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2019全民終身學習論壇
課程時間:2019.10.18
課程地點: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學系:108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內容:全民終身學習論壇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顏曉菁
學號:108409502
今天是系所自己主辦的「2019全民終身學習論壇」,感謝老師及學長姐們努力辛苦的籌備,讓當天與會者都能夠享受到貴賓極的服務,並且是收穫滿滿的回家。雖然這次擔任工作人員而無法在場內聆聽,但看著與會者的笑容與彼此間的分享,我相信我們已達到目的—將終身學習理念再次地擴展,讓未來學習型城市的目標再更進一步了。
在這次的論壇裡雖然無法好好坐下來聆聽,但在下午分組討論的時候,因著主持人周燦德教授的邀請鼓勵下,我和怡汶學姐也加入其中一組進行討論。在這討論的過程中,聽見苗栗縣政府的用心,不管是各鄉鎮國小辦理共間學習,在各個關懷據點也將學習帶入、鄉鎮的特色學習也都一一陸續進行中,可以看見縣政府各部門都努力發展其部門的學習領域。因此,在此,我們就提出了「各部門連結」的意見,讓原本各自部門的工作能夠有效整合,不但會讓學習更加完善,也可以讓資源因著有效的整合而不致浪費。另外苗栗也是一個觀光重地,我們也提出了「學習地圖」,讓在地居民或觀光客能夠透過整合的學習地圖,更容易認識及參訪苗栗,讓學習的對象擴大,間接去帶動其他城市居民的學習能力。
最後,我也要再次期許自己,終身學習就是一輩子的學習,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保持學習的熱忱比看見成績更重要,因為持續不斷地學習所帶來的果效是比眼前的成績是更大的,因此,如何幫助孩子有「成長型思維」而不是「僵固型思維」,對父母親來說,就是一種態度上的轉變,從犯錯中鼓勵著孩子重新學習,不要打罵,甚至說不好聽的話,我相信努力後的學習所得到的是一個永久的記號,也會發現學習的樂趣,絕不要只有一眛的生氣所犯錯的,讓學習力降底,陷入到一個無法回頭的深淵中。願我們每一個人所參與的終身學習路程都能得到一個美麗的圖畫,不僅充實自己的生命,也能夠幫助別人學習成長。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19.10.19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A302教室+江戶咖啡
學系:108終發碩專一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林庭玉
學號:108436507
在早上的課程即將結束前,老師提議帶大家去個好地方喝咖啡,繼續下午的課程,當下我心想,又要再路程奔波一次…一直到了咖啡館,結束了今日的課程,心中頓時豁然開朗,在空氣清新、環境悠美的地方學習,不但顛覆了上課的想像,也讓學習的心境更輕鬆,學習效果更好。
透過課中二組同學奮力演出,除了看到自己未來可能在報告中的盲點、了解報告也能以多種不同型式呈現,透過實作帶領,獲得同學們的回饋及建議,才發現原來還有不同的可能,只是當下我並沒想到。我們玩得開心、也學得開心,在歡笑聲中開始,也在歡笑聲中結束~多年後,我想我仍會記得當天愉快學習的感覺。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19.10.18
課程地點: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學系:108終發碩專一
課程名稱:2019全民終身學習論壇-學習型城市的未來展望與永續發展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林庭玉
學號:108436507
今日參與「2019全民終身學習論壇-學習型城市的未來展望與永續發展」研討會,會中邀請許多專家學者針對如何建構學習型城市及永續發展的相關議題探討;其中讓我最有感觸的部分是,想要成為現今社會的主流,而且能夠持續讓民眾自發性的去做,其本質來自於「需求」;想實踐成為一個學習型城市,是否有考慮到民眾的需求,而讓其產生動機及意願?王政彥副校長所講的需求有二種,一種是馬斯洛的生理需求,必需在社會安定,先滿足基本民生需求,才有可能實踐;另一種需求則是創造出來的,例如手機不再著重於通話,而是精進相機功能;UberEats及FoodPanda,是由於生活型態、習慣的改變,因應民眾需求而崛起的新興產業。
如果能讓個人衍生出對學習的需求,進而擴大到家庭、社區及社會,才有辦法建構一個學習型城市,且永續發展;而不是像現在大部分的國家政策,主事者推動後,各部會做同樣的事,但各自為營,瓜分績效,卻達不到應有的成效,一經改朝換代,政策也隨之終止;所以必需將學習內化為個人的需求,才能持續發展。如同上述的新興產業,只要符合市場的需求,不需政府催生,也能篷勃發展。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19.10.19
課程地點:A302+江戶咖啡
學系:108終發碩專一班
課程名稱:學習社會的批判、模式與展望+終身學習能力的架構內涵與發展+終身學習者的意涵、概念與培育策略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陳孟俞
學號:108436505
課程心得:
一上課,明烈老師請同學針對昨天舉辦的「2019全民終身學習論壇」發表參加感想,部分同學提出自身的想法跟參與心得,部分贊同、部分疑惑,結語老師說「這就是學習社會的批判」,對於任何事物抱持部分質疑,而不是全然接受,批判也不代表反方意見,這是一個雙向溝通的時代,接納不同的聲音,進而自省、改進。持續不斷的學習跟進步。
下午,離開古板的教室,全班來到埔里庭園咖啡「江戶咖啡」,放鬆的空間,新鮮的空氣,綠色的草地,空氣中瀰漫著咖啡香,這種研討環境,令人喜悅呀。由同學分組報告「身學習能力的架構內涵與發展」與「終身學習者的意涵、概念與培育策略」兩大主題。透過小組報告,迅速瞭解終身學習關鍵能力、終身學習者的意涵,其中,對於「終身學習者」標竿張忠謀先生的對於自身學習的經歷特別感觸,學習,必須有目標、有策略、有計畫,甚至擬定行動方案,有強烈的動機、積極的作為,才有可能慢慢、無形中蛻變成「終身學習者」,而不是盲目的學習,在這個訊息爆炸、傳播途徑多元的時代,培養學習目標具體化及學習將資訊變成有用的知識,也是一種「學習」,這種練習融合成生活的一部份,植入身體的DNA中,離「終身學習者」這個目標就不遠了。
俯拾皆學習,小組報告的流程、簡報內容及實務操作都讓人收穫滿滿。第一場實作(自我實現、社會適應的KSA),我交了白卷,這個實作後勁很強,對於目前多重的斜槓身份,該具備怎樣的KSA,值得深思,更謝謝其他同學的「Keep Going」的鼓勵。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19.10.18
課程地點: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學系:108終發碩專一班
課程名稱:2019全民終身學習論壇-學習型城市的未來展望與永續發展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陳孟俞
學號:108436505
課程心得:
第一次參與所上的論壇,因為是第一次,所以帶著新鮮、學習的心態前往。這次主題是「學習型城市的未來展望與永續發展」。
會中,聆聽到台灣「學習型城市」推廣成功範例,基隆市跟南投縣的經驗分享,「終身學習」這件很個人的事情,透過家庭、社區、城市資源整合後,能夠讓個人「終身學習」的成效,發光發亮。例如:南投縣是茶鄉,種茶是茶農個人的事情,透過社區大學或是社區團體開辦關於茶葉栽種技術、茶葉故事包裝、行銷等課程,讓茶農不再只是種茶,更懂得推銷茶葉,進而由政府辦理「茶葉博覽會」,這個個環節,都是不一樣的專業精進學習,也因此南投縣這個「學習型城市」因為這層層堆疊的知識傳遞,悄悄形成。
另外,會中也邀請到國內「終身學習」、「學習型城市」領域的先驅,例如江綺雯監察委員及楊國賜教授,他們的引言、發言都讓我對「終身教育」有了更深刻的體認。
古有名言:「活到老、學到老」很生活也很白話的一句話,內藏的意涵及延伸的理論,更是博大精深。成為一位「終身學習者」是目標, 期待「學習型城市」的理念持續發揚及被重視。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19.10.19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A302教室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許宗仁
學號:108436503
課程心得:
本次課程由明烈老師先行講授『學習社會的理論、實踐與反思』,接著由兩組同學針對課程單元做分享報告。學習社會是一種全民終身學習的社會運動,從個人的終身學習開始,再推展到家庭、組織,進而促成學習社會的實現。終身學習從個人或是組織的推動來講是比較容易執行的,但是要推展到整個社會,在實踐上確實有相當的難度。國外學者提出各種學習社會模式供各國在建構學習社會時參考,但是在建構學習社會的過程中,仍必須不斷地檢視學習社會的發展目標與策略是否合宜,有無偏離應有的本質。
另外兩組同學的分享單元分別是『終身學習能力的架構內涵與發展』、『終身學習者的意涵、概念與培育策略』。透過同學的分享,讓我們知道個人在終身學習的過程中,必須具備哪幾種關鍵能力,並且思考在生活中立即可執行改變的習慣,朝個人終身學習的目標前進。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19.10.18
課程地點: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許宗仁
學號:108436503
課程心得:
本次的課程,明烈老師特別安排讓我們參加2019全民終身學習論壇進行觀摩學習,第一次參加論壇活動,感覺很新鮮。這次的論壇主題是:學習型城市的未來展望與永續發展,主辦單位邀請了協助南投縣政府建構學習型城市的學者張力亞老師及協助基隆市政府建構學習型城市的學者林嫻如老師,做專題報告分享。
由兩位老師的分享看到,張力亞老師以『綠活城鎮的願景設定』為目標,打造綠活城鎮三部曲-組織培力.社區共學共工、區域深耕與孵化新動力、從『投』學習,透過縣內各鄉鎮的特色凝聚進而深化發展,培力公共社群組織具備學習型組織精神,並促進不同類型的公共社群組職協力合作,將成功的經驗模式移植到其他鄉鎮,不僅綠活了城鎮,也讓這些社群組織在協力的過程中,獲得他人的經驗,達到終身學習的目的。林嫻如老師先由基隆市施政計畫中找出與地方創生.學習型城市相關的計畫,著手進行-塑造地方特色產業、整合終身學習資源、提昇學習人力、增強就業的基力,從古蹟.美食.歷史.文化.觀光開始,用故事寫基隆,開始『基隆學』。這兩個縣市在建構學習型城市上的努力與發展,獲得良好的成績與民眾的認同,應該也能給其他縣市在建構學習型城市的過程中,有所依循及學習的。
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專題研究(一)
張春珠 2019-10-08 星期二 13:10-15:00
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專題研究(一)心得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教室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一班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專題研究(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張春珠
學號:108409505
這一節老師邀請中正大學蔡清田教授演講,終身學習與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的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教總綱「自發、互動、共好」,聽了蔡清田教授講解十二國教新課綱的發展與展望,越來越了解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的核心素養是終身學習,終身學習要從小開時培養,新課綱108年8月1日開始實施,我們紅葉國小一二年級的課程要融入民族課程,我們設計的課程除了在教室裡也在教室外上課,也安排部落踏察,我發現低年級的小朋友非常喜歡也非常快樂,還請他們自己練習做筆記用畫圖的就可以。
為了提升學生帶得走的基本能力,最重要的要讓原住民的學生認同自己的族群與文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懂要問,讓他們常常練習發表,慢慢的讓他們有信心就會進步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