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終身學習實務與理論
終身學習實務與理論 心得報告
課程時間:2024年04月10日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 碩一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實務與理論
授課教授:吳明烈 特聘教授
學生姓名:陳奇美
學號:112409515
今天我請假了,因為我去懇親,懇親的地點是位於西太平洋的島嶼國家帛琉,華航班機約4個小時可直達,在入境櫃台,除了入境表之外,海關人員邊吃著檳榔,會邊用帛琉腔的英文詢問你將入住的飯店名稱才讓你順利入境。
一出關便看見兒子來接我們了,我們開心地擁抱著,半年不見,兒子變黑了,後來的幾天,我們也都感受到帛琉的熱帶雨林氣候。帛琉的海真的好美,藍天白雲,各種藍綠色的海面,以及大小不一各種綠色的島嶼,細緻的白色沙灘,踏在沙灘上是癢癢舒服的感覺,深夜,拂動海水呈現閃閃爍爍的是藍眼淚,海面對映著無雲的滿天星星,海浪拍打船身的聲音成了夜裡打擊樂,一艘白色小遊艇,岸邊的一顆被路燈光照的樹,是我手機裡一幅美麗的回憶。
Baby shower 是帛琉當地的一個慶祝媽媽順利生產的聚會,本來只有主人的親朋好友才能參加,剛好兒子的朋友邀請我們,所以我們幸運地參與了這個聚會,我們帶著可樂和啤酒當賀禮,耳朵聽見充滿熱鬧的音樂聲,諾大的庭院,草坪上搭起好幾個遮陽棚,映入眼簾的是拿著1塊錢美元開心地跳著舞的人們,感受到這股歡樂的氣氛,我也入境隨俗拿著1塊錢美元,開心地舞動身體,跟著大家一起跳舞,音樂結束的時候,大家會把手上的1塊錢美元,放進祝福的箱子。
這不僅僅是一場聚會,也算是展現給家族的親友看,生產後的母親是健康的,以前生產的母親要生存下來是不容易的。慶典進入高潮,屋子裡的女主角,被特別打扮了一番,這位媽媽身上用金黃色薑黃和特製的油塗滿全身,頭上有漂亮的紅色花圈,還插了3根羽毛,穿著顏色鮮豔的紅藍色的裙子,這樣的裝扮代表幸運的象徵。媽媽右手拿著葉子,左手掌托扶在右手肘的姿勢,光著腳踏在編織好的樹葉上,由親人移動著樹葉,好讓媽媽一步一步從家中移走到庭院中間的小舞台,一直要維持這樣的姿勢,即使很熱很悶也要一直保持微笑,流汗了也只能由家人幫忙擦汗,直到慶典結束。
這個聚會我心中充滿感動,看著女主角媽媽在艷陽下,維持一個固定姿勢,很熱流著汗,還是滿臉笑容,是這個笑容感動了我,是她打從心裡的那份幸福恩寵感打動了我,這位健康的媽媽接收了來自各方親友的祝福,展現出來的是充滿幸運幸福美好的笑容,從這個笑容看見了她內在的幸福滿溢,外境是內在的投射,這個笑容會不時地出現在我的記憶中,感謝參與了這場祝福的慶典,也讓這趟旅程增添了許多美好回憶。每趟旅行都是探險與學習。
自主學習2-從電影欣賞「春風化雨」中體悟五項修練的實踐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研究
課程單位 : 自主學習2-從電影欣賞「春風化雨」中體悟五項修練的實踐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巫玫真
學號:113409503
從電影欣賞「春風化雨」中體悟U型理論與五項修練的應用與實踐:
一、,具備了U型理論中針眼的特質
電影中基廷老師擁有開放的思維、開放的心靈、開放的意志,憑著自己教育的初衷,以巨觀發現孩子的核心問題,透過共同啟動、共同感知,帶領學生建立共同願景後,在微觀歸納出自己的行動方案,運用多元的課程推動與省思,引領孩子們翻轉生命的意義,突破自己,老師專注於推動五共運動的行動上,不評判、不嘲諷、不恐懼,關注巨觀整體成效,並微觀每個孩子們的變化與狀態,持續地為共同願景努力著。
二、帶領學生翻轉過去,迎向未來
基廷老師運用U型理論中三運動的,讓孩子學習在系統中看見自己,鼓勵學生認識自己,傾聽內心想法,勇敢向家人表達自己的想法,用宣告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動力,建立自己的勇氣,帶領陪伴孩子們感受到勇敢接受新事物挑戰後所得到成就感,領悟到好奇心、獨立思考讓學習變得更有趣,這也就是在體現五項修練中的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的修練過程。
三、建立學習型組織
基廷老師運用「學習型組織分析與方案規劃」的專業技能,為孩子們的現況進行分析,規劃課程,建立支持性的學習環境,推動五項修練中「團隊學習」的修練,培養孩子們批判性思維及獨立思考的能力,重視個體的成長與自我實現,集體學習與團隊合作。
四、帶領孩子從我到我們的五共哲學
基廷老師要求學生們撕掉書本上關於詩的優劣的判別標準,要求學生發自內心地感受詩句回歸各人的感情、價值觀、理想,以培養由我到我們「系統思考」地看見更高層次的生命意義,讓學習取得知識、儲存知識、分享知識、應用知識以及創新知識的過程,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管理」庫。
總結:
「春風化雨」上映於1990.3月,至今34年的歷史,至今仍是十分具有教育意義的精典電影,更呼應了孔子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因應時代的變遷,少子化、老齡化的衝擊,除了重視孩子適性發展外,更重視成人教育、樂齡教育發展,為了正向迎接未知的挑戰,我們要熱愛學習,帶著五共精神終身學習。
而U型理論,也是在1990年由Senge為組織的蛻變創新永續提出學習型組織的方案,並以五項修練為技術。從個人「自我超越」、「打破心智模式」、到團體「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然後以五項修練之「系統思考」綜觀全域,掌握關鍵,持續修練,以臻至善。
又指出系統思考修練的精義在於心靈的轉換,轉看部分為看整體、轉觀察線段為環狀因果、轉觀察片段個別為連串變化過程、轉無助反應為主動參與、轉對現況反應為創造未來。「U型理論」則是比第五項修練企圖更大的系統思考,超越組織結構,超越物種界線,修的是內在修為、集體感悟、「天人合一」的系統整合。
所以在同一時期的這部電影,完全地在教育上展現出由我到我們的實踐與實例成果分享,相信在現代運用上仍能應用「U型理論-3運動、7方式、3手段」要領,實踐「一流程、五共運動」意識型系統的變革方法,來推動個人、團隊、組織或社會的變革行動。
自主學習言-「U型理論」東西方理論運用與啟發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研究
課程單位 : 自主學習1-「U型理論」東西方理論運用與啟發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巫玫真
學號:113409503
以U型理論的觀點,來檢視個人現階段人生的挑戰上,得到的體悟:
一、 U型理論「由我到我們」轉移的觀點,有如西方理論由小我->大我,東方哲學佛家小乘->大乘之別。
二、 三大鴻溝的現況盲點,透過(1)向湧現的未來學習、(2)著眼行動的源頭及(3)社會場域的耕耘等三個面向進行觀念建立與翻轉,由省思過去轉為感知未來,以自然流現、深層學習方式,改變過去持續創造新的形態,而自然流現就有如本心,個人透過正念、冥想或是佛家的讀經、禮佛等儀式來讓自己的心靜下來,與自己對話,日日回歸本心,隨著自己的意念而行,「巨觀」有如老子理念的「道法自然」無為的人生哲學,以世界大同為宗旨,觀注世代的變遷、社會現象、組織、團隊、個人目前的現況,「微觀」回歸本心,規劃可行方案,「付諸行動」盡其所能地專注在利他的行動上去努力,「巨觀」持續的觀察其效益,「微觀」再持續滾動式調整。
更有如佛家的「佛渡有緣人」做該做的,但讓它自然流現,順應而生不強求,隨緣自在,放下不放棄。
三、 「三運動、七方式、三手段」翻轉意識,個人的轉變可以由正念內觀,而團體的轉變卻要由對話而來,開放性的對話可以深度交流 、反思中,看見自身運作的假設,進而培養開放思維、開放心靈及開放意志,來面對「三敵人、二障礙」正向迎接生命中的每一個挑戰。如同論語談論做君子「子日: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子日: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也」、「子日: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子日: 君子不憂不懼」。以開放好奇的思維,來面對所遇到的人事物、以慈悲心開放自己的心靈、開放的意志,來隨心所欲,相信一切都會有最好的安排。
四、 從我到我們的修練,需要透過意識型系統的變革,以「一流程、五運動」來實踐它,讓我們由習慣、本位思想、生命系統,往生命流現層次提升。有如在修行的路上,讓沒老實修行,就只會落在流於行事,形成了假君子,而非真君子。為了達到世界大同的願景,「共同啟動」開放性聆聽不一樣的理念、「共同感知」針對不同層次的人進行橫向的連結、「共同自然流現」不應要求不同層次的人一定要達到你的層次標準,過於等於執著,不懂同理、「共同創造」透過巨觀再往微觀去滾動式微調目標策略,這才是做中學的精隨,沒有最好目標標準,最滿足共同目標的標準就是最好的標準,透過「共同營造」才能將新的改變體現出來,共同創造出屬於共同的模式。
總結與反思
1. 由我到我們的翻轉過程,重要的是「我們」而非靠我個人意志就能推動的。透過五項修練中-深度匯談的技巧,了解「共同啟動」開放耹聽的要領,但忽略了U型理論中-四度空間不同層次的差異性,個人主觀意識強烈地進行「橫向連結」,導致失去了”共同”感知的過程,當然更無好”共同自然流現”了。
2. 目前組織正面臨變革的過程,自己一直認為老闆沒有重視此問題,只能盡已所能執行著自己所能及的事,但其實內心是很無力的,所以時常也會有情緒上的反抗,為了讓自己有更深層的學習,期許自己能在這一年期的組織發展的學習中領域到一些事,特別在五項修練的分組討論中,選定了「團體學習」這個議題,更在學習型組織的分享中,擔任理論篇的講述者,很開心透過這學習各個理念的深度學習後,最後加上U型理論的貫通後,我終於領悟到由我到我們的精隨點了,因非為”共同”,這一切就都是惘然,就有如要讓種子發芽,最重要的就是土壤的品質,有了好的土壤後,陽光空氣水的比例就是需要”共同感知”隨時來調整了。
3. 發現自己仍是個性太急,「針眼」的功夫仍不夠穩定,容易受環境氣氛所影 響起了情緒,「靜心」每日回歸本心的功課需要更紮實的實踐,提升自我覺查的能力,進而也才能拋開我執,達到「共同自然流現」的過程,專注當下以五共(共好,共學,共享,共樂,共憶)的理念,帶領大家「共同創造」建構新的原型,並體現它。
組織學習研究-二天一夜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
課程時間:2024/6/1(六)~2024/06/02 (日)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二天一夜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巫玫真
學號:113409503
前言
二天的跨校研修會是我從課程一開始就很期待的一個活動,因為我一直都喜歡沈澱式學習,相信透過第二天工作坊的方式,一定可以有很多的學習火花和樂趣。回想起三四個月前有如苦行僧的我,勇敢奮不顧身踏入校園學習,需要很多的調整,很多的適應,老師在課堂中提點我,不用給自己壓力,「要快樂學習,享受學習」第一堂就為我們建立終身學習的共同願景,實踐五共精神(共好、共享、共學、共樂、共憶),而這二天一夜的研修後,有如這堂課的總驗收一樣,看看我們是如何將課堂上所學運用在生活中,體現「學習即生活,生活即學習」的成果。
從活動規劃執行分工上,就看見老師的用心,透過共辦這個研修後,讓每個學校,小組就有如一個組織一樣,為了共同願景與目標,從中體現(1)改變從好的信念開始. (2)建立良好的夥伴關係 (3)明確的學習方向 (4)過程中互相護持,共同成長。
回想起這學期一路的學習,真的如同老師所說的「學習,是持續開悟、領悟及體悟的過程」雖然過程中酸甜苦辣,五味雜陳,但我非常享受這個探索與驚奇之旅,二天一夜的跨課研修會如同組織發習的總驗收實作課一般,受益良多。
Day1
由主辦單位暨大碩專班第一天報到接待到處處的服務就已完全體現學習型組織的特色,營造好的環境、熱情正向的氣氛營造,再結合最重要的有共同意識共修的我們,由老師以漣漪卡帶動相見歡,共修的磁場就這樣快速的聚集而成。
首登「U型理論」在中正碩班同學們事先的用心整理分享下,讓我們可以快速地理解U型理論的各項精要,透過與每個人都有興趣的「戀愛觀」議題活動,來體現社會演進矩陣的實踐,每個人的層次不同,如何透過開放性討論分享,尊重理解每個人的觀念與看法。正好可以去相對應領導者常雇用第一二層次能力的員工,但用第四層次的標準來評鑑,忽略了問題本身是無法靠造成它的相同層次思維來解決的,對我個人的領悟上有很大的啟發。
暨大碩專班的同學,更是結合理論,引導大家現學現賣,吸收「學習型組織個案分析與應用」的要領後,立即從體驗活動中展現出來,尤其是體驗活動各組題目的設定: 學習型國家、學習型城市、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社區、學習性學校、學習型家庭…..,這樣的多層次的成果分享時,更能啟發不一樣的火花,尤其是在燈龍創作及個案分析實作時,主辦單位一直在各組串流提醒著我們,要專注、聚焦在學習型組織發展的議題上喔! 這是一個很重點的提醒,我也是很重要的成功關鍵之一。
Day 2
第二天的世界咖啡館是由我們暨大碩班負責的,從無到有的默契與共識,在一次次的會議、討論、修正、調整中點滴形成,而緊張感卻是一直延續到圓滿結束的那刻才停止,哈哈,至今回想起這一切心中仍是滿滿的喜悅與成就感,而且為這次課程活動的籌備,讓我們班的感情瞬間提升了好幾個檔次。感恩老師一路的陪伴與指導,讓大家在籌備期間早已建立了共同的目標與願景,活動當天自然的各司其職、逢圓補缺,體現了學習型組織的強大力量,展現出五共的威力。
下午的走讀參訪更是讓我走入更高的層次,透過「魚池樂齡學習中心」連主任學習歷程與終身學習應用的經驗分享,讓我心裡深深地悸動著,當老師再度提起「用生命影響生命」的生命意義時,心中十分的感動,也期許自己「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為你不知道,誰會藉著你的光,走出黑暗。請保持心中的善良,因為你不知道,誰會藉著你的善良,走出絕望。請保持你心中的信仰,因為你不知道,誰會藉著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請相信自己的力量,因為你不知道,誰會相信你,開始相信了自己。」
在最後「拂水山莊」從老闆娘的花藝人生哲學、結合藝術美學與美味的下午茶點、以及禪意的分享,更是讓我打從心裡療癒了起來,因為和我的人生哲學不謀而合,有如把我的願景展現在我眼中,讓我更有信心、更加相信終身學習的重要性。
總結與反思
1.「U型理論」的實踐有如系五項修練中的系統思考一樣,PDCA的流程一樣,由巨觀->微觀->付諸行動->巨觀->微觀等過程由我延展到我們的共識進行系統性循環持續改善。就如同組織學習這堂課從一開始老師的引導學習方式就是一直以省思過去、感知未來的方式在翻轉我們的學習觀念,帶領我們進行自然流現及深層學習的領域。
2.很開心體悟到自己在組織變革及自我突破中卡關的關鍵點了,其實不是別人的問題,每個人都在不同的層次中,我不能用高標來要求自已和要求別人,而因要共同才是,自從我覺醒後,自然的工作策略推動中,與人相處上自然地也輕鬆快樂了,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棒的收獲,謝謝老師。
3.感恩老師以身示道,親自手把手地帶領我們從理論、實務、應用組織發展的知識與技能,更引領我們實踐五共翻轉生命,邁向終身學習的旅程。
中正成教博三 林志忠
2024-06-23, 週日 09:09
組織學習電影-「春風化雨」賞析與探究
學系名稱:中正成教所-博三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單元:架構十七:組織學習電影-「春風化雨」賞析與探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林志忠
學號:810710002
以組織學習的觀點,來看這部影片,有以下幾個感想:
一、組織文化
威爾頓預科學院是一間菁英學校,培養的學生都是有進入優秀大學的潛力,家庭背景多社經地位高者。由於追求好的辦學績效,看到學校的組織文化,是傳統的、保守的,且重視學生成就、未來發展;學生家庭的組織文化,是家長權威式,高壓式。這從追求成就的角度來看,是一直以來被實行的方式。
而基廷老師,他雖是從這所學校畢業的校友,但是他運用了不一樣的方式來教學,他帶給學生許多的省思以及激勵,學生也在這個過程當中激發了其自身的自主性,他們被激勵了,聆聽內在的聲音並進一步的朝向自己的夢想前進。
學生也在成長,進而會有自己想要去實現的夢想,例如:尼爾就想要成為演員,而沒有想照著父親安排的路。
二、組織變革
當組織在面對環境及成員的轉變時,其變革就會出現。在學校,由於基廷老師不同以往的教學法,造成其他老師的側目,也讓院長感覺不妥。對於家庭,孩子要追求自己的夢想,違背父母的期望,就產生了衝擊。
面對組織的變革,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在組織當中的成員們已經習慣既有的組織文化,要產生變革就會有衝擊,一個培養菁英的一個學校,父母都望子成龍,也投入了很多的資源,為了培養孩子成為優秀的人,像是成為醫師、律師、銀行家等等。希望看到孩子及學生能夠按部就班的前進。但是當學生的主體性起來之後,他們面對到的是師長及父母的不理解。
片中的悲劇,尼爾最後用輕生來結束他的生命,這樣的案例,在東方社會也不少見,過去曾聽說過有孩子當完成醫生的學位之後,告訴父母自己已經拿到學位,對父母有交代,然後也是以輕生來抗議父母的教養方式。
三、用生命影響生命
基廷老師在教學生的時候,教導他們去做批判性的思考,以及讀詩的過程將情感能夠展現出來,他對於詩的解讀是美麗浪漫充滿愛的,讓學生感受到這當中活著的意義,他鼓勵學生寫出自己的詩。學生被啟發,想要傳承當初老師在學生時代的”死亡詩社”,進而聚集實踐,可以看到學生的生命力。
老師上課時,鼓勵學生站到他的講桌上去,向學生示範有時候需要從不同的角度跟高度去看看事情看看這個環境,這個內在的種子,在片尾當老師要離去時,學生透過站到自己的書桌上呼喊,來向老師致敬,可以看到老師對他們的影響以及這典範已進入到他們的內心裡。
春風化雨/死亡詩社(1990年)
附合永續發展目標SDGS 4
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電影劇情—春風化雨/死亡詩社(1990年)
★ 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 羅賓威廉斯,
演員 羅賓威廉斯(飾演基頓老師)
勞勃辛雷納(飾演尼爾)
伊森霍克 (飾演陶德)
知識管理
基頓認為 -知識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不應被書本上的框架所制約,醫學、法律、商業、工程等都是崇高的職業,需要用來維持生活。但詩-美麗、浪漫、愛,卻是我們活著的原因。
技能可以維生,但是擁有詩心,才能真正活著!所以要學生撕下詩歌中鑑賞的一頁,更提及詩不應用「完美、重要」的橫軸、縱軸來定義,每個人都可以創作自己的詩、都可以是詩人。需要讓學生去領略詩是什麼,生活是什麼,愛是什麼的道理!
系統思考
基頓到母校教授英國文學的第一堂課帶學生去擺滿校史資料的走廊,親自感受歷史人文的氣息、教他們理解文學,不要單憑書本上的註解,貴在學習獨立思考、用閱讀去細細品味-古往今來、多少人、事、物均已如昨日黃花已逝了,戒之莫一事無成、虛度光陰而一起歸入塵土!
依據學生不同的性格、志趣,再予不同的建議和支持,鼓勵他們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即今之適性教育。
共同願景
威爾頓預備學院以其股晚沉穩凝重的教學風格和較高的升學率聞名,作為其畢業班的學生,所追求的目標就在於進入名校-長春藤大學。
基頓在第一堂課說的「及時行樂,孩子們!讓你們的生命卓越,超脫凡俗!」
發現學生不愛上英文課,於是他發出驚人之語──把課本撕掉!提示「詩」應該是要自己去領略,每個人都可以創作自己的詩,都可以是詩人。
自我超越
基頓循序漸進、逐步引導陶德(伊森霍克),用激將法讓陶德「吼叫」,才讓陶德意識到自己也是「死亡詩社」的一員,導致後來文思泉湧滔滔不絕吟誦出大量深具靈性的詩句的高潮戲,不只讓我們見識到他的詩情,同時也看到鋒芒盡露的才氣。
基頓老師給出一個方向,鼓勵學生站在課桌上、放棄自我-鼓勵要用不同角度、新的視角去俯瞰世界。以自由發散式的哲學思維讓學生內心產生強烈的共鳴提醒學生去看待事情,生活都是需要自己去選擇的!引領學生慢慢學會自己思考與求索,並勇敢的追問人生的路途。
團隊學習
學生私下探索組織山洞讀書會─進行常態性的小組會議,彼此分享、討論及人際互動運用,學習效果是有團體學習之長處。
暨南國際大學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
課程時間: 2024/06/01~2024/06/02
課程地點: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魚池鄉樂齡學習示範中心、拂水山莊
學系名稱:中正高齡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單元: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林素芳
學生學號: 612710013
兩天一夜的暨大研修會行程,期盼中終於來了;一路上帶著雀躍又有點壓力的心情順利抵達了從未來過的暨南大學校園,方才發現真的是一片翠綠,美的讓人心曠神怡,在這廣闊得校園內進行活動真的就讓人滿心期待的。
進入會場也見識到每個暨大同窗們都很積極嫻熟,態度從容、親切有禮,突然覺得好感動-在異地上竟然有這麼許多的同好們,與我們一齊為追求學識有志一同向上驅動、前進著,真是好一件令人好感動的經驗!
只要是人對了-研習也就顯得有趣很多,先前得擔心真的庸人自擾了,細細觀察每個報告組都很認真、賣力設計出很棒的檔案,萬分引人入勝又好玩的單元遊戲,讓學習變得如此之有趣,突然讓我私下感到好幸福滿滿的……..
老師也好有巧思,多次穿插許多的頒獎活動,有小組也有全部出席者這大手筆讓活動又高潮迭起、刺激不斷了!
第二天在老師帶領下─大夥一起參觀了魚池鄉樂齡學習中心,看見畢路襤履以來,不為人知得辛勤才的以至今日得規模,印證一步一腳印得艱辛不易。隨後到了佛水山莊在女主人現場示範2盆插花作品,顯得非常有韻味,這需有很深厚得花藝造詣才克至此!回想起花藝布局重在天、地、人三面的布局,突然想到這學期課程在老師的引領下,也是重視天補、地補、人補三補人生的道理原來是都可互相應證的,萬宗不離其道、道與道間都是相同的道理啊!
中正成教所碩一 吳彥霖
2024-06-22, 週六 12:32
自主學習-《春風化雨》電影心得
觀看日期:2024/06/19 (電影 : 春風化雨)
學系名稱:中正大學成教所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吳彥霖
學 號:612710003
Robert Frost said, “two roads diverged in the wood, and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s”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春風化雨》無疑是一部十分具有教育意義的電影,只看一次絕對無法細細品味電影想要帶給觀眾的種種啟示。可以用教師的觀點、學生的觀點、家長的觀點、旁人的觀點甚至是組織學習的觀點,每一個角色立場所引導的反思都不盡相同,我想這也是老師指定推薦的意義。
當看完整部電影後,浮現在我腦海裡的先是尼爾,再來是陶德最後才是老師,讓我不禁聯想到《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雖然後者學生的定位及能力程度並不像前者,但兩部電影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探討教育的本質前,我想老師這個角色更吸引我的注意,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究竟何者才是最重要的? 亦或是全部都很重要,在接觸到組織學習過後,個人比較偏向將老師視為領導者,對於組織內成員個性、能力的塑造無非是有直接關係的,在我進入成教所之前,我回到高中找以前的班導,老師也是成教領域畢業的,當時他給了我一個問題,「你覺得成教是什麼?」,我沒有回答默默地等著他的回應,他告訴我「沒那麼複雜,成人教育就是將人內心的根帶出來」,原先我對這句話並沒有太多感觸,直到進入研究所,接觸到相關事物,甚至是看了這幾部電影,我才更加確信了這句話的意涵。
在電影當時的時空背景,這樣的教育方式的確會與環境有所牴觸,因此老師絕對得不到所有人的青睞,但在潛移默化之下,還是會有學生及同事被他所影響,這也就間接表示對於組織的管理,不見得要所有人信服你,但要有人認同你。不論學生、老師,他們都在封閉的環境下逐漸的做自己,透露出電影裡強調的「及時行樂」,他們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創造新的組織,就如同學習型組織的修練、五共甚至是U型理論,都可以找出一些很細節的點來去做應用與結合。大家常說學校就是小型社會,當組織或是成員碰到困境及挫折時,又該怎麼處理,溝通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其實是感受,盡量用心體會,而非嘗試理解他人,有時會太過先入為主產生反效果,因此這類型的電影每個人看都有各自的見解,以上純粹是個人粗略的淺見,還須經過往後更深入的反思,必定會有新的發現。
「比起不做之後後悔,不如做了之後後悔,在人生中一定更好。追逐時鐘的指針的話,是一生都追不上的,所以不要這樣做,而是把自己認為對的東西一直做下去。把自己的信念一直貫徹下去的話,總有一天指針會轉過來的」,對於個人是如此,對於組織來說更是如此,在塑造願景的途中必定會有很多意見不合的情況發生,但如同老師說過的,願景並非施加於每位成員,而是成員也認同的理念,因為一群人才能走得遠,就如同電影裡死亡詩社的重建或可以說是延續,個人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到團隊間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從我到我們等,都是很值得學習的,哪怕過程中會有些不順遂,共同面對才是組織最需要也是最基本的功能,尤其是最後許多同學站上桌子的那一幕更勝千言萬語,他們精神已經完整體現於自己的心中-「死亡詩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