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仔細的研讀、課堂的報告與老師的補充,瞭解「第五項修練」,所要帶給我們的學習行組織的觀念與思維的方式,進而思考過去的種種經驗與其理論結合,發現往往過去的失敗經驗,就是我們常常僅尋求表面的”症狀解”而非解決問題的”根本解”的捨本逐末方式,或是我們根本也沒想過為何會有成長上限造成進步停頓或終止的問題,抑或是我們在複雜的問題迴路當中,根本未是當的尋求問題本質的”槓桿解”使問題不斷的循環而日趨嚴重。而本書教導我們的修練過程則從自我的、團隊的、組織的進化過程,並且都圍繞在系統化思考的核心觀念,思我們不但在個人亦或團隊、組織,都能有更寬廣、結構化的思維,使我們不僅見樹還能見林,發現問題所在的核心。本次課程同學們都非常認真的準備,使我們在有限的時間內經過報告與老師的講解,吸收了很多重要的觀念,就如老師所述”學習就是為了改變”,我們能運用課堂所學的想法觀念,應用在日常生活的問題解決或職場環境,真是獲益良多。
自我超越:是深刻瞭解自我的真正願望,並客觀地觀察現實,對客觀現實正確的判斷。通過學習型組織不斷學習激發實現自己內心深處最想實現的願望,並全心投入工作、實現創造和超越。此項修煉兼容並蓄了東方和西方的精神傳統,修煉時需要培養耐心、集中精力,對於學習如同對待自己的生命一般全身心地投入進學習型組織。是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基礎。
建立共同願景:是一個組織中各個成員發自內心的共同目標,在一個團體內整合共同願景,並有衷心渴望實現的目標的內在的動力,將自己與全體衷心共有的目標、價值觀與使命的組織聯繫在一起,主動而真誠地奉獻和投入。組織都在設法以共同的願景把大家凝聚在一起,作為個人要建立善於將領導的理念融入到自己心裡,在組織中為實現共同的願望而努力,通過努力學習,產生追求卓越的想法,轉化為能夠鼓舞組織的共同願景。激發自己追求更高目標的熱情,併在組織中獲得鼓舞,使組織擁有一種能夠凝聚、並堅持實現共同的願望的能力。
改善心智模式:改善心智模式我們把自己工作組織看成學習的場所,把自己工作組織看作是轉向自己的鏡子,這是心智模式修煉的起步,我們學習發掘內心世界的潛在能力,使這些能力浮在錶面,並嚴加審視。它還包括進行一種有學習效果的、兼顧質疑與表達的交談能力——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以開放的心靈容納別人的想法。
團隊學習:團體的集體智慧高過個人智慧,團體擁有整體搭配的行動能力。當團體真正在學習的時候,不僅團體整體產生出色的成果,個別成員成長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學習方式為快。
系統思考:「第五項修練」的核心,是強調以系統思考代替機械思考和靜止思考,並通過瞭解動態複雜性等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高“槓桿解”。其涉及個人和組織心智模式的轉變,強調以企業全員學習與創新精神為目標,在共同願景下進行長期而終身的團隊學習。
組織是由個人組織實體,自我超越組織才能超越。
何謂結構性衝突來自外在,自己很優秀,變成他人壓力。
團體及個人要進步消除雜音,傾聽內在聲音,一致、堅持往目標前進。
何謂團體?何謂團隊?
對話和深度匯談一樣嗎??最主要差異乃內容深度和廣度。
願景模式由上而下、而下而上(草根模式)、上下交融(有彈性可改變)三種,並採用願景評估,期間使用可看見未來且具體策略,如否則為烏托邦之願景。
改變團隊應從黑白棋理論、量變轉為質變著手。運用新的血輪加入才有可能改變。
系統思考就是把認識對象作為系統,從系統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統和環境的相互聯繫、相互作用中綜合地考察認識對象的一種思維方法。帶給我們反思即是避免以一隅,造成以偏概全謬誤,期使見樹又見林、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挂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看見冰山全貌能修正錯誤。如走出系統組織變革或中醫重視系統思考,看到環狀關係而不是直線關係,又蝴蝶效應亦若是。人的小宇宙和世界大宇宙產生關聯。PM2.5亦是系統思考。
早期有楷模學習,老祖宗見賢思齊亦為標竿學習意涵,那些待改善,值得仿效、追蹤和創新,不然就像東施效顰、邯鄲學步。
功能性標竿學習,對創新或HRD某部分做為學習對象,看見每個人優點,納為己用,為精髓所在。怡君老師曾舉例標竿學習例子,如在終身學習領域裡,可向典範吳老師多加看齊與學習。
感謝各位同學用最清楚易懂的方式幫我導讀了彼得聖吉的第五項修練,所謂的五項修練就是建構學習型組織的五項能力,在此本書中「能力」也被稱為修練,代表在組織中的個人與團隊要終身去學習與去實踐。五項修練是環環相扣,彼此影響的。從自身開始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到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合作,以及最核心的系統思考。
本週課程內容不是只有課本理論知識上的導讀,透過活動也讓同學能進行對話與自我省思,像是我是太空人的活動,讓同學先針對自己的思考脈絡去找尋答案,再經由分組討論的過程,了解發現自己跟他人思考模式的不同,同時溝通找尋整組認同的最適切答案。
根深蒂固的心智模式將阻礙系統思考所能夠衍生的改變,唯有學習反思現有的心智模式,能夠覺察出自己僵化的思考模式,才能夠進行改變。在組織中要能學習前進,要先從個人做起,而自己要能學習要先從了解自己的心智模式,認識了解自己的內在歷程後才有辦法進行調整與修正。
至於在團體中則要先了解共同的願景為何,澄清彼此的認知後再一起設定能達成願景的目標,一樣的心理圖像,一起尋求達成的方法。雖然因為翻譯書的原因,在「願景」、「目標」、「上層願景」的定義並不像我們平常所認知理解的意思,但不變的是我們必須要有一個較為遠大的「願景或稱為上層目標」以及具體的「目標」。而所謂的共同願景指的是組織中人們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它創造出眾人是一體的感覺,並遍布到組織全面的活動,而使各種不同的活動融匯起來。個人願景的力量源自一個人對對願景的深度關切,而共同願景的力量是源自共同的關切。
書本裡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真正深入、獨特的洞察力,來自於認清楚系統本身正是導致整個變化形態的因素。」-米鐸絲。 系統思考則是看見整體的一項修練也就是希望我們能彈性多元的接受看待事情而不是固定僵化的眼界。系統的觀點指的是要了解重要的問題我們的眼界必須要高於只看個別的事件、個別的疏失或者是個別的焦點,而是必須要抽離事件來看事件,深入了解影響我們個別的行動,以及使得這些個別行動相類似背後的結構。
如果大家都能把這五種修練運用在生活及工作中,那不論是對於個人生活或者是公司企業的競爭力提升一定是非常正向的影響!
1.人因夢想而偉大,組織亦然
2.個人成長轉化組織學習
3.設定階段目標努力衝刺
曾經聽過有人說:所謂人才,絕非天才,而是有一顆熱誠進取的心,願意團結一致、全心全意,向共同目標努力的打拚者。當所有員工或夥伴,都能在一個學習型組織裡,從工作中自我實現、成就理想,組織就可以朝願景目標不斷成長。
組織文化的檢視
組織效應與組織學習
組織學習文化形態
組織學習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