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成人教育學研究 第十三單元 課後心得
授課日期:2017.12.19
授課地點:暨大302研討室
課 程: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後心得
第十三單元 成人教學理論與實務
任課老師:吳明烈 特聘教授
學 號:106409503
學 生:鐘家淇
學姐導讀的個案裡,是以自己的健身事業為案例,所以不管在講解上或是實作的操作上,都能比搜集他人企業資訊還要來的容易,其講解上更能做詳細的介紹,可以讓我們更了解理論如何結合實務。
在課堂中透過老師的講解,讓我們了解成人教學的目的、成人教學的方法、要素與技巧,包含有哪些獨特的學習特性、成人教師應該扮演哪些專業角色、應該具備哪些人格特質、要如何掌握住教學的時刻和成人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持有什麼樣的師生關係等等。
一個優良的教師對我們來說,他是扮演著傳授知識的角色,也是一個良好的協助者,在教學時會以學員的學習目標為基礎,會事先計畫、準備、觀察、掌握教學、運用課程設計,到最後階段的整合能力等等。還要審慎思考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並且在教學的環境中,針對不同學習型態的學生來設計發展出不同的教學策略,達到有效的教學效果。
老師提到優質課程必需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豐富的教學內容、合宜的教學方法和優良的教學成效,也提到「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且學習是一連串的探索驚奇之旅,不同的教學方式,可以帶來不同的刺激、可以創造不同的教學氣氛,來保有學習的新鮮感,以創造好的學習成效。
所以,有效的成人學習,必需是由內而發以自我導向學習的心理需求為主,因為以自我導向學習的人會比被動學習的人,還要學得更多、更好、更長久,更會想辦法解決學習過程中所遭遇的困難,也會利用所學的知識,來獲得發展與增強自我內在的資源及技能。而成人的學習經驗也具有重要性的促進作用,「經驗」可以讓我們應用於其他的學習情境,有助於我們進行整理來發揮知識的應用。
學習有累加的作用,所以我們要讓學習成為生活中的一種習慣,透過學習,讓我們一生都能從學習中獲益。
姓名:張大偉106409510
2017-12-20, 週三 23:44
課程主題:成人教學理論與實務
上課日期:第十四週 12月19日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研究法
授課講師:吳明烈 教授
課程主題:成人教學理論與實務
姓名:張大偉106409510
今天是學姐為我們做課程的導讀,從他們的報告中,從理論到實務發展,就像對話一樣,都能結合到老師課堂中的教學,尤其是在實務發展上,特別引用了淑華學姊,它們自己的公司,所設計的課程,讓我們直接可以從理論結合到現況,真的是很棒的一次導讀,相對的在過兩個星期,就要換我們上台導讀了,看到前面好幾組報告,月是後面越是精彩,壓力也跟著增加了,所以真的要加油了,不讓期待我們報告的同學失望。
覺得有很多部分是我們要多加學習的,從對報告的掌握度到清晰的口吻表達等,可說是我們的標竿範例。
今天老師的課程中,提到的是,終生學習成人教育課程設計的部分,有提到一點很重要─在針對高齡者進行教學時,要以他們為興趣做活動的發想,他們的參與度就可以代表熱情與興趣程度,這也讓我想起在部落對老人的課程回顧中,老人真的不太喜歡長久性靜態的教學模式,就跟小孩子一樣是坐不久的,如何讓高齡學習者,能夠靜心學習,課程的設計就是非常的重要,不只是課程的教學,更要加入許多動態的課程,如唱遊,桌遊,戶外課程的設計。
老師也特別提到所謂的優質課程,優質課程必須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豐富精采的教學內容、適當的教學方法及優良的教學效果,更強調要做出特色課程,而所謂特色便是老師時常掛在嘴邊的「你無我有,你有我優。」怎麼樣將課程特色化、豐富化、精緻化,便是要不斷修正及配合才會有最豐碩的成果。
今天又學到了老師講的!什麼是特色課程,什麼又是課程特色,簡單的說,特色課程就是,我們常說的鄉土課程,他是強調在地文化,歷史,傳統藝術多方面的課程學習,課程特色就是上面所提到的「你無我有,你有我優」也就是說,好還要更好,把好的東西把它更精緻化。
成人教學理論與實務
授課日期:2017年12月19日
授課地點:暨大A棟302會議室
課程:成人教育學研究 心得感想
主題:成人教學理論與實務
任課老師:吳明烈 教授
學號:106409514
學生:陳星宇
今天的課程是由第四組來為成人教學理論與實務這主題來做導讀,在演講的過程當中可以看得出這組的準備非常用心,兩位在報告時的口語和講話速度都非常的標準,並且在最後實作演練時有帶大家進入分組的問題討論,可惜的是最後沒拿到獎品,說真的那獎品我是滿喜歡的。
在成人教學裡有提到優質課程,課程設計要由淺到深,環節環環相扣,並且要明確的教學內容與方法,教學有很多方法可以運用.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最後要有優良的教學成效。在教學課綱撰寫時,要有課程的名稱,包含像是課程目標、教材、上課地點等,以及要有基本資料,像是師資簡介、師資聯絡方式、上課時間等。而在社區大學課程裡面常會遇到幾個問題:課程名稱與內容不盡相符、課程名稱不知所云、課程名稱使用不妥、過度重視期中考或期末考試、教學方式太過於單一化缺乏多樣化、同校課綱格式及寫法未能一致,所以因為以上的可能會發生的原因,所以對於這些要有改善的措施,像是課綱應上網以方便學員選課之瞭解,並促進教師之彼此觀摩學習、提供教師發展優質課程之諮詢或輔導、鼓勵教師每年更新課程內容或授課方式、建立優質課程之經驗分享等等。另外在後段有談到對話的部分,描述說對話有如一種核心流程,真正重要的問題會刺激與帶動學習型對話,因而鞏固人際關係的網路,組織再透過社群去孕育出甜美的果實,由此可知人與人之間的對話是如此重要,對話也是一種人與人之間聯繫的橋樑,所以透過課堂上學員之間的相互回饋之中,可以將其言語之中的精華學起,因而讓我們的對話更有內涵,營造出更美好的氛圍。
簡報裡有一段話我非常喜歡:所有的遇見都是最好的遇見,所有的發生都是最好的發生,關鍵在於能夠從所有遇見與發生中,找到意義並獲得啟發。
成人教學活動設計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主題:成人教學活動設計
學號姓名:106409508 陳禹心
上課日期:106.12.19
課後心得:
這次學姐們的報告真的很精采,我一直期待著他們的報告內容,聽完整個報告,學到很多。同學剛好也都是實務工作者,在成人教學的部分,因自己這學期剛好是怡君老師「成人學習」的TA,所以對這方面特別有興趣。同學分享了許多小細節,包含了在教導成人(尤其是高齡者)的時候,因他們害怕犯錯,所以會常常不敢開始。這樣的小細節即是我們應該要注意的,要讓理論和實務結合,著實不容易。
後面的成人課程活動設計就比較單純是在講「成年人」,又要兼顧家庭、又要兼顧孩子、還要工作、甚至現在還要學習,這些分成多方面在和「成年人」的生活作拉扯。搭配學姐的工作是健身房教練,要怎麼讓健身房的會員能夠持續是會員,並讓會員更健康?實作部分帶到了「過年」這個主題:「過年期間,要如何設計相關課程和活動讓學員們有意願參加?」最近在閱讀《數位學習》的相關書籍,當天上課剛好帶著,故我提出一些數位科技相關的課程設計與互動模式等,並獲得許多同學的支持與鼓勵。
在「數位學習」這方面,我一直堅信著成人學習(尤其高齡者)這部分若有足夠的經費可以搭配一些數位科技的物品,即可以刺激成人的學習動機,並且創造更多的互動與交流,建立許多成人的自信心。
成人教育學研究法課堂心得 12/19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研究法
授課講師:吳明烈 教授
上課日期:第十四週 12月19日
課程主題:成人教學理論與實務
姓名:劉家穎 106409511
*************
今日由學姐為我們做課程的導讀,我聆聽報告的過程中,覺得有很多部分是我們要多加學習的,從對報告的掌握度到清晰的口吻表達等,可說是我們的標竿範例。
成人學習理論在上周已有許多理論的概念,因此今日再談到一些相關的教學方式時,學姐也很適時的讓大家回想實務與理論的連結為何,因此對於一些理論的概念也更清楚,在過程中提到了兩個實務應用:埔里老人會、Curves,前半部份針對高齡者的教學有一些闡釋,有提到一點很重要─在針對高齡者進行教學時,要以他們為興趣做活動的發想,他們的參與度就可以代表熱情與興趣程度,回想以前有一段時間在南區內政部老人之家擔任志工時,我負責的長輩們來自日托區(日間托護,下午返家),在帶領活動前,其實預先設計了許多遊戲活動,像是聽歌曲猜歌名或是帶動唱,但實際幾堂課後發現參與人數日漸減少,後來了解原因後,才知道其實這些活動不是長輩們想要的,但因為不好意思說他們沒興趣所以便默默離開,因此我們私下向長輩們他們想要參與什麼遊戲,並即刻修改活動設計,與學姐分享的注意事項十分的雷同!了解成人的學習意願及興趣,並適當給予資源與協助,成為成人的助力。另外一部分則是針對CURVES進行講解,並利用分組討論教學設計的方案,我覺得十分有趣,從生活中去應用方案,和小組討論過程中也激盪出許多火花,想到很多不錯的構想。
而老師則在課程中提到所謂的優質課程,優質課程必須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豐富精采的教學內容、適當的教學方法及優良的教學效果,更強調要做出特色課程,而所謂特色便是老師時常掛在嘴邊的「你無我有,你有我優。」怎麼樣將課程特色化、豐富化、精緻化,便是要不斷修正及配合才會有最豐碩的成果。
成人學習理論與實務
上課日期:106/12/12
授課講師:吳明烈 教授
姓名:林秋玉
學號:106409506
老師分享了參加大陸海峽二岸學習型城市高峰發展論壇,說到近年來,終身學習在大陸推展快速,臺灣在終身學習領域已行之有年,且也有相當的成果,臨近國家也是十分重視終身教育。
老師也說到「在地學」,就是指透過社區大學、部落大學、文化健康站…等,將在地文化融入到課程中,創造出成人學習的新模式。柯伯(Kolb)的經驗學習模式,要使成人成功將經驗轉化為有意義的學習,最重要的過程是必須經過反思 (reflection)。成人在時間、空間的實務經驗,能提供給年輕一輩很好的經驗吸收,隨著全球化及網路科技的發達,人類從出生起,必須為適應環境無時無刻的學習,否則就容易被社會淘汰。
梅倫(S.B.Merriam)將成人學習分成行為主義取向、認知取向、人本主義取向、社會學取向、建構主義取向五種學習理論來解釋。當代組織管理大師彼得‧聖吉(Peter Senge)則提出「真正的學習」理論,其中涉及 3 種類型的學習:單環路學習(Single loop learning)、雙環路學習(Double loop learning)以及再學習(Deuteron learning),「五共」(共學、共享、共好、共樂、共憶)也是我們常聽到很好的學習概念,近代也有屬於全腦開發的理念。
Malcolm S. Knowles將成人學習自我導向的學習理論應用於實務的成效,提出六大假設: 1.自我概念(Self concept) 2.豐富經驗是重要學習資源(Experience) 3.學習準備與需求有關(Readiness to learn depends on need) 4.成人學習要以問題為中心(Problem-centered focus) 5.成人學習的動機是內發的(Internal motivation) 6.成人知道為何要學習(Adults need to know why they need to learn something),
有效的成人學習必須要看見需求,了解到需求,才能準確的設定好學習目標,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有了興趣,學習才能更有成效,遇到困難時才能夠去突破自我,才能夠自我成長、提升自我,快樂學習、創造價值,例如吳寶春就是一個很好的成人學習的例子,值得我們去學習效法!
106409513 李玟誼
2017-12-19, 週二 19:22
106/12/19/(二) 課程:第十三單元-成人教學理論與實務
課程時間:106/12/19/(二)
課程地點:A302 教室
課程: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師:吳明烈 教授
學生:李玟誼 學號:106409513
課程:第十三單元-成人教學理論與實務
本週的導讀題目是成人教學理論與實務。以老師先進行簡單的前言介紹此單 元,說明課程特色和特色課程的差異,前者是針對教學者,後者則是以學習機構 為導向,雖然這兩個名詞在一開始聽到我覺得是很雷同的,但還是有所區別。 關於成人的教學設計,我覺得與一般正規教育最大的不同在於要依照成人們的興 趣做為主軸,彼此互動分享經驗,並且與成人的生活經驗做結合,學以致用,而不是傳統的教學法照單全收,另外有氛圍的教學場所也能讓學習者更加地投入其中,快樂獲得知識的寶藏。教學設計在另一門的人力資源發展其實有同學導讀過類似的主題,所以在聆聽的時候似曾相似,也比較快容易進入狀況,不過那是針對人力部門,但是我覺得教學設計的理論都是大同小異,差別在於教學對象、年齡、空間、時間等等各種因素的變項。
實務上的例子都與理論相互搭配,這是我覺得可以值得學習的地方,透由健 身房的案例分析,除了讓我們對教學設計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也更激起自己重拾 維持運動的好習慣,其中有一句話非常讓人印象深刻,學姊說:「 教學者在設計 課程時,必須清楚學習者的需求,然而其實許多需求背後都隱藏著更深更大的意 義」,這讓我想到,之前大學在上情緒管理的課程時,老師說一個人的情緒是很難以捉摸的,因為可能一個人生氣的背後是掩蓋著她的難過和無助一樣。或許很多事情並不是表面的那麼簡單,真正的理由和動機也許只有當事人自己最清楚最明白。
學生:張大偉
2017-12-18, 週一 23:44
成人學習理論與實務
授課日期:2017年12月12日
授課地點:暨大A棟302會議室
課程:成人教育學研究 心得感想
第12單元 成人學習理論與實務
任課老師:吳明烈 教授
學號:106409510
學生:張大偉
今天的課程除了兩位同學的導讀外,最讓我感到興趣的就是,老師說的(在地學),也就因此的想要去了解在地學,原來在地學就是原來就有的,也就是地方文史、生態、族群、特色相關課程,積極參與地方公共事務,承載起強化在地認同、培育地方人才、發展地方文化的重要使命。透過社區大學,原住民部落大學,社區發展甚至現在原住民文化健康站,的課程設計,立足社區、放眼全球,的胸襟,不斷推陳出新,將「在地知識」納入到各類(學術、社團、生活藝能)的課程中,創造出不少終身學習成人教育的新模式。
而地方學意味著一種,看見人與地方之間的情感依附和關聯,看見意義和經驗的方式,如果將每個社區大學的地方學串連起來,自然而然地展現出五彩繽紛、活力充沛的一幅圖像,也組合起立體的「在地學」。
在這課堂中老師跟我們談起在地學,他是結合以上在地知識以外,其實在過去本身學習文化及藝術的過程中,很多知識的來源,就是來自地方耆老地的傳統智慧及口說歷史外,當我遇到知識來源不足時,我就會去查詢地方縣誌,鄉誌中可以從中發現很多文獻記載,與珍貴的相片猶如找到寶藏般的喜悅。
而我認為在地學的學習與認知,可以讓現代人更加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曾經有過的而如今逐漸消失,甚至因為文明科技的開發受到破壞的,人們也可以因此學習的過程中,形成一個抵抗政府的一種力量,讓失去的在地文藝文化學習復振,傳承而延續,也可以保護著因為開發面臨破壞的環境,因為認識了自己的社區生態環境重要性,形成一個保護的力量,抗拒著可能被破壞的產生。
今天的課,除了感受到分組導讀同學們,認真地在學習收集老師教代的功課外,也讓我更進一步的了解,終身學習成人教育的重要性,它是一個實際結合地方,生活,文藝,人際關係知識成長的學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