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組織學習研究3/23學習心得
課程時間:2019.03.23
課程地點:中科教室
學系:107終發專班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林琬禎
學號:107436508
心得:
本次課程學習到了組織學習理論的發展與意涵、組織學習文化的塑造、以及發展趨勢和變革策略。在理論學習的過程中,必須把意涵內化至自身的理解中再產出,進而應用於自己的工作場域中。所謂組織學習,係指組織透過持續性且有效的個人學習、團隊學習與整體組織的學習,進而有效解決組織所面臨的問題,並提升組織創新與應變的能力,以促進組織成員與整體組織的發展。
學校也是一種組織,教師可透過訓練或研習提升個人知能;可透過教師社群,經由共同備課、或共同研討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研議解決策略,以達團隊學習之效;經由團隊學習的動力,帶動整體組織學習,呈現學習的同心圓模式,達成組織共同目標,並提升組織整體發展。本次課程也學習到了許多組織文化相關理論效應,例如鳳凰效應、飛輪效應等。其中鳳凰效應為企業浴火重生術,步驟為開始之前—回歸所有問題的起點,接下來決定企業最合適的領域,並調整方向,脫穎而出,發揮組織的最高效益,推出定位精準的產品,找出最佳生產方式及改進企業作業程序等。很多效應理論皆有其前人豐富的智慧,值得我們去效仿或應用。
之前課堂有學過勿等需改變時才去學習,應該學習先於改變。在組織中,成功的變革必須制度和人員的配合與整合,並匯集相關資源與投入時間,循著適宜的步驟漸進為之,並化解一切變革的阻力與障礙,可見凝聚組織共識也是重要的一環。
張艷紅(小紅)
2019-03-29, 週五 11:47
第一項修練 自我超越 第二項修練 改善心智模式
學校:中正大學
課程時間:2019.03.22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 A302
班級:高齡教育 碩二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博士
學生姓名:張艷紅(小紅)
學號:606751006
第五項修練-主講人:謝宛玲
第一項修練 自我超越
第二項修練 改善心智模式
大綱:
第一項修練 自我超越
概述:定義、作法、特質與自我超越
第二項修練 改善心智模式
心得:
透過澄清事實的真相,了解做事的目的產生創造張力。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知道自我的局限才到哪裡可以突破,其中目標侵蝕環路運用能提供思考反向,建立個人願景前,確實釐清創造性張力與情緒性張力塑造自我超越的效能。延續第二項修練改善心智模式的運作是相信頭腦存在的印象,透過凝聚團體心智模式以重塑管理者,透過攻陷開放分權去除團體原先的團體弊病。且不必刻意追求群體成員想法一致。課程運用左手欄的書寫,以促進潛在想法。
共同願景的塑造與經營
課程時間:2019.03.26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顏曉菁
學號:108409502
在這次的報告中,我能感受到如栩非常盡力尋找資料,尤其是在影片的呈現上給予我很多的學習,真心感謝如栩的報告。在如栩的報告中,她找了尋多相關的影片,我一邊看,一邊反思台灣相關社福方案與建設。在全球高齡化社會下,看見他國,不管是政府或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在老人社群所做的努力感到敬佩。反觀我所生長的台灣呢?真的是值得我們借鏡。那我們該如何建構台灣的願景呢?正如如栩所報告的,最重要的就是「人」。
「共同願景」不是一個想法,它是在人們心中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這股力量是能帶動組織的「創造性」,不是單純個人願景,而是組織中人們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是創造出眾人是一體的感覺,且是遍及組織全面的活動,讓各種不同的活動融匯起來。正如我前面所提該如何建構台灣的願景呢?重要的是政府或是人與人之間必須為台灣提供「焦點」與「能量」,因在缺少願景的情形下,充其量只會產生「適應型的福利」,是比較傾向「消極」、「被動」式,因此,我們必須致力於實現某種人民他們深深關切的事情時,創造性福利才會產生。而人民才能對所謂的「共同願景」有所盼望。如何建立共同願景的修練呢?
1. 鼓勵個人願景:共同願景是從個人願景匯聚而成,藉著匯集個人願景,共同願景才能獲得能量和培養行願。
2. 塑造整體圖像:如何結合個人願景以創造共同願景呢?當一群人都能分享組織的某個願景時,每個人都有一個最完整的組織圖像,每個人都對整體分擔責任,而非只是對自己那一小部分負租。在共同願景裡,每個人都擁有夥伴、擁有「共同創造者」,願景不是單獨落在個人的雙肩上。
3. 理解願景絕非官方說法:領導者必須把建立共同願景當成日常工作的中心要素,是持續進行、永無止境的工作,是經營理念的一部分,且不是傳統中由上而下的願景,而是平行、可被分享、共同協助建造的願景。
最後,我仍要提醒自己,學習是一條創造共同願景的不二法則。反思自己所處環境或是學習型組織,如何建造共同願景,領導者真的要不斷地提醒「學習」的重要性。啟發每個人對學習的樂趣、發揮先天「學習」的能力,透過聆聽、學習一個開放、願意彼此分享、接納的學習,再加上奉獻、投入及遵從的心志,從自己開始,以生命影響生命,共勉之!
3/22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19.03.22
課程地點:校外暨南大學、宏基蜜蜂館、廣興紙寮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莊宛螢
學號:606710015
今天一早充滿期待的心情,準備前往暨南大學移地學習課程,猶如回到小學時候校外教學的感覺。今天的課程主題為自我超越與改善心智模式兩大主題,由同學們報告其內容,最後再由老師補充以及同學們的回饋及討論。
『自我超越』的人,能夠不斷實現他們內心深處最想實現的願望,他們對生命的態度就如同藝術家對藝術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斷創造和超越,是一種真正的終身『學習』。『心智模式』是根深柢固於心中,影響我們如何了解這個世界,以及如何採取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或甚至圖像、印象。我們通常不易察覺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對行爲的影響。把鏡子轉向自己,是心智模式修練的起步;藉此,我們學習發掘內心世界的圖像,使這些圖像浮上表面,並嚴加審視。
下午我們到宏基蜜蜂館,老闆分享生命的意義要懂得及時的永續,不在生命的長短,即使生命只有不滿百天,卻願為世代的永遠而努力。廣興紙寮,造紙師父臉上雖然有工作數十年的歲月痕跡,卻透露出造紙業這數十年來的流變及成功開創屬於傳統產業的一片天。
組織學習研究3/23學習心得
課程時間:2019.03.23
課程地點:中科教室
學系:107終發專班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張瀞云
學號:107436502
本學期修習組織學習研究這門課,課程開始我們先依自己的想法來定義”組織學習”就我自己的想法是:組織中每個成員共學、共享、為組織解決問題,創造更多的價值,不僅是組織成員的成長,也讓整個組織逐漸邁向更好的未來。而透過老師的說明,讓”組織學習”一詞定義更為明確:指組織透過持續性且有效的個人學習、團隊學習與整體組織的學習,進而有效解決組織所面臨的問題,並提升組織創新與應變的能力,以促進組織成員與整體組織的發展。其實組織學習在我的工作場域中,一直存在著,但我們不會特別去強調自己的組織正在進行組織學習,要如何將無形的組織學習推動到有形的組織學習是我們必須努力的方向,而在有形中的組織學習,成員或許會因制度上的要求,而漸漸失去自主學習的動力,這是我所看到教師專業社群的問題,修完這門課或許可以找到解決的方案。
再者,組織文化中多元並存,有積極面也有消極面,雁型文化中所提到的面向:加速實現共同目標、高度團隊凝聚力、責任分擔與分享工作、彼此鼓勵支持、相互關懷照顧,正是最適合推動組織學習發展的文化。再者我們以探索校園中的組織學習文化-以大自然為師自行創造出「櫻花文化」,組織不會一成不變,組織文化會影響整個組織的運作或組織成效,因此我們要隨周遭環境事務變化要調整自己的思維。本次同學所分享的主題:自我超越、心智模式以及本次課程所探討的組織學習,都不是一蹴可幾,透過時間的推進,我想只要有願景願意改變,就是組織學習的開始。
中正大學高齡所碩二 陳妙韻
2019-03-28, 週四 15:03
108.3.8 組織學習研究
本周的課程學習到了(一)組織學習的理論發展與內涵(二)組織學習的文化塑造與發展,用著大自然的比喻讓人從生活中入門組織學習的核心,堪為組織學習的最高境界。
在這樣的境界中,其實也是在自我反思,因此透過課程走進校園欣賞的美景後,更多的是大自然帶給人們的啟發。
學習不論是組織還是個人甚至擴大的社會,終究都是有一個學習的目的。而目的之前是引發學習的動機,這樣的動機燃起,驅使人們開始尋求資源。
如同大自然生存在大地中,發芽茁壯蔭庇大地再次凋零等待下一個盛開。
組織學習必然也得經歷過組織各種不同的歷程,因此修習此門課程,不單去思考將來如何在實務現場發揮,更應該從現在的生活中就去落實了!
中正大學高齡所碩二 陳妙韻
2019-03-28, 週四 14:58
108.3.23 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移地教學
對於南投的印象,如同大家所說的好山好水;對於暨南大學的印象,如同山中的學術城堡。
移地教學的課程,也讓人在不同的環境中激發出不同的想像。
心智模式的學習,是人類的修練,組織是多種心智組成的團體,要萬人從一的而終的跟隨單一人士的心智,會令人感覺扼殺心智的獨創性與多元思考的管道。因此組織內如何去尊重並且鼓勵個人自我超越及了解個人的心智模式可以如何讓1+1>2,就是一個學習型組織他的最大優勢了。
因此,在現今多元且快速變遷的社會裡,越來越多的倡導尊重個體化的聲音並且許多新創社會模式的企業組織,也強化個人的自我超越及心智模式,讓個人為組織帶來更大的效益,並且給予組織中的每個人都有機會扮演帶領者的角色。
這樣的模式,勢必會去未來發展趨勢不可輕忽的,更是傳統組織需要去面臨的變革。
組織學習-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移地課程 課程反思(3/23)
對於南投的印象,如同大家所說的好山好水;對於暨南大學的印象,如同山中的學術城堡。
移地教學的課程,也讓人在不同的環境中激發出不同的想像。
心智模式的學習,是人類的修練,組織是多種心智組成的團體,要萬人從一的而終的跟隨單一人士的心智,會令人感覺扼殺心智的獨創性與多元思考的管道。因此組織內如何去尊重並且鼓勵個人自我超越及了解個人的心智模式可以如何讓1+1>2,就是一個學習型組織他的最大優勢了。
因此,在現今多元且快速變遷的社會裡,越來越多的倡導尊重個體化的聲音並且許多新創社會模式的企業組織,也強化個人的自我超越及心智模式,讓個人為組織帶來更大的效益,並且給予組織中的每個人都有機會扮演帶領者的角色。
這樣的模式,勢必會去未來發展趨勢不可輕忽的,更是傳統組織需要去面臨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