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走讀學習—花音咖啡莊園
課程:走讀學習—花音咖啡莊園
課程時間:2021.1.5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學系:109 終發碩一班
學生:張孟勲
學號:109409517
今天的學習是參訪花音咖啡莊園,由莊園負責人高郁淳做其理念的分享,及成為咖啡農的學習及過程。
很會說故事的郁淳大學時期讀了社工系、財經法律及企管系,在外蒙古實習的經驗讓其思考返鄉的可能性,畢業後的返鄉讓其思考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從事社會工作。咖啡,是其成就的方式。
有著滿滿社工魂的郁淳,在沒有退路的家人支持下,一頭栽進咖啡的現實裏。開的不是美美的、在熱氣氤氳的咖啡壼中飄來咖啡香的夢幻咖啡店,而是實打實的咖啡農。從不了解種植咖啡的肥料3要素到成為產銷班副班長,與茶改場及生技公司的合作,運用科學方法企圖讓種植一輩子咖啡的老咖啡農們改變依循的經驗和老方法,而能重新與現代社會及科技練結,嘗試學習並使用新知識,提升咖啡的品質。並與公部門合作辦理咖啡認證,企圖讓咖啡產業能打開國際市場。
最令我感動的是,是郁淳的勇氣及滿滿的社工魂。社工,是一個把自己當工具,用生命影響生命的職業。在一個年齡和年資都超過郁淳數十年的咖啡老農生態圈,郁淳以其不畏虎、樂於分享的態度及勇氣,走在社會工作的路上。
這也就像終身教育,學習是不斷且不分年齡的,有郁淳的加入,讓漁池的咖啡農開始有了改變,從知識的建構、分享,到創新的文化,開始步入屬於漁池的咖啡文化。
成人學習的理論與實務
成人教育學研究
上課時間:2020.12.8
課程:成人學習的理論與實務
上課地點:A 302研討室
學系:終發碩一班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張孟勲
學號:109409517
老師今天提到成人學習533533原則的詮釋很有趣:
成功五訣(臉笑、嘴甜、 腰軟、手腳快、看眼色);
人生三度(廣度、深度、速度);
三個原則與串聯;(傾聽、對話、整合)用愛串聯結合;
身懷絕技的五隻手:握手(建立良好人際關係)、舉手(請教、請益、請問)、牽手(實踐共好理想)、拍手(肯定讚美)、動力(實現美好的想法的執行力);
學習的三千萬(千萬終身學習、千萬樂在學習、千萬享用學習);
擁抱生活中的三意(想法有創意、行動有意義、人生有回憶)。
相較於兒童的累積觀點,學習是為了未來使用;成人的心理特性是以剩餘觀點為主,學習需要立即應用。隨著歲月累積成人的個別差異性越大。因為心理特質不一樣,運用的教學或學習理論亦不一樣。
「學習動機來自內在誘因,而非外在誘因」,自我導向學習是成人學習的有效途徑。也因此,成人的學習策略要以成人為中心,設計並引用一些互動技巧,提升成人學習的動機(互動策略),讓成人用多感官的多樣性的活動(全腦學習策略),提供學習上必要的指導、 援助和資源就顯得十分重要(鷹架策略),甚至鼓勵成人自己設定學習目標,自己選擇學習資源,自己訂定學習計畫,自己安排學習進度,自己進行學習活動,甚至自己進行學習評量(自我導向),教學過程中,設計或提供一個可以讓學員參與及表現的機會、管道或平台(劇場策略),讓學員可以展示所學成果。
「反思」亦為不可或缺的「人生課題」,當反思與價值觀有所連結時,對學習有更正向之影響。
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
成人教育學研究
上課時間:2020.11.24
課程: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
上課地點:A 302研討室
學系:終發碩一班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張孟勲
學號:109409517
這星期的報告是由昱蓉及仰福準備的報告,資料準備相當完整。從組織學習的源起、概念、學習歷程、學習方式、組織學習及學習型組織的關聯,至如何成為學習型組織,有相當清楚且完整的介紹。
我一直想在任職的機構推廣組織學習,也期待能成為學習型組織,故內容讓我感到十分有趣,覺得可以在工作中進行推廣。
彼得。聖吉在第五項修練一書中,談到學習型組織必須進行五項學習修練:系統思考自我超越改變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及團隊學習。課堂上的分享後,我仍然覺得困惑,似乎對學習型組織的概念大都在理論或概念的陳述,沒有提供具體行動所需的架構。如果組織想要成為學習型組織,應該要有什麼計畫?實施步驟要怎麼做?如何評估?甚至什麼樣的企業才是學習型組織都令人感到疑惑。
翻閱了數篇論文,找到了企業在導入學習型組織時採行的活動及評估方式,包括組織現況分析、策略會議的進行、描繪企業願景;教育訓練部份則有內訓及外訓培育計畫,培養內部講師及新知分享等方式;知識建構及轉移;鼓勵創新文化則可以落實提案制度及獎勵辦法;也必須定期進行評估及檢討策略會議的成效。
學習型組織是長遠且漸進的過程,期待未來,我能將學習的成果,發揮在工作上。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時間:2020.1.5
課程地點:花音咖啡莊園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學系:109終發所碩一
姓名:林彥妮
學號:109409506
本週是最後一週上課,我們到花音咖啡莊園上課,郁淳是一個非常有想法的年輕人,跟我同年但在大學就非常有規劃,在就讀國立台北大學社工系時,雙主修財經法律學士學位,還輔修企管,在大家都還迷茫中,幫自己準備了許多能量。
在學時,化不可能為可能,小小的系學會卻辦了許多大型活動,其他同學的實習找的是普通的單位,但郁淳找了家扶中心外蒙古事務所到當地當社工實習,看了世界的另一個角落,在台灣的社工偏輔導諮商,而蒙古像戶口調查,郁淳認為社會工作只要對社會有正向能力就會是社會工作,因不同環境有著不同的形式,在大三上到印度當交換學生,時間雖短,但卻跟人有很深的連結,發現:「快樂可以很簡單,人生沒有這麼複雜。」在這兩趟旅程中,發現自己很容易跟別人有情感連結,每個分離都有很重的情緒,為避免斷捨離在畢業後選擇返鄉。
常常有人聽到郁淳返鄉就業覺得:「哇!你好勇敢喔!」對郁淳來說:返鄉也是一個選擇,返鄉是個美好夢想,如果我不回來,誰會回來?但返鄉總要有個方向,心裡很清楚自己渴望的是社會工作,透過與人互動,帶來正向動力,想到咖啡是一個非常棒的媒介,以生命中最重要兩位女人-外婆與奶奶的名字命名,郁淳的用心、全家的努力、家族非常有向心力的共同協助,打造花音咖啡莊園。
在創業的過程中不斷學習,挑豆、種植、蟲害、噴灑農藥、烘豆、煮咖啡、品咖啡、包裝設計、行銷推廣、比賽,無一不學,沒有人是馬上就會,一步一步為自己的夢想而走,走的樂紮實越能長久,但花音咖啡不是為了咖啡而生,最重要的使命想帶動社會工作,在咖啡事業穩定時,開始幫助了種植咖啡的小農,農民一開始不敢相信別人,幫助農民搭起橋樑,幫忙連接許多不同產業,找到不同廠商,編織一個網絡,帶他們看見咖啡的可能,教身心障礙者挑咖啡豆,幫助視力不好的農民挑豆,互助雙贏的學習,在國中上課,教學生喝咖啡,理解咖啡的流程,在教學後有許多學生跑來詢問許多非咖啡專業問題,問了感情問題、人際問題……等,透過咖啡帶動人的互動。
參觀花音咖啡莊園,聽了郁淳的理念,非常嚮往,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夢想,夢想透過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實踐,非常幸福,為了圓社會工作的夢,開創咖啡之路,透過一個媒介帶動地區的學習,在創業過程中非常的幸運,挑豆剛好挑到好的品種,有爸爸的支持,使用家裡的優勢,團隊的力量,連結社會的資源,因為有正向的夢,帶動善的循環,再將這股善的暖流回饋給社會,社工系運用不同的方式行社會工作。
這門課的最後到了花音咖啡莊園剛好呼應了整學期課程內容,成人學習是不斷的,不分年齡的,有著相同興趣、相同職業共同組成學習社群,帶動周遭的學習圈,就像終身學習的蒲公英,不斷散播終身學習的種子,風一吹將終身學習理念向外擴散,實踐中有許多問題需要理論來支持,而我們現在有許多理論,正等著往外實踐,上完成人教育這門課程,從許多不同角度、不同層面,更清楚該如何扎實落實成人教育,不在紙上談兵,所有的規劃都有數據支持,仔細分析當時狀況,加以規劃,才能真正貼近學習者需求。
成人教育學研究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1.01.05
課程地點:花音咖啡莊園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學 系: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班
姓 名:黃佳慧
學 號:109409504
課程主題:返鄉之旅 漫漫 / 高郁淳
課程心得:
今天班上同學一起來到了花音咖啡莊園,打造咖啡莊園的推手是高郁淳小姐,擁有三學士學位的花音咖啡莊園主人,在大學畢業後就選擇回到自己的家園;高郁淳最想做的是社會工作,她認為咖啡是可以很輕鬆跟人交流的媒介,所以決定以咖啡來做社會工作的橋樑。在與父親討論後將一甲地的的檳榔園改成了咖啡,一步一步踏實的學習著農人的各樣技能,郁淳:如今花音咖啡莊園的成果,從LOGO、包裝、形象以及咖啡的採收每個細節都是大家一起共同參與與完成的。聽著郁淳認真幽默的介紹花音莊園的故事,每個畫面都讓人為之動容;尤其當我聽到她分享小時後上學,當同學說到檳榔樹時,總會對於檳榔樹有很多的誤解,同學喊著就是因為你們種檳榔樹才會導致土石流,年紀小的她再也不想讓別人知道她家是種檳榔的。但長大之後她樂意分享,並且告訴大家檳榔園養育了很多埔里的孩子,告訴大家種植檳榔園的農民無力反擊這樣的抹黑,種植檳榔的農民們其實是弱勢的,如果有更好的選擇誰不會放棄種檳榔呢?讓我不經思考很多時候我們的確跟著主流以及媒體走,缺乏判斷及驗證的精神,換位思考最好的方式,我想應該是「傾聽」。因為郁淳的年輕為她帶來很多的合作及嘗試,但也因為年輕及資歷尚淺讓她在推行理念時受阻礙,但她這樣說:我知道我必須要可以養活自己,所以即便我不愛喝咖啡,我也會努力的顧好咖啡的品質,我知道要讓其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議,就必須要有成績,所以即便是我不喜歡的事情,我也會努力達成,我知道當我的品牌開始小有成就時,我可以透過品牌做我想做的事情。這一席話深深地融化了我的心,我也是抱持著這樣想法的人,當郁淳透過話語傳達這樣的理念讓我感到感生共鳴、被了解及溫暖,花音咖啡莊園的品牌故事確實打動我的心。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走讀在埔里
課程時間:2020.12.26(六)
課程地點:豆苜、Old coffee走讀
學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士在職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學習型城市的理念與實踐、
國際成人學習週的興起與實施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朱玉梅
學號:109436501
「學習型城市」的推動需藉由在政府的推動,然各項政策推動除在位者之重視,更需要有足夠的經費支援,經由老師的資料引導、同學的介紹及課堂上同學的發表,見到南投縣政府能積極地推動,相較其他縣市的狀況,在南投長大的我與有榮焉。
中午來到埔里鎮豆苜,聽在地同學說,地主整地持續好長一段時間,地方上的人們好奇著這將來的發展,結果是一家經營著極但平凡不簡單的豆花店,其產品受到地方及觀光客的肯定,他們的餐點,雖平凡卻有著讓人驚豔之處,不論是色彩或是口味上的調配。
下午來到Old coffee,一個不被注意到的招牌,引著一條唯一的通道,穿越過此,來到一個舒心的怡然場域,果然是Old,卻有著沉穩靜心讓人好想救助下來的感覺,在這場域,聽這賴老師講述他的咖啡人生,及對地方的情感,結合社區的咖啡種植,創造出人生的另一個高峰,吸引外來的觀光客,也帶動了社區的發展。
2020.11.26 課程心得
課程時間:2020.12.26(六)
課程地點:暨大校園、豆苜、Old Coffee
學系:終發所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陳威良
學號:109436518
這次上課很開心來到埔里鎮上,和老師、同學們一起在豆苜和反思咖啡度過一個特別的"終身學習"時光。
早上聽同學發表「學習型城市」,也去查了一下自己家鄉雲林對學習型城市的發展,只能說還是停留在有做就好、交差了事的思維模式。
在政府有限的經費下,不可能每個縣市雨露均霑,因此老師也特別點出首長的重視與領導能力,是一個城市發展終身學習並進一步成為學習型城市的關鍵。
而另一個重點是各縣市政府不能只依賴中央補助,也許可以在未來審核各縣計畫書時,請各縣市團隊加入「逐步增加經費自籌,以利學習型城市的經營能永續」的企劃內容。
下午在反思咖啡探討的是「社區學習與發展」,讓我想到大學時期在布農部落參加當時大學老師的一個計畫案,也是關於部落社區再造。
當時就有幾個困惑:我們來到部落是要抱持怎樣的態度與角色?我們在原民部落做這麼多該怎麼反思回去自己的家鄉社區?
聽了老師後來所說的真正要永續下去還是需要部落裡的「自燃者」,感觸更深。的確是這樣,外來者的努力再怎麼強大,終究會離開。
最後,在反思咖啡裡,聽完老闆分享他的咖啡故事與理念,就是要告訴我們「沒有所謂的最好,只有最適合」。
其實不只是咖啡,人生很多事也都是如此,想靠一招走天下事不可能的,唯有不斷調整自己,才能成為適者生存的"適者",這也是終身學習的含義。
終身學習課堂心得
課程時間:2020.12.26(六)
課程地點:暨大A302教室+豆苜、OLD CAFE
學 系:終發碩專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李丹妤
學 號:109436520
課程心得:
在『學習型城市的反思』中,有一點深刻的感想,就是老師所說的,任何成功的推案,必需要【有一個有心且願意大力支持的核心領導+熱情且有執行力的團隊+行銷亮點】。由於自己在樂齡教學領域已有五年,拿這樣的成功模式來檢視所接觸過的據點及樂齡學習中心運作,也完全適用。
說到『社區總體營造、地方創生』方面,自己就對『麥之鄉產業發展協會』這個團隊印象深刻。該團隊成功打造大雅為台灣『小麥的原鄉』。推動小麥文化節,帶動了鄉土文化、親子共學,喚起大眾對鄉土文化的深根。並以北國麥田風景為意象,休耕時期在開滿向日葵和波斯菊的田野間,放上鋼琴造型裝置藝術品、風車造型的棚架...............在陽光和有風的日子特別耀眼,把大雅員林路段塑造成打卡必需的景點。該團隊的理事長張閔翔是一位回流青年,他將農業當作企業來經營,採用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獲選全國第二屆百大青農,並與其他青農組成知耕鳥農企業公司行銷農產品,社區據點也在他的帶動下,婆婆媽媽共襄盛舉,經營得有聲有色。這也應證了老師所說的成功鐵三角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