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學習研究這學期第一次上課,一上課老師認真地講解組織學習的概念、理論、實務、應用,藉此發展我們對組織學習規劃執行及研究能力,接著引用物聯網、工業4.0、智能車、機器人來說明組織學習的發展趨勢與變革策略。
課程中提到組織學習層次分為三種學習:
還有提到組織文化分為六種文化:
另外又提到組織學習的五隻手:1.握手-代表友好夥伴。2.舉手-代表主動發表。3.牽手-代表共同合作。4.拍手-代表鼓勵讚賞。5.動手-代表執行行動。這五隻手都是讓組織學習推向前的力量。
課程最後引用蠟燭及老先生的故事,擬定目標,讓一切為改善而改變,而非為改變而改變~因此我看見、我感受、我改變,變革不需要走得太快,領導的步調及節奏很重要,要把握機會,把阻力變助力,把改變當機會,系統思考、打破框架、積極創造改變,讓學習生活化、生活學習化。
職能分析—識人、用人
C能力= ( K知識+ S技能) A 態度.
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
煮蛙文化、螃蟹文化、猴子文化、老鷹文化、土虱文化、雁行文化
組織學習:要達到組織學習環境,必先仰賴持續有效的各人學習、團隊學習及整體組織的學習,有效解決組織所面臨的問題與提升應變的能力,促進組織成員與整體組織的發展。看似簡單一句話,但若想讓組織成為學習型組織,必先經營組織學習的共同環境與共識,學習是一項長遠的投資,就當下組織的利益或許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就長久的組織學習環境風氣的養成、爾後的創新與應變及提升整體組織團隊效能將帶來正向提升的功能。組織學習的重要性:促進組織創新、增進應變能力、提升問題解決能力、增進個人成長、利於組織發展、避免犯錯。
C=(K+S)^A:能力(Competence) =(知識(Knowledge) +技能(Skill))態度 (Attitude)次方,知識與能力固然很重要,但卻不是絕對的,而能將知識與技能最大化的是態度。使我聯想老師分享勉勵我們的影片-神奇的樂器Theremin(特雷門),早在民國8年就已經發名的樂器,必須在身體完全不用接觸下,通過電磁感應,沒有任何記號,必須正確的動作按在空氣上,使其發出正確的高低音;一般的樂器學習就已經很困難了,更何況是這樣的樂器
組織學習的層次(阿吉利斯吉熊恩提出)三層次:
組織學習的五隻手:
個人發展計畫,除了要具備專業的人力資源背景之外,還要熟悉訓練發展、職涯發展、組織發展以及人才評鑒專業技巧。
組織文化型態
飛輪效應指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一圈一圈反覆地推,每轉一圈都很費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飛輪會轉動得越來越快。達到某一臨界點後,飛輪的重力和衝力會成為推動力的一部份。這時,你無須再費更大的力氣,飛輪依舊會快速轉動,而且不停地轉動。這就是“飛輪效應”
領導能力有五個等級:
基本上,一個成熟的第五級領導人,應該具備五個等級的領導能力,但這五個等級的領導能力並不是循序漸進地從一級爬到五級;換言之,萬一領導者認為某一級能力有所不足時,是隨時可以補足的。
基本上,組織需要變革或遭遇危機,需要轉型時,就相當需要第五級領導人,他可以發揮其領導能力,帶領同仁度過難關或轉型成功,因為在這個關鍵的時刻,需要一位具有謙虛為懷、強烈企圖心和意志力,以及專業能力的領導者,才能突破困境,化危機為轉機。
今天老師上課時跟我們提到幾個組織中會具有動物特徵的組織文化,老師提到的組織文化分別如下:
在以上這幾個組織文化當中,只有最後面提到的兩種「土虱文化」和「雁行文化」是屬於比較正面的組織文化,這兩種組織文化可以帶領整個團隊朝向團隊的目標更加前進,並且也能帶動團隊中的其他人一起隨時保持活力、動力,共同達成團隊目標。反之,上述的其他4種動物文化都是屬於較負面的組織文化,可能是因為過於怠惰、過於互相牽扯、過於頑固不化、過於弱肉強食的團體間淘汰行徑,反而容易讓組織的成員們不但無法順利更向目標前進,更可能會進一步的讓整個組織遭受社會或是其他組織的淘汰。
另外,老師今天也讓我們自己思考一下自己分別是屬於什麼樣的組織文化、以及在組織文化裡面的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透過老師在這門課的講悉,我才認識原來在每個組織裡的確是存在著這些可愛動物名稱的組織文化,而且每個組織文化所顯現出的特質真的很明顯也很實際。在老師所提到的六個動物組織文化裡面,我應該真正要學習效仿的就是土虱文化以及雁行文化。土虱文化代表著整個組織裡一片和諧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若有人能適當地扮演土虱,可以刺激其他組織成員的生存力,只是要注意魚與土虱的比率一定要抓好,否則容易弄巧成拙。而雁行文化更是包含了許多意義,例如:壯大組織隊伍、激勵發展意願、強化團隊意識、營造良性競爭還可以提高團隊士氣,有著雁行文化的組織,也代表著組織裡有高度的向心力與延續力。因此,我應該要好好學習雁行文化的特色,雖然不一定要當帶頭的雁子,但是也要提醒自己隨時輔佐別人、幫助組織在運行上的順利和成長。
這次上課過程中,老師提到了有關公務人員年度考績評核的例子。
老師提到近年來的公務人員考績評核,只能有總人數3/4的比例為甲等,其餘1/4需要甲等以下,而大家也知道,公部門的考績一向為人所詬病,以往的齊頭式平等,到現在打考績的方式也仍然存在著所有人員輪流分配、抽籤決定,或者依服務年資來決定等不公平之方式。
所以老師提到,應該以多元角度來評核考績:如自我考核、同僚考核、複式考核、交叉考核、部屬考核、客戶考核等來改正上述缺失,公部門若能落實執行,則不但能達到公平的考核效果,相信更能提高行政效率。
因此,就老師上課所提及的人力資源發展與組織學習的訓練內涵而言,不管是政府機關或民營企業,都應該是為了傳承組織文化、增加組織實力而努力著,也應無時無刻用心在強化人才、人力培訓上,這些都是為了提升組織的競爭優勢。
最後,達到創新學習管道、結合團隊資源、組織學習團體,轉換應用以適應變遷、突破困難,增進共同參與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