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2024/11/09(六)09:00-18:00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楊晙詠
學 號:113436516
博覽會中的活動豐富多樣,包括攤位展示、闖關活動、DIY體驗等,讓我們不僅看到學習的成果,更了解到背後的努力與意義。各單位展示了不同的學習內容,透過不斷的努力與付出,藉由博覽會這個平台向大眾推廣學習的價值,激發更多人投入終身學習之中。
在參觀的過程中,我發現眾多單位的參與不僅提升了博覽會的豐富度,還讓不同領域的知識得以交流與分享。我們透過這些互動,更加了解到多元文化與生活智慧,這種開放式的學習不僅豐富了知識,也帶來深遠的個人成長影響。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南投縣成為台灣首個「學習型城市」,展示了結合地方文化與終身教育的努力,推動了社區大學、地方特色課程等,實現了「學習有埕、探索如林」的理念。博覽會的每個活動,不僅是一場學習的體驗,更是生活與文化的融合。
老師在博覽會上分享了學習型城市的成功因素,包括時機、地方首長的支持、推動團隊的努力等,並提出了創新發展的作法,從整合現有資源到創新未曾嘗試的領域。這種推動學習的方式,讓我見識到終身學習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與時俱進、隨著時代發展而延伸。
最後,這次活動讓我真正體會到「Life is Learning」的深意。當學習成為自然反應時,我們就能享受其中的樂趣與成就感,這正是終身學習的真諦。這次博覽會讓我認識到學習的無限可能,激勵我在生活中隨時隨地保持學習的態度,真正成為一位終身學習者。
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學生:劉誼庭
2024-11-13, 週三 22:09
學習型城市博覽會
課程名稱: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 2024/11/09(六)
學系名稱: 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學習單元: 南投縣學習型城市博覽會 地點:車埕
授課教授: 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 劉誼庭 113436514
很棒的移地教學模式~透過探索戶外,強化終身學習!
【三個獲得】
第一個是豐富知識面:透過遊戲闖關的方式,每個攤位都各有特色且有趣,體驗式的學習更是令人難忘,能有機會參與這場博覽會,真正體會到終身學習的推廣,是非常有意義的活動。
第二個是快樂共乘:非常感謝班上同學提供共乘服務,才有更進一步的機會認識到我們班這麼多優秀的同學,由於大家生活經驗的的不同,在車上彼此分享所見所聞,也為這次移地教學增添許多的福慧,喜樂充滿!
第三個是午後驚艷:兩組同學分組報告的內容都相當豐富,同學們的口報也是很精彩,有料有趣還有帶動舞蹈....我深刻覺得能和系上這麼多優秀的同學一起共學,我真是太幸運了!
非常感謝明烈老師貼心的課堂安排,引導與啟發我們的悟性,當天老師提供大家精緻美味的午餐外,還贈送每位很實用的松木禮物...通通有獎!這次移地教學活動真的讓大家都賺很大!讚啦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校外移地教學)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移地教學)
課程時間:2024/11/09(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張雅儒
學 號:113436512
心得報告:
南投縣於2024年11月9日(週六)在車埕火車站前廣場和車埕鐵道廣場草皮區熱鬧展開113年度終身學習暨學習型城市行動,活動旨在結合促進群眾終身學習,自然景觀與地方文化探索車埕的自然與人文景觀。
南投縣在推動終身教育方面取得顯著成果,成為台灣第一個獲得「學習型城市」認證的縣市。
獲得「學習城市」認證和捐贈教育獎外,南投縣在推動終身學習和社會教育方面,還有積極推動社區大學與地方文化結合,積極結合當地文化,做好了與地方特色相關發展的課程,並參與了地方與文化保護工作。
本次活動以「學習有埕·探索如林」為主題,包含動態表演、森林探索、森林學習等多元活動,也進行學習闖關遊戲,總共設立43個攤位,讓民眾透過DIY動手作、線上遊戲來找碴、閩南語順口溜學習母螢火蟲生態、原住民文化體驗、找貼紙遊戲認識文化並將鐵道從頭到尾走一遍,透過闖關集點得禮物方式,讓民眾更加踴躍參與學習。
下午在木頭的香氣中,聆聽同學們生動活潑的簡報,老師更加補充學習型城市的成功關鍵因素和發展作法。
*關鍵因素:1. Timing時機。2. 地方首長的支持。3. 推動的團隊。
*發展作法:1. 整合:整合已經做的事。2. 新創:做過去還沒做的事。3. 創新:嘗試沒有人做過的事。
*實際案例:韓國光明市『終身學習123口號』走路10分鐘~學習燈塔、走路20分鐘~學習型社區、走路30分鐘~圖書館。
這次參予活動除了原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智慧中受益,更而體會Life is Learning「人生就是學習」的哲理,學習不應該是為了達到某個具體的目標或通過考試,而是要成為一種活動,如同吃飯一般,隨著我們的日常生活而延伸,從生活中習慣學習,不再是一種強迫的行為,而是逐漸成為一種自然的反應,讓快樂的學習帶來更多的樂趣和成就感。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校外教學)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4/11/09(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胡筱莉
學號:113436507
課後研究心得:
從課堂中認識台灣學習型城市,南投縣是第一個通過認證的學習型城市,親自在地體驗南投縣政府辦理「113 年度終身學習暨學習型城市博覽會」活動,展現南投縣終身學習的成果。在這樣的風光明媚的活動地點,透過拜訪每一攤位的經驗分享發現居民努力連結在地資源實踐永續發展的理念,真切感受到學習與自然共存的活力。
臺灣學習型城市推動的12345口號: 1個具體的學習型城市圖像、2是公私部門的夥伴關係、3導向:建構的需求導向、問題導向、發展導向、4樂(樂學、樂業、樂活、樂居)、5共(共學、共享、共好、共樂、共憶),順應全球積極推動終身學習的趨勢,培養終身學習社會文化,實現終身學習理想,讓學習成為改變生活的動力,鼓勵人人透過不同學習形式參與學習。
推動學習型城市確實也是讓更多人更靠近且實踐終身學習的重要關鍵,惟有終身學習才能持續富養人生,透過積德福善累積自己的福德帳戶,秉持「厚德載物」及「德大於得,必有所得」的信念,修行自己的品德讓德行澤厚,以承載更多的外物。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校外教學)
從課堂中認識台灣學習型城市,南投縣是第一個通過認證的學習型城市,親自在地體驗南投縣政府辦理「113 年度終身學習暨學習型城市博覽會」活動,展現南投縣終身學習的成果。在這樣的風光明媚的活動地點,透過拜訪每一攤位的經驗分享發現居民努力連結在地資源實踐永續發展的理念,真切感受到學習與自然共存的活力。
臺灣學習型城市推動的12345口號: 1個具體的學習型城市圖像、2是公私部門的夥伴關係、3導向:建構的需求導向、問題導向、發展導向、4樂(樂學、樂業、樂活、樂居)、5共(共學、共享、共好、共樂、共憶),順應全球積極推動終身學習的趨勢,培養終身學習社會文化,實現終身學習理想,讓學習成為改變生活的動力,鼓勵人人透過不同學習形式參與學習。
推動學習型城市確實也是讓更多人更靠近且實踐終身學習的重要關鍵,惟有終身學習才能持續富養人生,透過積德福善累積自己的福德帳戶,秉持「厚德載物」及「德大於得,必有所得」的信念,修行自己的品德讓德行澤厚,以承載更多的外物。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校外教學心得報告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校外教學心得報告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林惠琳
學號:113436520
南投縣113年度終身學習暨學習型城市博覽會心得報告
今天的終身學習課程安排在戶外,來到水里車埕上課,這次的非正式學習活動讓我體驗到截然不同的新穎學習方式。
在活動中,我見到了南投縣長和副縣長親自到場鼓勵並肯定所有工作人員,足見縣府對終身學習政策的高度重視。博覽會中設有43個攤位,每個攤位的活動都與終身學習的主題息息相關,讓參與者可以在遊戲中獲取知識,進一步推廣終身學習的理念。
攤位的闖關活動十分多樣化,包括品嚐特色美食、利用廢物製作DIY小飾品、了解南投縣鄉鎮特色的拼圖遊戲等。此外,還有卡片集點換取精美禮品,這些活動讓人不僅玩得盡興,也使身心得到了充實。
終身學習的重點在於實質的成長,提升個人能力和生活品質。活動中,吳明烈老師多次強調學習型城市應具備「慢活」和「活化」的特質。他舉例說明,韓國有80%的城市已成為學習型城市,光明市甚至提出了「終身學習123」的口號,這包括:離家10分鐘有「學習燈塔」、20分鐘有社區中心、30分鐘有圖書館。這樣便利的學習環境讓居民可以隨時隨地投入學習,充分展現了終身學習的理想樣貌。
這次的博覽會完整展現了終身學習的多樣性,讓我對終身學習的意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下午,老師帶著同學們遊覽車埕,深入了解當地的特色文化、建築和地理環境,大家開心地互相交流、拍照,留下了美好的學習回憶和寶貴的學習歷程。
對於這次的課程安排,我感到非常滿意。戶外學習讓我們跳脫了傳統課堂的框架,在遊覽水里車埕的過程中,不僅學習到了知識,也深刻體會到南投在推廣終身學習方面的用心。這樣的課程設計讓學習更具體驗感,也讓人對終身學習的價值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學習心得報告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4
課程時間:2024/11/9(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洪英玲
學 號:113436519
南投縣113年度終身學習暨學習型城市博覽會會後心得報告
這次參加南投縣113年度終身學習暨學習型城市博覽會,讓人收穫豐富,不僅增廣見聞,也深刻體會了終身學習對個人、社區和社會的意義。本次活動在南投的水里車埕舉行,這個地方以悠久的林木業、鐵道歷史和豐富的文化背景聞名。看到縣長和副縣長的親臨參與,讓我感受到南投縣政府從上到下、民間到地方都對終身學習的推廣高度重視。
活動當天的闖關設計別具巧思,共設置了39個攤位,參與者只需通過其中12個攤位的認證即可。這樣的安排給予大家更多選擇,讓每位參與者能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學習內容,有別於過去「每關必過」的限制式闖關方式。這樣的設計讓我感受到終身學習的真正涵義,即學習不應該是被強制的,而是可以選擇性地探索,根據個人的需求和興趣自主決定學習內容。這不僅帶來了趣味,也賦予了參與者學習的自由。
我認為這樣的活動配置,與終身學習的理念相通。終身學習不僅局限於課堂內的知識吸收,也包含了在生活中多元化的學習途徑,透過正規與非正式學習,無論年齡、職業或身份,都能進行知識的更新和能力的提升,這樣的學習氛圍不僅對個人有幫助,也能活化組織,促進家庭、社會乃至國家全體的進步。
老師在活動中提到了韓國在2001年啟動的終身學習計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學習燈塔」模式,成功推動了88%的學習環境普及率,成為全球終身學習的典範之一。台灣雖然起步較晚,但這樣的活動和倡導都讓我們看到了實現目標的潛力。老師還提出了「終身學習商鋪」的概念,通過結合新創和資源整合,讓學習更貼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真正做到「隨處皆學、人人可學」。
學習帶來的成就感和快樂感,也會促使多巴胺的分泌,進而增強幸福感,讓每個人在不斷探索中獲得內心的滿足。這次活動不僅是學習知識的機會,更讓我親身體會到學習型組織的重要性。組織的成長需要一個凝聚力強的團隊和一位具備遠見的領導者,通過不斷的學習與革新,才能創造出更具價值的生命歷程。
活動一開始,老師表揚了南投縣獲得的五個第一,他讚揚了全體縣民和領導們的努力,大家共同設定目標並齊心協力達成,這種凝聚力和奉獻精神實在難能可貴。老師引用了「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這句話,加上了「勇者樂林」,恰恰符合水里鄉從早期的林木業繁盛,轉型到如今的鐵道文化,而透過終身學習活動的推動,更是讓來自各地的遊客能夠認識水里,進一步了解這片土地的歷史和文化脈絡。
這次參加活動的經驗讓我深刻理解到「學習不僅是知識的吸收,更是價值的創造」,透過終身學習,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不斷成長,不斷提升自己,成為一個對家庭、對社會乃至國家更有貢獻的成員。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校外教學心得報告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羅慧娟
學號:113436503
1131109終身學習暨學習型城市博覽會心得
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今天透過老師的多元化教學(參加終身學習暨學習型城市博覽會),讓我們也是多元化的學習,終身學習應該不是只侷限於學校,將學習融入我們的生活中,是人人、時時、事事、處處皆可學的理念中。
這次的博覽會,我們不僅僅看到了活動的流程和攤位的闖關活動,更重要的是背後所傳達的涵義和各個單位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博覽會有如一個成果展,每個單位透過平時的努力和付出,展現出自己的成果和成就,再透過博覽會方式讓全民參與體驗學習,了解學習課程內容,進而有行銷推廣作用讓更多民眾去參與這樣的學習課程,這種成果展示不僅僅是為了讓大眾了解他們的工作和成就,更是為了激勵更多人投入到學習中,提高終身學習的效益目的。
不僅如此,這次博覽會還吸引了眾多單位的參與。這些單位的參與不僅能夠互相觀摩和交流,還能夠豐富我們的學習內容。通過與不同單位的交流,我們能夠了解到更多領域的知識和經驗,這對我們的個人成長和學習都有著很大的影響。
然而現在全球包括台灣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在積極推行學習型城市的建設。這種學習型城市的建設將學習融入到城市的各個方面,讓每個人都能夠參與到學習。透過各種不同的方式和活動,我們可以提升終身學習的效益,讓每個人都能夠實現自己的學習目標,成為終身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