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組織學習研究(心得)
日期:2020.05.31
地點:中科106教室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姓名:林庭玉
學號:108436507
一、今天是由同學分組報告,首先是團隊合作,「團隊合作」這四個字,從小到大陪伴著我們成長,就算不懂,光聽也聽到耳朵長繭,但今日由同學分享了「深度匯談」讓我頗有感觸,深度匯談的目的,是在於揭露大家思維的不一致、試著藉由深層對話,創造出參與者能夠表達自己想法的環境;尊重所有人不同的觀點,讓人們了解在組織中擁有不同意見是被允許的,這是團隊合作的基礎,很多時候大家無法合作,最基礎的原因可能就是彼此無法尊重對方的相法,而是去試圖去改變對方的想法順應自己,妥協的一方很有可能也心有不甘,在團隊中就有可能不會全力以赴。
二、知識管理是近幾年很流行的管理用語,今日透過同學淺顯易懂的解說才瞭解其中意涵,簡單的說就是建立知識管理系統(制度),讓組織成員的經驗得以傳承,願意共享知識,相互學習,才能創造最大效益化。反觀自己所在的單位,雖然我們真的有建置「知識管理系統」,但很可惜的連文件管理的邊都勾不上,原因有二個:1.為了做而做,真正使用者少之又少。2.只是把文件資料上傳,後續無人管理更新,當然又輪為另一個荒廢的檔案夾。所以我覺的最重要的應該是提高大家的使用習慣(組織內的習慣),東西有人在用,自然會有人願意去更新、願意去分享,才能達到知識管理的目的。
三、最後利用午餐時間觀看「移動迷宮」,這部電影其實我已經看過,但當時看的時候真的沒有什麼特別感覺,現在帶有學習的眼光去看,整個心境全然不同,片中迷宮內的人就是一個僵化的組織,而僵化的組織一定會出現的情形,就是前輩說什麼,新人就遵守什麼,不會有危險,但也不會有新的發現,大家相安無事的過日子,後來來了新成員,帶來了新想法,衝擊著組織原有的舊想法、舊制度,磨合的過程(組織變革)有賞有罰、有失有得,造成了二派人馬,一起逃出去的人(願意接受改變),的確找到了出路,留下來的人可能最後以失敗收場,這也證明了達爾文的進化論不論經過幾個世紀還是很受用。
組織學習研究(心得)
日期:2020.05.30
地點:暨大A203教室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習會)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姓名:林庭玉
學號:108436507
一、一年一度的跨校研習,一開始由中正博班帶來的分享是U型理論,透過中正博班的同學們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分享,讓這本天書變得稍微不是那麼難以下嚥,我覺的U型理論是將系統思考再沉入,將個人思維轉變為內在的修為,以個人為核心價值擴大到整體;先自我沉靜,改變視角,進而改變認知習慣,透過反思傾聽去感知動態系統中的雜訊息,從而自然流現到最後的實踐行動。最後帶領利用義大利麵條堆高塔活動,透過活動反思,除了團體合作很重要,更重要的是領導者是否能夠聚焦大家的意見,進而帶領大家朝目標前進,我們這組二次都失敗,並非在活動中沒有合作,而是在還沒討論出該怎麼做的時候,大家就開始動手築塔(多頭馬車),活動當中也沒有推舉出一個代表來領頭。
二、本班同學帶來的是方案規劃,由PDCA為主軸,帶入組織學習的方案規劃,並以最近防疫帶來實作討論,以最貼近生活化的例子練習怎麼去做一個方案規劃。
三、最後由碩班的同學帶來世界咖啡館的實務操作,從實作活動中可發現同樣的問題,的確大家所看的角度都不太一樣,彙整多元性的觀點,就會更完整,而不是單一或片段的;藉由輪桌操作,讓大家腦力激盪,產生新的思維火花,最終獲得許多不錯的解決方式,就如同彼得聖.吉大師所說的:咖啡館對話是我所見過最能幫助我們體驗集體創造力的一種方法。
感謝老師提供的抽獎品,每位同學真的都能就抽到的東西講出一番有關學習的道理,真的讓我很佩服,老師的一貫作法,讓大家在最後時刻也需要腦力激盪。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0.06.02
課程地點:暨大A302教室
學系:109終發碩一(提前入學)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林彥妮
這週是我報告的系統思考,在準備的過程中有點緊張,假日看完中正博班學長姐報告,非常崇拜,把U型理論講得如此淺顯易懂,我想我的報告應該也可以再改進,實作的部分第一次的想法比較偏個人,也在週末的討論中看到了新的方向,用六頂帽子的討論來共同學習。
從冰山的一角故事看到從線性到系統思考,啤酒遊戲、注滿一杯水的思考圖,看到思考不是平面式的,連一杯水的注入都可以細分成許多步驟看,就像面對小孩的學習問題,不會單一連結,環環相扣,該如何看到整體的連結才是重點,當我們只有線性思考,看表面,也只能處理到表面的問題,就會發生「今日的問題來自昨日的解」,第五項修練的十個微妙法則。
最後實作帶了一點點小小的私心,討論了六頂帽子的系統思考方式,該如何規劃出一間有著終身學習理念的文創小舖,大家都有好多的想法,老師的建議也讓大家的想法更完善,希望透過這樣的引導大家都有收穫。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0.05.30
課程地點:暨大A203教室
學系:109終發碩一(提前入學)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林彥妮
今天是期待已久的三班合併,看到中正博班的學長姐每一位都非常的專業、很有內涵,第一階段是中正博班的學長姐報告:U型理論,學姊不太好懂的理論變得淺顯易懂。
U型理論的三場運動:觀察、觀察再觀察、退省與反思、以即刻的原型來行動,注意和共同塑造的七種方法:下載、看見、感知、自然流線、結晶化、建構原型、運行,用不同的圖示帶著我們思考,凡是一體兩面,用宏觀看事情,微觀看細節,每件事都有因果關係,學姊帶著我們從我到我們的系統思考,每個人都活在兩個世界:我的世界-創造自我價值,朝自己的夢想前進、我們的世界-共同創造價值的世界,最後帶著我們玩「棉花糖高塔」的活動,從團隊合作的過程中看見彼此的心智模式,看到那U型理論很深層的自我意識。
第二階段:專班學長姐分享組織學習方案規劃,透過思的四個格子就像四個面向:問題、策略、需求滿足、目標,透過PDCA:計畫、實施、檢查、再優化的循環檢視方案的規劃,從台南土溝村看到學習型社區的實例,藝術為主體的學習方案,除了起步期的飛輪效應,更重要的是該如何永續經營。
第三階段是世界咖啡館,看到碩班很用心的準備,從小細節到整個規劃都非常的細膩,可惜場地有些限制,但第一次參與世界咖啡館,非常清楚整個活動,也有很多啟發,透過彼此的腦力激盪,到不同的國家提供意見,最後回到自己的國家做最後的統整,看到大家從不同的觀點切入激盪出不同的結果,非常有趣,也很像讓小朋友一起來做做看,是一個不分年齡的活動。
感謝老師提供了非常精美又驚喜的獎品,讓大家一起來抽獎,更用不同的獎品讓我們連結出與組織學習有關的話語,處處留心皆學問,從生活當中信手捻來,不同的思考模式。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0.05.26
課程地點:OLD coffee
學系:109終發碩一(提前入學)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林彥妮
本週報告的主題是團隊學習,同學很用心的帶我們到OLD咖啡,老闆熱情的招待我們很多不同品種的咖啡,介紹了很多關於咖啡的知識,從蒸鍋到義式咖啡,發現台灣咖啡師在世界發光發熱,隔行如隔山,老闆原是軍人,退休後回到老家,陪伴家人,也開始了新的學習,從喜歡咖啡到實現自己的理想,更在社大帶著喜歡咖啡的學員們一起學習,是一個很好的終身學習典範。
團隊學習需要整體搭配加上共同目標才能不斷向前,必須建立在團隊中個人願意自我超越、團隊有個共同願景中,開始團隊學習;團隊學習的特徵是:團隊目標一致、知識共用,目標一致有著截長補短的作用,反之,若成員各自朝向交錯的目標努力,力量會被抵銷浪費掉,造成混亂,無法向前,目標一致即可發揮1+1>2的效果,學習有效方法+避開相反力量>練習。
團隊學習的三個思維
1. 當需要深思複雜的議題時,團隊必需學習如何萃取出高於個人智力的團體智力。
2. 需要暨創新而又協調一致的行動。
3. 不可忽視團隊成員在其他團隊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影響。
四階段模型:Argote從信息加工角度分析團隊學習過程。
1. 建構階段:建立工作團隊,藉由適當人員調整共同目標。
2. 操作階段:成員知識分享整合。
3. 再建構階段:將各種資訊轉化到工作中。
4. 與外部環境聯繫階段:從外部獲取更多資訊。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0.05.30(六)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A203
學 系: 中正成碩二
課程名稱: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習會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曾綉晴
學 號: 607710003
課程心得:
或許是期待已久,整夜沒睡也無倦意,一早就搭著博班學長的車往暨大出發,一直到進入國立暨南大學,對於整個校園環境超驚豔的,竟然還能看到”小心穿山甲”的告示牌, 真的太特別了~~
本次研習會的成員由三個班所組成,有中正成教所、暨大終發碩班與專班的同學,這三個班各自有其報告主題與活動帶領方式。
首先登場的是中正成教所博班學長姊帶來的U型理論精要,經由報告組深入淺出的說明,帶領大家將「U型理論」這本天書,透過圖示代替眾多文字,用淺顯易懂的方式領略箇中奧妙,果然,學長姐們功力深厚,超強的~
接著,暨大碩專班同學的組織學習方案規劃報告,協助我們了解提升組織學習的方法與方案規劃的管理過程應掌握的重點,因為這部分細項內容眾多,看得出報告同學們在整理上是下足功夫的~超用心~
再來是暨大碩班帶領的世界咖啡館,在各自桌長的駐守中,經由同學們一次次的移動分享,給予相當多的意見回饋,達到異花授粉的作用,產出相當多有意思的點子,原來,集思廣益的討論是可以很有趣的~~
最最重要的,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老師精心安排的摸彩,這其中的驚喜串連著在場的每個人,敲打出只有在那當下、屬於當天情境的樂曲,有歡笑、有感動、有豁然開朗,讓大家在結束離開之際,心中有著滿滿的動力,繼續為自己心中的組織學習而努力~謝謝老師,謝謝同學們當天的陪伴,今天的活動充分體現共學、共享、共好的3好精神!!
組織學習研究 (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0.05.31
課程地點:中科教室R106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楊鈞浩
學 系:108碩專班一年級
學 號:108436511
今日是最後一堂組織學習由三組同學分享五項修練的團隊學習、系統思考,以及第六項修練知識管理。
首先是我們這組的五項修練之團隊學習:組織的集體智慧高於個人智慧,團體擁有整體搭配的行動能力。當團體真正在學習的時候,不僅團體整體產生出色的成果,個別成員成長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學習方式為快。團體學習的修練從『深度匯談』(dialogue) 開始。『深度匯談』是一個團體的所有成員,擬出心中的假設,而進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而學習的基本單位是團隊而非個人。團隊的學習方能促進組織的學習。當團隊真正在學習時,不僅團隊整體顯現出色的成果,個體成長的速度亦遠較其他的學習方式為快。
再來是五項修練之系統思考:企業和人類的其他活動,也是一種『系統』,也都受到細微且息息相關的行動所牽連,彼此影響著,這種影響往往要經年累月才完全展現出來。我們只是群體的一小部分,置身其中而想要看清整體變化,更是加倍的困難,在這現實世界是複雜的動態系統,不同的原件之間的互動,構成了巨大的因果網路。所有的人事物都是息息相關,如蝴蝶效應。
最後一組是第六項修練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包括一系列企業內部定義、創建、採用新的知識和經驗的戰略和實踐。這些知識和經驗包括認知,可以是個人知識,以及組織中商業流程或實踐,針對個人及社群所擁有的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確認、創造、掌握、使用、分享及傳播進行積極及有效的管理。
知識是人類發展的匯集累積經驗而成的,其產生的價值不僅是瞭解過去歷史脈絡,更具備知識的再利用性,以用來解決目前或預防未來可能面對的問題。然而,人腦不像電腦能夠在短時間內能蒐集、儲存、運算這些大量湧入的資料,人們常傾向運用過去、現在已知的資訊、經驗或知識進行判斷,以找出當下的解決方案,知識管理的價值建構必須透過「管理」與「創新」的思維,透過專業的團隊與專家,將知識進行管理,需要時提取利用,所以知識管理無論對於個人或企業都是相當重要。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0.05.31(日)
課程地點:中科106教室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鄭幸玟
學號:108436501
課程心得:
今天是期末報告的日子,同時我們也利用午休時間欣賞了一部與組織學習相關的電影「移動迷宮」。
有三組同學帶來報告,主題分別是:
主題一、團隊學習
主題二、系統思考
主題三、知識管理
主題一,團隊學習。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過「精熟的團體是建立學習型組織的關鍵步驟」,尤其在世界變遷如此之快的現在,停下來就容易被取代,所以組織需要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停改變、學習,才能持續有競爭力。
一個人只有一個人的力量,但團體有機會創造更高的價值,可是一般組織學習很容易淪為「討論」,是提出不同想法加以辯護,為的是得到一個共識,但這可能僅是強勢意見的碾壓。
所以要真正的使團隊學習被落實,要透過「深度匯談」。
深度匯談,不同於討論的得到一個結論,他更是追求「異」。這樣的討論過程,最核心的部分在於「懸掛假設」,放下舊思維,用嶄新角度看事情,希望人人都展現現出自己想法差異性。此分享的過程,藉由不同意見的衝突,能激盪出更多可能性。
但其運用也是需要相當技巧,不能單只是「異言堂」,此法相當講究溝通技巧,適度肯定與詢問「為什麼」,都能讓討論耕深入。
同學也運用實作,讓全班一起完成一個「心智圖」的發想,真的就讓我們體會到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一樣的事情以多項解釋與延伸,真的給我很深的印象。
主題二,系統思考。同學用「倒水」的行為系統思考圖,讓我們相當快速地進入到狀況內。系統思考是一種思維模式,也是工具,他可以協助我們去將相關的思考元件結合,爬梳背後運行邏輯,進而解決根本問題。
系統思考有五大要素:其一,必須要培養全觀意識,綜觀全局;其二,運用理性的思考模式,透過現象看清本質;其三,一個行為的效果不一定是馬上見效,要能看清事務的延遲效果;其四,要強化其他項修練,使力量變大;其五,必須以新的方式使我們重新認識自己所處的世界。
系統思考有工具可以運用,同學們介紹了「系統圖」讓我們透過活動是發想問題與解決方法。系統圖四步驟:找問題、找方法、找結果、找環路,歸納出因果關係,爬梳層層相扣的邏輯。
而老師的結尾讓我印象相當深刻,以唐宋文人:蘇軾的「題西林壁」以及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來帶出「系統思考」。第一首詩,因為蘇軾身在廬山中,所以歸納出不能綜觀全局的感嘆,此為系統思考。第二首詩,看到另一個角度的廬山,可見一件事情多種見解,所以要尊重多元思維,真的驗證處處是學習的概念啊!
主題三,知識管理,是我們這一組的報告,其實知識管理的資料書裡面沒有,所以我們都是去網路搜尋,參考了幾份相關論文,再去做歸納及報告。整理過程中,對知識管理相當有感,這是一個在管理學院範疇裡常常聽到的詞,但是實際上去整理了之後,發現這是一個「組織學習」的過程,組織都會追求提升組織產出績效、不再走過去犯過的錯,但不只是組織成員自己要警惕,建立知識管理系統,組織團隊學習,讓這些經驗得以被傳承,才是從根本解決的方法。除去下對上,組織也會需要透過制度來鼓勵大家不藏私,願意共享知識,使團隊成為學習型組織。
兩個案例,都可以看到尤其製造業相當重視知識管理,以利提升產值。但各行各業其實都會需要有這樣的認知,如同我們自己公司,大家都希望新人能快速上線,但是當一個組織沒有如此知識管理的方法,那知識將在人員流動的過程中滅失,一個新人的養成都會是一次次重新開機的過程,希望從我們自己開始,也許還不能做到「知識管理」的高度,但至少「文件管理」要到位。
中午的影片欣賞,其實是相當新鮮的體驗,「移動迷宮」我大學的時候看過,當時在意的是故事走向,主角們的友情羈絆。而這次,帶著想參透劇中「組織學習」的想法為出發點去看,整個觀點全然不同!
故事講述一群青年被困在迷宮中,第一個被投入迷宮的男孩成為了領導者,團隊領導人提出一個願景,就是大家都要一起從迷宮逃出去,但為了讓大家在迷宮裡可以相安無事,三年多來,困在迷宮裡的大家成為了一個僵化的組織,人人都要遵守規定,新人來也不明究理的遵守。但有一天男主角的加入帶來了波瀾,他想要逃出去的急迫,衝擊了組織,因此守舊與創新的衝突展開,但也因為男主角的衝撞,讓「逃出去」從領導人的願景變成所有人的「共同願景」。
所以我從電影中,印證了組織學習勢必要從個人開始,當成員有想要自我超越的想法時,改變心智模式同時也激發其他成員想要自我超越,向著共同願景,透過組織學習方案規劃,系統性的思考,才能真的帶領組織學習,走出「迷宮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