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107409513李晉毅
2018-09-23, 週日 13:26
成人教育的意涵、性質、範圍、相關名詞與概念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主題:成人教育的意涵、性質、範圍、相關名詞與概念
授課講師:吳明烈老師
日期:2018/9/18
學生:李晉毅
學號:107409513
學習心得:
本週上成人教育的意涵、性質、範圍、相關名詞與概念,在本篇尚未上課前預習時對於某些概念或是名詞有許多不清楚及疑問的地方,但透過不斷反思及找尋相關資料可以漸漸理解相關概念,在上課過程中教授也補充許多重點將校外實務經驗在上課時講授給我們聽,也說明L>C的概念讓我去了解現在因應環境快速變化,我們要不斷地去學習在人生中不斷學習也跟終身學習息息相關了,而在上課過程中教授給予我們討論時間也跟同學相互討論並從同學身上學習,在上課過程中讓我明確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也告訴自己要不斷學習並且不斷精進,學習是無止盡的讓我之後對於本課程或是領域有更大的突破。
107終發碩一楊素珍
2018-09-23, 週日 10:51
0918成人教育的意涵、性質、範圍、相關名詞與概念 心得報告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主題:成人教育的意涵、性質、範圍、相關名詞與概念
授課講師:吳明烈老師
日期:2018/9/18
學生:107終發碩一楊素珍
學號:107409515
學習心得:
learning is earning 以學習改變人生,俗諺說『觀念若通賺錢歸碗公』,或許來學習不見得是為了錢,但附加價值是不錯的,學習需要動力,想到這句話我想可以再多些堅持。
上課前對成人教育的認識過於狹隘,一心只往興趣的中高齡方向跑,既然是學習,我想我應該更廣泛地了解相關領域,至少不負上過成人教育學習的名號。
在人生態度與工作上很多理論與觀點都已經是實際在運用,但誠如老師說的,我們是專業領域的研究者應該展現專業的素養,要『上得雲端、接得地氣』,對此深表同感。 1+1 > 2 叫綜效(協同效應) synergy , 記住了!
美國學者G. D. Darkenwald& S. B. Merriam從字面的意義作解釋成人教育:
負擔成人社會角色的人所進行的有系統、持續的學習活動,其目的在促進知識、態度、
價值和技巧上的改變。 我一直在追尋所謂人生的價值,這也是我學習的最大動力,真心期待透過這門功課的研究可以讓我找到答案。 同時我看到一個以前我想但一直形容不出來的概念『將成人教育視為一種民間的社會運動』,沒錯就是這句話,我很不認同老人家當三等公民,但社會又無法提供良好的機制及環境,若真能實現終身學習為一全民社會運動,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YES!
以前我壓根就忽視了非正式教育(informal education)這一塊,是的,在我的職場中一直困擾老人家不想走出家門,明知他們有諸多外出障礙,我們卻還一味只是以『非正規教育(nonformal education)』的規劃給予,這堂課讓反省再反省,結合學習動機的了解,我想我會有更正確的方向。
因為長期當志工的關係,其實對outcome是有概念的,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更鼓勵受益者勤種樹,打造一片芬芳森林。 所以目前更應努力output,期能影響更多人。
■生活即學習;學習即生活
■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
努力實踐!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20180922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
課程時間:2018.09.22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7終發所在職專班一年級
單元:終身學習的再概念化與發展潮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展終身學習的發展、經濟合作發展組織與終身學習的發展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林盈君
學號:107436505
心得:因為工作是HR,課堂中提到部分論點都在呼應工作內容,例如提到成人對於「時間」的知覺較高,是種「剩餘」的觀點,例如:剩下多少黃金歲月、退休後還有多少時間等,對於「需求」比起青少年時期更清楚。因此在設計成人學習時需為「需求導向」,這需求是要能勝任其社會角色。要能「立即」應用。沒有看見意義與價值,就無法有動機繼續學習,而成人教育必須透過更多的鼓勵來建立學習行為。公司在訓練的部分作得很扎實,我們每年都在10月做隔年度的課程需求盤點,需求來自組織(因應公司的未來發展需求)、主管、同仁的需求,不單是單向的top to bottom,而是連一般業界作不到的bottom to top,我們都完整的落實。我們透過問卷、透過訪談不斷的在蒐集開課的需求及學習目的,為了就是讓同仁的學習是有成效的且能落實於工作當中,期望課程都能達到L3反應至個人的行為中。因為若學習沒有帶來改變,即是沒有學習。
學習與改變的速度同樣,是S(生存);最好的狀態是Learing>Change 學習大於改變,是I(創新),在社會中是如此,在企業組織中更是明顯,當你學習進步得不夠快,那麼就會有後進遠遠的超過你。因為平常跑馬拉松的關係,我一直告訴自己,「我雖然走得慢,但我從不後退」套用在我自己的學習態度也是如此,但今天上完課的想法是,我好像走得不夠快,需要學得更快,以達到創新,不被業界淘汰。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程心得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18.09.22
課程地點:中科
學系:107終發所在職專班一年級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陳雨慶
學號:107436515
單元:終身學習的再概念化與發展潮流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展終身學習的內涵、影響與貢獻
學習心得:
剛開始在同學說明各自的領域的時候,提出了一個重點生活學習化-學習無所不在,也讓我明白學習不一定是在教室裡,世界處處皆學問,就看有沒有動機去觀察與學習。學習就是獲利,終身學習就是終身獲利,但是L>C學習速度要比社會變遷快,除了學習外還要懂得創新,在這個社會上才能生存。
在授課過程中,聽到了一個沒有聽過的理論-心流理論:在專心從事於一件事情時,沒有感受到時間流逝,覺得時間一下過了,而且在這件事中印象深刻,學習到很多。也讓我體驗到學習是要快樂的,享受在求知識的過程中,在講到這裡的時候也讓我想到了三個傻瓜裡面的藍丘名言,追求卓越,成功就在後面。
這次的課程在工作上的體驗,主要服務的對象是偏鄉經濟弱勢國中小學生,而青少年是未來應用取向,累積時間,如何讓他們有學習動機,熱於學習,還要營造學習的環境,在學習後也可以藉由提升知能去發展經濟,翻轉貧窮世襲。員工及課師方面,在選才時就要選對人(價值觀、工作承諾、組織運作…等),不然員工的流動率就會高,在選上後要怎麼給予支持也很重要。
最後還是要再講一次生活學習化,在充滿驚奇的生活中去學習各式各樣的能力,從旅行中體驗生活、從工作中體驗生活、從學習中體驗生活,人生就是生活,但是生活沒有學習就跟行屍走肉一樣,要學到老才能活到老。
1070918成人教育的意涵、性質、範圍、相關名詞與概念 課後心得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主題:成人教育的意涵、性質、範圍、相關名詞與概念
授課講師:吳明烈老師
日期:2018/9/18
學生:劉芳珍
學號:107409504
學習心得:
成人教育的發展至今,已漸漸由output轉而重視到outcome,原本成人教育的概念,漸漸地被成人學習和終身學習所取代。成人學習有趣的地方,在於它不像義務教育一樣是被規範住,而是有動機和自主性的表現在學習上,可以透過各種正規、非正規和非正式的方式獲得。它就好像生活中的一部分,無所不在,當遇到困難時,很容易透過學習來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和放下它。
今日的社會變化快速,若只有被動的等待問題出現後才去面對它,很容易被淘汰或失敗,唯有趕在社會改變之前多加學習,才能進步;除了個人以外,所身處的組織裡,更應注意學習,尤其是競爭激烈的企業要不被社會淘汰,企業組織內的學習勢必要更加重視。
「1+1>2」產生的力量,讓我想起身上所發生的例子;3個月前所處社區報名了銀髮長者的戲劇比賽表演,約30人的長者,每個長者都很有戲劇表演天分。排演戲劇過程中,我看到了每個長者與老師一一討論如何互相搭配製造戲劇最好的呈現,而不是在爭鋒相對的在乎自己是否能成為焦點,也因此讓我們社區能在20多組的參賽隊伍中得到第一名。透過社區的例子讓我想到其實在家庭、學校和工作中,與他人的互動上,不只要重視自己的學習表現外,更可以思考著如何讓「1+1>2」力量發揮得更好。
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成人教育的意涵、性質、範圍、相關名詞與概念
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成人教育的意涵、性質、範圍、相關名詞與概念
課程時間:2018.09.18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7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賴惠芳
學號:107409508
回想以前的上課模式與今天課程相比呈現天壤之別,分組討論是提升彼此協助相互支持共同合作;討論地方創生(Placemaking)這是能兼顧在地特色維持、在地居民生活美好以及外地觀光遊客參與三贏的局面;當老師說起L>C這個名詞時,大家說著自己的看法而我卻什麼都不懂,好像井底之蛙,經由老師課程上的講解讓我更清楚,學習的速度必須要超前改變的速度,不管是在公司、組織、家庭、或是個人都是一樣;下課後回家孩子帶一張素描作品回來,我發現孩子學習速度變快,而我卻變成素描文盲,課程提到文盲是可掃除的,只要透過成人教育學習,這是有系統有組織的學習;教育的型態分:正規教育(指學校教育)非正規教育(指家庭教育、才藝教室。有固定場所)。非正式教育(每個人在終身的經驗過程中所獲得的態度價值觀、知識和技能等。如人類不願追求學習將來有朝一日必定會被AI取代人類做事情,可見學習是重要性的一環,而學習要注意到細處不是粗枝大葉的,這樣可以逐步學習摸索找到客觀規律-學習無所不再(Ubiquitous Learning).
成人教育研究課堂心得
成人教育研究心得
上課時間:2018/9/18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學生:高子晴
學號:107409512
L<C=D,也就是當學習趕不上外在的變化,就會被淘汰掉,這句話在今天的課程中最有感觸的,雖然大家時常在宣導終身學習,也確實終身學習也就是一種持續學習,讓人能更充實自己,而在研修這些課程的時候,也希望可以做更多有關終身學習的計畫,為了幫助更多人一起可以更快樂的活到老學到老。不過這也讓我反思到,學習這些技能,不僅僅是幫助別人,更重要的是要幫助我們自己運用所學到的這些知識,自己也要終身學習,在告訴別人要終身學習的過程中,自己更是要勉勵自己終身學習,縱使未來沒有繼續做相關的計劃,也要時時謹惕自己要永遠的學習,外在的環境是日新月異的,每天都有新發現,任何人也都有可能在某一天被取代,要讓自己與時俱進,這樣才不會被淘汰。
除了讓自己不停止學習外,透過不同的方式學習也是很重要的,學習的管道分為很多種型態,例如:正規教育、非正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一直以來都在學校接受正規教育,總覺得大部分的學習是來自於學校的正規教育,有閒暇時間,才會去非正規教育中學習,感覺校園已經最貼近我們的學習方式了,但是沒想到的是,其實最多最多的教育—非正式教育才是最貼近我們的,因為其實無時無刻,不受任何空間限制,非正式教育讓我們不斷持續學習;一趟旅行、一場對話、一部電影、一本書、某個校園角落甚至是一頓飯都是可以讓我們從中學習的,而且這樣的學習更能感同身受,因為是一種完全自發的,這樣也更呼應終身學習發展,學習是無時無刻的,每刻都要認真體會。
知識管理研究課堂心得與反思
課程時間:2018.08.11
課程地點:中科
學系:106 終發專班
課程名稱:知識管理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鄺允雄
學號:106436502
今年上半年參與了一個人力資源相關的研討會,會議中有位講者他的觀點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說:19世紀以前靠的是國家的力量,20世紀靠的是大公司大企業,而接下來則是個人品牌的年代,個人的品牌影響力將會大於品牌,甚至國家。而個人靠的是什麼?自然就是知識所創造的價值,加上網路無疆界的特性,以往必須仰賴土地、資金等資源才能作到的事,現在依靠科技、社群及知識,個人就可以輕易作到。這呼應了現下知識經驗的風潮,也更突顯了知識管理的重要性。
個人任職於設計公司多年,之前也曾請專家來指導我們進行公司內的知識管理工作,深深體會到知識管理不僅僅在「獲得」與「儲存」,更重要的是在於「分享」、「應用」及「創新」,如此才能將知識價值極大化,讓所有成員與組織一起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