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終發所碩一魏沂茹
2024-03-19, 週二 23:38
組織學習研究
架構五: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課程時間: 2024.03.19(二)
課程地點: A302研討室
學系名稱: 暨大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 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 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 魏沂茹
學號 112409517
今天郡方和季彤分享五項修練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的概念,
他是組織學領域中著名的學者和作家之一,
專注於學習型組織的理論和實踐。
核心思想是關於建立學習型組織的過程,強調這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旅程,而不是一個有著明確終點的目的地。
在學習型組織的理念中,組織不僅僅是一個固定的實體,而是一個不斷學習和進化的體系。
社會和環境都在不斷變化,組織需要不斷地適應和學習,才能保持競爭力和持續成長。
對組織而言,自我超越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也是領導力的關鍵。
領導者的行為和態度對於塑造組織文化和氛圍至關重要。
領導者能夠真誠地追求自我超越,這將鼓勵和激勵其他成員也投入到自我超越的過程中。
自我超越是建立學習型組織和實踐其他四項修練的基礎之一。學習型組織強調持續的學習和改進,而自我超越則是推動這一過程的關鍵因素之一。
通過自我超越,組織成員能夠改善其心智模式,激發創造力,並朝著共同的理想目標不斷前進。
彼得·聖吉在天下學習《人才永續頻道》專訪中對氣候變遷和人工智能對學習型組織的影響所做的評論。
聖吉指出氣候變遷的問題與30年前相比最大的不同在於人類對宿命的認知。
即使在過去,氣候變遷的問題也存在,但現在人們更加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和迫切性。
其次,聖吉提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和ChatGpt的大幅躍進。
這顯示了學習的核心問題:是出於內在需要還是僅僅是出於想要。
人工智能的發展促使人們重新思考學習的本質和意義。
聖吉暗示,學習不僅僅是為了追求技術和知識的增長,更重要的是要從自我超越和改變心智模式開始。
這意味著個人和組織應該從內在的動機和需求出發,而不僅僅是被外在的技術和工具所驅使。
最後實作的部分,烏龜如何運用改變心智模式修煉,最後贏得勝利?
運用改變心智模式的修煉來贏得勝利,團隊需要建立共享的目標和價值觀,
開展對話和反思,培養成長型心智模式,實踐系統思考,並提倡創新和冒險。這些方法可以幫助團隊成員共同克服挑戰,取得更好的結果。
中正碩一 許汶緣
2024-03-18, 週一 23:45
組織學習課後心得(2024/0308)
課程時間: 2024.03.08(五)
學系名稱: 中正成教碩一
課程名稱: 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 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 許汶緣
學號 612710005
今天老師除了上課之外,還帶我們到學校後山去體驗課程中所講到的「三補」:天補、地補、人補,今天實際體會到天補及地補,在探索校園的同時,也讓我們以大自然為師,體悟出我們所看見、感受的,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大家一起探索校園結束的時候,老師請我們每個人簡短地講述心得,聽到每個人的心得後覺得很有趣,因為大家都去同一個地方,但是每個人所看到的、體悟到的觀點都不同,讓我深深的體悟到一句俗語:「一種米養百樣人」,明明是去同一個地方但大家所看到的觀點都很不一樣,所講出的話也都很不一樣,在對於表達自己想法的方面還有很多可以像同學們學習的地方。聽到大家再經過一次短短的校園探索之後,都可以侃侃而談的講述自己的體悟,很令人感到驚艷,再次感受到班上同學每個都是臥虎藏龍。
暨大碩一生_巫玫真
2024-03-18, 週一 19:43
組織學習研究課後心得_2024/03/12
課程時間:2024/3/12(二)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班(11202)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W3組織學習的發展趨勢與變革策略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巫玫真
學號:113409503
要因應現今變動快速的AI時代,組織的發展與變革是個人、企業、國家很重要的課題,課堂中吸收到了老師很多精典語錄:
一.從生活中發想且能實踐出來才是創新,不然就只是創意。
人要培養三力 : 軟實力、硬實力及巧實力,指的是說故事的能力。
二.運用U型理論中的五共:
共同創始、共同感知、共同流現、共同創造、共同發展。
老師實踐運用說故事的力量,分享向紫南宮募獎學金的溝通過程,透過輕鬆幽默的方式聊天,觀察了解,傾聽內在的聲音,校內建構一個原型,及時分享訊息過程進行外部形象建立、鼓勵學生感恩心得分享回饋,連結校內資源創造與捐贈單位的連結,結合成一個善的循環,實現了由我到我們的世界,關心人、關心人所關心的事,增進生活資產(生命的尊重)與永續(環保、全球暖化)議題。
三.組織學習的本質
啟發個人學習動機,開放性的正向思維,持續學習接受觀念改變、有系統
思唯的人才,才是人才遴選的重點,透過正規學習、非正規學習以及非正
式學習,推動塑造組織新學習文化
四.好的關係 連結
感謝老師在課程中,用很多的故事與理論來引導我們思考組織學習的正確觀念,組織學習中需要相互了解與分享,在一定的基準下,有好的關係,感情的溫度會影響效度與信度,平常在組織中、團體中就是廣結善緣、厚德載物。老師用個人買房談判與鄰居投資分享的案例,提醒了我談事,要用幽默輕鬆的方式談,大部份的人都有了自己的定見後,才會詢問你的意見,但事情沒有絕對,一件事有不同的面向,當你知道對方已決定了,那你的功能只是支持,與你分享喜悅而己。
五.組織變革模式
看見:能夠發現問題、正視問題,進而願意 尋找問題解決的策略與方法。經由看見才能激發出內心深刻的感受
感受:透過目睹現況與問題,進而喚醒變革的積極感受以及降低阻礙變革的消極感受
改變:新感受強化新行為或已改變的行為,持續積極實現願景,不畏艱辛也不半途而廢
六.因應組織學習發展趨勢的變革策略
1.落實組織系統變革
2.從人的改變做起
3.提出適當可行的變革願景
4.變革需要時間累積與循序漸進
5.實踐組織的深層變革
6.化解變革阻力與障礙
7.創造變革的效益
8.變革融入成為組織文化
9.結合生命感動的變革
10.型塑愛的組織氛圍以展開變革
七.智慧語錄:
生活是生生不息的樂活
生意人是生生不息的創意
協調協助他人調整自己
中正成教所余佳諼
2024-03-17, 週日 11:23
組織學習研究課後心得-20240308
課程時間:2024/03/08(五)
學系名稱:中正大學成教所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余佳諼
學 號:612710012
Learning To Earning
「活到老學到老」不單單只是一句口號,更是要讓我們持續學習的動力來源。老師說要存有三千萬才可以創造三億,在學習的過程中除了要享受外更要學會享用,這樣才可以有創意的去做每一個有意義的行動,讓人生可以充滿回憶。
組織學習要從改變開始
「改變你所能改變的,接受你所不能改變的,改變看似不能改變卻又能有所改變的改變」 只有我們發現了問題的所在,真心想改變的時候,事情才有可能改變,這讓我想到了心理比地理重要這句話,很多時候,從不同的心態出發,就會有不一樣的狀態,當狀態不童很多事情自然就會變得不一樣。
組織中的夥伴關係
「一個人或許可以走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很遠」 不管在哪一個環境,因為是人所以我們都要有夥伴。很多事情或許可以單打獨鬥,但有夥伴的我們可以透過交流一起激發新的想法,一起找到方向,這就是夥伴的重要。在每一個組織中,都要讓彼此發現工作的意義與價值,而這也是組織中夥伴的重要性之一,因為有夥伴,因為會互相激勵,所以可以走得更遠,可以一起改善組織。
用生命影響生命
最後,老師分享了三補,且帶著我們一起去體會三補,這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放鬆。從來沒有認真地走過中正校園,但在這趟路途中,我們互相陪伴互相照顧,讓每個人可以跟上腳步。我想,組織學習文化很生活,每一個道理每一個精神都可以運用在日常中,謝謝這一天精彩的課程,真真實實的感受到用生命影響生命是多麼充滿能量的事。
中正成碩一_陳唯欣
2024-03-16, 週六 15:17
組織學習研究課後心得_2024/03/08
課程時間:2024.03.08 (五)
學系名稱:中正成教所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姓名:陳唯欣
學號:612710011
通過這次課程,我對組織學習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理解。過去,我對組織學習的概念感到困惑和難以理解,覺得這是一個複雜且抽象的理論。然而,透過這次課程的學習和與大自然的互動,我意識到組織學習絕不僅僅是單純的個人學習總和,更重要的是組織如何整合、共享這些學習,進而轉化為組織的智慧和能力。這種轉化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還包括組織文化的建立和價值觀的形成。在這個過程中,領導者和組織成員都扮演著重要的關鍵角色,需要共同努力,促進學習的發生和轉化。
在下午與大自然學習的過程中,透過觀察生態系統中的各個生物之間相互作用,我深刻領悟到了「組織學習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這句話在組織學習中的重要性。組織學習不應僅是機械性的遵循一套固定方法,而是應該根據不同情況靈活調整,適應變化。就像生態系統中的生物會根據環境的變化調整自己的行為一樣,組織也應該能夠根據外部和內部的變化來調整學習方法和策略。這種靈活性和多樣性讓組織可以更好地應對變化,提高競爭力。通過不斷學習和創新,組織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知識,從而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保持領先地位。
組織學習的真諦在於不僅追求知識的增長,更關注如何協助組織適應迅速變化的環境。建立以學習為核心的文化,實現永續經營。這次課程讓我深刻認識到組織學習的重要性和意義。組織學習不僅是一個理論框架,更是一種實踐和適應的過程。通過不斷學習、創新,提出獨特解決方案,組織就能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持續領先、生存。
成教碩一-吳彥霖
2024-03-16, 週六 12:52
組織學習研究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4/03/08(五)
學系名稱:中正大學成教所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吳彥霖
學 號:612710003
Learning → Earning
古人有云:「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人們進行學習的同時,自然也能迎來財富,正所謂學到就是賺到,除了終身學習,深度及廣泛度的學習,同樣成為學習路上的必備元素,因此要將老師給予的三千萬隨時帶在身上,才能運用自如,快樂學習。
Learning by Doing
「沒有實務的理論是空的,缺乏理論的實務是盲的」。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即使已學富五車,仍得融會貫通,才能將學問與實作結合,發揮最大的成效。並且透過實務活動,才能確保學習的持續性與有效性,做中學便是不變的真理。
組織學習
「改變你所能改變的,接受你無法改變的,改變看似無法改變,卻又能改變的改變」。組織進行學習,組織促進學習,組織學習在於避免重蹈覆轍,可見改變是必然的,不能像溫水煮青蛙般後知後覺,要在環境改變前做好對策,防微杜漸。組織內的每一位成員,都需要藉由自身的修練使組織能夠因成員間良好的關係而運作,進而達到目標及願景。
組織文化
雁行理論展現了高度的向心力,成員間各司其職就是為了實現共同的願景。在組織文化中更要注重內在與外在的因素,從團體的制度到個人的思考模式與價值觀,因此在組織內的各項環節都是緊密相扣的,互助與共識才能讓組織走的快且走的遠。
在我們進行三補的過程中,沿路上同儕間相互扶持,更透過大自然這個天然教材讓我們探索生態中的學習文化,驗證了生活中其實隨時隨地都在學習;最後向我們解說林清江校長過去的點滴及清園存在的意義,我們也應將這一份理想放在心中,在未來的路上開創屬於自己的旅程。
終發碩一 凃季彤
2024-03-16, 週六 02:28
組織學習研究 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4.03.12(二)
課程地點:A302 研究室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單元:架構四:組織學習的發展趨勢與變革策略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凃季彤
學 號: 112409511
組織學習涵蓋了個人學習、團隊學習和組織學習等不同層級,並涉及探索、發現假設以及避免錯誤。這種學習需要組織成員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分享,並包括了行為和認知的改變,同時融合了新知識和實踐應用在組織的理論和慣例中。
人類學習的來源可以從過去學習和向未來學習兩種角度來看。向過去學習強調從過去的經驗中學習,而向未來學習則是將創新視為關鍵,需要直覺、接受不確定性和失敗,並敢於觸及未知和不可能的領域。
U型理論提出了組織學習和領導變革的五個行動步驟:
1. 共同創始:傾聽生命的呼喚,連結人們、情境與生命的呼喚,並激勵核心人士共同追求共同目標。
2. 共同感知:走到可能性之處,深入觀察、傾聽內在聲音。
3. 共同流現:走向個人和群體的沉思之處,啟動深層知識,連接未來的浮現。
4. 共同創造:建立原型並透過實踐探索未來的可能性。
5. 共同發展:促進更廣泛的創新生態系統的共同發展,鼓勵人們跨越界限、從整體出發並行動。
組織學習和領導變革的關鍵在於建立共同理解、深化對未來的洞察,並透過協作與創造來實現組織的轉變和發展。推動組織系統變革是必要的,因為改變是組織學習的核心本質。成功推動組織學習需要個人和組織皆學會接受改變並進行系統性的變革,同時應認識到「看清我們所看見」的重要性。
近年來,組織新學習文化的建立日益受到重視,成為組織學習的重要趨勢。透過塑造組織新學習文化,組織成員的學習觀念能適應社會變遷,進而推動更具前瞻性的變革。組織應建立完整靈活的學習制度,結合正規、非正規和非正式學習,並超越傳統框架,追求卓越效果。
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趨勢促進了組織學習理論的融合,將東西文化精華巧妙融合,有助於組織學習的發展。組織應將東西方文化共有資產整合利用,促進組織學習與創新發展,並引領未來組織學習的創新方向。持續創新突破是組織學習的核心,不應僅侷限於特定框架如五項修練,而應開拓思維,引入新的修練方式,持續研發並應用於組織學習之中。
說故事作為有效的組織學習與變革方式受到廣泛關注,適當運用說故事可促進互動與提升績效。透過建立合作氛圍、避免單向傳播、鼓勵分享和尊重彼此能力,組織可以有效地利用說故事來激發團隊合作,融合不同觀點與智慧,推動組織學習與變革。
生活資產管理與永續性問題的重視彰顯了對人類與自然關係的重要性,組織應尊重生命與自然,豐富生活資產,並關注永續性發展議題。良善訊息與意念對組織學習有深遠影響,應引導組織成員專注於良善思想與行為,建立良好磁場效應促進學習與成長。
組織學習應在面對變革時保持靈活應變,培養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應建立開放的溝通機制,鼓勵成員分享想法、提出建議,促進組織學習的深度和廣度。透過建立學習型組織,持續優化流程、提高效率,實現組織的可持續發展與競爭優勢。
此外,領導者在組織學習中扮演關鍵角色,應具備適應變化、激勵團隊和引領創新的能力。領導者應該推動組織內部的知識共享和學習文化,鼓勵員工參與持續學習與成長,並將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引領組織實現成功的轉型和持續進化。
組織應建立開放、包容的學習環境,倡導持續學習與成長的價值觀,並透過創新、合作和永續發展來推動組織的變革和成功。透過這些努力,組織將能夠應對變化、迎接挑戰,實現長期的繁榮和可持續發展。
終發碩一 凃季彤
2024-03-16, 週六 02:24
組織學習研究 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4.03.05(二)
課程地點:A302 研究室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單元:架構三 組織學習文化的塑造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凃季彤
學 號: 112409511
課程中教授分享台積電的學習文化,領導者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建立具備繼續學習文化的組織,就是要讓學習成為組織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意味著組織要鼓勵員工不斷學習、成長,並將學習的價值融入到每個人的工作中。要實現這樣的組織文化,有三個關鍵要素不能缺少:第一是社會支持,也就是給予員工學習的機會和資源,讓他們感受到組織的支持與鼓勵;第二是持續創新,組織要鼓勵員工勇於嘗試新想法、新方法,不斷創新改進;最後是競爭力,要培養員工的競爭力,讓他們在學習中保持積極進取的態度,以因應快速變化的環境。這些要素的結合,才能讓組織擁有一個充滿活力和學習動力的文化,讓每個人都成為組織進步的推動者。
根據賽恩(E. Schein, 1985)的看法,當文化定義涉及分享價值觀和信仰時,持續學習必須成為組織文化的一部分(Liebowitz, 2000:41)。 持續學習文化具有三個關鍵要素:
1. 社會支持:鼓勵和支持成員獲得和應用任何新技能及行為,提供相應的活動和資源。
2. 持續創新:組織持續努力追求創新和進步,鼓勵成員不斷尋求新的想法和方法。
3. 競爭力:透過成員高成就的表現,確立組織在其領域中的最佳形象,提高競爭力。
形塑組織學習文化的方法包括以下三個層面:
在物質文化層面,學習型組織需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設施,並為自我學習積極者和促進他人學習的人提供適當獎勵,同時應該將學習成果應用於工作以提升效能者給予適當報酬。
在制度文化層面,學習型組織應該建立完善的培訓和學習系統,促進組織成員的專業成長,並將組織學習計畫制度化,包括規劃課程、時數、地點、方式、人員和進度等,由專業人員妥善安排。同時,組織應該將學習活動制度化,符合成員的內外部學習需求,確保按照事先規劃的學習計畫實施,並持續反思組織學習的成效是否符合預期目標。
在精神文化層面,學習型組織應鼓勵成員追求自我成長和實現,建立互信互助的人際關係網絡,促進成員之間的密切互動和支持。此外,組織應與社會環境結合,融入外部環境,成為整體社會環境中的一部分。
這些要素結合在一起,可以幫助組織建立一個積極、創新並充滿學習動力的文化,從而提高組織的競爭力和持續發展。組織成員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可以不斷地學習、成長和進步,從而為組織的成功和持久發展做出貢獻。
組織文化包含有:
消極文化:
1. 煮蛙文化:對企業競爭環境的改變反應遲緩,容易陷入安逸狀態而無法及時調整。
2. 螃蟹文化:組織成員缺乏合作與團隊精神,主要關注個人利益而忽略整體利益,內部競爭激烈,缺乏合作精神。
3. 猴子文化:組織缺乏創新意識和反思能力,僵化守舊,無法應對變化的挑戰。
積極文化:
4. 老鷹文化:倡導以汰弱留強的原則,給予組織成員學習成長的機會,促進組織整體實力的提升。
5. 土虱文化:組織中需要人能夠扮演土虱的角色,激勵組織成員的競爭意識和生存力,但需注意控制好競爭與合作的平衡。
6. 雁行文化:強調團隊合作、共同目標的實現,提倡責任分擔與分享工作,建立團隊凝聚力,互相鼓勵支持,展現關懷與照顧。
透過培養積極文化,可幫助組織建立一個健康、向上的工作環境,提高團隊的凝聚力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