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1.03.03
課程地點:A302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學 系: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班
姓 名:黃佳慧
學 號:109409504
課程主題:終身學習的再概念化與發展潮流
課程心得:
此次課程開始前大家一起討論、安排此次的上課方式及地點,期待透過此學期的移地學習有更豐富的交流及成長。「Learning is earning」終身學習的概念與理論發展於1960年開啟,早期主要論述強調學習貫穿整個生命週期的觀點。終身學習典範產生的主要原因包含:1. 採用學習一詞 2. 不局限於教育的情境即是任何地方 3. 更能滿足個人對新知識的追求 4. 學習更是豐富個人生活;而終身學習的意義即是終結世界富有(learning-rich)與學習貧乏(learning-poor)的落差。以系統思考的方式切入終身學習,包括了正規學習(有一定時間可以獲得文憑)、非正規學習(時間較短不能獲得文憑)、非正式學習(時時學習處處學習),學習的目的都在於個人的各方面提升並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終身身學習包含終身與全面兩要素,終身學習是一種教育的整體觀。西方的終身學習思想源起,可溯及到柏拉圖、洛克、赫爾巴特與杜威等,而華人社會在早期即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理念。終身學習的四大特徵:1. 提供系統性的學習方式 2. 以學習者為中心 3. 重視學習動機 4. 抱持教育多元平衡。此時此刻大家一起學習除了課業上的專業提升,在課後的交流及分享也是邁向五共的學習型人生。
組織學習理論的發展與內涵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標題:架構二:組織學習理論的發展與內涵
課程時間:2021.03.02 (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110終發碩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陳筠蓁
學生代號:110409501
心得:
本週上課的課程內容談到組織學習與修練,任何一項修練的成功關鍵,取決於人的積極參與及投入,勇於面對一切問題與挑戰,學習是為了促進發展。
老師將我分享的棗子來做為組織學習討論的工具,學長姐們個個都有不同的探討,從早生貴子,核心,農作、特色、需求、分工、行銷、競爭力及環境等等的導入,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看法,在學習中知識的交換也是學習與修練的種子。
消費者購買一顆成熟賣相好又甜美的棗子,這顆良品棗子是必須經歷發芽、灌溉栽種、生育期的細心照料、開花結果,建立良好的栽培管理技術及土壤條件、天候因素. 及水分管理等等才造就有特色的棗子樹,大家互相學習,一起成長共好,一起品嘗甜美果實的共同願景。
我是新生,在人類進化的過程,我在學爬行,我將勇於面對挑戰,作為我的學習與修練。
終身學習的再概念化與理論分析
課程:終身學習研究心得-終身學習的再概念化與理論分析
課程時間:2021.03.03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學系:109 終發碩一班
學生:李昭婷
學號:109409505
今天與同學們一起討論並決定本學期終身學習研究排定欲參訪之地點、日期與課
程主題,主要以結合終身學習經營理念之機構或店家為主,透過其分享進行標竿學習,我現在已經開始在期待每週三的終身學習課程了,衷心期盼能見到老師口中那位充滿人生智慧及默默行善的陳綢阿嬤,搜尋維基百科資料得知她的經歷,看了很不捨,對抗七種癌症承受身心痛苦的她,還能一手創立良顯堂社會福利基金會,運用她的智慧與柔軟的心,導引兒少家園的迷途羔羊返回正途,讓我超感動!很想追隨她行善的腳步多向她學習。Learning is earning、lifelong learning is lifelong earning .學到就是賺到,學愈多賺愈多,而在這快速變遷的社會裡,Learning≧ Change學習的速度也必須大於等於改變的速度,無論是個人、團隊或組織,都必須透過持續性且有效的學習向上提升,否則終將遭到淘汰的命運。德文FREUDE AM LERNEN!意指「樂在學習」,以我個人來說,我認為樂在學習的首要條件,必須是有動力且自發性的學習才會獲得真正的快樂。
終身學習四大特徵:提供系統的學習觀、以學習者為中心、重視學習動機及抱持教育政策多元目標的平衡觀點。終身學習者的故事,在不同生命階段的學習,展現出他們的不凡,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對象:
1. 史懷哲為了到非洲行醫濟世救人,30歲才開始學醫
2. 創作蒙娜麗莎的達文西,42歲開始學拉丁文
3. 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印度詩人泰戈爾,68歲開始學繪畫
4. 美國前總統卡特74歲開始學寫小說
5. 瑪莎葛萊姆77歲重返舞台表演,成為最年長的舞蹈家
6. 趙慕鶴96歲才進到大學讀研究所,成為台灣最年長的畢業生,其自學自創的鳥蟲書法體讓我嘖嘖稱奇!
終身學習的概念涉及lifelong(終身)與lifewide(全面),老師說甚至還應該包括
lifedeep(深度)。終身學習的範圍是永無止境且與時俱進的,更不是當成一句口號喊一喊就好,它早已和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生活即是學習,學習即是生活,處處留心皆學問,人的一生當中以非正式教育佔的比例最高,比起單向傳授知識並帶有框架的正規教育來得廣泛多了,人終其一生都是需要持續學習的,目的在促進知識、態度、價值與技巧上的改變,因此終身學習有它必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期許自己能持續秉持這樣的信念,在終身學習的路上勇往直前。
組織學習研究-組織學習理論的發展與內涵
組織學習研究課堂心得
課程時間:2021.03.02
課程地點:A302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主題:組織學習理論的發展與內涵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系名稱:109終發所碩一
碩生姓名:陳穎琳
碩生學號:109409509
課堂心得:
知識和科技蓬勃發展、經濟結構轉型的時代,知識更替迅速,舊知識很快就被新知識取代,而「學習」成為終身之必修課。由個人的學習延伸至組織的學習,組織學習是必須由個人學習而產生,個人學習總成果不等於組織學習,對組織學習而言,個人學習是一種必要卻非充分的條件。無論是個人或組織,可適時透過單環與雙環學習改善所面對的問題,而雙環學習的策略和價值,即為第五項修練中之「改善心智模式」。學習之目的是為達成長,而「反思」是學習過程中,發展深層知識之催化劑,並延伸至再學習,而其是建立在單環學習與雙環學習之基礎上。
「學習」可透過正規教育、非正規教育與非正式教育進行,而「就地取材、以物喻物」則為非正式教育,其可透過日常生活經驗進一步反思、內化,從中獲得態度、價值和知識的改變,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學到,亦能從意境中「棗」到不同之意義。透過「棗」可瞭解到組織之「核」心包含學習、團隊、發展與目標,並因時因地因人制宜,透過播種、灌溉、滋養、用對的方法,使其成長、茁壯,並開花結果;組織學習可透過不同方式,創造不同的價值,其價值則為「果」,以松鼠的精神,認識工作的價值;海狸的方式,自主掌控達成目標的過程;野雁的天賦,團隊間的互相鼓舞,邁向「共好」之團隊、組織。
組織學習的理論發展與內涵
課程:組織學習研究-組織學習的理論發展與內涵
課程時間:2021.03.02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學系:109 終發碩一
學生:蕭仰福
學號:109409507
今天同學上課前給班上發棗子吃。
老師上課時,利用棗子來聯想與組織學習課程關聯。由此來帶出課程的意義以及鼓勵學生培養邏輯聯想思考的能力。隨後讓每個學生都依序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與意見。
就好比,培養棗子所需要花費的時間與人力,藉此反映到在組織學習中,雖然大家各司其中,但這是為了培養出良好的棗子所必須要的一環。而我以棗子的核心為出發點,聯想到共同願景的畫面。但我的語言能力不好,老師進而幫助補充說到,任何一個組織都是由核心開始萌芽發展,直至成為了一棵棗子樹。組織的整體共好為了一個共同的願景,大家組織學習,互相學習,一起茁壯成長。
將知識吸收,並不足夠。還得懂得將其內化,並為自己所用。這老師上學期有說過,但直至這學期,我才對這句話的意思有更多的了解。這讓我印象尤為深刻。
我認為,人生就是一直在重複再學習的過程。從過去的學習經驗中得到失敗的教訓後,便會尋找正確的學習方式。換而言之,就是將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把工作遇到的問題,當做是學習的內涵;將學習當做是工作的一部分。
組織學習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學習的範圍包含了非常的多,尤其當一個組織想要進步,組織學習,組織前行,這是一個企業乃至組織都不可或缺的。我們還要學習的東西還有非常多。在前行的路上,不要後悔,也不用害怕。因為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學到。僅此而已。
2021/03/02 組織學習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2021.03.02 (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吳翊銘
學號:109409515
內容:
今天上課內容主要提到組織學習的內涵,然而一開始的時候就提到關於「學習速度」與「社會改變速度」的關係,這段讓人省思…一定不能被社會改變速度給超越,否則只有「死」路一條。
※L=P+Q+A+R計畫、詢問、行動、反思
組織中提及「以人為主」,企業則是「以人為上」,若沒有人,則沒有組織,更不會有企業。在組織學習中有細分成個人、團隊、整體組織學習,這其中的細分更是一個專業的過程。然而延續下來就提及了「工作學習化」與「學習工作化」,前者是說學習讓工作做更好,後者是把學習當成工作的一部分。
再來老師讓同學們用棗子來聯想組織學習,同學們聯想了核心、種子、分工、環境、行銷、特色等等方向切入,並學習其中帶來的知識與樂趣。
說話的藝術真的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會說話就能讓朋友增加、吸收正確且優秀的知識。
組織學習的層次:單環學習:組織內部適應過程/既定組織目標規範尋求方法與目標間的關係;雙環學習:反思/涉及組織對外在環境的適應/重新修正組織目標、政策…;再學習:整合既有學習成果,以因應各種挑戰。
最後就是不要怕、不要悔、不要因小失大、抱持正向期待、找到正確的切入/著力點,以期自己能夠更提升。
※組織效應:蝴蝶效應、比馬龍效應(正向期待,必會發生)、鳳凰效應(創造性破壞)、飛輪效應(緩慢、費力得學習,後續累積動能就能越來越順又快)、水結晶效應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1.01.23(六)
課程地點:中科104教室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盧冠伶
學號:109436517
臺灣終身學習的發展脈絡與展望-台灣將1998訂定為終身學習年,成立了第一所社區大學&在職專班的產生,並且提出了社會白皮書,為台灣終身學習最輝煌時期。在當時推動學習型家庭,吸引韓國見習、觀摩,但因預算與政府支持度的差異,韓國現已超越台灣。
再於2002年訂定終身學習法,當時99終身學習行動年331政策,很直覺地認為331應該就是3月31號訂定的,經過老師說明後才知道其意涵為:每天學習30分鐘、運動30分鐘,並且日行一善。除了學習之外,也要照顧身體並且將社會服務的概念包含於其中,除了終身學習,也提倡共好的概念。
臺灣終身學習的發展脈絡與展望課程心得
課程時間:20210123(六)
課程地點:中科104教室
學 系:終發碩專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李丹妤
學 號:109436520
課程心得:
今天老師提到韓國曾於10年前來台灣取經樂齡經驗,10年後台灣樂齡卻只能遠望韓國的車尾燈。而台灣終身教育雖然推行得早,目前卻落後各國的原因:政策支持度不夠、金額分配不均(社大經費不敢刪減,學習型城市資源有限,難以大力推動)。
身在樂齡教學領域多年,自己也深感樂齡推行系統紊亂、資源不均(有的據點集三千寵愛於一身;有的據點卻捉襟見肘)、講師定位不明、中央地方認證標準不一、師資媒合庫形同虛設,說得好聽各部會多元發展,實則是多頭馬車並行,莫衷一是。所以自2008至今2021,台灣樂齡走了13年仍然還在大內宣階段,多數樂齡學習中心僅是上課時間才開放的大教室,組織鬆散且行政不彰;而台灣人口數字早已拉警報預告超高齡社會即2026將來臨…
展望臺灣終身學習,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期望送走庚子之後,能迎來有心有力的父母官,理念願景務實化,地方實踐行動化,以厚培國家社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