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0617組織學習研究課堂心得
授課時間:106.06.17
授課地點:暨大
課 程:組織學習研究(105終發專班)
授課教師:吳明烈 老師
學生:林合鑫
學號:105436509
心得分享:
大清早七點從新竹出門和學伴們共乘,出發前往台中上課。面對豪大雨其實已經不會驚訝,但是高速公路上的傾盆大雨讓我們幾乎看不到路,不由的有想起了前陣子閱讀的「必要的革命」一書。其中片段「工業時代大幅改善了公共教育、人權狀況和物質生活,但也破壞了生態系統,吞噬流傳數百年的傳統文化,創造出接下來將無以為繼的生活方式。面臨一個共同的根本選擇:我們究竟要繼續維護過去的生存方式,還是要一起開創不一樣的未來?」千萬年來人類依循自然規律在地球上生生不息,過度的開發破壞了原本應有的規律,造成諸多物種數量減少甚至滅絕。也因為這樣自然界失去了原有的均衡,地表改變了,氣候改變了,災害也隨之四起。人類必須重視並且透過反思,要回復自然原本的樣貌與生氣,對大自然休生養息才能生生不息。另外丹娜・左哈在Spiritual Capital的書序有幾句話給自我期許:人出生在世界上是為了使這個世界更加美好,應該正確的選擇怎麼做才能給社會帶來更積極、正面的影響。我們可以用自己的人生,創造新的時代。
今天有三組同學報告五項修練的其中三項:
一、蓓貞/思婷-建立共同願景:共同的願望、理想或目標
願景的原文是Vision,其含意為內心或腦海所持有的意義或景象。共同願景是Shared Vision,是組織中人們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換句話說,願景就是「我們想要創造什麼?」當組織成員擁有共有願景時,就會為實現願景共同努力。故願景初始於發自內心的意願,孕育無限的創造力,以創造明天的機會。
同學播放影片舉例康寧玻璃,我們看見康寧致力於發展高科技玻璃面板的願景,期許透過輕薄剔透的玻璃面板,貼近在生活的每一處,便利我們的生活。即使大型面板佇立在森林裡,也要顧慮到存在卻隱藏其中的愛護自然的概念,回到家與家人共同觀看的分享概念,營造便利、學習、共享、和樂的多彩多姿生活。我們每個人都有個人願景,有家庭跟其他組織團體的共同願景,透過學習建立共同願景是藉由重新塑造我們的使命與價值觀,發展彼此共同願景並激起承諾與奉獻的精神。
二、佳春/麗麗-系統思考:見樹又見林的藝術,系統思考的概念是所有一切為不可分割的整體。系統思考是第五項修練,也是其他四項修練的基石。
學習系統思考,以系統連結的觀念了解行為間相互關係,並探尋問題的根源及尋找最佳的解決方式。同學以一張公車圖請同學判斷汽車行駛的方向,簡單的一張圖事實上內涵的是我們對生活的觀察是否細微,以及對整體思考有沒有連貫。這也讓我反思,即使是每天往返在家裡與公司的路上,是否有去觀察街景有沒有什麼不同?有沒有認真感受發生在周圍人事物的變化?創新應該是來自於對細微事物的觀察,及對於他人需求的真切關懷。所以系統思考是以一種新的方式使人們重新認識自己與其所處世界變化的連結,強化「系統思考」,主要在協助組織及個人認清整個變化型態,並瞭解如何有效的掌握變化,開創新局。
報告過程舉以色列菁英教育,確實對以色列的人才培育的積極度深感佩服與點燃學習的欲望。以色列在中學PISA評比與大學全球排名都不出色,但其科技成就卻傲視全球,諾貝爾獎得主的比率也全球之冠。沒有天然資源、土地貧瘠缺水,但是越是缺乏的資源,在以色列卻可以運用技術改善,不但不缺乏還可以輸出。人,才是他們存亡興廢的關鍵。以色列人才喜歡冒險、挑戰權威,不斷嘗試新東西。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藉由不斷的學習與反思,把五項修練徹底實踐及練習再練習,當一切都成為生活中的習慣,相信這股力量將帶給我們生活很大的正向力量。
三、仁豪/郁諺-知識管理
在一九九四年出版的「第五項修練實踐篇」中亦以「第六項修練:尚待挖掘的新領域」為標題,提出第六項修練的未來可能性。因此面對個人與組織發展的再提升及達到學習型組織的目的,除了五項修練之外,尚需探索其他必要的發展策略。吳明烈教授提出:這種新的學習型組織發展策略,即是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將知識管理作為學習型組織的第六項修練,既能促進學習型組織的發展,且能促動組織變革。
個人與組織如何有效獲得知識?明烈老師補充如下:1.知識儲存 2.知識創新 3.知識4.知識運用。知識管理很重要的一點是「留住員工的腦袋」,人是知識最佳負載體而非機器或電腦。透過知識管理為知識價值遞增,透過知識運用轉化成為組織智慧,為組織的變革與開創新局來面對詭譎多變的時勢變化,貫徹學習型組織,必能把組織願景帶向更圓滿的境界。
結語:本學期心得分享
組織學習研究,除了課堂上知識的傳遞,事實上更大的收穫是來自於每一次準備報告。透過群體互動交流,同儕觀點交換、知識價值提升、完美發表等等,讓同學在作業中體會到組織學習的真諦。而本學期的六項修練,也就是必須不斷的對於每一項修練都可以練習再練習,要把知識運用及組織學習練就到好像呼吸一樣的自然。在生活中個人實踐自我超越及改善心智模式,透過學習與反思改變自己,提升自己內在的質量,並且期許自己用生命影響生命。
0617組織學習研究課堂心得
時間:106.6.17
地點:中科106
課程: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師:吳明烈 教授
學生:李宥蓁
學號:105436514
今天是本學期最後一堂組織學習研究的課程,天氣不佳,中部一連下了好幾天的大雨,謝謝老師十分貼心的延後半小時的時間,讓我們可以在大雨中慢慢行駛,安全的抵達中科上課。
早上有兩組同學報告,第一組報告主題是「共同願景」。一個組織發展共同願景的模式約莫有三種,一是由上而下的模式,也就是組織高層領導提出的願景,雖然很快速,但是缺乏與內部人員的共識,執行起來不易。二是由下而上的模式,此種方式須要花比較長的時間去建立共識,且要有民主素養的態度,才能共同遵從。三是上下交流模式,由組織階層先提出討論、引導,再進行修正並執行。一個組織要能永續發展,真的需要一個長期共同願景存在,因為它是未來前進的目標,有了共同方向,激發出夥伴的使命感,才有共鳴,才能一起行動共創組織的價值。所以,一個好的HR在新進員工培訓時,就要將公司的共同願景充分的說明,建立新員工的認同度,才會由衷地產生認定,全心全意地去實現它,衷心投入,真正遵從。
第二組報告主題是「系統思考」,我們要更新思考,不要侷限思考,才能擴大本身的思考範圍,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冰山理論,因為冰山一角,所露出水平面上方的只有一些些,其實在水平面下方才佔大多數,所以要以系統思考去判斷整個結構,不要被切割思考。
下午時段是第三組報告,主題是「知識管理」,知識包括資料、資訊、經驗累積、理性的邏輯分析及文化的資產,資訊時代的知識管理的內涵有資料的收集、分類、整理和再運用,人所攜帶的訊息和經驗的傳承、分享與更新,組織團隊的整體文化、生產力和創新力。所以,組織要以團隊合作方式,經由知識的收集、篩選、儲存、擴散、再使用,使回饋出來的知識成為”創新”的原動力。知識管理皆需要不斷更新和創新,持續地評估或改進,使組織或個人不至於被時代淘汰,也是提升個人專業知能和組織競爭力的方法。所以,知識管理不只是個人的事,更是個人和組織需要同時啟動的事。
謝謝名烈老師這學期規劃的六項修練內容,加上到惠蓀林場的跨校學習機會,讓我有滿滿的收穫。老師,感謝您!
組織學習最終章
時 間:2017.06.17
地 點:中科106會議室
課 程:共同願景+系統思考+知識管理
授課教師:吳明烈 教授
學 號:105436507
學 生:陳思婷
學習型組織是個人目標與組織共同願景所結合的組織,促使成員潛能不斷獲得發展,創造個人與組織真心嚮往的成果。就如同我與蓓貞報告的共同願景:願景必須在每個人的心中,不是刻意去做而是融入日常工作。今天第二個主題是系統思考:進行系統思考的第一步,是要擴大思考的時空範圍,接著把問題放在它所運作的系統中思考。在網路上有看到系統思考要訣有以下四點:深 - 由事件層次深入結構及心智模式層次;廣 - 擴大因果關連的思考時空;動 - 以時間的連續性來觀察與思考;環 - 用資訊回饋環路作為。思考的基本工具當我們擴大時空範圍深入思考時,才有可能辨識它整體運作的微妙特性。第三個主題是知識管理:這是一項在1990年代中期開始在全球崛起的學術與商業應用主題,針對個人及組織所擁有的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做確認、創造、掌握、使用、分享等有效的管理。其主要涵蓋的固有理論及應用層面包括學習型組織、企業文化、資訊科技應用,及人事管理等。知識管理一般重視以改進效果、競爭優勢、創新、分享知識學習、整合知識和持續改進為企業目標。這次是本學期最後一堂課,從頭到尾緊扣著「六項修練」,「人是知識的最佳附載體」所有的外來知識都必須透過轉化變成自己的知識。一群有共同目標的人集結起來變成一個組織,再透過對話互相交流能激盪出不一樣的知識思考,剛好回應老師所說的「一個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遠。」
五項修練之系統思考
1060502組織學習研究
題目:五項修練之系統思考
指導教授:吳明烈 博士
導讀者:蕭儷君 同學(學姊)
學生:林美齡 105409508
進入系統思考的世界,掌握解決問題的關鍵,必須從了解「系統」開始。何謂系統?任何一個系統都包括三大構成要件:要素、連接與功能(或目標)。系統是一組互相連結的事物,在一定期間內,以特定的行為模式互相影響。系統可能引起外力觸發、驅動、衝擊或限制,而系統對於外力的影響,會產生反饋的力量。
系統可以是一棵樹、一片森林、一個人、一座花園、一家公司,甚至一個城市、經濟體、生態系或地球。當我們了解系統的定義之後就會發現,其實問題無法解決,代表這個問題是「系統性的問題」,它牽涉到整個系統的整體行為,而不是單一行為。唯有在適當的時機、正確的施力點找到對策,才能一舉解決。就以「工作」為例;「工作」其實就是不斷地解決問題,但有些問題遲遲無法解決,或是即使換人去設法想盡辦法,也仍找不到對策因而致疲於奔命。事實上,這是因為面臨「複雜性」的挑戰,牽涉到「系統性的問題」。然而,光有善意與熱情無法解決問題,你需要的是系統思考。系統思考,是以整體、動態去思考問題的思維模式,是複雜動態系統中「化繁為簡」的智慧。提升系統思考的能力,才能克服思考盲點,面對複雜性的挑戰,進而徹底解決問題。
由人所構成的系統有時會產生不符合我們預期的行為模式,儘管試圖修復,卻還是每年產生相同行為,而每個人的目標越不一致,阻力與拉扯就越大,若
反過來說,設法將各個子系統的目標協同一致,設定一個更大的總體目標來凝聚子系統,讓參與者突破自身的有限理性,或許就能化阻力為動力。所以應用系統思考在生活、工作、組織、環境、政策、社會和經濟等領域好處多多如:掌握循環思考的訣竅,跳脫線性思考的限制、找到「槓桿點」借力使力解決問題,以免事倍功半、掌握發生各種事件的模式,從整體的視野採取長遠對策、深入理解狀況與事件的來龍去脈,找出問題本質對症下藥、避免「好心卻幫倒忙」,以防善意介入系統反而造成更大的破壞、了解事情的結果取決於系統而不是個人,脫離怪罪他人或自責的陷阱、掌握系統整體的運作模式,面對複雜性的挑戰,從生活到工作都能有所準備等等。
我看見台灣這幾天發生的社會事件如:情侶分手不成導致對方用偏激的手段,將對方置於死地、兒子吸毒、販毒需要買毒品,向父親討錢不成用刀刺死父親、再加上不倫類背道而馳的事件媒體大肆泫然導耳濡目然,還是更多人去仿效等等…如此看到層出不窮的社會亂象,儘管您、我都很氣憤、難過,但這問題還是存在的,而且不會因為你多仇恨它就徹底消失,因為,我們深知也都知道,這個社會還是有很多結構性、深層的問題,每個人都是影響迴路的一個端點,我們必須行動,正視自己在這個社會系統上的責任,就是要從教育家庭做起。是我們造就了這個環境;我們不毀滅,而是設法去治療這個病態的社會。請不要說上述的社會事件您、我不是主角,更不是受害者或家屬,因任何生在這地球村的每一個人,都沒有資格說這些話,但我真的相信社會亂象事件,會是促使大家往共同方向努力的契機,不是盲目正向,而是見到更多人深層的反思,這是釐清自己的思路與探尋對方的脈絡是一樣很重要的問題。
系統思考在彼得.聖吉大師《第五項修練》所關切的問題所在是系統中的動態行為,以及產生動態行為背後的結構;因為,在任何一個團體組織中,若缺乏系統思考,它會導致組織學習的智障,因為當組織團體在面對複雜問題時,總是習於將其分割成可以處理的片段來思考,然後加以整合,但,分割使我們喪失了更深入觀察整體形成的要素──組成分子之間整體的互動關係,以及其所形成的複雜現象──即使只是兩三個變數,就可以複雜到不可思議的地步;聖吉大師將之命名為「動態性複雜」。有時它會抵消個人或群體改善問題的所有努力,它會「誘使」我們捨本逐末、避重就輕、愈治愈糟、一再犯錯,甚至興奮而努力的製造共同的悲劇。
就譬如說「如果目標是減肥,肥一定會再回來」、「走私的對策是緝私,新聞卻常見到『又破獲有史以來最大一宗毒品走私案』」。按照過去的思考方式會認為這種重大事件一定是有一個很重大的原因,可是如果是來自一個很小的原因,你就不會去注意,事件再重新來過一次,你還是不知道如何避免,因還有一些系統思考要處理的是「我們解決問題時同時也是在製造問題」。因此,任何系統都有自己的目標,當你要達到的目標和它不相合的時候,它就會抵消你所有的努力,因許多負環在我們生活中形成,如果你不知道它的存在,它會使你的對策短期有效但長期無效,它就會抵消你所有的努力。
因此,在進行系統思考的第一步,是要擴大思考的時空範圍,接著把問題放在它所運作的系統中思考。當我們擴大時空範圍深入思考時,才有可能辨識它整體運作的微妙特性。如果我們不能洞悉它系統的微妙法則,那麼置身其中處理問題時,往往不斷受其愚弄而不自知呢!。另一個系統思考的元件叫做時間滯延,指的是行動到結果之間需要一段時間。譬如常見的如電腦商品一陣子供不應求,一陣子又供過於求,檳榔產量一陣子供不應求,一陣子又供過於求,鳳梨產量一陣子供不應求,一陣子又供過於求。因為時間滯延,它就造成組織都有這種學習的障礙。有時在我們很成功的時候,這種複雜系統可能導致我們失敗;有時想解決問題,又會造成其他問題,因此,系統思考就是幫助我們處理這些問題的。我自書中得知:從造成其他問題之下,系統思考它還牽涉一些較深的理論、方法與工具。而此要訣是:「深」由事件層次深入結構及心智模式層次、「廣」擴大因果關連的思考時空、「動」以時間的連續性來觀察與思考、「環」用資訊回饋環路作為思考的基本工具。
所以,彼得聖吉在《第五項修練》中提到,系統思考是「看見整體」的一項修練,它是一個架構,能讓我們看見相互關聯而非單一的事件,看見漸漸變化的形態而非瞬間即逝的一幕。系統思考可以使我們敏銳覺知屬於整體的微妙「搭配」,瞭解不同搭配的形式,進而讓我們瞭解有生命系統的微妙變化。
0617組織學習研究課堂心得
授課時間106.06.17
授課地點:中科106會議室
課程:組織學習研究(105終發專班)
授課教師:吳明烈 老師
學生:李俐瑩
學號:105436505
【共同願景&系統思考&知識管理】
今天由三組同學分別為大家介紹三個主題。在報告正式開始之前,蓓貞先為大家簡單的複習了一下組織學習的五項修練,畢竟距離上一次上課已經快一個月了,其中在修練裡有三個層次:演練、原理、精隨,在修練後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在生活中實際的運用。而建立共同願景時有幾項要點:鼓勵個人願景、塑造整體圖像、絕非官方說法,最重要的是要從自身做起,當自己的願景和團體的願景能相呼應時,在願景的推動上會更有動力和目標。最後的傳球遊戲,以「球」當作是團隊的共同願景,組員間互相傳球、不落地,便是象徵大家共同守護團體的願景。
在建立共同願景後,系統思考在組織學習中是非常重要的,佳春一開始利用了一張公車的圖片,請問大家這台車行駛的方向為何?透過觀察、分析,從圖片中的幾個線索討論出答案。接著介紹了蝴蝶效應和冰山理論,麗麗舉出老師工作為例,大家普遍認為老師的工作只有上課、考試和活動,但其實在看不到的部分老師的工作比想像中多很多,讓在小學任教的我,心有戚戚焉呢!
最後,知識管理則是提到了幾個步驟:獲得知識、儲存知識、分享知識、創新知識和知識運用,創造知識價值鏈,並舉例說明:信義房屋的知識管理分享。除了以上同學的報告外,名烈老師也補充說明─如何有效的知識獲得:做知識的盤點、獲得知識的管道(大量閱讀、有系統的閱讀、透過網路、會議的分享),人是知識的最佳負載體,知識轉化為長期記憶(知識累積),組織要建立知識庫、形成組織記憶,而在組織中能做到最好─最佳「實務」,除了標準的sop流程外是最好的處理事情的最佳程序,建立「最佳實務手冊」,就能留住員工的腦袋。
【學期心得】
組織學習的課程就在今天畫下完美的句點,在聽完同學們的心得分享後,發現大家都有在這門課程中獨特的體悟,也進一步地應用在生活、工作中,老師常說─知識的運用最重要的是要在生活上的實際使用,而運用的本身常常是一種習慣。期望自己在未來的日子裡也能將所學,好好的發揮,相信練習去做就對了!
課後心得
暨南終發專班 105436520徐碧梧 上課心得
106/05/20惠蓀林場
個案研討的概念
*為使經驗能夠傳承,前人總是希望能將過去的經驗與教訓,移轉給後人,以加速學習的效果
*經驗大都是難以言傳,例如許多傑出企業的第二代,並未因父親的傑出成就而因此傑出。
*有價值的經驗知識,很困難移轉他人
個案研討所具備的知識:需了解--個案分析的方法、個案研討的概念
個案分析的方法
1.說明問題2.收集有關此問題的事實資料3.分析問題的相關原因4.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5.評估各項方案的利弊與風險6.發展評選方案的基準7.選出最佳的方案8.提出解決方案的實行步驟。
個案研討的概念
*為使經驗能夠傳承,先人總是希望能將過去的經驗與教訓,移轉給後人,以加速學習的效果,因此透過研討讓過去專業經驗得以延續。
*有價值的經驗知識,不容易移轉他人,藉由研討紀錄比更讓經驗精華得以傳承。
個案研討三種分析方法
1.系統分析方法
2. 行為分析方法
3.決策分析方法
雁型理論:團隊合作的啟發
在關愛及互助,鼓勵和包容的團隊氛圍中互助、互信看見目標,互助合作往前飛,直到到達目的地!
上課心得
暨南終發專班 105436520徐碧梧 上課心得
中科教室
由於社會的變遷快速,技術、知識屢屢創新,有鑒於此;組織學習內容亦需微調。
組織中學習層面:
1.個人學習--「個人」為使自己的行為更有效,因而獲取知識與技能的過程。
2.團隊學習--團隊學習有兩項特徵:團隊目標一致與知識共用。有互動、交流、共學、共享、共樂、共榮;有目標、有交互作用、有共同方向;專業養成的層次比團體學習高。
團隊學習可以促進個人成長。由於每個個體間差異性存在,所以每個人都可以發現並且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以達成團隊內部內需的互助。一項組織學習的發現:透過團隊學習能使組織的團隊智慧融入個人化理念中,於職場間能以不斷適應新情勢(趨勢)下開展業務需要,可以免費享受別人的工作技巧和有效方法,更能展示個人的理解和獨特設想,接受別人的啟發甚至創新。團隊學習有利於提高團隊核心競爭力。亦是個人的核心競爭力翻倍的累加;團隊學習中有著知識共用與互信,可以找到個人核心競爭力發展的支撐點,此種無縫配合的一種氛圍;此項特點於團體學習未發現。團隊學習重視的是「結果」或者是結果與過程並重!
3.團體學習--指參與成員針對某種特定主題,自由地分享觀念、感情和態度,進而達到知能增長、態度改變的相互學習的過程。(黃富順)。彼此分享經驗,相互溝通與相互學習。「團體」通常會在乎過程大於結果,團體組織中有共同的需求或情境,組織散漫或無交集。
五力的訓練有助於提升團隊學習
簡而言之:整體學習共創價值!
周哈里窗:展示自我認知和他人認知之間的差異,通過調整和改善自我與他人之間的互動關係進而改善工作氣氛提高工作效率。
5/20-5/21 組織學習心得
時 間:2017.5.20-21
地 點:惠蓀林場
課 程:組織學習
學 號:105436517 莊雅嵐
今天是期待已久的戶外教學,早早起床跟著同學一起上山去,老師把教室從都市拉到山上,在芬多精裡享受學習與分享,真是人生一大樂事。感謝暨大終發班暖男班代瀚賢以及副班代蓓貞及曉君事前細心規劃,讓這次的三班共學(暨大終發專班、暨大終發班、中正碩班)成為我們求學生涯中其中一段美好的回憶。
課程一開始,我背著終身學習大使的紅色背帶,站在門口迎接來自各地的終身學習實踐與推廣者,大家看起來精神奕奕的準備迎接這充實的一天。接著,好久不見的彩虹卡終於再度現身,說真的,我不禁懷疑這張彩虹卡是算命的卡片嗎,每次抽到都覺得與真實生活好符合。藉著這個機會,大家對彼此也有了基本的認識,課程就在大家精彩的自我介紹中悄悄掀開序幕。
今天的課程規劃分為三個個案研討組及三個方案規劃組,同學們分別就理論及個案進行精闢說明與介紹,每一組的分享內容之豐富,總不禁想讓我問問這些同學們到底花了多少時間準備才有今天這樣的結果?我們僅僅坐在位子上,即能共享同學們的智慧,實在太幸運了!伴著窗外點滴小雨,在雨聲中慢慢架構我對組織學習的認識與了解,太有詩意了!在報告之後,老師也請我們嘗試為不同組織規劃學習方案,我們被分配到非營利組織,好開心能夠把我在真實生活中所參與的公益團體與同學們分享,也很開心能夠由我來代替大學老師所創立的公益團體向大家推廣,甚至和同學一起集思廣義為團體規劃組織學習方案。今天不僅過的充實,也有意義!
隔天,我和同組同學一早就到現場佈置與規劃世界咖啡館,其實我們事前也花了好多時間準備與規劃,雖然辛苦,可是過程是有趣的,與同學一起思考如何把活動辦的更好,是很難得的學生時代回憶。也很開心同學們及老師都喜歡我們所為大家準備的活動,感謝大家的配合,讓上午活動得以順利進行!
下午我們去了清流部落,原來清流部落就是我們所熟悉的賽德克巴萊故事背景啊!耆老精彩的介紹與分享,更讓我們開了眼界!
相信未來只要看到惠蓀林場,我一定記得起這兩天美好的回憶以及共學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