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標題:第五項修練之建立共同願景
課程時間:2022.03.22(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110終發碩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賴孟真
學生學號:110409512
心得:
今天的同學報告的是建立共同願景,他們介紹了很多我們大家都認識的大企業的願景,讓我們了解到身為大企業對社會的責任,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還之於社會。
每個組織都會有共同願景,最高指導原則,是每個組織的源頭,沒有了共同願景,組織就不會永久,偏離了共同願景,組織就會失去了特色。
110409515林儀親
2022-04-10, 週日 20:57
五項修練之團隊學習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標題:第七單元 五項修練之團隊學習
課程時間:2022.03.29(二)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報告同學:高婕寧、吳宜娟、林儀親
學系名稱:終發所碩一
學生姓名:林儀親
學生學號:110409515
學習心得:
今天是五項修練的第四項修練-團隊學習,團隊和團體的差異性有什麼不同?團隊是發展成員整體搭配與實現共同目標能力的過程,透過團隊學習與彼此的合作痛同分擔責任,團體是目標可區分與承擔個人責任且只要有一位正式且強而有力的領導者。在一個團隊中,最害怕習慣性防衛,而這是人的本能,有些人不敢或不願說出真實的想法,會導致團隊學習與團隊發展的不利。要如何降低這些現象,一.削弱症狀解二.增強根本解。
這次的報告經過老師的指導和婕寧、宜娟共同合作學習把這次的報告完成,老師也給我建議時做完之後要做一個總結。這次的實做是用玩偶疊疊樂依照圖片排出一樣的玩偶,在操作的過程中,有時會不小心全倒,靠團隊合作將導下的玩偶快速重新操作組合。發現同學會分工合作方式完成,有人看投影片找人偶方向與擺放位置,每個人都很忙碌。
第五項修練之團隊學習
第五項修練之團隊學習
日期:2022/03/29 (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單元:第五項修練之團隊學習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潘彥榛
學號:111409507
課程心得:
我認為的學習型團隊的煉金術,「習」比「學」更重要,團隊學習像鳥一樣的種翺翔,「能力」導向的未來。
釋放鎖在心中的問題:「團隊學習」建立在發展「共同願景」修練上,也建立在「自我超越」上,因為有才能的團隊,是由有才能的個人所組成,是發展團隊成員整體搭配與實現共同目標能力的過程,其先決條件, 交互運用在建立反思與探詢技巧上的深度匯談與開放式討論;當團隊中每個成員都苦無找到新對策時,攤開相互間的衝突,促使想法自由交流,有勇氣承認自己的習慣性防禦,使其成為動力的來源,應坦誠地說出「目前狀況」真相的決心,推出自己假設和背後的推理過程,增強根本解,並鼓勵別人也如此做,當團隊能夠以「自我揭露」和「兼顧探詢與辯護」成功處理防衛時,就開始更加看清彼此「在裡面」的思考非「在外面」的找尋,在現況中的許多其它問題也由此力量而會加以改變,在團隊中每一項主要的工作,實際上都需要克服無比複雜性的問題,學習系統思考的工具也就同樣重要了。
集體領導的學問,別人處方不能如法泡製,必需由團隊自己一手設計共同學習,感悟自我,有幸能與師長們共同走在團隊學習的路上。
110409508張琇嵐
2022-04-09, 週六 21:18
第五項修練之建立團隊學習
日期:2022/03/29(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單元:第五項修練之團隊學習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張琇嵐
學號:110409508
課程心得:
今日的主題首先提及了團隊與團體兩者的不同。我們在學習或生活的過程中也許隸屬於許多不同的團體,但這些團體卻不一定是「團隊」。在團體中,我們傾向以個人的目標為主,團體中通常只有一位領導者,較無所謂的向心力,但團隊便不同了,成員們之間是互相分擔責任,並且有著共同的發展目標,其領導者也可能是輪流擔任的,每一個人在團隊之中都是重要的一員。因此,要了解團隊學習,首先必須要清楚何謂團隊。
在修練團隊學習的過程中,最常會運用深度匯談以及討論,來作為團隊的交流方式。每一個人的想法皆可以表達,並且讓想法之間產生流動及震盪,有碰撞也無仿,碰撞不一定都是負面的,正向的碰撞與想法的交流有助於團隊之間培養出共同的目標以及建立更大的知識智流,目的並非讓團隊間的成員贏得對話,而是讓對話的層次超越個人見解。
在日常中,我們常因為不好意思、羞怯、又或是想避免衝突,而主動放棄對話的機會,有時候甚至會感覺根本沒有必要進行對話。上述這些或許都是造成團隊、團體停滯不前,無法發展的原因。學習表達是一件重要的課題,明白自己為何表達 ? 用什麼方式表達 ? 認識並清楚自己的表達內容,對於團隊學習都是有正向助益的。本次的分享最大的收穫及鼓舞便是,適時的表達是一件很棒的事情,無論結果的好壞,想法若只存於心中便如同石沉大海般,沒有結果亦沒有方向。下週即將輪到自己的組別進行報告,期望我們也可以有很好的團隊學習成果,並且順利地將其分享給大家。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2.3.5(六)
課程地點:暨大A302教室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李怡珣
學號:110436518
課程心得:
組織修練能否成功及組織學習能否有效發展的關鍵要素,取決於人的修練。人能積極參與投入,勇於面對過程中的一切問題與挑戰,並能不斷檢視與省思,適度的調整方法直到目標達成,為修練的成功關鍵。學習型組織是組織學習理論的支流。組織學習是學習型組織的發展策略。
阿吉利斯(Argyris)及熊恩(Schön)提出組織學習具有三層次:單環學習(強調內在環境適應的過程),雙環學習(涉及組織外在環境的適應),再學習(具有自我轉換的能力)。組織能以過去的經驗作為整體學習的基礎,並進一步整合既有的學習成果,以因應組織所面臨各種挑戰,進而提升組織解決問題的能力。
組織文化的本質對於組織學習具有相當重要性,沒有適宜的文化,也就沒有學習的容身之處。
雁行文化的五項內涵:
加速實現共同目標:透過團隊合作,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力量。
高度團隊凝聚力:藉由同伴的支撐力與支持力,讓組織成員體會到留在與自己目標一致的組織之必要性。
責任分擔與分享工作:當組織在從事艱難的任務時,因組織成員為互依互賴的整體,輪流擔任繁重工作與共享領導權實為必要。
彼此鼓勵支持:組織成員間要互相關心和鼓勵,共同打造美麗的未來。
相互關懷照顧:組織成員不論是在困難或平順時都應相互協助、扶持,以共度難關。
下午的校園走讀,每組同學分別分享在校園內發現的各種組織文化,本組同學觀察到的是會透過團隊合作加速達成目標的螞蟻文化。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1.03.05(六)
課程地點:國立暨南國際大學A302教室
學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士學位學程碩士在職專班一年級
課程內容:組織學習的理論發展與內涵、組織學習文化的塑造、組織學習的發展趨勢與變革策略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鄭裕翰
學生學號:110436506
課後心得:
在本週的學習中,我學習到以下幾點:
1、 P+Q+A+R(Programmed Knowledge, Questioning, Action, Reflection),盡信書不如無書,要加以行動以及反思。而且組織學習應該是整個組織團體、組織成員、整體組織都要學習,學習是為了帶來改變,讓組織有更好的發展為目的。
2、 學習到了各種學習理論以及組織學習文化、效應等,包含了單環學習、雙環學習、再學習的定義,以及蝴蝶效應、比馬龍效應、鳳凰效應、飛輪效應、水結晶效應等,在學習型組織之中會不斷出現上述效應,我們是否身於這些效應中而渾然不知,有了課程的整理跟介紹,使我們更能以有系統的方式來審視組織中所出現的各種現象。
3、 最後則是各種組織文化的介紹,因為組織成員是工作者也是學習者,因此組織成員的互動會形塑出各種不同的文化,例如老師介紹的煮蛙文化、螃蟹文化、猴子文化、老鷹文化、土虱文化、雁行文化等,有些文化我之前都沒有聽過,但在老師介紹之後,有一種「阿!原來是這樣!」的恍然大悟之感,最有趣的是,老師還請我們到暨大美麗的校園中走讀一圈,觀察並體悟出環境所教導我們的是什麼樣的文化,我們這一組所想到的是風箏文化,我們認為不論在組織管理人才或是人才的選用與訓練等等,都能用風箏來譬喻組織文化,要如何在適當的拉拉扯扯中給予部屬發展的空間又不至於失序,管理者必須要很有智慧去控制,然而,當遇到了風箏需要修繕或汰換時,也必須要當機立斷。其他組也提出了螞蟻文化、九重葛文化、市集文化等,同學們都將步行於校園中所感與課程結合,使大家都更加內化所學!有趣又實用!
組織學習研究課程心得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標題:單元一~單元四
課程時間:2022.03.05 (六)
課程地點:暨大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專班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學號:110436515
學生姓名:劉翊真
學習心得:
見樹又見林
這學期的組織學習研究,接續著上一學期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的概念而來。
早上的課程,從組織學習的理論與內涵中,我學習到"組織學習"的基礎就是"個人學習",也就是學習的"單位"從組織中的個別成員為起始、拓展到成員之間、整個組織、再延伸到外部環境。
從老師授課的內容中,我體悟到個體與整個世界是連成一體、牽一髮可動全身的,也就是蝴蝶效應的概念:從動態系統的觀點看個體與世界的連結,一個微小的改變會牽連影響到外部環境產生巨大的改變,產生連鎖效應。因此,我們的思考不能只侷限在小範圍、短時間、單一領域,要以系統觀點來思考大範圍、長時間、全領域。所謂見樹又見林,要用鉅視的眼光與開放的心胸,全面整體地思考,避免思慮不周、掛一漏萬。
組織學習的文化,即是一個組織鼓勵所有成員繼續學習,並提供正式、非正式的學習管道與資源,期望每個成員之間能誠實面對"實際"情況、分享創新的想法,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並一起朝向共同的"願景"邁進。
下午課程的開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各種組織的文化:煮蛙文化、螃蟹文化、猴子文化、老鷹文化、土虱文化、雁形文化。我們可以從大自然中學習到許多能夠啟發我們反思組織文化的事物與現象。同學們在校園中的走讀,經過組員之間的腦力激盪,發展出創新的螞蟻文化、九重葛文化、風箏文化,以及市集文化。老師引導我們將感官所感受到的、經過領悟、學習,再分享給所有成員。真是一次最有趣的組織學習經驗。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標題:單元一~單元四
課程時間:111.03.05 (六)
課程地點:暨大306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專班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學號:110436513
學生姓名:張薰云
學習心得:本週上課主題:組織學習文化的塑造與發展:瞭解到組織具有繼續學習的文化,而學習文化則是成為組織文化的一項重要內涵。在文化中,組織成員是工作者也是學習者;在組織中,除個人進行學習外,團隊與整體組織也共同持續進行學習,並促使組織不斷創新與改善,而成為實質的學習型組織。 賽恩(E.Schein,1985)的觀點中,當文化的定義與分享價值及信仰有關,其繼續學習必須是組織文化的一部份,而在繼續學習文化裡需具有三項要素:社會支持、繼續創新、競爭力。型塑組織學習文化的三化取向: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檢視組織文化為何種組織文化的特質?如:煮蛙文化、螃蟹文化、猴子文化、老鷹文化、土虱文化、雁行文化等等。 在以大自然為師單元中,老師讓我們在校園探索組織學習文化的實際體驗與即時的分享,更讓我印象深刻,也學習到可隨時在生命與生活中體驗到的去看見、去感受、去領悟、去學習、再分享…迸出了許多新發現真令人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