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105.12.10學習心得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105.12.10學習心得
授課時間105.12.10
課程: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105終發專班)
授課教師:吳明烈 老師
學生:林合鑫
學號:105436509
心得分享:
今天在師大參加的是中華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學會會員大會暨主題為「近期我國終身教育的新發展」學術研討會。過去在企業界的學習不外乎跟本業相關的專業或是管理、行銷、情緒、領導以個人或組織為主要成長標的的課程或研討。來到暨大終發專班,一個很大視野的轉變是看到了更多元的生活環境。過去在意的是哪一個產業是下一個藍海、金牛產品、高度成長及下年度營收是否超越預期…等等。然而,獨善其身之外,激發了更多不同面向的想法,這是大的收穫。
今天第一個場次,陳宗志科長發表「日本長期照顧制度、人力、機構及科技面向之考察分享」,整報告架構按照制度面、科技面、機構面、人力面探討日本面臨高齡化的主要問題及因應措施。其中介紹了介護保險政策與地域關懷體系,其中一個整合在地資源,以生活圈為基礎推動「地區宗和關懷體系」,建構「30分鐘車程以內可到達之生活圈,兼具醫療與照顧的整合式服務的社區在宅照顧體制。拖動的鍺體與機制:以市町村為主體,整合在地的「產、官、學、民」,包括大學醫療福祉相關學系、服務事業者、志工、NPO、企業等等。反思台灣,地狹人稠且有很大的人口比例集中度;大型醫院及區域性醫療機構都有非常進步的醫療技術;大學院校眾多,事實上有許多可以著墨的地方。例如:政府專責機構可以結合醫療專業團隊、學校及學生,做一個有效的整合。尤其因為少子化而多出來的學校空間可以善加運用、老年人口比重越來越高,透過在學習而老有所用,及培養年輕學子奉獻付出的精神,讓人力得以善加運用,對整體惠來說是可以有正面發展。另外眼睛為之一亮的是,外骨骼機器人公司Cybernics理論:使人、機器、資訊技術相融合或復合的生物體機器人理論;混和輔助肢體:以人體工學原理設計可供穿戴,輔助人文成肢體動作。一方面醫療進步可以讓生病的人更有機會被療癒,科技產品讓人的肢體可以發揮效能,對人類來說都是福音,藉由同心協力促進健康,讓人類隨著平均年齡的提升而擁有健全的身心靈健康。
第二場恩師吳明烈教授發表「我國學習型城市的推動」。台灣學習型城市的發展首度在2010年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被提出,隨著試辦、持續推動,到2016年擴展為10縣市。而這10個縣市有各自的發展主題及亮點,在這條漫長的路上,透過政策的指引,一步一腳印的進步著。身為新竹市民,我也期望自己土生土長的地方可以有很健全的城市發展,在終身學習的過程中,及願意投入找出城市亮點並且共同推動。日前恰好與金竹里的塗里長談到這事,很高興他已經有在規劃及積極推動,從他的口中及所蒐集的資料,才知道新竹「清朝古官道的故事」,才知道原來頭前溪有渡船頭…等等。原來在高樓大廈的包圍之中,每一個里都有各自特別的古老痕跡,等待我們去發掘。恰好在下午明烈老師課程主題「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特別提到了一個地方特色除了常見的吃喝玩樂之外,文化的底蘊是更值得被發掘的。我想就像品茶一樣,那種回甘的味道是最讓人著迷。
在課程中幾個印象較深的觀點,比如說:開會時不要說開檢討會議,而說是「願景會議」,相信因為使命感會讓組織成員更能聚焦在如何使組織朝正確方向來前進。在一個草創的團隊中,最重要的是人才的培養,一個人做會累死,而團隊中培養更多人才,讓人才有舞台發揮,將可以使團隊越來越茁壯擴大,並且可以有源源不絕的人力延續。
「近期我國終身教育的新發展」學術研討會
時間:105.12.10
地點: 國立台北師範大學
課程: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師:吳明烈 教授
學生:李宥蓁
學號:105436514
學術研討會(近期我國終身教育的新發展)到台北師大參加,這真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因為我們都是住在中部,能與同學們一起尋找規劃住宿的地方,以及一個晚上同住相處的時間,似乎又回到大學學生年代,讓我們感情增溫,謝謝老師教學的安排。一早到了研討會會場,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來參與的人當中,好多是年長者,我打從心裡佩服他們的精神,也期許自己以後也要如此,學習是持續一生不間斷的行為。
再者是陳宗志科長分享的「日本長期照顧制度、人力、機構及科技面向之考察分享」,高齡化社會的來臨,長照問題越來越受到國人重視,除了照顧問題之外,也要提升高齡者職業的能力,以「再就業」為導向,建立高齡者就業培訓機制,還有銜接前端初級預防功能,也就是預防保健、緩減失能,因為人生還很長,要提升老人的生活品質,這是未來趨勢走向呀!
接著是明烈老師的「我國學習型城市的推動」發表,台灣學習型城市發展有四個重要階段:播種期、開展期、紮根期和深化期,而在2015年是台灣學習型城市發展的另一個里程碑,學習型城市領航計畫中有7個縣市為推動重鎮,2016年則擴展至10縣市,創造城市新價值。今年2017年,逐年逐步擴展至12個縣市,從一鄉或一鎮擴展至全縣,帶來城市發展,共創城市價值。台灣學習型城市的發展特色有五種力量-學習力、創新力、發展利、幸福力和價值力,當然還要納入終身學習的概念,增進全民終身學習與發展終身學習的文化。
下午在師大借教室上課,老師介紹了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的主題,也呼應了早上學習型城市永續發展的五大資源-人力、財力、物力、組織和環境資源,並且也要具備「獨特性」、「出色」才是特色,需要同時兼顧,結合優勢成為頂尖而不會被取代,才能永續發展。
最後,老師提到埔里桃米社區參訪一事,也讓我們欣賞桃米社區發展的影片介紹,印象最為深的是:村民一開始的想法只是不想改變原有的生活,只想找到一份工作,間接地被強迫上課,慢慢訓練,才能進入工作場域中,但因為有社區學習與發展的推手,當社區的民眾將學習當作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對學習抱持著高度熱忱與熱愛時,這麼一來,社區就能永續發展起來,也很期待下次的桃米社區參訪。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12/10上課心得
課程: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近期我國終身教育的新發展」學術研討會
時間:2016/12/10
地點:臺灣師範大學
學生:105436517 莊雅嵐
就像是回到國高中時期校外教學來臨前的日子,我和同學們在研討會前幾天便開始興高采烈的討論交通方式及當天活動內容,對於人生中第二場學術研討會的期待也愈來愈多,果不其然,第二場研討會所帶給我的知識衝擊更多更大更廣了!尤其在聽了陳科長所分享的『日本長期照顧制度、人力、機構及科技面向之考察』後,眼界尤為大開!常常聽到別人說長照2.0,但說真的其實我一直不大理解這是什麼意思,也不了解為什麼我們需要長照2.0,總覺得那是離我們很遙遠的事情。在聽了陳科長精彩的分享之後,才發現,我實在是懂得太晚了!台灣不知從何時開始,已經邁入高齡化社會,很快的,超高齡社會也即將來臨。面對這一波波的高齡海嘯,很顯然的台灣還沒有準備好。反觀日本,他們早已發覺這一問題,做了許多全面性的規劃,從介護保險政策、介護人才培訓、高齡者再就業規劃到科技輔具的發行,再再都有台灣值得學習的地方。近日,我在Career雜誌2017工作大未來專題內也研讀到相關資訊,銀髮產業是新興產業也是未來趨勢,未來勢必會新增許多有關長照方面的人力需求,而面臨這麼多的人力缺口,台灣在育才上似乎動作不大,但日本卻與我們相反,他們很早就發現問題,建立獎學金制度,鼓勵年輕人加入介護行列。即將邁入長照2.0的台灣,真的準備好了嗎?台灣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島嶼國家,真心希望台灣也能像日本一樣,成為一個高齡者宜居的好地方!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105.12.10學習心得
授課時間105.12.10
課程: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105終發專班)
授課教師:吳明烈 老師
學號:105436513
中華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學會105年度會員大會暨「近期我國終身教育的新發展」學術研討會就「日本長期照顧制度、人力、機構及科技面向之考察」、「我國學習型城市的推動」及「台灣樂齡學習執行成效分析與展望」等主題進行研究報告及討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為WHO)的定義,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率超過人口7%的國家稱為高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達14%稱為高齡社會(aged society)、達20%稱之為超高齡社會(hyper-aged society),台灣地區2016年老年人口已達13.06%,因此高齡者的照護已成為全民重視的議題。
就自己的工作經驗為例,為推行公教退休人員擔任公教志工,鼓勵其投入社會協助分享生活經驗並使人力能充分活化運用,曾對退休人員進行問卷調查,其中無擔任志工意願的原因,有許多人事因為要恃親而沒有時間。目前社會現況有許多8、90歲的高齡老人,其主要照顧者多為5、60歲的中老年人,而台灣樂齡學習係以55歲以上國民為主要族群。由此可知,完善的照護制度對於提升樂齡學習亦有所相關。此外在學習型城市的發展模式中,社區發展模式亦扮演相當重要的基礎,無論是在地產業發展、生活美學的培養、自然生態的建立等,都與社區的運作有相當的關連。觀察目前社會上,常見社區公園中有許多年長者會在公園聚會聊天,照護者也常常推著行動不便的老人在公園曬太陽等現象。因此社區在推動照護、樂齡學習及發展學習型城市都是相當優秀的基石,也是未來發展的重點。
陳芳羽105436521
2017-01-10, 週二 23:26
105年近期我國終身教育的新發展學術研討會-05
105年近期我國終身教育的新發展學術研討會-05
1、課程時間:105年12月10日
2、指導教授:吳明烈教授
3、學生:陳芳羽105436521(終發在職專一)
學習回饋:
【年會】
上午參與年度盛會真是值回票價,尤其對於社工背景的我助益良多,這是我第二次聽到日本長照政策發展議題的分享,陳科長的發表架構分別在制度面、人力面、機構面、科技面,在介護保險政策中以「自立支援、利用者本位、社會保險」為核心理念。其特色為:1、政策價值明確,提供高度共識、2、政府主導服務規格及內部競爭市場強化人對制度及專業的信任度、3、三年調整一次,讓制度保有彈性、4、圍繞社區使用者打造安老體系。於人力部分則是以綜合推動政策為導向展開找回潛在戒護人力、促進新血加入、預防離職促進留任及提高生產力或引進外國戒護人力、照顧服務員、志工人力等,並對此進行技術、知識層面進行培育。在機構層面則是一棟建築物分別樓層導入關於長照系統的組織,例如:一樓日間照顧、二樓喘息服務等。在科技面則是著手研發機器人、HAL照護應用、生活小科技為設計提供65歲以上及65歲以下人口及族群方便使用。
在我國學習城市的推動發表中,吳教授對於學習型城市發展歷經重要階段為:播種期、開展期、紮根期、深化期,台北發展智慧雲端學習、基隆發展文創加值及產業運用、宜蘭縣發展礁溪終身學習觀光產業升級、新竹縣發展在地心學習產學新風貌、台中發展幸福宜居、彰化發展美力學習、南投發展綠活城鎮、嘉義發展生態樂活、高雄發展終身學習、台東發展東河學習趣,更針對台灣學習型城市發展六個模式做說明。
【課程】
下午我們在台師大與中正大學同學一起上課,更幸運的可以聽到同學們對於自己職場上目前所經營的在地模式進行分享,讓我很快連結我在醫院及社區工作的現況。課程間老師讓我們分組對於從早上到下午的學習簡單的做分析與分享,我們這組針對人、事、時、地、物為主要架構進行分析,也在透過分享中跟大家學習從不同專業及角度來看待事物,也在之中促進個人及團隊溝通、學習發表、自我想法之交流。
第五次心得分享之「近期我國終身教育的新發展」學術研討會
105學年度會員大會暨「近期我國終身教育的新發展」學術研討會
時間:105/12/10
地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課程: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分析(105終發專班)
授課教師:吳明烈 教授
學生:陳秀芳
學號:105436524
上半場【學習型城市推動&樂齡學習執行成效分析與展望】
不同往常,新竹學習型列車開到台中或南投上課,而是一大清早從新竹座區間列車一路慢慢駛向台北,再從台北轉搭捷運到師範大學,進入會場看到成教學術界前輩先進及學長姐同學齊聚會場聆聽三位發表人論文發表20分鐘,突然有點感動,第一場陳宗志科長報告日本長照制度人力機構及科技面向之考察分享,就制度面、 人力面 、機構面 、科技面介紹日本面臨高齡化主要的問題及照顧高齡者的相關配套措施,如:介護保險與建構地域關懷體系,整合在地資源建構30分鐘車程以內可到達之生活圈,將醫療與照護帶至「生活圈」,在自己住習慣的地方安心做自己;讓我印象深刻是照護與醫療領域機器人應用等作法提供借鏡,目前應用在年長者-行動支援,藉此提供高齡族群自由及自主的生活
而應用在照護者上-移乘協助:
1.減少看護或醫護人員用大量大氣動作時間
2.藉由開發照護機器人來補足社工和看護短缺問題
也是台灣所面臨到的最大難題,這是去日本取經的重要發現,也希望能帶給台灣利多於弊。
緊接著重頭戲由吳明烈教授分享「我國學習型城市的推動」,明烈教授分享台灣學習型城市推動的現況。我一直深信教授的論點,學習型城市的發展是一連串只有起點而無終點的前進軌跡,一路從播種期(尚未出學習型城市概念名詞)-->開展期(2010召開第八次提出學習型城市鄉鎮構想)-->紮根期(2011致2014推動學習型城鄉,致力於社區永續發展實驗戰的推動,並促進中小學閒置空間轉型社區多功能學習中心)-->深化期(隨著2015年全國性學習型城市領航計畫推動而持續深化,邁向嶄新里程碑,一方面強調充分與國際接軌,擴展學習型城市國際視野,促進國際化;另一方面重視學習型城市在地發展需求與在地特色的建立,促進學習型城市發展成為城市新價值,發揮learning is earning的改變)總是默默耕耘及付出,目前2016已達10個縣市,未來也將持續且全面地擴展到全國各縣市,進而實現學習型台灣的願景。
最後是由林麗惠教授分享「台灣樂齡學習執行成效分析與展望」。教授所提及的樂齡中心運用高齡人力來協助中心的運作及服務他人,將老有所「學」邁入老有所「為」的階段,老年人將所學貢獻於服務中,開展「三長四短」的人生舞台,充實老年生活。當一切成真時,我想到時老人不再是無所事事,而是再次找到價值,及運用得讓生命更豐富。
下半場【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
接續早上的成教年會,下午的課程,亦是談起樂齡學習,與上午研討會的內容相互呼應,一開始便點了同學回答問題,想知道我們對於自己的社區有哪些認識?有何地方特色嗎?新竹的學習列車也被點到了名,(心中os其實我也是先想到美食才是古城及護城河..),但教授從社區總體營造的概念:造景(適宜社區民眾生活的環境) 造產(活化地方產業) 造人(社區主體) 造文化(凝聚社區共同願景,動員社區全體成員,為實限美好願景而努力)來介紹及解析,接著介紹社區終身學習發展的9大策略,最後影片案例分享,我想一個社區之所以能吸引人,需面面俱到,缺一不可,最後老師還順到提及要帶全班到桃米社區參訪一事,能去應證影片上所介紹得一切,令人期待不已。
105436516 李仁豪
2017-01-07, 週六 09:43
《近期我國終身教育的新發展》學術研討會與課後心得
授課時間105.12.10
授課地點:台灣師範大學
課程: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105終發專班)
授課教師:吳明烈 老師
學號:105436516
105學年度會員大會暨「近期我國終身教育的新發展」學術研討會,地點到了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三位專家學者皆分享了在實務推動上的經驗談。陳科長分享日本的長照制度,內容包含日本面臨高齡化的主要問題及照顧高齡者的相關配套措施。我想,若能發展出一套適合我國的長照制度,也更能使國人安居樂業吧。緊接著由吳明烈教授分享「我國學習型城市的推動」在研討會上,明烈教授分享台灣學習型城市推動的現況。已是在學習型城市推動深化階段的台灣,在全國性學習型城市領航計畫的推動已達10個縣市,未來也將持續且全面地擴展到全國各縣市,進而實現學習型台灣的願景。南投縣的學習型城市發展特色也在吳教授的分享中。志力於發展綠色城鎮,嘗試以不同議題開展多元的生活學習與實踐方案,以跨疆界、跨年齡的城鄉居民、共同團體,實踐「生態宜居」的生活模式。作為南投縣民的我,備感驕傲,也希望有朝一日能為南投縣付出貢獻。最後是由林麗惠教授分享「台灣樂齡學習執行成效分析與展望」。教授所提及的樂齡中心運用高齡人力來協助中心的運作及服務他人,將老有所「學」邁入老有所「為」的階段,老年人將所學貢獻於服務中,開展「三長四短」的人生舞台,充實老年生活。我想這已是貫徹「終身學習」的理念了。
下午的課程,亦是談起樂齡學習,與上午研討會的內容相互呼應。此外,還提到社區經營與發展之概念。一個社區之所以能吸引人,不外乎包含其美食、美景、文化與它的產業發展和經濟發展等…,從讓社會大眾認識社區到認同社區乃至於認定社區,都是非常馬拉松式努力,讓社區具有其特色且善於運用社會資本,是社區營造相當關鍵的因素。
李珈旻 105409504
2017-01-03, 週二 12:52
106年1月3日課程學習心得與回饋
教授本週先提醒同學身為研究生需具備搜尋文獻的能力,多充實自己的知識內涵,不僅閱讀中文文獻,也需多吸收國外期刊論文,例如:EBSCO、利用書籍關鍵字檢索、美國成人教育年會網站等。而撰寫論文時需要有自己的分析歸納或比較能力,不能全部都是引用文獻,否則會很空泛,沒有自己的想法!
另外,小組成員帶領大家進行終身學習的省思,由電影「人生80才開始」激發大家對於教育體制、教育對象進行討論與思考,電影主角馬魯格年輕時為了自由反抗英國殖民策略,84歲時為了爭取自身教育權利挺身挑戰僵化的制度,一生奮鬥不懈,但我們以不同立場進行討論,卻發覺若身為教育機構可能就無法容忍挑戰的人存在,以免造成失序難以管理;但若以教育對象而言,高齡者仍有相同學習的權利,不應該被剝奪與排斥。
的確在不同立場會有不一樣的價值觀,因而也會衍生不同的作法,導致易產生對立與衝突,這時候會讓我思考並非所有衝突都是不好的,雖然我們總是很害怕衝突,但有時衝突若能詳加溝通與突破,即有可能帶來社會的進步與改革,甚至讓彼此的立場與態度能更靠近一點。
最後以團隊溝通遊戲來讓大家體驗傳遞者與接收者的差異,看見彼此認知理解的異同,過程中可發覺有效的溝通就是指發訊息者能清晰地以多種管道表達訊息,而接收者能透過積極聆聽、回饋等方法,去詮釋並理解這些訊息。人際溝通對於成人教育則有相當的重要性,有效的溝通可建立、維繫及強化我們與不同的人和團體的關係,拓展高齡者的人際網絡,避免退縮與孤立。因此,努力溝通、學而不怠、尊重包容需要持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