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19.09.21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A302教室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許宗仁
學號:108436503
課程心得:
1.learning is earning:學到就
是賺到,歡喜心來學習,快樂的上課,
快樂的畢業。
2.L>C:學習的速度快於外在環境(包
含公司)改變的速度時,除了免於被
淘汰,也才可能有晉升加級的機會。
L<C:學習的速度落後於外在環境
(包含公司)改變的速度時,將面臨被
汰換的命運。
L=C:學習的速度等於外在環境(包
含公司)改變的速度時,雖然不至於
被汰換,但也只是獲得殘存的命運,
而無晉升加級的機會。
3.面對改變的心態及做法:不只是面
對它,更是要<創造改變>。
4.學習導向分類:問題導向、發展導
向。當個人或組職在面對問題,思考
解決的方案時,要先將問題定位好,
才有可能對症下藥,藥到病除。
5.學習的三生:提高生活品質、提昇生命意義、促進生計發展。這三種學習的目的,我想,不管是對於個人生涯或職涯,都是相當符合且貼切的。
分享是落實終身學習的必要方式,老師在課堂上無私的分享,讓學生們獲得學問,同學們在課堂上踴躍的發言,讓彼此獲得各行各業的<眉角>。分享學習.學習分享,這樣的學習才是良性循環的。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心得
學號:108436511
學生:楊鈞浩
上課之前對於終身學習的認知,就是離開學校進入職場後,到補習班或其他教育機構上課就是終身學習,增加競爭力不與社會脫軌,但是經由今日課程了解,終身學習除了學校或教育機構之外,平常生活交談也是一種非正式學習,也深入了解終身學習的發展歷史,及專家學者對終身學習的貢獻,終身學習不只是增加競爭力,而是要從學習帶來改變力量。
0921課程心得
108346519
在今天的課程讓我對終身學習的輪廓及內容更加瞭解,破除自己原本的狹隘認知。
課堂上的一段話讓我得到力量,有人說十年磨一劍,雖然我尚未成為一支寶劍,但我已不是昔日的那塊凡鐵了。常常付出的努力並無法立竿見影看成效,有時候會沮喪同時懷疑自己的付出,今天這段話讓我更有力量去支持自己的努力,一分耕耘想必有一分收獲。
課程中除了專業知識的成長,在心靈上同時也得到滋養,感謝老師的用心授課及不吝分享在日常生活的感動。
成人教育研究學心得
課程時間:2019.09.17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教室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一班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研究 (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王品惟
學號:108409516

課程心得:
剛上課時,老師與我們分享了終發所的成立過程,及老師透過怎樣的因緣際會來到暨大,實在非常感動,這麼專業的老師,能來到暨大,並成為碩一新生

,老師告訴我們HDR人力資源涵蓋著組織發展、訓練發展以及生涯(員工)發展三個部分,因此若能好好運用這個模式加上終生學習的學習,想必會在教育上大大加分!老師也告訴我們所謂的團隊運作,一群人的力量一定會大於一個人,在好的計畫案要運作的同時,也要有好的團隊合作,才能讓計畫可以更完美的呈現,也解釋團隊合作是助燃者(政府)→自燃者(社區意識→社區行動),也可以從中了解到運作的重要性。老師也說有特色才會出色,這句話,我能感覺,你喜歡一件東西還不夠,你還要把它變成是最有特色的,就像終生學習一樣,你想學習一件東西,也要讓好多人透過不同管道學習到。就像老師在課堂上最後說的有三大教育,終身學習其實是每個人一生當中無形的接觸,我們花一生在學習,不管是在學時期、出社會之後、職前訓練、 家庭教育、自我有興趣多補充的,都可讓我們知道成人教育與終身學習是分不開的,在自己創造意義價值的同時,才可能有價值!
補充:
1.正規教育(正式教育):
定義:有特定場所,特定受教者與專門施教者,具特定目的與特定教學內容及有計畫的教育稱之,一般為學校教育。例如:學校教育皆是。
2.非正規教育(正式教育):
定義:每個人終身的經驗過程中,在日常生活及環境生活中的教育,無特定場所、受教者及施教者。範例:圖書館
3.非正式教育 :
定義:指正式(規)教育以外的任何有組織的教育活動。範例:家庭教育、社會教育
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專題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2019.09.17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教室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一班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專題研究(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陳若文
學號:108409513
課程心得:
課程的一開始,所提到的夢想,讓我開始思考我究竟是為了何種目標努力,而我是否正朝著此方向邁進?我奉行的座右銘又到底是什麼?這些問題,讓我對於自己的未來,感到有些手足無措。但老師在課堂中說的一段話,讓我感到安心了不少,「夢想的實踐並不等於實現」,實踐是竭其所能、付諸行動,實現則是夢想成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是得到,就是學到。可以發現,其實換個角度思考人生,就會有不一樣的看法,得失心相對而言,似乎就沒那麼重要了。且只要在人生的道路上,相信自己的選擇,並為其負起責任,對於未來,或許就少了那麼些徬徨,多了些許的自信。
此外,課堂中提到的幸福地理學,也讓我感到印象深刻。一個人的居住地和幸福感是息息相關的,而最早的幸福地理學,正是我們所熟知的孟母三遷。雖然所處的環境和心理的感受,是相輔相成的,但我認為心態佔的比例卻相對多一些。因唯有保持積極、樂觀向上的態度,即使處於鳥不生蛋、狗不拉屎、烏龜也不打架的地方,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和快樂。透過這堂課,除了可以更讓我們了解自己之外,對於未來,也多了更多的想像。
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專題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2019.09.17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專題研究(一)
課程內容:生涯發展與人生圓夢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涂祐綱
學號:108409509

課程心得:
上課開始,教授詢問了我們的夢想是什麼?『Dream』字母個別又代表著什麼?我曾經想當個運動員,在這條築夢的路上我可能機運也好、能力也好往往沒有這麼順遂,但也為這樣放棄了選手的夢,回頭想想也因為自己築夢的路途上不夠堅定,才會放手的這麼快,但也如同教授說的,有時候到達的目標不是一開始所設想,達成的路徑上也是曲折,但唯有不斷努力才可以達成自己所想要。現在很慶幸自己從事的工作也是跟運動有關,過去翻譯也都與運動相關,雖然路線不同但都在運動圈也是種自我實現吧!
『Dream』分別代表著如下:
D:discover 知己R:research 知彼
E:explore 探索A:action 行動 君子立恆志,小人恆立志M:management 管理
在這些過程中,我覺得最重要的事情是第一個,『D』必須先深刻了解自己想要的,才能全心付出努力,特別是教授說到在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這部電影,讓我深深覺得確實如此,我們在追求目標上,外在因素太多了,導致我們無法專心且認真正視自己心裡所想要的那份簡單是什麼。如果專心與自己對話後,去了解所求在追求目標上更可以百分百地付出著。最後尾巴提到朱光潛的著作『談美』,在人生道路上每一片刻都是有價值且美麗動人的,如書上所說「美是事物的最有價值的一面,美感的經驗是人生中最有價值的一面。」我們要珍惜的不是在終點那一刻,而是在這過程中美景,可能一輩子只有這次挫敗的經驗一輩子只有這次走過這條路,所以更該好好把握當下,及時觀察美的樣貌。
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2019.09.17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教室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一班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研究 (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涂祐綱
學號:108409509

課程心得:
今天課程吳教授跟我們談論到為何終身學習要與人力資源放在一起。我個人解讀為在這變化快速的時代,我們必須要有持續充實自己的準備因為永遠不能確定,自己何時會被新時代給取代,只有在不斷學習過程找到新的出路。再者現在很多企業提供了員工有關生涯發展,其實這部分在人資方面是需要多方位了解。再來是組織運作該如何成為一座學習型城市,我們需要結合地方組織、企業、學校、社區等。特別提到,如果我們的角色是自燃者時需要找到旁邊的助燃者,透過共伴效應來促使專業結合起來。如桃米社區,將其一個『核心』價值找到,創造延伸支線像青蛙(核心)→生態教育→紙教堂→民宿→導覽解說培養→社區認同等。
其中提到教育、學習的差異性。我覺得要推動地方上的終身學習,往往身為領頭羊的我們『教育』顯得過度嚴肅,應該如吳老師說的透過尋找『需求』創造學習的價值。所以教育也好、學習也好,出發點往往不是我們認知的好,而是對象所求,讓學習變成動力,達到我們的目標。
整個早上讓我深刻的問題是成人教育存在的意義為何?
我們該正視的事情是離開學要單位後,我們該如何學習到新知識,一旦我們只有舊思維怎麼跟得上時代的潮流?就算再該項領域很專業也必須不斷去更新,因為環境總是不斷改變,而我們才需要教育來讓我們保持不落後的狀況。
生涯發展與人生圓夢
課程時間:2019.09.17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專題研究(一)
課程內容:生涯發展與人生圓夢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顏曉菁
學號:108409502
什麼是Dream呢?就是「discovery發現」、「research研究」、「explore探索」、「action行動」以及「management管理」,這五項是實現夢想的要件。而我的夢想是什麼呢?其實我的夢想很平凡,就是陪伴孩子健康長大,並且在其中充實自己,成為一位終身學習者,並且實踐在我一直期待擁有的「書香咖啡屋」。「書香咖啡屋」是我的夢,雖然還未完成,但在追夢的過程中,我發現有好多的幫助者出現,正在慢慢地畫出雛型。雖然不知道會不會成功,但有夢,確實是能夠幫助自己一步一步勇往直前。正如課堂上老師所分享的:「人生不一定都能實踐夢想,但都在實踐的過程中都有所收穫,人生不是得到,而是學到。」哇!這真的是一句值得好好琢磨的哲理。
最後,分享自己的座右銘:「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腓立比書三章13-14節)很多時候,我們常常會被過去所牽絆,也常常因著過去的失敗所影響而畏縮,甚至是因著過去的成功而停滯向前。其實學習「放下」,重新「拾起」,眼前的路是會再次變得寬廣,眼界也會再次被打開並看見新的方向。而老師最後的分享「Morgen ist jetzt!明天就是現在」也是分享著「現在」的重要與美好。忘記昨天的失敗與成功,努力當下所做的每一件人、事、物,很自然的就能成就明天,也就是再次的現在,每天都以這樣的心境來生活,相信我們都能夠對自己的生涯或夢想看見生命的契機與實現。讓我們一起活出現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