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心得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19.09.21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A302教室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陳明慈
學號:108436504
課程心得:
上課進度;
第二單元 終身學習的再概念化與理論分析
第三單元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展終身學習的內涵、影響及貢獻
第四單元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推展終身學習的內涵、影響及貢獻
本週的單位,經老師講解,並引用豐富多彩的實例舉證後,終於對「終身學習」這一詞語的深刻內涵及相關理論的研革,略懂皮毛。
從第三及第四單元得知,終身學習也是二十一世紀的關鍵。從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漢堡舉行的第五次國際成人教育會議(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ult Education, CONFINTEA V)提出的〈成人學習漢堡宣言〉(Hamburg Declarationon Adult Learning),也指出終身學習是面對二十一世紀世界變化的關鍵所在(UNESCO Institute forEducation, 1997),終身學習已變成二十一世紀公民所必需具備的素養,也是國家提升競爭力的重要策略。
當正式進入終身學習的課程時,深入理論的底蘊,更覺得身為在職進修的學生,一方面須面對職場、家庭及學校的角色轉換問題,另一方面亦需肩負起推動終身學習的教育一員,但最重要的,是告訴自己,惟一不變的是自己的學習,要終身維持學習,樂在學習(flowing experience),在這變動的二十一世紀時代,與時俱進,Learning ﹥= Change;一旦Learning <或=Change,就將被時代淘汰(<,death)或僅能勉以糊生(=,sursive),生命得不到提昇,亦無法擴大的意義。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19.09.21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A302教室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徐筱晴
學號:108436513
“If you want things to be different, perhaps the answer is to become different yourself.”- Norman Vincent Peale, Minister如果你希望周遭環境改變,答案或許是從「改變自己」開始。─ 諾曼.文森特.皮爾,美國牧師、作家。
「學習」可說是徹底改變個人命運的第一推動力! 學習不應只是學生的專利和責任,而是每個人一生的功課。當學習改變思維,思維改變行為,行為改變習慣,習慣改變了命運。「學習」就讓生命找到了出路。
課堂上,吳明烈教授提到Learning > Change,學習的速度不能落後於改變的速度,“Learning is Behavior Change.” 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改變,甚而讓自身成為是改變的力量,進而去引導、去創造、去駕趨改變。
感謝吳教授課堂中介紹全球終身學習的發展潮流及演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及「歐盟」這三大國際組織對於全球終身學習的發展影響最為深遠且貢獻卓著,教授並論述剖析其分別之概念、內涵、特徵、目的與願景。
在196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 -第一個提倡終身教育與終身學習的國際組織,強調「統整終身教育」(integrated lifelong education)的必要,自此終身學習的發展取向,擴及到整個國際社會;其宗旨透過增進各國的教育、科學、文化與交流的合作,以對全球的和平與安全有所貢獻。 1972年《法爾報告書》中所言:“City is the best teacher.” 整體社會扮演著非常重要的教育角色,每個單位機構均應負起提供教育的機會,未來的教育應該緊密地結合社會各個機構,以促進教育的普及化與繼續化。1996年《學習:內在的寶藏》(Learning: The Treasure Within)指出教育乃為實現和平、自由與社會正義的一重要資產。2003年所出版的《開發寶藏:願景與策略》一書中,除教育四大支柱(1)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2) Learning to know. (3) Learning to do. (4) Learning to be. 特別增加第五支柱(5)Learning to change,「學會改變」以促進個人、組織與社會順應與引導變遷的能力。
1961年,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其宗旨:幫助各會員國的政府實現可持續性經濟增長和就業,會員國生活水準上升,同時保持金融穩定,從而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該組織從1970年代之後陸續提出的六大等理念及思潮,對於終身學習的發展可謂影響深遠。
(1) recurrent education: 推動回流教育而促進成人學習機會與人力素質。
(2) lifelong learning for all: 提倡全民終身學習乃是建立學習社會的策略。終身學習力於現代社會已成為一項重要指標,衡量個人、組織、社會及國家的競爭力與發展力;並且建立學習社會必須動員充分的資源與教育經費,各政策部門間亦須密切合作。
(3) knowledge economy:倡導知識經濟,具有前所未有的高度價值,而加速了終身學習的發展。
(4) knowledge management: 推動知識管理,促進組織競爭力與永續發展的核心要素,因而提供了終身學習的重要驅動力。
(5) earning economy: 知識經濟的興起提出了有關教育與訓練的效率及公平性問題,而這也必然是一種學習經發展。
(6) digital divide : 重視並弭平數位落差的問題而有助於終身學習機會的擴展,進而達成全民終身學習的理想,更是OECD所致力實現的目標。
吳教授特別提到幾個觀點:
(1)「樂學」、「心流經驗」: 在吳教授課堂中,教授深度專業的教學、寶貴的德國博士學習經驗、富有人生哲理的趣談,耳目一新的觀念,都讓我都充分感受到學習的愉悅快樂和充實豐富。此為心流經驗 (Flow experience)(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定義是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心流產生時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感及充實感等正向情緒。孔子於《學而篇》中論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孔子也要弟子們必須懷著喜悅的心情面對學習。感受吳教授的教導,讓我再次調整把「樂學」的精神帶回我的教學職場中,Learning is a process, not an event. 讓學生在過程中enjoy learning.
(2) 「終身學習」: 學習非但終其一「身」,且要「身」體力行。
教授特別提到「處處留心皆學問」,在一生中於各種生活環境,所進行一切有意義的學習活動, 即是學習。這個觀念衝擊了我,一直以來自己對學習的狹隘觀點, 再次調整自己不但要有宏觀深度的視野,也要放慢腳步去體驗人生中每個生活事件體驗,慢慢走好好走,因為有些路這輩子只有走那麼一遍。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19.09.21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A302教室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陳明慈
學號:108436518
課程心得:
經過這天的課程,對於終身學習的初步認識:
1.終身學習的主要概念:出自於個人自主動機、意願,以一生的時間,從生活周遭事物、環境中學習。
2.終身學習對個人的益處:使生活中物質層面、精神層面都能更美好、更充實;Learning is Earning,終身學習可以獲取經濟財、智慧財、社會財...等,累積各種人生財富。
3.終身學習對社會的益處:讓共同生活環境更進步、更美好,減少各群體內、各群體間學習上的貧富差距。
4.世界許多國家已積極推動終身學習,如韓國設立終身教育的執照及相關制度,各國際組織也相當注重終身學習的推行。然台灣尚缺乏政策的全面性推動。
另外,老師分享的心流經驗也讓我有所感觸,一生中如果有幾項興趣,可以讓人沉浸其中,實是一大幸事。
張賴尚文
2019-09-24, 週二 12:37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心得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19.09.21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A302教室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張賴尚文
學號:108436509
課程心得:
終身學習這個名詞其實很常聽到,現今全球邁向高齡化社會,人類的平均壽命也隨醫療進步而長壽,持續學習變成重要的課題,無論是組織或個人,持續學習成為競爭力及自我實現的主要動力。老師課堂曾提到「學習要主動學習,而非被動學習」,這真的很重要。第一堂課就收穫滿滿,受益良多。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19.09.21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A302教室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熊 震
學號:108436514
課程心得:
終身學習是時常聽到的一個詞,但是上完課才了解,終身學習在國際上是這麼被重視,也清楚了解終身學習不侷限在學校、教室等,而是只要有學習都算,真的讓我重新了解了何為終身學習;在我進入人資領域後的這段時間,教育訓練其實一直有一個很難去做到的事情,就是如何提昇員工對學習的意願,希望在上完老師的課程後,除了能重新認識終身學習,也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去提高員工願意學習的動機;也謝謝老師在課堂上無私的分享,這些分享的事情,有時候反而更能觸動我們,獲益良多。
生涯發展與人生圓夢
課程時間:2019.09.17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專題研究(一)
課程內容:生涯發展與人生圓夢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張凱傑
學號:108409510
課程心得:
何謂夢想? What is dream?
簡單從夢想這個單詞進行拆分,老師為我們分析,Dream分別代表著:
D:discover 發現
R:research 研究
E:explore 探索
A:action 行動
M:management 管理
夢想如果只是拿來在夢裡想,那變成為天馬行空、不切實際的幻想,如何將夢想化為現實呢?先發現自己心裡所想達成的夢,研究相關領域知識、制定計畫並進行探索,依照計畫進行自我充實,在實行過程中調整心態並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以達管理之效,這就是夢想從夢中化為現實方法。既已有夢,築夢踏實。
老師分享了過去參加過的一場壽宴,壽宴的主角是老師的恩師,而壽宴的佈景中有一句話「壽與『』同在」老師問了參與課堂的所有學生,大家依照自己心中所想填入了適合自己的自,有人說「壽與福同在」,有人說「壽與山同在」,也有人說「壽與健同在」,而我說「壽與亡同在」,正如老師所說,每個人選字的背後都有自己的人生哲學,現在的我認為有生皆必死,所以選了「亡」一字,或許再接受更多的啟發,又會有不同的想法,老師的這個問題在未來或許會有不同的答案,且等我將夢想實現的那天,再來細細品味,填入何字更為恰當。
成人教育的意涵與概念
第二單元–成人教育的意涵與概念
課程時間:2019.09.17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學系:108 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內容 : 成人教育的意涵與概念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蔡淑真
學號:108409506
成人教育的意義是負擔成人社會角色的人所進行的有系統、持續的學習活動,其目的在促進知識、態度、價值和技巧上的改變, 也因應技術變遷的需要,而以提升個人的知識能力為目的。
成人也透過正規教育、非正規教育、非正式教育來學習.
一、正規教育:有特定場所,學生在有組織的教育機構所受的教育,具特定目的與特定教學內容有計畫的教育稱之,一般為學校教育.
二、非正規教育:指在正規教育制度以外所進行的、為成人和兒童有選擇地提供學習形式的有組織的、有系統的活動。
三、非正式教育:沒有明確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它指的是每個人從日常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中學習和積累知識技能,從而形成態度和見識的無組織、無系統的學習。
這三種教育對我們的影響都非常重要,因此我們不僅應該重視正規教育,還應該善於通過非正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來達到自身的發展,將自己所學更延伸的發展。老師提到我們花時間在哪裡?成就就會在哪裡?
成人教育如何引導個人知道生命的價值及希望,當人開始找尋生命的意義時,那就是自我完成旅程的開始,學習的動機與目標更具體也更具有意義。
成人教育者不應是只負責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的傳統教師,他們必須確實地協助學生瞭解自己的需要、背景及面對的問題,以作為新學習的依據。因此,成人需要 學習的是如何評鑑個人的現況及需要再學習的地方,以不斷學習來更新及創造一個更好的自我生命,發展更好的能力,進而可以利益社會及周遭的人們。
總括來說,成人學習是個人已有經驗與新資訊的整合過程,產生意義則是學習的重點所在而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習者完成學習目標及實現自我,學習者帶著個人豐富的經驗進入學習,教與學的互動刺激了學習者的思考,也會讓教師同時成為一個學習者。
生涯發展與人生圓夢
課程時間:2019.09.17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學系:108 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
授課內容 : 生涯發展與人生圓夢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蔡淑真
學號:108409506
夢想是什麼?小時候父母親忙著賺錢,孤單的我一直在探索我是誰?我為什麼活在這世界?我活在這世界要做什麼?當時的我那麼小當然找不到答案,隨波逐流的日子,人生幾乎在谷底了,因為兒子從出生後問題不斷,活到40歲那年,兒子剛好是小學三年級,透過一位通靈朋友分享「許添盛醫師」的身心靈CD,才讓我悟到,兒子是我的天使,是來讓我修行的,同時讓我體悟到,我存在的價值與意義,而開始築夢、追夢與圓夢,過程中會碰到一些不如意或是阻礙我們達成目標時,我們一定得要先回觀自己當下的處境,了解自己有哪些能力去運用、應對才能化險為夷,倘若無法改變時,我們也要學會如何順應環境帶給我們的考驗與挑戰,或是透過困境來提醒我們所要學習的功課,而追夢的過程中更要自我充電、累積實力,以及修練自身的能力,就像是大地可含納百川、乘載萬物一樣。夢想,除了外在的成就之外,還需要內在願望的實現。所謂「願」就是「原」來的那一「頁」,原來的哪一頁?就是深植在自性當中,與生俱來的那一頁。探索自己,找出符合自己本性的核心生涯建構,充分揮灑潛在的能力,人生才不致有缺憾!夢想,也是人生計劃的起點,不是你「應該」要做什麼?而是你「想要」做什麼?心中真正的渴望又是什麼?除非把它找出來,否則,你很難發自內心做出承諾。而沒有承諾做後盾,隨便一個挫折,可能就會讓你打退堂鼓了。我們都知道前往夢想的那條路很遠,途中也許會痛也許會哭,但有些路不走,你永遠不知道會有多美,所以還是繼續向前走吧。就像老師說的沒有岩石的阻擾,哪有那美麗的浪花。在別人眼裡,我們的夢想或許看似微不足道,不要害怕心中的念頭,如果是夢想就勇敢去做。夢想,有時候不是看到了才相信,而是相信了才看到,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妳抵達夢想的瞬間,而是妳堅持走在夢想道路上的過程。老師也分享自己努力求學的過程,在自己的書桌前寫上【專、忍、譽】成為自己的座右銘時時提醒、勉勵自己,認真學習、專注、忍耐、榮譽,堅持到底,勇不放棄,憑著優秀的成績領到公費出國留學深造,老師在歐洲念書時前往阿爾卑斯山的路上遇到一位阿婆向她問路時,阿婆說:「這條路也許一輩子就走這麼一次要好好走」正提醒我們要好好把握當下,過好每一天。老師積極進取、努力不懈,才有今天的輝煌成就並造福人群。這給了我很大的警醒,我需要更專注學習與忍耐並堅持到底,才能完成自己的夢想!感謝老師深深的激勵到我,也謝謝老師願意分享自己的生命經驗讓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