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106/11/11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堂心得
課程時間:106.11.11(六)
課程地點:中科教室
課程: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106終發專班)
授課教師:吳明烈 教授
學生:范瓊尹
學號:106436501
課程:第八單元 終身學習者的意涵、概念與培育策略、第九單元終身學習節成人學習週的規劃與實施策略 、第十二單元終身學習夥伴關係與策略聯盟
本週甫上課,老師就詢問大家在準備報告時所使用的文獻從何而來,這讓身為本週報告組的我有點小小心虛,因為搜遍了GOOGLE SCHOLAR 和全國碩博士論文網,找到的資料都是有點「年紀」的……。好在老師運用了「做料理」的比喻,並實際帶我們操作學校圖書館的電子資料查詢系統,這對身為專班學生的我們真的非常受用,也提醒我們不要畏懼英文,因為最新資訊往往就在不想面對的英文期刊裏頭!
報告的過程相當緊張,從確定題目後就和同組的淑美姐一起討論、修訂報告內容,直至報告前一天都還在修正,雖然使用的文獻有點舊,但就如同老師所說,報告組會對自己報告的內容最有印象、理解的最透徹,準備報告的過程中,除了了解終身學習者的定義與內涵外,最引起我興趣的是培育的策略,如何培育人人成為終身學習者,是一項大工程,而如何引發學生的內在動機,使其在離開學校後還能夠終身學習,則是我的目標。報告最後的實作使用了「改變卡」帶領各位同學反思自己所缺乏的終身學習動機,雖然有點賣弄在學校上課使用的小技巧,但我認為將學習內容投射到自己身上,反思、覺察更是重要。
106/11/11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堂心得
課程時間:106.11.11(六)
課程地點:中科教室
課程: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106終發專班)
授課教師:吳明烈 教授
學生:林思妤
學號:106436511
課堂一開始,老師詢問今天準備上台報告同學如何蒐集資料,可能發現同學們找的資料沒有方向,或是資料不大正確,因此將資料蒐集過程比喻成炒菜步驟,利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告訴大家如何蒐集資料並也可以運用在寫論文的文獻蒐集方式上。
在課堂中,提到台東金峰溫泉社區營造,一提到台東,大家想到的無非是太麻里日出、知本溫泉、關山環鎮自行車道、鹿野高台熱氣球嘉年華…等,很少有人知道金峰這個地名,也不太知道當地也有溫泉,因對金峰溫泉感到好奇,所以我上網查了一下資料,才知道自從莫拉克風災後,擊潰金峰溫泉的觀光產業,當地居民極力想重振觀光景點,而如何將金峰這個地方推廣出去讓大家知道,就有賴社區營造。
老師建議居民們可以自製當地原住民特色門牌,利用故事行銷方式,才能吸引大眾注意,有興趣前往當地觀光,以學習者為導向,設計一連串原住民活動,結合當地景觀與溫泉包裝旅遊行程。
在查詢金峰溫泉時,發現在今年他們有舉辦「2017百步之鄉金峰鄉洛神花季」,活動很豐富,可惜不知道是不是行銷管道不多,很少人知道有這個活動,還蠻可惜的。
這也讓我想到是否因為台東位於東部,金峰又位於台東偏遠鄉區,因此造成資訊不發達,就如同終身學習裡所說的數位落差,而要消弭數位落差,應該要確保鄉民們人人均有使用數位科技的機會與能力,並能充分運用,透過教育與訓練,培養鄉民的資訊素養,以發展鄉民使用現代科技的能力,鄉民可以拍攝現場活動內容,將相片PO在社群網站上,推廣自己家鄉的觀光特色,利用網路一傳十,十傳百的傳播速度,迅速達到活動知名度。
在現今社會各國提倡終身學習觀念,而我們就像是終身學習的教育種子,期許我們在碩士專班求學生涯中努力吸收知識養分,將它轉化成豐富學識、技能,散播到各地去,弭平社會數位落差與資源不均的窘況。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堂心得11/14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研究法
授課講師:吳明烈 教授
上課日期:第八週 11月14日
課程主題: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
姓名:劉家穎 106409511
********
今日上課提到社區總體營造,社區發展是現今臺灣發展著重的一個點,姑且不論國外觀光客,因為這已跨至政策層面,不是個人就能改變的問題。不過近幾年許多社區已開始利用策略聯盟的方式進行發展,透過同業結盟與異業聯合,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畢竟跨領域的合作已是現在式,更是未來的走向。
第一組的導讀十分精彩,從一開始清楚的了解何謂社會學習及社區發展,在理論架構上很清晰,也讓我更加釐清其名詞定義,整個發展框架也很清晰明確。介紹相關的實務案例時,以原住民部落─眉溪部落作為案例,報告者提到部落底下有三個社區,其中就以眉溪主部落離埔里地緣最相近,因此從過去至今,漢化程度也相對於另外兩個區來的大,而我們則提出疑問,或許在推展社區的發展的過程中,傳統文化與創新思維會不會有所衝突,而其回覆可以藉由創新的方式來拓展或傳承傳統文化,其理念不違背社區衷旨還能跨域整合,更能讓傳統文化延續。並在最後實作部份透過傳統歌謠了解在過去的一些文化,活絡班上氣氛,是個很讓人印象深刻的活動。
下次便輪到我們這組導讀,我認為可以向前組學習其報告上清晰架構及活潑的帶動方式,讓報告更為完善!
組織領導與發展研究--課後心得
授課日期:2017.10.15
授課地點:暨大302研討室
課程:組織領導與發展研究 課後心得
授課教師:吳明烈 教授
學生:李宥蓁
學號:105436514
今天探討這一本書:「哈佛教你高EQ管理術」。書中有提到,要成為卓越的領導人,不只要才智出眾,更要具備「情緒智慧」。作者丹尼爾.高曼發現,要展現傑出的領導力,情緒智慧的重要性,是其他能力的兩倍。而且,情緒智慧不只對領導人有決定性的影響,對各階層、職務的人來說,也都極為重要。不管我們再聰明、再能幹,都只是具備了基本條件,唯有情緒智慧,才是我們縱橫職場的必備利器。幸運的是,EQ是可以經由學習得之的一項技能,但學習過程不容易,需要時間和努力的投入,但高EQ可以為個人和組織帶來許多好處。
不指個人要有「情緒智慧」,組織也要有。不過,團隊成員的情緒智慧高,不代表團隊的情緒智慧就高,換句話說,團隊的情緒智慧需要培養。只要營造良好的團隊氣氛,才能影響成員情緒,進而提升整體績效。
還有,打造復原力的重要性,具備復原力的人或企業,在苦難中不會絕望哭喊,會以堅定的態度面對現實,並從苦難中尋求意義,找到解決的方法,才不會一蹶不振,要重新振作起來,挺過困境,就能順利存活下來。我們在學校設計課程中,也認為復原力十分重要,要從小讓孩子們的心中有一股激勵存在,面對挫折困難時,要認清事實而去面對它,不選擇逃避行為。因學校是原住民小學,有與扶輪社合作,將原住民成功的典範學習人物介紹給孩子認識,讓孩子去了解,一位成功的人物背後有經過哪些辛酸或低潮時期,是如何度過不如意的時候,要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勇往直前。
名言分享~「凡是不能摧毀我的,必將令我更堅強」--尼采。
依婉.娜威
2017-11-15, 週三 21:48
第九單元學習心得
第九單元學習社區與社區發展~心得
課程指導:吳明烈教授
上課教室:307
碩一:依婉.娜威
學號:106409502
日期:106.11.14
在原住民傳統社會習慣順其自然的方式去學習,群體合作去工作,由地緣組織管理資源透過非正式會議討論事情。綜觀南豐社區的地方特性,而豐南社區會結合地方特性計畫規範的影響,進而形塑出南豐社區獨特的「部落參與」生態。
眉溪部落位於南投縣仁愛鄉南豐村省道台14線兩端,包含南山溪、天主堂、上眉溪三個聚落,屬賽德克族。人口約八百人左右。居民主要信仰天主教與基督教。眉溪部落擁有豐富的賽德克文化,其自然環境與生態物種也十分多元,尤其是蝴蝶生態。部落產業以農業(茶、咖啡)為主,近來更致力推動部落觀光文化與生態導覽。目前部落內的主要組織有南豐村辦公室、南豐社區發展會、台灣原住民部落振興文教基金會、東岸部落產業促進發展協會、眉溪儲蓄互助社等。
因社區民眾的自主與參與,使生活空間獲得美化,生活品質獲得提昇,文化、產業、經濟再行復興,原有的地景、地貌煥然一新,進而促使社區活力再現。如此,全面性、整體性的規畫與參與社區經營創造的過程,稱為社區總體營造
。社區總體營造不只是在營造一個社區,實際上它已經是在營造一個新社會,營造一個新文化,營造一個新的人。社區總體營造工作的本質,其實就是在造人。也只有透過文化的手段,重新營造一個社區社會和社區人,以實質環境的改善做為短期目標的「社區總體營造」才有可能成功。
設置社區學習中心計畫目標促進部落議事,達成良好之溝通,而建立之部落平台,邀請居民參與討論各項部落發展議題,促進部落各組織參與,齊力發展部落文化與產業。而在人文資源方面有賽德克族文化,豐富的資源可供發展利用。故依現地的資源特色,可分為文化、生態、農業三區為主題。
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之展望
*推動社區工作法制化。*持續培力社區人才,健全社區組織功能。
*推行社會福利社區化,全面建立社區福利服務網絡。
*建構社區資源平臺,鼓勵社區永續發展。
*鼓勵社區追求卓越,進行標竿學習,擴大社區影響力。
*積極推展終身學習活動,培養正確終身學習認知,陶冶良好態度,養成持續
學習習慣,藉以充實新知,提升技能, 增進生活品質,以落實終身學習之理
念。
社區發展協會或地方性社團長期透過志工人力進行工作執行與推動,雖具備濃厚的在地熱情與實踐能量,卻也出現專業能力不足及缺乏發展願景的侷限。只有少數的社區有豐富的資源與條件才能繼續推動社區營造。再多的社區培力也因社區基本條件的不足,致使社區組織功能不彰,社區的專業人力缺乏仍是目前最大之困境。
106/11/11 終身學習理念與實踐 課後心得
106.11.11(六) (106終發專一班)
授課教師:吳明烈 教授
學生:張棠茱
學號:106436513
※學術論文的撰寫技巧,老師簡單的一道好料理比喻,讓我印象深刻的記住寫論文的技巧及注意事項:
1.【炒出一盤論文的好菜】如何成就自己的專業
烹飪前置工作?
A.決定要做什麼菜=決定論文的題目
B.選菜,食材的採買=資料搜集:要新鮮
C.洗菜,挑菜=篩選資料的過程→去蕪存菁,將文章做標記、轉化
D.烹調方式:煎、者、炒、炸、燉、蒸=文章或書籍的寫法
出菜前要做什麼事
A.試味=調整
起鍋後
A.擺盤=裝飾
2.一開始就了解自己的好菜是如何做出來的,我們就能從【對的線索】、找到【對的方向】→最後就會得出【對的結果】。
3.寫論文引用文獻時都要引出原文出處,也就是將搜集來的資料,做歸納、比較,來佐證自己的論述時,要注意文獻索引時都要加上( ),才不會有抄襲的嫌疑。
※課堂中老師提到我們有沒有看過『在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我在心中默默的回憶【有,心裡想著這本書的意涵是什麼,很模糊】,我記得是在中華人事主管協會進修任用管理師認證班口試完後,當天口試的盧老師向我推薦去看這本書,她說可幫助我做一些思考的鍛鍊。
※今晚,在YouTube重看這部影片,有體會了。
1. 我必須先拋開雜念
2. 專注的體會周遭
3. 活在當下
4. 用智慧去感受與生活
下次上課時,以這方法練習,謝謝老師的指導。
單元10-11課程心得
課程:終身學習研究
系級:成教所碩一
姓名:陳怡君 學號:606710005
第十單元
學習型城市的理論與實務發展
第十一單元
我國學習型城市的發展與省思
在參加論壇前,因為沒有事前的閱讀,所以在論壇中,只是不斷讚嘆各個專家學者對於學習型城市推展的獨特想法(例如將經濟發展融入);論壇的下半場,聽到各個縣市在分享自己的推展方式,聽完只覺得基隆市的分享很讓我感動,其他縣市則較少這種感覺,後來透過學者的評論,才知道其中的差異其實來自於對於城市有沒有願景。最後的綜合座談,黃富順老師則提到:學習型城市不是萬靈丹,不能期待他解決所有問題。因此,回家後透過閱讀,才對於學習型城市有相關概念。
OECD早在人類邁向21世紀之初,就強調城市學習會影響到城市的經濟發展,且認為兩者具有正相關,因此主張城市應該積極推動終身學習與組織學習,進而轉型成為學習型城市。另外在老師的著作中提到,學習型城市是透過政策支持與資源動員策略,促進市民學習、城市組織學習以及整體城市學習,並能以新學習因應新改變,發展全體市民及城市的創新應變能力,持續促進市民的自我實現與城市的永續發展。
會後,我一直在想,有沒有可能讓我自己所成長的屏東,也變成學習型城市呢?如果是我,我希望屏東縣是一個怎麼樣的城市?因為,我總覺得自己成長的屏東,是一個文化薈萃,具有很多歷史以及豐富自然景觀的城市,對於我來說,屏東的發展不該只是這樣,也不該是一個與賄選、貪汙連結的城市。以往,我總覺得要改變屏東好難,到那天論壇以及課後閱讀後才發現:原來我還有透過建立學習型城市這種方式,來改變的自己家鄉。
單元7~9課程心得
課程:終身學習研究
系級:成教所碩一
姓名:陳怡君 學號:606710005
單元七:
終身學習能力的架構內涵與發展
單元八:
終身學習者的意涵、概念與培育策略
單元九:
終身學習節/成人學習節的規劃與實施策略
UNESCO、OECD以及EU等國際組織都強調:不論是終身學習者的培育或是
學習社會的發展,都應該回歸到個人終身學習關鍵能力的培養。此外,終身學習關鍵能力會受到各國際組織以及國家的重視,主要這對於自我實現與發展、社會融合、積極公民權及就業都相當重要。
UNESCO提出的終身學習關鍵能力內涵有: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發展以及學會改變;OECD終身學習關鍵能力內涵則有:運用互動工具、異質性團體互動與自主行動;EU=終身學習關鍵能力內涵包含了:母語溝通、外語溝通、數學能力以及基本科技能力、數位能力、學習如何學習、人際、跨文化與社會能力以及公民能力、創業家精神以及文化表達。
對於我來說,這三大組織所提出的終身學習關鍵能力當中,都具有「與人互動」的概念,這點很特別。因為以往受到的教育,雖然一直強調要五育均衡,當中有提到群育,但卻從來沒有在任何學習的過程中,學到如何與他人互動。另外則是歐盟所提出的關鍵能力內涵,讓我找到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個人、組織以至於國家該如何找到自己定位的途徑。因為歐盟所提出的,不僅僅是重視外語溝通,也同時注重自己的母語還有自己的文化該如何呈現給他人;另外,創業家精神也是相當特別的概念,因為台灣的教育中,其實很少鼓勵我們創新以及冒險犯難。接著,終身學習者所具備的特徵中,提到「積極社會參與」,也與以往我們家長給予的「不要管政治」的概念完全不同。
曾經擔任過第一線教育工作者的我,因為深深體悟到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在
自身的教學過程中,一直秉持著要給學生「帶得走的能力」,但是實際在課堂上,課程原訂進度就沒有足夠的時間,更遑論可以教被定義成課外的能力。希望未來自己重回教育現場時,能結合課程內容,透過課程設計讓學生學到終身學習的能力。
最後則是終身學習節的概念,課程提到這個設計是為了結合終身學習與節慶兩項概念,以告訴社會大眾:終身學習是一件值得喝采與慶賀的事。對照這次課程在司馬庫斯進行的經驗,課程之前,我從來不認為這樣可以學到什麼,但是回程,我不斷地思索與反芻,忽然發覺:這次的學習體驗雖然有肉體上的痛苦,但精神是富足的,整體感受是愉悅的,而且,是帶了很多觀念踏上歸途的,也因此從自身的經驗中驗證:終身學習是一個如同節慶般,令人歡欣鼓舞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