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4/27組織學習研究課後心得
架構7-團隊學習
架構8-系統思考
團隊學習從深度匯談開始,是一個團隊的所有成員,攤出心中的假設,一起思考,讓想法自由交流,以發現遠較深入的見解,並以有創造性的方式察覺別人的智慧,並使其浮現,學習的速度便能大增。團隊的智慧高於個人智慧,當團隊真正在學習的時候,不僅團隊整體產生出色的成果,個別成員成長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學習方式為快。系統思考可以幫助組織認清整個變化形態,並瞭解如何有效的掌握變化、開創新局。系統思考是用一種新的方式使人們重新開始認識自己與所處的世界,是一種心靈的轉變,也是系統思考是彼得.聖吉在書中著墨最多的一項修練。因為系統思考所關切的是系統中的動態行為,以及產生動態行為背後的結構。當我們面對複雜問題時,總是習慣將其分割成可以處理的片段來思考,然後加以整合。分割使我們喪失了更深入觀察整體形成的要素,也就是組成分子之間整體的互動關係,以及其所形成的複雜現象。有時這個習慣會讓我們捨本逐末、避重就輕、愈治愈糟、一再犯錯,甚至興奮而努力地製造共同的悲劇,也因此我們需要學習系統思考。
這兩組的同學共同的實作是去玩密室逃脫,讓我們透過分組、實作後分享等方式,讓我們瞭解到團隊學習要實際操作,真的有其難度在,也不是個人有在學習,團隊就會學習、組織就會學習。要進行深度匯談更是不簡單,在實作過程中就會發現:要放心地講話其實很難。在密室逃脫的過程中我不停地想:我自己是什麼身分?聽者又是什麼身分?我適合講這些話嗎?我可以下指導棋嗎?明明知道團隊正在往錯誤的方向前進,或是很清楚團隊成員的力量因為方向不同的關係,從相互加乘變成相互掣肘,但我能說嗎?又有什麼立場說?
系統思考則是我從經濟系開始,到後來自己對社會學有興趣而進行閱讀時,發現都有類似的概念。還記得上總體經濟學一開始,老師就提醒我們,一定要記得:總體經濟學不是把每個個體加起來,就叫總體;社會學某本課本開宗明義就說:社會學是見樹又見林的學門;這都跟系統思考強調的,要看的不只是個體,也要綜觀全局,更要掌握彼此之間的互動關係相同。但也透過實作,發現系統思考還是需要團隊才能更加周延,自己一個人的系統思考還是有限;但是團隊要如何有效的系統思考,也還是有執行上要面對的問題需解決。
4/13組織學習研究課後心得
架構4-組織學習的發展趨勢與變革策略
架構5-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組織學習是指組織透過持續且有效地個人學習、團隊學習與整體組織的學習,進而有效解決組織所面臨的問題,並且提升組織創新與應變的能力。這是我對組織學習這個領域,第一個印象深刻的概念。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很多的課程常常不知道為何而學,在修課期間,常常有不知道自己該走往哪裡去?會得到什麼?的疑惑。因此,對於組織學習這門課開宗明義就講清楚組織學習的目的是什麼,這件事情印象深刻。第二則是對於「煮蛙文化」、「螃蟹文化」、「猴子文化」、「土虱文化」等名詞覺得有趣,更特別的,是老師親自帶我們走出戶外,由各個小組腦力激盪,產出每個小組從自然界觀察出來的理論。在這部分我自己觀察所得則是在一片草皮中,要能夠快速被看見,就是要有所不同,例如是花、是香菇,就很像在現實生活中,你要容易被人看見,就是要跟人家不同,但是這個不同,會不會跟「為什麼好人才都待不住?」這個討論很久的議題有關呢?好的人才會不會因為他的出類拔萃而出走?他是自己想走,還是像那些草地上的花或是香菇,因為不同,所以最容易被拔走?
這週同學的報告主題是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自我超越的是深刻瞭解自我的真正願望,透過學習型組織不斷學習激發實現自己內心深處最想實現的願望,全心投入工作、實現創造和超越。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於心中,影響我們如何瞭解這個世界,以及如何採取行動的許多假設、對事物作出價值評價。心智模式影響自我表現出來的行為,通常在剎那間決定什麼可以做或不可以做。把鏡子轉向自己,除了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外,也要以開放的心靈容納別人的想法。這組的同學藉由旅鼠的故事、小氣大財神、停車事件的故事舉例,令人印象深刻,也才瞭解自己可能無意識地隨波逐流,也發現自己從來沒仔細思考過自己真正的願望,也從沒想過自己的心智模式是什麼,就是這樣每天的過著。課程的實作更是印象深刻,藉由左手欄的練習,觀察出自己的心智模式;從一堆人群中找最像自己的、最想成為的樣子,也讓同組成員觀察並寫下他們認為的我是怎樣,這個練習也讓自己重新審視自己以及對照別人如何看待自己,雖然在收到別人寫的回饋時,很緊張。最後則是透過畫圖、寫字的接力,猜題目,最後看到所有人的答案時,覺得很有趣,因為發現大家解讀同一主題的方式真的是大相逕庭。
0608組織學習研究心得
課程: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單元:架構17 組織學習電影賞析與探究、架構18 組織學習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授課日期:2018年6月8日
授課地點: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教育學院大樓 A302、廣興紙寮
授課老師:吳明烈 教授
學號:605710003
學生:成教所碩二 李思瑩
此次是最後一次的課程,而我們也來到了美麗的暨南大學上課,而課程內容主要為組織學習電影賞析與探究及組織學習研究的回顧與前瞻。老師讓我們欣賞電影「春風化雨」,這部電影與組織學習的六項修練(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知識管理)各有相呼應:學生們受到老師創新式教學啟迪思想,開始建構自己的心智模式,使得他們成長並進行自我超越,也實際做出許多不合乎當下傳統思想但卻是讓自己更成長的作為。其中,我也看見組織的形成,像是讀書會及古詩人社。讀書會就是有著「一同學習,讓成績更好」的共同願景而組成,學生們在讀書會中進行討論、交流,進行團隊學習;古詩人社比較讓人印象深刻的則是他有一本經典,是知識管理的實踐。最後,尚未提到的系統思考我覺得屬於比較深層的呈現,像是自殺的同學,他系統思考能力較為不足,當下他只覺得無論如何都無法說服他的父親讓他做他想做的事情(演戲當演員),他覺得抗爭失敗,就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但他怎麼不換一個角度思考,其實還有其他方式讓他可以繼續保有自己的興趣呢?雖然在電影敘述的年代是比較難做到的事情,但我覺得還是可以改善的,而不是單單結束自己的生命。關於這部電影裡頭的系統思考其實也有很多,也是可以去深思背後的意涵。
而這部電影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電影最後老師離開,學生紛紛站到桌子上跟老師說再見的畫面,表面上老師是離開了,但是學生經過那一段時間的教導,懂得獨立思考,甚至是學習到老師要教給他們的精神,我覺得這是很令人感動的!
上午的電影賞析結束,我們就到蘇媽媽湯圓吃午餐,下午則是到廣興紙寮進行參訪,看到造紙需要經過一道道繁複程序,讓人驚嘆!也覺得人類很厲害!只是在這個世代,我們應該要好好反思方便的背後,也要飲水思源!
很開心這學期的最後一堂課到南投上課,也很開心這學期能夠選擇組織學習,讓我了解組織學習的內涵,並與暨南大學的同學們進行跨校組織學習,這學期能跟這麼多同學一同學習很幸福!最後,也要謝謝老師的教導!
107.6.8
授課日期:2018.06.08(週五)
授課地點:暨南大學教育學院A302教室
課程:組織學習-電影賞析、廣興紙寮
指導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中正大學 高齡碩一606751007 施文雅
授課心得:
《春風化雨》是羅賓威廉斯的成名之作,在精英教育的寄宿學校裡,羅賓給了學生無限的浪漫想像,啟發他們無限創意,然而,不敵輿論的現實,容不下老師新派的作法,終於,在某位學生自殺後,家長及學校將過錯推給老師,逼迫老師辭職。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當老師要離開學校,學生站在桌子上,因為老師教導他們,當世界不如預期時,你要用不同的高度看世界。
Just when you think you know something, you have to look at it in another
way. Even though it may seem silly or wrong, you must try!
當你認為某件事時,必須以不同的角度看待它,縱使看起來似乎愚笨或可笑,但是你必須試試。
午餐到有名的蘇媽媽湯圓用餐,之後到廣興紙寮,導覽員細心的解說造紙的起源,方法及紙的種類,現在也加入許多不同的素材,如美人腿、如花草等等,手工紙是一張張做出來的,這是一項傳統的老手藝,但在現場的工作人員中,卻都是中高齡者,並沒有看到年輕的新血。
1070519杉林溪組織共學學習心得
課程時間:2018.05.19~05.20
課程地點:杉林溪大飯店
學系:106終發專班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學生姓名:范瓊尹
學號:106436501
課程進度:組織學習個案分析、組織學習方案規劃和世界咖啡館(World Café)的概念與應用
自學期初,吳老師就不斷預告著五月份的跨校組織學習活動,感謝班代允雄的聯繫,促成這次活動。能夠將中正、暨大串連在一起,聽聽來自不同地區的同學的觀點,收穫滿滿。
一早由我們班揭開序幕,既然是跨校學習,一定要讓同學們脫離舒適圈,去認識認識新朋友,在個案分析的演練過程中,和碩班及中正的同學們互相激盪,我們選擇了台東縣的東河社區做為分析的對象,在短短的時間裡面,和大家不熟悉的情況下,大家分工合作將資料找齊,並且在所有同學面前進行分享,這個過程當中,我心想:這不就是另類的組織學習嗎?
因為家務的關係,只參加到了一天的活動,但和大家一起漫步林間,論組織學習,是個巧妙的經驗,謝謝老師和同學們,讓我收穫滿滿。
春風化雨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電影賞析─春風化雨
上課時間:2018.05.29
課程心得:
以這部電影來說明組織學習的六項修練,分別如下:
1. 系統思考:基廷老師教課的方式可說是讓學生產生自己的想法,活潑有趣、激起學生學習的動力,使學生尋找自我。
2. 自我超越:
(1)尼爾是一個在父親管教嚴格的環境下成長,熱愛演戲,但父親卻要求他放棄並就讀醫學院,尼爾努力地與父親爭取一次演出的機會,最後也獲得父親的答應與肯定,只是後續因尼爾未與父親繼續爭取演員一事,選擇自殺,在這部分較為可惜。
(2)陶德是一個很害羞的學生,對於認識新朋友、在課堂上發言等都會感到自卑,也許是因為他哥哥很優秀,致使他對自己產生更多的自卑感;在片中,陶德從不敢在課堂發言到勇敢站在桌子上與基廷老師道別,自我超越使得陶德越來越勇敢。
(3)納克斯:喜歡克莉絲,也是一個害羞、自卑的學生;明知道他已有男朋友,且是橄欖球隊的隊員,想起基廷老師的話:「及時行樂」,隨即奮不顧身地告白,雖然造成克莉絲的困擾,但也成功的與克莉絲約會。
3. 改善心智模式:基廷老師將教科書上對於詩的評斷、課本章節撕去,讓學生重新思考,評斷的標準為何。又一次在踢球時,基廷老師讓學生念著詩詞,並且要加入感情,靈活運用全身,增加其教學成效。讓每位同學站到講桌上看著教室,告訴學生需要時時以不同眼光、角度來看到事情。又一次在戶外踏步,乍看之下是踏步,仔細一看是基廷老師以詩詞教導學生表達自我、維持自己的想法、不要隨波逐流。基廷老師也讓尼爾重新思考自我,勇於表達、溝通,讓尼爾跳脫父親給予的安排。
4. 共同願景:在片頭中的學校儀式,即為學校的共同願景。古詩社在第一次聚會時,學生也將社團的共同願景再次重申。班級的氣氛也因基廷老師而產生了及時行樂的共同願景。
5. 團隊學習:在基廷老師某次的課程中,以足球為主,進行團隊競爭與學習。學生自行成立的讀書會。古詩社在之後的聚會時,增加學生對於詩詞的領悟。
6. 知識管理:學校的每堂課程都有一定的課綱,按照進度教導。學生在某個地方發現了《古詩社500年精選》,翻閱裡面的內容,發現很多詩詞。
這部電影是我第一次看,對於老師的教導方式很感動。我最喜歡的片段是基廷老師有一次課程是在戶外踏步,以詩詞教導學生表達自我、維持自己的想法、不要隨波逐流。現今多少人是缺乏自我的省思,面對許多事情,我們都應該要先跳脫當下的角度去重新思考事情,勇於表達自我之外,還要維持自己的想法,努力不受他人影響。雖然在過程中偶爾會被情緒給牽制住,但若能養成好的情緒管理,日後對於思考事情、待人處事等,都會是一個好的方向。
劉芳珍(107409504)
2018-06-24, 週日 13:41
1070519兩天一夜杉林溪學習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主題:組織學習個案分析、組織學習方案規劃和世界咖啡館(World Café)的概念與應用
授課講師:吳明烈老師
地點:杉林溪大飯店
日期:2018/05/19和2018/05/20
學生:劉芳珍
學號:107409504
學習心得:
2天1夜踏入興奮的心情進入杉林溪學習,一開始的課程設計~組織學習個案分析,暨大終發班的同學都已有工作,在解釋企業組織時,能精準的抓出企業組織內學習的部分,也不藏私地分享自己所在企業內部的組織學習,最後藉由團體的討論和分享,將2所學校3個班的精華,應用在不同行業別(學校、社區、企業…等);在討論的過程,很享受團體內的每個同學共同為一主題自主自發性的分工合作和提供意見,認同和接納團體內每個人的想法。
組織學習方案規劃上,中正同學在森林裡,替我們來一場組織學習方案規劃課程帶領,芬多精的加持下,學習更事半功倍;拜科技所賜,即時將課程ppt立即上傳給在場的每一位同學可以同步取得資訊進行教學,克服空間的限制,讓學習無障礙。晚上的實際演練,主持人的功力,讓人不得不佩服其功力,能立即的將每一組的成果做回應和串聯,適時提供意見。
來到第二天的世界咖啡館,是我們暨大碩班的同學精心設計,透過多次的分組,桌長需要以很清晰的頭腦將每次的分組統整分享再統整,來得到更多不同的刺激和答案。課程的設計也帶我們去統整和回顧在組織學習課程裡,我們的得到的收穫,很感動這一學期課程的設計,讓我可以跳出來思考自己工作上所處的組織,我可以做那些努力,而不再是「煮熟的青蛙」,能有能力做一些改變。
2天1夜雖然路途遙遠,但卻很感謝地點的選擇,可以讓自己很無後顧之憂的學習,暫時拋開雜念(不用管工作、家裡照顧問題);晚上跟著同學去探險,享受大自然的美、大自然的寧靜,更多的與同學互動,交換彼此對課程的感動,因此,謝謝老師和終發班同學的貼心安排,讓我收穫滿滿。
跨校組織學習─杉林溪兩天一夜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杉林溪兩天一夜─世界咖啡館
上課時間:2018.05.19.20
課程心得:
為期兩天的跨校組織學習交流,首次與暨大終發專班、中正成教與高齡的同學一同共學,是個全新的體驗。第一天早上大家從台灣各個地方到達杉林溪,然後就快速進入「組織學習」課程主題,首先由老師開場,一樣是彩虹卡,不同的是,這次老師給的彩虹卡是不用還的,這讓愛收集的我感到很開心。我拿到的卡片是「My body is strong and heals itself.」「我的身體是強壯的,它會療癒自己」,這應該是一種隱喻,讓我在那陣子有許多學期期中過後的雜事(如:論文題目、選定指導教授等)可以先擱置一旁,好好享受在杉林溪的美好時光。
接著進入報告的主軸,第一組報告的是暨大終發碩班的同學,開場的分組活動、帶動整場氣氛、個案分析內容和流程等,都讓同學能很清楚地了解,並在後續分組活動後,到戶外場地做分組報告。雖有指定的組長,且有提供幾個指定的主題,但是過程中可能是初次合作,有許多的不清楚的部分,在最後也感謝暨大終發專班的同學提供的獎項,使得分組有更多的凝聚力。
下午接著到其他步道行走,隨即選定一區休息區作為中正成教與高齡報告的場域,當下有點不知所措,拜今日科技所賜,即使不在室內,每位同學也都有隨身的手機可以當作工具使用,唯可惜的部分是沒有擴音器材,使多次旅客經過時的吵雜聲音蓋過報告聲音。報告組別先是介紹內涵,隨即提出實務例子,最後著重在某一實務例子上進行介紹。之後的分組,使用的是一種特別的故事牌卡,分組報告之前,先進行團隊合作的小遊戲,使用橡皮筋與繩子將杯子疊成金字塔型,藉此促進團隊合作,我很喜歡這樣的活動。接著進行方案規劃,可惜的是討論時間有限,較難在時間掌控下完成分組報告。
第二天一早的活動就輪到暨大終發碩班的同學,我也是其中報告的同學之一,前一天晚上還在和組員討論許多細節,第二天搶在同學入場之前就先進行場地布置,看著碩班的同學自願協助我們,真的很感動。報告前入場時,就以活動會場是個咖啡廳為主,歡迎所有客人的服務;接著進入報告內容,同樣也是先進行分組活動,融合了組員的構想,將整場氣氛與原住民結合,產生「頭目─酋長─祭師」三種階級的人物,努力想要跳脫一般「組長─組員」的稱呼;報告完世界咖啡館的內涵與實務例子後,接著就是讓同學進行世界咖啡館,每位同學都很盡心盡力地在討論,並且將內容呈現於海報上,時間掌控得恰到好處,在中午前整個報告已結束。
最後由老師給每位同學回饋,同學給同學回饋,下午就到杉林溪行走,我自己很愛運動,但因早上的報告,已耗去許多體力;雖如此,漫步杉林溪時,我也是盡力的走一半路程,聽著志工導覽,覺得杉林溪真的很值得再來一回,希望之後有機會能再好好與杉林溪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