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校外教學)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陳美如
學號:113436501
2024/11/09 終身學習暨學習型城市博覽會-水里車埕
今11/09上課來到車埕火車站舉行的終身學習暨學習型城市博覽會,從這學期開始教授所分享的這件活動,終於看到真實得場景。
如教授所分享的內涵,此場博覽會是結合了眾多人在這塊地土上努力的付出之代表。透過小小的空間中展現出生命的力道與生活的舞台。
本次的主題文「學習有埕,探索如林」在非常有情境意思的林班道舉辦,一進入整個廠區,被環山包圍的感受,恰如其分的呼應主題,視乎呼吸也跟這慢活了起來。
博覽會中透過多元及不同的活動樣貌,讓與會者可按著自身的步伐,自由的穿梭於會場間,透過五感的體驗吸收有別於正在軌道中行駛向前地有目的性的行進學習思考地理性腦,暫時抽離了唯一方向性。
這是一場分岔而出的小道,進入了像是穿越城囂複雜之後的後門道,印入眼簾及耳聽到地朝氣的問候聲,彷彿傳達了一種「你好,我在這裡,這一切都歡迎你的到來」的問候,每一處的學習元素,都給初到此地的自己,除了被款待的氛圍給激勵,在各項之前還沒能裝進腦海中的知識、常識、包含的我們每天的大自然或是習以為常的規則,再次被正確的置入於無形的熱情分享中。主辦的用心。
一、 四大多元的分類中不僅感受到學習型城市13個攤位的成果展現,
二、 政府宣導的9個區塊中公民素養再次被提升。
三、 社區大學及靜態展區11處的熱情傳導力極強的讓你快速累積且有系統的建構知識。
四、 戶外探索區加上低碳小旅行累了還有攝影展的沉靜,眼界的開闊度再次被打開。
眼看、耳聽、手觸、鼻嗅、腳印的體驗,讓之前的知識累積有了更多的體悟與反芻。是一場森林派對,其中學習的旋律在空中迴旋。相信離開此次的相聚,旋律將像是母親的耳語,將在生活的處處產生不停息的回應聲響。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研究心得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4/10/26(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胡筱莉
學號:113436507
課後研究心得: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角色和立場都會順應不同的需求,審時度勢調整自己,透過這個論壇,學到了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的趨勢和面臨的挑戰,及如何運用所學得的知識方法去順勢、應勢、造勢或度勢。
不管身處的階段,會發現到高等教育也隨著終身學習趨勢,朝向終身學習機構發展,也順應科技工具發展,線上學習、數位學習、AI人工學習都成為新的學習工具和型態,不管在任職或下班後的自學,不在只是知識性的接收,更多的是能力的養成,對一個已有既有能力的成人而言,能力重練更顯得重要,在相對有限的時間裡,搭配多元的學習工具彈性學習,以養成所需能力,讓自主學習的習慣養成更精準,更快速,惟有保有不斷學習的心態,養成時時學習,才能讓自己在變動的社會中追求更好的生活。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研究心得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4/10/26(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楊子嫻
學號:113436508
心得,
科技的不斷迭代,代表人必須更快速地學習、掌握新技術。沒有人能知道下一波的顛覆會從何而來..。10/26是線上學習「2024年全民終身學習論壇「終身學習X人力資源發展的遇合及挑戰」。
這個論壇能檢視Future Readiness(未來準備程度),協助我理解洞悉未來的趨勢,以利刺激我們的思考,帶來其他的可能性,會讓人看到終身學習的新的突破。資訊科技的迅速發展提供我們目不暇給、多元豐富的學習機會,如何善用數位學習工具及資源。終身學習的確是主流趨勢,2025年超高齡化的來臨,高齡者能夠進行優質且有意義的學習。
「終身學習」的目標,不見得一定要嚴肅。我們也可以在文學、藝術、音樂等當中選定目標充實人生,依舊會持續的成長。期待我們的「終身學習」,不是只是為了考試或文憑,只是為了求職或升遷,甚至只是為了在不可知的未來,求得一絲生存的空間,而更多在於充實我們的心靈,滿足我們做為人的好奇心,更為理解其他人和這個世界,及早建立起有目標、有系統、有紀律的終身學習習慣,從不斷升級自己思考的能力,擴大自己認知的疆界,來為自己的百歲人生中,持續找到新的座標,創造更多精采。
終生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名稱: 全民終身學習論壇 「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的遇合及挑戰」
課程時間:2024/10/26(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施梵萱
學號:113436521
本次論壇主題〔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的遇合及挑戰〕聽到許多專家學者分享,也有很多了很多體悟,隨著時代的進步目前全球新趨勢圍繞著AI,跟上世代的腳步需要不斷突破創新,面對世代的轉變無需擔憂,學會接受自主學習,學習該如何問好問題把它變成工具來使用,金句結語:「別用過去的方法教導現在的夥伴,處理現在的問題」
分享者:趙胤丞,在AI時代如何有效學習?刻意練習四大特質,明確目標、講求專注、意見回饋、跨出舒適圈,非常適合代入我的生活中,要確實落實也是要有一定的決心,畢竟夢想很理想但現實很骨感,不把標準訂的太高專注於行動,再做調整心若不難事就不難。
AI世代我們該學會如何問好問題,如何判斷驗證資訊是否正確,所以終身學習是終其一生的必修課程,需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與認知,加上經驗的判斷方能使AI工具使用上更加得心應手。
全民終身學習論壇 「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的遇合及挑戰」
課程名稱: 全民終身學習論壇 「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的遇合及挑戰」
課程時間:2024/10/26(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周祐羽
學號:113436510
今天聽了終身學習的趨勢、發展、新挑戰與與新未來,真是豐盈的一天。終身學習可以提升人口素質,學習也會因應世代變遷而有所不同,像今天提到不少AI相關的議題,AI就是目前潮流趨勢,我們也要科技終身學習、終身學習科技。像現在小學也推動智慧教育,間間有觸控式顯示器,觸控式顯示器也支援互動式教學式,老師可以輕鬆地與學生進行互動和討論,而學生們也能透過參與課堂讓學習過程更加有趣。用科技翻轉教育,讓教師授課及孩子學習更多元。
日本新保敦子教授提出「代間交流」,因少子高齡化,日本早已邁入超高齡社會,所以日本進行的世代間交流已行之有年,代間交流可以促進社區活化,實現地區共生社會,促進地方振興,台灣即將於2026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因此台灣也須為此預做準備。
104公司總經理吳麗雪提到在高齡化、少子化、缺工來臨,中高齡是未來的生產力。如何留住人才?目前許多企業以員工為核心,與員工共創打造創新、夢想、多元的永續未來幸福職場,打造僱主品牌、打造友善職場,提升留任率。讓員工認同企業、就能凝聚向心。
企業要招聘創新:建立品牌形象,人資整合行銷:對外:外部品牌(吸引人才),對內:內部品牌(保留人才)。提升雇主品牌、塑造企業文化,內部公關行銷。
在論壇中也講到許多AI相關議題,有感的是AI雖然非常便利,但是它依然只是一種工具,如何善用工具,如何精準精確的下達指令,也是需要有相當的知識才能去做判斷,因此我們要需要透過不斷的學習輕鬆駕馭。但是AI無法取代的是人情味與情感等無形價值,所以便利的同時也值得反思。
總合所有議題,其實呼應上次上課分享的,要先能學會改變,接受改變,才能走向多元共融、串連共好跨時代。
全民終身學習論壇 「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的遇合及挑戰」
課程名稱: 全民終身學習論壇 「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的遇合及挑戰」
課程時間:2024/10/26(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黃美菁
學號:113436517
這次座談幾乎是圍繞著AI和高齡少子化議題為主
以下我彙整了有感主題:
1.新保敦子教授提出目前日本已進行的世代間交流,在日本行之有年,日本早已邁入超高齡社會,準備工作可做為台灣的借鏡
2.主辦方也用心的請到不同領域的領導者的(半導體)讓我們初步了解半導體的進化過程,以及台灣引以為傲的技術,仍在業界努力著如履薄冰走在時代尖端
3.高文彬博士直接點出現階段所有企業主的痛,缺工和有限的人力資源裡如何轉變,不光是企業會面臨到的轉型,作為打工人的我們也無可避免要學習新的技能,甚至跳脫舒適圈斜槓人生.ESG SDGs
4.學習認識AI, 原來現在的AI已經進步到可以辨識表情情緒,也許未來的面試官就是AI來辨識,AI要成為機器管家成為人類的陪伴者應該也是指日可待
5.趙胤丞顧問,演說的內容非常接地氣,針對勞動人口萎縮,轉職培訓.多數人都知道ChatGPT但如何有效運用沒有概念,而目前使用上也有爭議,有資料外洩的疑慮,雖然如此但仍要進行改變,突破未知的恐懼.
“你不想做會找到一個藉口,你很想做會找到一個方法”這句完全應證我來暨大的心理寫照
7.林筱玫助教列舉現今AI的APP圖像.影音軟體還是創作工具都說明著未來AI會充斥著日常生活,逐漸讓人產生依賴,而前提是人要學會判辨和活用
8.104人力吳麗雪總經理提出開啟第三人生也是我深思自己未來的人生規劃,明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提出”改變”是走向多元共融.串聯共好跨世代的唯一途徑
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學生:劉誼庭
2024-10-31, 週四 11:59
「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的遇合及挑戰」
學習單元: 全民終身學習論壇 「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的遇合及挑戰」
授課教授: 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 劉誼庭 113436514
■主題流程: 09:45~17:10「趨勢→新遇合→新挑戰→新未來→綜合座談」
■學習心得:
這是一場很精采的學術論壇盛會,殊勝邀請到多位國內外產官學業界專家學者,一天當中我獲得到許多精闢見解、以及生成式AI在業界應用實務上的分享。
既然AI趨勢潮流無法擋,身為XY時代的我們唯有順勢而為、應勢而變、保持學習為未來做好準備,接納、突破與挑戰,審時與度勢還需要積極地作為,即能轉「憂」為「福」,共享「人機協作」帶給我們更多生活上的便利及好處。
■重點摘要:
1. 日本代間交流、社區再營造的成功案例
2. 台灣半導體產業經驗案例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唯有持續性的保持精進,方能與時俱進!!
3. 企業變局:掌握中高齡人才之良機
-- 企業永續、組織多元、零工經濟、數位自主學習
4. 科技應用案例
-- AI 的情感運算/人資應用AI錄影面試 / 謊言終結者 / ECHO 情緒AI
5. AI 時代的有效學習
--人機協作 / 生成式AI /想像十年後的世界
-- 與其無名恐懼而排斥AI,不如”了解資訊安全並加以限制”會更好
-- 當把AI 工具當獎勵→易改善→越容易進步
-- 別用過去的方法→教導現在的夥伴→處理未來的問題
6. 從少子高齡化→轉變為百年人生的社會現象
--從將高齡者為問題→轉變為建設幸福健康長壽社會
--「連結」與「關聯」為社會核心→良好社會參與(關係)及人際關係(關心)
7. 運用生成式AI激發創意
--圖像、影音編輯、美感及約會..
--ChatGPT聊天機器人、Suno音樂製作、Liner AI助手、Perplexity搜尋引擎…
--歐盟人工智慧法案 ( 避免觸法 ex:專利權及隱私權…)
最後,我想引用綜合座談中蕭婉鎔教授所言: 「要學會AI,才不會很悲哀! 」「Relearning重塑學習,舊觀念無法改變新問題」。 是的! 善用科技不要抗拒它,不要把改變當作威脅,把它當作再一次的成長機會、人生將會更精彩 !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心得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4/10/26(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陳雨沛
學號:113436505
【不約而同的AI】
本次論壇中,多位講者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以 AI 為主軸的分享,讓我們深刻感受到科技正以驚人的速度逼近生活的每個角落。作為一名00年的青年,我覺得自己十分幸運,能在科技尚未全面滲透的年代體驗到純粹的自然生活。記憶中,放學後總能和鄰居們在公園裡肆意奔跑,迎風騎著單車四處遊走。直到國中,我才開始逐漸接觸智慧型手機,而在高中和大學期間,對我們來說最大的挑戰已不再是「找到資料」,而是如何培養篩選與解讀資訊的能力,疫情的爆發更讓我們所有人不得不更加依賴科技。
面對 AI,我內心的感受十分複雜,一方面,我讚嘆其強大的數據庫及歸納統整的能力,並驚豔於它展現出「溫情」的一面;但另一方面,我也難免擔心自己是否能在未來的社會中具備與之抗衡的競爭力。然而,我相信,成長與學習是持續不斷的過程。只要持續進步,我終將能讓 AI 成為我的夥伴,而非競爭對手。與 AI 共舞,或許正是我們這一代人所需要的智慧與勇氣。
【思維觀念的轉變】
「將高齡社會視為問題轉變為建設幸福健康長壽的社會」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我,讓我更加清楚了自己想加入終發專班的價值。原本的想法只是希望教學對象從青少年擴展到更多元的年齡層,但現在,我更期許自己能跟隨老師的腳步,與學長姐及同學們攜手,成為構建幸福健康長壽社會的實踐者。在這場論壇中,有幸聆聽了兩位日本學者的分享,我不僅看到了堅實的榜樣,也認識到這份使命的重要意義。
此外,感謝吳總經理幫助我們理解「第三人生」與「第三歲月」之間的不同。這讓我深刻理解終身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第三人生」階段持續成長,過上自我實現的生活,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關注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