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組織學習研究
2020-05-16 星期二 09:10-12:00
組織學習研究心得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教室A302研討室
學系:終發碩一班
授課教授:吳民烈老師
學生姓名:張春珠
學號:108409505
主題:「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願景」
課文重點摘要
一.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定義:是指存在與個人和群體中的描述、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觀點、方法和進行決策的依據和準則。它不僅決定著人們如何認知周遭世界,而且影響人們如何採取行動
二.心智模式決定什麼
1.決定我們如何認識週遭世界
2.改善心智模式,有利提升組織凝聚力和學習力
3.學習型組織的信條是願顯、價值觀的心智模式
4.組織的心智模式由組織領導層的心智模式決定
5.存在潛意識中的心靈地圖
6.使用理論與行動一致
三.心智模式七個特點
1.每個人都具有心智模式
2.心智模式決定了我們觀察事物的視角和做出的相關結論
3.心智模式是指導我們思考和行為的方式
4.心智模式讓我們將自己的推論視為事實
5.心智模式往往是不完整的
6.心智模式影響著我們的行為結果,並不斷強化
7.心智模式往往會比其有用性更加長壽
四.改善心智模式須從哪些方面開時做起?
反思探詢:辨認跳躍式推斷、擁護的理論與使用理論、兼顧探詢與辯護、練習左手欄
五.左手欄
★哈佛大學的“當代管理理論的大師”阿吉瑞斯Chris Argyris所發明的驗證方法
★他把真實的過程寫在右手欄,左手欄則寫下你內心的感想,透過這種紀錄方式,你便可以相對比較,客觀的去察覺到自己的心智模式所扮演的角色
★(你心裡早就認定鄰家的孩子會偷東西),你預做了假設,記錄下來只是要讓你明白你應該坦誠處理自己的假設,不要讓先入為主的觀點誤導了你心智的判斷能力。
★(以上資料,參考自彼得.聖吉的《第五項修練》)
六.辨認跳躍式推斷-推論階梯
★避免我們運用跳躍性推斷的方式來編撰故事。
★人們容易由一些基本的觀察就快速地依據所見到的資料做成推論進而形成決定然後就開始行動。
★這就稱之為跳躍性的思維,也就是在內心迅速的透過對資料的(1)觀察與選擇,然後就快速的(2)賦予意義,並作成(3)選擇如何回應。之所以用階梯的稱之,是指你快速地爬上階梯,沒有透過更科學的蒐集資訊求證後,便作成了推理。這個理論就是要教我們如何在上了階梯後能夠再走下來。
七.平衡主張與探詢-平衡偏執與有效學習協作的技能
★Balancing Inquiry and advocacy。在第五項修練裡;彼得.聖吉所舉的例子式是A、B二人產生爭議,A辯論得越是起勁兒,B感受到的威脅就越大。於是,B也更激烈地辯論起來。然後,A反過來更激烈地辯論下去。如此反復。經理們常常發現這種惡性競爭簡直讓人筋疲力盡,於是他們乾脆避免公開陳述不同觀點,因為「那真是太痛苦了」。 (職場上經常看起來彼此相敬如賓,但其實這是一種相怨的現象)經過不斷加強的宣揚,效果就像滾雪球一樣,但其實還是可以通過問幾個問題把雪球效應停下來。
★運用「簡單的提問」,比如“是什麼導致你採取這個立場?”以及“你能解釋你的觀點嗎?”(你能提供“ 資料”或者經驗來支援你的觀點嗎?) 這種類似的提能給對話增加探尋和融合的元素。而減少了滾雪球效應;也就是對稱一個質疑就應該有一個發揮探詢的疑問句。
心得省思
今天兒子訂婚,沒能享受與專班一起學習,上學期修了終身學習這一課,老師也讓我們到佛水山莊學習,山莊面積有六百坪,松樹兩百多顆年齡四十一歲以上,師母以真、善、美的理念經營,我紅香溫泉民宿也向佛水山莊學習,疫情過後希望可以開放對外經營,歡迎大家來深山享受大自然的空氣。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0.4.18
課程地點:中科R106+中科秘境小聚落
學系:108終發碩專一班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陳孟俞
學號:108436505
課程心得:
組織是由人所組成的,所以組織學習的基礎便是個人的學習,組織內的個人學習,便左右了組織學習是否成功,也是組織學習能否有效發展最重要的要素。組織學習分為三個層面,個人學習、團隊學習及組織學習,就如同金字塔般,最底層的個人學習基礎如果穩固,則在邁向團隊學習及組織學習的過程,就會更順利。一項成功的組織學習,可以更有效的解決組織所面臨的問題,進而提升組織成員的創新與應變能力,最終達到成員與組織的共同成長。
如何養成組織內的學習文化,除了領導者登高一呼外,整個學習氛圍的塑造更是重要,一旦風氣成形,由上而下,整體組織有同一學習目標,這樣一來,組織各項政策推行,必然事倍功半。
課堂上,老師問了大家「你覺得你的組織屬於那一種組織文化?」
思考後:「煮蛙文化」。
遇到煮蛙文化的組織,該怎麼改變呢?!
大環境的改變能決定成功與失敗,所以隨時察覺環境變化,願意接受改變,因時改變原來心智模式,面對環境改變才能即時應變。破除煮蛙文化,最重要的便是整個組織成員,都應保持開放的心,願意接受新事物,對於舊有不合時宜的事情,亦有改變的勇氣。面對同樣的事情,持續保持學習最佳解方,方能不斷進步。
下午,老師帶領大家到中科小秘境,進行大自然走讀,與大自然對話,出發前,先給我們題目,包含「我看見…」、「我感受…」、「我領域…」、「我學習..」及「我分享…」,第一次知道,原來在中科這個高科技現代建築物中間,竟有一處小村落,全是矮房,村落小徑不時有小動物跑出,走過一處似乎是老舊豬圈,更不時飄來動物的糞便味,這種新舊交替、高科技與農業的衝突,雖然不協調,但也共存的不違和。就像一個組織內,總是有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像工蟻般,忙忙碌碌,有的人懂得做事方法,什麼事情都像一塊小蛋糕,在組織內,這樣的對比、衝突,不算少見,但就像高科技廠房與農業矮平房一樣,能取得平衡共好,自然就能共同為組織達成目標。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0.05.16(六)
課程地點:暨大A203教室、拂水山莊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組職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許宗仁
學號:108436503
課程心得:
上午課程先由同學報告第五項修練中的<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及<共同願景的塑造與經營>。在自我超越的分享中講到自我超越是個人成長的學習修練,沒有個人學習,組織學習無從開始。唯有從個人追求不斷學習為起點,學習型組織才有機會成型。又,在自我超越的追求過程中,必先擘劃出個人的願景,再從現況與願景間的差距所產生的創造性張力,促使個人不斷產生超越自我的動力。在心智模式的分享中同學以疑人偷釜的故事為例,來說明人們對事物先入為主的觀點所造成的影響。在生活或工作上,我們都難免用習慣性的思維去看待事物,這樣一來自己的思維必會有所侷限,也就容易產生誤解、偏頗、導致不客觀的判斷與行為,所以心智模式的修練中教育我們,要開放心靈,容納別人的想法,保持客觀的態度及思維來看待每件人事物。對於組織來講,若是成員都能改變自己的心智模式,那麼企業將變得更有競爭力。在共同願景的塑造與經營的分享中講到,企業或組職在經營的過程中,領導者不僅要為團隊設定目標,更要為團隊擘畫未來的願景,目標是經營過程中具體營業數字的設定,願景則是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企業或組職。在共同願景塑造的過程中,若是能夠將員工的個人願景也融入其中的話,那麼員工才能真心地投入奉獻於共同願景的達成。
下午的課程是拂水山莊的參訪,莊主分享了他自己拜讀了金剛經之後,對生命的不同領悟與見解;接著莊主夫人表演學了40年仍在學習的日本花道,不同於插花,日本花道強調的是天、地、人三位一體的和諧統一,花材使用不多,然而每一個作品都隱藏著生活處事的哲理。最後是峨眉國中退休的曾校長表演茶道,曾校長結合峨眉鄉的特產-東方美人茶,在校成立茶藝教室,聘請專業的茶師到校指導學生茶道,意外地發現學生竟會因為學習茶道而改變性情,找到自信。從莊主、莊主夫人、曾校長身上我看到,在自己喜歡的領域上不斷的精進學習,就是終身學習及自我超越修練的最佳實踐。
組織學習研究20200516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0.5.17
課程地點:暨大A302教室+拂水山莊
學系:108終發碩專一班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張維仁
學號:108436506
一、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是組織發展學習型組織的一個很重要的基礎,只有每一個夥伴對自己的願景有足夠的前進動力,並且對組織的願景有足夠的認同,才能帶動組織不斷地學習,但是自我超越的精神並不容易植入到組織中,除了第五項修練中所描述的障礙原因:1.讓員工發展自我,對傳統員工與雇主的契約關係來說是一場難以接受的革命。2.自我超越對大多數人而言,無法以量計算,是不容易定義的概念,像是一種直覺與個人願望。3.一開始對超越自我理念寄予厚望,最後深感挫折之人性管理人士。之外,更重要的是自我超越的精神必須由經營層無日或忘的不斷在組織中實踐,並且無時無刻在組織文化中渲染、推動,看起來簡單的四個字,卻需要經歷無數的實證、組織作為,不斷在組織發展中帶領檢視組織的願景與每一個夥伴的個人願景,不斷修正,才能將這四個字落實到組織中。
二、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影響人類做決策的獨特思考迴路,幾乎影響我們95%以上的生活模式與習慣,除非我們能夠透過各種方式做到深度的自我覺察(把鏡子轉向自己),否則我們很難察覺這些迴路系統對我們生命的影響,學習很重要的基礎就是要為生命帶來改變,但是如果沒有透過學習改善心智系統,我們只是帶著更多的知識重複一樣的生命軌跡,同學簡報中提供很多實用的自我覺察工具(推論階梯、左手欄...等),都是很好協助自我改善心智模式的工具,但是改善心智模式其實需要很大決心去看見我們自己生命中的慣性與思考迴路,只有願意看見才能做出改變的決定。
三、共同願景:
在組織學習中,如果個人的願景與組織的願景無法交集,組織便無法對個人的學習提供動力,個人的學習也無法為組織帶來成長的養分,所以建立共同願景在組織發展上一直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從過去的團隊目標,共識的整合,一直到現在願景的共識與執行,該議題不斷在進步,這幾年,越來越多組織也看到共同願景的重要性,開始真的將願景落實,或是開始願意正視如何陳述組織的願景,讓組織的夥伴有一個共同的追尋,其實在實務上,能夠參與願景的陳述與設計的人畢竟都是中大型企業的經營層或高階經理人,身為終身學習者,其實現階段很重要的任務是運用終身學習的專業,讓組織的願景跟個人願景能夠更有效率地結合與共識,組織才能真正往前。
四、參訪:
拂水山莊的源起很特別,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莊主在一段特別的經歷中,讓他決心地投入山莊的建設與經營,在莊主分享中,我看到很經典的學習案例,在山莊的建設裡面,莊主開始整合自己內在的願景跟外在成就的願景,並且在山莊的經營中不斷地看見自己的內在,並且在看見裡面去改善心智模式,進行自我超越的修練,克服各種困難,莊主的家庭成員也在過程中發展出自己的願景,並且很好地讓所有人的願景在山莊的這個平台去實現。在修練的路上學無止盡,誠如弗利慈所言-願景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願景在過程中凝聚了彼此,也讓彼此用意付出努力學習、前進。
組織學習研究
2020-05-12 星期二 09:10-12:00
組織學習研究心得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教室A302研討室
學系:終發碩一班
授課教授:吳民烈老師
學生姓名:張春珠
學號:108409505
主題:自我超越
課文重點摘要
一. 自我超越
1.以人為起點
2.個人學習才能組織學習
3.放棄規則就教條
4.充實的生活環境
5.強化精神力量。
二. 不斷釐清願景與現況
1.自我超越的意義在於以創造而非反應式的觀點來面對生活與生命。
2.眼見為憑?假象?
3.以手段達成高利潤v.s.真心追求終極目標
4.侷限在個人v.s.組織看重全體
5.願景≠競爭,如物競天擇是社會,合一重在共同進度。
三. 產生創造性張力;願景現況,產生紓解的傾向:培養能力、突破極限、保持彈性、改變心境。
四.自我超越的修練
願景:驅使人們向前的使命。
要永不停止學習
具追根究柢的精神
始終保持高度自信
認清現實,展望長遠目標
五.終身學習的修練
注滿活力→主動性高→責任感重→組織強化
★捨棄工具性的契約關係
擁有共同性目標
相互幫助的盟約
義無反顧的勇氣
★突破犬儒主義高期望、理想化
真實是盟友
不害怕改變
失敗為成功之母
六.結構性衝突
1.減少「假設」、「限制」的可能
2.要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信心
3.負面矛盾從改變信念開始
4.誠實面對真相的勇氣
5.潛意識契合訓練
6.焦點對準,明確目標
7.理性配對直覺
8.同理心、使命感
心得省思
今天是我與昭婷同學報告,我的部分是自我超越,昭婷同學是心智模式,大家都很用心而我也超越了自己不再緊張,老師說我有進步,我會再接再厲多學習、多參考同學讓自己進步。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0.5.17
課程地點:暨大A302教室+拂水山莊
學系:108終發碩專一班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陳孟俞
學號:108436505
課程心得:這天課程很特別,是由專班跟碩班一起上課,早上先在學校由專班就「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及「共同願景」等主題進行報告。
其中對於「自我超越」及「改善心智模式」這個議題感觸很深,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天天都有不一樣的事情發生,每刻也都有更新更進步的知識在被發表,而生處在這個變動快速的時間洪流中,該怎麼持續讓自己進步,如何調適在目標與現實間之創造力張力所帶來的情緒反應,這股張力究竟是把自己帶到更好的目標,還是張力太大的拉力把自己拉回現實面進而放棄目標,會呈現怎樣的結果,取決於自己面對目標是否有「超越自我」的勇氣及毅力。另外「改善心智模式」,保持自己的立場,但又能廣納百川接受別人的想法,同理別人的心情,日常中,碰到類似的事件,總是發生一樣的結局,「改善心智模式」,重新系統思考,調整想法、改善作法,破除過往模式,以創造新局。
下午,全員移師到「拂水山莊」進行企業參訪,莊主原本在台中都會區從事建設業,生活無虞,因佛經的啟發,帶著全家移居魚池山區,種植松樹,喜愛與大自然對話,進而感到世界蒼窮、人類渺小,更堅定信念做著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無疑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最大的實踐者。後莊主夫人安排茶道及花藝表演,令人讚嘆的是莊主兒子的古琴彈奏,這個下雨的午後,琴聲、茶味、花香,陶冶了我們這群俗人。
張賴尚文
2020-05-17, 週日 12:54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0.05.16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A203教室(上午)、拂水山莊(下午)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張賴尚文
學 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學 號:108436509
課程心得:
上午課程由班上同學分組報告「自我超越」及「改善心智模式」為主題。
「自我超越」就是以人為起點,以人為出發點的方式,組織發展以人為主體,「自我超越以人為起點」人的起心動念為自我超越的一切。需要不斷的去釐清願景和現況的差距,並且產生創造性的張力,如何在創造性張力的彈性的光譜上創造自我超越的結合、融合,產生更強大及適合的方向茁壯,是我們每一位都要終身學習的課題。
「改善心智模式」同學認真的報告內容及左手欄的實務活動帶領,讓我們由自身的起點去釐清自己對於事件的看法,看清自己的假設,以及自己如何被這些假設困住,未來便能試著進行更有效的溝通。
下午到拂水山莊進行校外參訪,莊主以生命教育的方向及佛經故事性的敘述自己如何在人生轉折及轉彎後的領悟、感想及體認,花草樹木皆生命,一草一木皆為大地生命的點;再來有,莊主夫人與學生表演的日本花道,及曾美玲校長及千金表演茶道,特別的是,由莊主兒子表演古琴,如此豐富的生命及心靈洗禮,令人難忘的白茶的清香,使得學習更是結合生活、生命及終身受益。感謝老師的安排!
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願景專題報告及拂水山莊參訪
課程時間:2020.05.16(補課)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 A203教室(上午)、拂水山莊(下午)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李昭婷
學 系:終發碩一
學 號:109409505
課程心得:
今天上午是由專班同學報告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以及共同願景,由於本週二碩班才剛分享完前面兩個主題,因此還記憶猶新,很高興能有此機會與專班同學共學、共好、共同成長。自我超越是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基礎,走上任何一條能讓個人成長的路,都是一種自我的選擇,唯有從個人學習開始做起,組織才能跟著學習,童話故事愛麗絲夢遊仙境裡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去哪裡,那麼現在你在哪裡一點也不重要了。」我覺得自我超越就是一輩子的修練,只要活著,就要時時刻刻反問自己:「你就這樣了嗎?還有什麼更重要的事還沒去做?」易經裡也有這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是一種人生態度,而且貴在實踐,由此可知自我超越身體力行的重要性,而前提是必須先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把鏡子轉向自己,打破根深蒂固的舊思維,勇於改變。至於共同願景也是組織學習很重要的一部分,唯有組織中的所有成員,共同持有相同的使命感,而激發出屬於該組織的火花。
下午至拂水山莊進行校外參訪,莊主講述了一段生命教育,佛經裡所說的生命,並非侷限個人的生命,花草樹木皆生命,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從這個角度去看待周遭發生的每件事,就會有不同的體悟,也許本來會令人痛苦、生氣的事,都似乎變得微不足道了,這些話我會謹記在心,真的是受用無窮。
享用完在地美食,接著是莊主夫人與低調的梅子老闆表演的日本花道,成品是象徵「祈求和平」的花束,活潑不失莊重,有2朵艷麗黃花還隱身後面,莊主夫人解釋就像人一樣,不能鋒芒畢露。莊主夫人娓娓道來學習花道的藝術,必須在一個很乾淨、清靜的環境中,讓自己定下來,學習並非一蹴可幾,即使已花了43年的時間在學習花道,她說她仍然會繼續學習下去,這真的是難能可貴的終身學習。最後由退休的峨眉國中曾美玲校長及其千金表演茶道,所謂的茶道,乃是透過茶の湯修養身心,探究與人交往的禮儀之道,是一種心平氣和的心靈交流,從燒水、沏茶到品茶,佐以莊主公子的古琴定靜,古琴伴隨著雷雨聲,時間與空間彷彿停格,這麼美的意境,真的是餘音繞樑,三日不絕,白茶的餘韻清香也還停留在感官裡,感覺今日的學習讓身心靈層面都昇華了,獲益匪淺,非常感謝老師的精心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