設計了一款紀念紹興酒,成為特色伴手禮,藉此亦可帶動埔里觀光,刺激消費;南壇則以「華現南壇」為主題,結合在地藝術家的精美作品,於文風鼎盛的孔子廟作為展示區,並以紅色燈籠海打亮通往南壇的街道,象徵祈福之意;北壇「金旺北柱」,將埔里花卉、農特產品做為結合,並以「看桌文化」作為展示,另外一大看頭,則是一入門的Q版媽祖造景,媽祖金身部分結合花卉組成,極富創意;看得出各柱壇間皆極力展現其特色,看似戶別苗頭,饒富多樣化的祈福意義,令人印象深刻。
此次是我第一次參與埔里清醮活動,很開心能夠結合研究所的課程,陪著大家認識我現在的居住地,並從社區發展的概念,端看12年一次的地方大事,帶給居民的改變與共識,除了祈福、平安,更有代間傳承的意味。
參觀埔里建醮活動總壇及東西南北壇心得
課程:成人教育學研究-參觀埔里建醮活動總壇及東西南北壇心得
課程時間:2020.12.01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學系:109 終發碩一班
學生:李昭婷
學號:109409505
本週適逢埔里庚子年清醮活動,謝謝老師讓我們有機會參與這難能可貴12年舉辦一
次的宗教盛事,也非常感謝沂倩、彥妮和珮瑜三位同學精心準備的「埔里醮好又醮座」
PPT,為大家導覽介紹,讓我這個外地人對這個文化的由來更加了解。埔里地區的醮祭
是源自於全台獨一「山神媽祖」-1900年恆吉宮媽祖廟的落成,原屬於「慶成醮」,後
來隨地方定期建醮逐漸轉變為祈安清醮,迄今已有120年的歷史,今年是新冠肺炎疫情
肆虐全球的庚子年,即使臺灣的防疫超前部署,仍無法完全杜絕,因此舉行祈安清醮,
祈求國泰民安就顯得格外重要,可感受到埔里人的團結一致凝聚社區共識,住家都懸掛
燈籠、紅布條並配合齋戒,正所謂:萬眾一心其利斷金,努力讓這12年一次的慶典呈現
最美好的一面,而我們也入境隨俗吃素食,很有參與感呢!
醮壇可分為內壇與外壇,內壇也就是總壇,是整個醮祭活動中最重要的地方,因為大部份的科儀都是在內壇裡舉行,而且所有醮祭活動的細節和規定也大多由內壇管理及掌控,同時因為內壇中設有三清壇、斗燈及鑑醮尊…等,所以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地方,因此舉醮期間,禁止外人進入,就算主執事者要進入也必須內外清靜,不可以穿載獸皮製的衣物鞋帽等,恒吉宮媽祖廟廟門緊閉看不到內壇,更增添一股神秘感,我們有幸看到開光儀式的進行,主執事者們虔誠的眼神不禁讓人肅然起敬。至於外壇則有東、西、
南、北戶外架設的醮壇,使用竹子、木材或鐵架搭建,醮壇的每一層都有精采的人物和歷史故事的造型電動人偶,裝上各種LED燈飾,相信若在夜晚觀賞會是燈光炫麗的美景,別有一番風貌。外壇的主題分別是:華現南壇、虎嘯西壇、金旺北柱及龍騰東壇,各自的主題特色引人駐足觀賞,這用心佈置的一景一物是耗費多少人力、物力、財力才能堆砌而成,有幸見證的我們都該心存感激!在這個參觀活動中我感受到新時代與舊文化並無違和感,世世代代累積的習慣與信念,結合新時代的元素,落實於生活實踐當中,
彼此相扶相持共同成長,就如同成人教育的終身學習,亦應與時俱進,累積更多的經驗與智慧持續前進!
埔里庚子年祈安清醮移地教學
成人教育學研究課堂心得
課程時間:2020.12.01
課程地點:A302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主題:埔里庚子年祈安清醮移地教學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系:109終發所碩一
姓名:陳昱蓉
學號:109409509
課程心得:
從古至今,人類所進行的宗教活動,總會帶著教化或教育的作用。西方歷史中,宗教與教育間有著密切的關連。藉由參與民間宗教活動,除了可更進一步瞭解臺灣的宗教文化,亦能推動生命教育、倫理教育、品德教育…等。回首臺灣民風純樸的年代,在現代化與社會變遷之影響下,信仰的普及性、宗教的多元化,包容與尊重是友善的基本態度。談起教育,難免增添生硬感與距離感,藉由埔里鎮十二年一次的「清醮」祭典,結合當地人文風情,以非正式教育的形式,透過行動與互動,從體驗到體悟,都是學習。鄉親意識的凝聚,萬眾一心、貢獻心力、共享與樂。
「爸爸,這裡有白色的老虎!」男童說。
「對阿,這裡就是虎嘯西壇。」父親答。
「什麼是虎嘯西壇?」男童再次問起。
「這裡是西壇,你有沒看那隻老虎在笑?」父親邊說邊笑。
站在西壇仰望各裝置藝術,狀元紅與女兒紅間,白虎威風凜凜。一對父子簡短的對話,逗得旁人啼笑皆非。眾所皆知「嘯」字,有野獸長聲鳴叫之意。知識教育與身教言教需並重,但是否有立即導正觀念之必要性?換個角度,這位父親願意陪伴孩子參與在地的鄉土文化「清醮」祭典,透過親子互動與孩子共同成長。未來,孩子將可能透過各種學習中瞭解何謂「虎嘯西壇」,但親子間的笑意與回憶,更為重要!傳承未來,代代相傳,三代同堂,共享天倫之樂。
參與「清醮」祭典,人情溫暖渲染著埔里每一寸土地,空氣中瀰漫著祝福的氣息,微笑與熱情拉近彼此間「心」的距離。此外,亦充分滿足了「五感」:看見醮壇與週邊花卉藝術之美、聽見宗教獨特的禮樂、每炷清香散發著那沉香(檀香)味、豆花的香濃綿密是豆苜的用心、親手將祈福卡繫在拱門之上,是虔誠與祝福。感恩緣份,師生同聚,在庚子年留下滿滿的美好回憶。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時間:2020.12.1
課程地點:A302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學 系: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班
姓 名:黃佳慧
學 號:109409504
課程名稱:埔里醮好又醮座
課程心得:
這周課程非常接地氣,我們在埔里鎮上進行建醮在地文化學習,彥妮、沂倩、佩瑜準備了資料及講解讓我們更能深入貼近文化的面貌。到底什麼是擁有120年歷史的建醮呢?1900年舉行第一次「埔里建醮」,第一次建醮是慶祝埔里「恆吉宮」媽祖廟新建落成的「慶成醮」,幾年後因故損壞,埔里的街訪鄰居討論後決定重新修建,完工時剛好距離第一次建醮是24年,所以在次舉辦修建的「慶成醮」決定每隔12年都舉辦祈求地方平安的「祈安醮」;而建醮一詞在台灣目前最能被普通百姓接受的說法是「祭祀」,建醮又有清醮之意,代表在祭祀期間要清淨、言行規矩,不能有葷食。埔里建醮特色除了總壇之外分別還有東、西、南、北壇四大柱,各各村里也都有分設點共有63壇,一座座像似拱門的造型,意義即是提醒神明們這裡有村莊,歡迎你們進來之意。此時的埔里鎮鎮民會開始一周的齋戒,有一些人除了吃素之外,包含殺生、酗酒、等一般人所謂的壞事也必須暫停,十二年前麥當勞、肯德基也都有配合提供素食餐點,本來是好期待可以嘗鮮的,但今年都維持原本供應的餐點並無另外提供,覺得有點可惜,但今天我們遇到了開光儀式,沂倩也協助文化導覽與當地文史工作者配合,是很難得的經驗。齋戒接著就是開戒,而開戒是為了宴請眾鬼,為了表示敬意,當地人會在最後一天準備豐盛的牲禮、鮮花等祭品來普渡普渡孤魂,其中還有燈篙與水燈,意思是除了招請孤魂野鬼外也邀請諸神前來,將燈篙上所懸掛的物件拿下,表示招請鬼魂到此為止的意思,而民間習俗認為老人、小孩或者八字較輕及身體虛弱者不適宜前往參加。最後藉由padlet上傳照片使我們能夠用各個同學的角度看建醮,活動觸角的延伸更無邊無際;不同文化慶典的參與使人與人之間縮短距離,更是願意彼此協助,因此透過建醮活動不僅凝聚社區意識帶動埔里鎮觀光,吸引人潮,活動佈置也結合了埔里產業,賦予了文化新意涵,使文化能夠歷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