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拂水山莊參訪心得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研究
授課講師:吳明烈 教授
上課日期:3月13日
課程主題:拂水山莊參訪心得
姓名:蔡瑩蓉 106409515
拂水山莊是一個終身學習的平台,接待許多團體露營、活動,一進到拂水山莊看到許多松樹,這些松樹是老闆請人依照自己的想法雕出來的,原以為樹木是以修剪的方式來展現,今天學習到如果想要松樹用自己想要的型態,需要請專家慢慢雕,而且每年都需要調整,花費幾百萬所費不貲。
賴老闆提到平面空間結合自己的喜好也可以創造出自己的美學,而「生命也是一種美學」,要懂得欣賞及感受自己的道,發現生命的本質。也就是說也感知及自我覺察,才能知道自己的優缺點。
老闆一家人都非常有涵養,賴太太為了學習花藝也到日本學藝,兒子感染父母的氣息,從事字畫拍賣,並彈得一手好琴。現在拂水山莊算是一個多角化經營,提供露營、場地、花藝課程也販售產品,賴老闆從一開始就希望拂水山莊是可以做為學習媒介,現在慢慢實現夢想。
從入學以來,老師邀請過許多達人級的老師到學校分享經驗,他們都在自己的工作中有股信念及堅持,我想自己也需要在工作或生活中找得自己的信仰,讓自己的堅定的繼續走在社會服務這條路,熱情才不會容易被現實磨滅。
臺中市樂齡學習示範中心、不老夢想館參訪心得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研究
授課講師:吳明烈 教授
上課日期:3月20日
課程主題:臺中市樂齡學習示範中心、不老夢想館參訪心得
姓名:蔡瑩蓉 106409515
聽了很久的樂齡學習中心終於進行第一次參訪,主任提到來樂齡學習中心的教育程度較高,所以可以有不同其他中心的設計,培養自己的學員擔任老師,並且將課程內容分級,每個課程皆引導長輩分享及發表意見,其實這就是因地制宜、符合需求及在地化的設計,而在其他地區,因城鄉差距的關係可能就無法規劃這樣的課程內容。
今天也很幸運的可以旁聽焦點團體的進行,各位專家學者針對議題進行意見的交流,包括實務及學理,很充實的學習內容,而這樣得焦點團體則可根據現況具體提出說明,容易聚焦分析利弊。
下午到不老夢想館參觀,因館舍修繕的關係,僅能參觀販售部,對同學有些不好意思。但今天也藉由不老志工協助介紹市長公館及不老夢想館,中午也吃到不老志工所製作的便當,人老不是一切都不能做,退休後還是可以貢獻自己所長,除平日有事做外,還可增加成就感,社會對長者的尊重,實現自己的夢想,我想這是不老夢想館所傳達出來的訊息。
「以社會福利觀點探討臺中市老人休閒教育報告」心得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研究
授課講師:吳明烈 教授
上課日期:3月27日
課程主題:「以社會福利觀點探討臺中市老人休閒教育報告」心得
姓名:蔡瑩蓉 106409515
今天的報告是一直以來的困惑,政府有很多類似的服務,而不同局處成立的服務對象或目的不同,以樂齡學習中心、社區照顧關懷據點、C級巷弄長照站及文化健康站等,都提供學習得功能,但成立的緣由及對象是不同的,但以一般民眾來看是一樣的,很難區分不同處,因為都是免費的學習上課的地方,節慶時會有活動,而臺中原本長青快樂學堂提供5天型日間托老服務,但自巷弄站與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也難以區別。中央政策採滾動性修正,有時亦會參採國外經驗或地方縣市政府的經驗,難免會有服務有類似或重疊處。但如何再做出差異化及重新定位呢?
課程中老師提供解決問題的策略,需進行評析利弊、效益分析,針對現況問題提出具提說明,才能做出抉擇找出最佳方案,另外也需要有各界的聲音,如何將服務接地氣發揮價值最大化,浪費最低化。我想這是每項計畫方案在執行前都需要進行的評估方式,並可運用其他工具如PDCA提高計畫品質及改進計畫內容。
Coffee Reflections OLD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研究
授課講師:吳明烈 教授
上課日期:4月3日
課程主題:Coffee Reflections OLD 工作室
姓名:蔡瑩蓉 106409515
一開始找不到OLD 工作室,當看到同學的照片走進來後,發現小庭園步道,一進門的咖啡香,整個環境非常讓人放鬆,一邊喝咖啡,聞著咖啡豆的味道,及煮後的咖啡香,兩者風味各有翹楚,聽著老闆專業的講解,才知道原來咖啡的製作並不容易,咖啡的烘焙是建立在達人的身體健康上,老闆的烘焙設備是全機組最貴的,除照顧自己的健康外,也讓附近的居民有好的空氣品質。
今天的分享以咖啡的前味、中味及後味形容,前味就是我們所看到的環境的營造,中味則是老闆的專業介紹及說明,後味則是老闆的無私分喜與回饋。自己的學習則是不管處在工作的何種階段,培養自己的專業是必須的,過程中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也要關懷他人,而當自己學有所長時,一定要懂得分享,分享並不是讓人學習自己的專長,而是透過分享可以讓自己見識更進階。
好的咖啡並不需要華麗的奶油點綴,簡單、樸實更容易喝到咖啡的美味,而咖啡要呈現何種風味,則取決於烘焙方式、沖泡方式,生活就像咖啡一般,美好的生活就看自己如何對待的方式,用心的珍惜每一刻,活在當下,則能有精彩的人生。
厚熊照顧咖啡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研究
授課講師:吳明烈 教授
上課日期:4月10日
課程主題:厚熊照顧咖啡
姓名:蔡瑩蓉 106409515
厚熊咖啡是由暨南國際大學、埔里基督教醫院跟愚人之友基金會共同合作的服務,並未領有政府補助,今年申請到傳善獎,經費才轉由傳善獎每年400萬元支應,傳善獎至多補助3年,故利用這幾年的時間建構「社會企業」的模式,希望不依賴政府補助,可以辦理自己想做的服務項目,不需跟著政府的政策執行或被政府綁架。
厚熊咖啡特別的是發展出自己的經營架構,除了連結長照服務的預防照顧外,也注重教育層面,產學合作,讓大學生、碩士生可到厚熊咖啡實習,辦理社區方案、帶領失智症照顧者家屬支持團體,也到國小入班教學及製作長照繪本等,引進多元的照顧方案,目的則是要讓長者延緩老化,降低醫療成本,減輕家屬負擔,並擔任資源諮詢及轉介的角色。
社區開發上我覺得厚熊咖啡運用的老人的習慣到老人常聚會的場所宣導,如廟宇,並以免費的方式讓長輩試讀,長輩們覺得課程不錯則陸續靠著口碑吸引其他長輩前來,更難的的是長輩持續到厚熊咖啡的心,早上看到阿嬤拿著柺杖慢慢走到這裡參加課程,便覺得厚熊咖啡做到長輩的認同。
非常感謝學姊無私地分享,讓我們可以了解厚熊咖啡從無到有的過程,厚熊咖啡成立以來以自有資金獨立運作,目前上午課程尚未向長輩收取費用,培養長輩來厚熊咖啡的習慣,未來逐步落實使用者付費,並開發文創商品、繪本、旅遊等,因為社會企業可以有利潤但也能讓民眾認同正在做的事情,故朝向社會企業的目標邁進;不靠政府補助可以讓服務更具彈性及在地化,並形成在地社區的策略聯盟,厚熊咖啡各館將以不同樣態來推廣服務,在地社區的人可以盡自己的一分心力來在照顧在地人,也是一種社區倡導與社區自治的實踐。
第五項修練之系統思考
第五項修練之系統思考
課程時間:2019.04.09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林如栩
學號:108409507
當你意識到自己是問題的一部分時,才能夠解決問題。
美國系統變革學院(Academy for Systems Change)共同創辦人、系統變革流程圖的提出者薛喬仁,給了一個判斷標準,「當面臨複雜難題時,即便你持續努力解決,問題仍舊一而再地發生,」就可以使用系統思考的方式解決它。他進一步解釋,難題多半只在世人面前浮現冰山一角,當外在「徵兆」顯現,人們總是急於解決,卻忽視整體困境。但是當同一問題一再發生,人們就應該警覺這不是「單一事件」,反而有可能是因為多重因素、結構,創造了這個反覆發生的「徵兆」。這種「見樹更見林」的歸因邏輯,正是系統思考的原型。
這次曉菁給大家帶來很精彩的內容,我也看到未來我的PPT可以如何呈現,透過運用有趣的繪本,讓我更能明白第五項修練一書中圖表的意思,最後帶來的遊戲-德國圍棋也讓我玩得不亦樂乎!透過這次分享也讓我明白運用系統思考,我們能更有效率地描述龐大的世界,進而解決過去因為無法看透整體,而無法解決的問題。如此何不把這樣工具好好加以運用在生活中呢?
第五項修練之團隊學習
第五項修練之團隊學習
課程時間:2019.04.02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林如栩
學號:108409507
今次麗文與大家分享的就是第五項修練裡的團隊學習。何謂團隊?就是團隊成員兩人以上,在團隊運作過程中相互協調與合作,完成共同的目標,並共同負擔團隊的成敗責任。何謂團隊學習?即團隊成員經過不斷對話和討論的過程,共同與互相學習,已產生集體智慧,並培養集體的意識與行動,使組織發揮最大效能。而團體是指彼此互相需要,一起為共同目標而努力的一群人。有才能的團隊是由有才能的個人所組成。
整個過程下來,對PPT裡面那張隱形人的圖記憶是最深刻的,因為那就是以前的我,許是小時候拙口遁辭,曾經因此吃虧,變得不太愛說話,順理成章成了團體裡的隱藏者,喜歡觀察大於表達自己,唯獨最為鬧騰的就是內心的吐槽小劇場,不過好在遇到了願意看到真正的我的死黨們,讓我從隱藏狀態慢慢走出來。或許現在的我在團隊裡依舊不是衝在最前方的人,但透過團隊學習,處於幕後的我除了能夠學習到前人的活躍,也能運用我的洞察力,去成為一個團隊裡的強大後援!
秀花工作室參訪心得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研究
授課講師:吳明烈 教授
上課日期:5月8日
課程主題:秀花工作室
今天很幸運地透過同學的介紹認識的陳秀花老師,聽著老師從護士的工作因結婚生子而轉為茶商,但因閒不下來及堅持的個性及傳承的想法,一路走來雖然遇到不少困難,運用溝通、耐心及毅力還是一一克服。
看到陳老師的傳承非僅遵循傳統,也有創新的部分,從老師原住民服及包件可以看出傳統、創新、創意巧妙得融合,而製作一件物品不非像機械製作那樣容易,需手腳腦並用,長時間下來身體容易不舒服,每件創作的物品都是得來不易。
從陳老師身上可以學習到終身學習的精神,「轉職則是另一項專業的學習,所選擇的最終執業項目的鑽研,則是深度的學習」,此深度學習不僅是單一織布的學習還包含其他相關的知識,如打版設計、配色、染色、工作室的經營、客戶的要求…等。另外還有分享的新,願意培養學生讓原住民織布文化可以延續,從陳老師身上可以傳承責任感。
平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幸運地遇到,前進的路上偶有石塊,撿起、運用工具擊碎仍是可朝目標前進,最重要的往前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