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0.05.16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A203、拂水山莊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姓 名:黃佳慧
學 系:終發碩一
學 號:109409504
課程心得:
「自我超越及改善心智模式」
自我超越的意義在於創造,自我超越的人不會停止學習,是個人成長的修煉而這是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基礎。在進行自我超越時應對個人願景堅定不移並且認清創造性張力(願景與現況的差距)與情緒壓力,不斷的培養毅力與耐心,用正面積極的態度面對、處理、接受每個迎面而來的挑戰。
心智模式指深植我們心中關於我們自己、別人及周圍世界每個層面的假設、形象和故事。心智模式深受自身的習慣思維、已有知識等的侷限,我想這就是我們如何認知這個社會,我們給予這世界的「框架」,也通常是我們習以為常、理所當然的認知。如何改善心智模式呢?對我來說事情結束後我會靜心的思考”是什麼讓我這樣決定”、”我的觀點及立場是什麼”,閱讀不同立場的書籍以及離開同溫層認識吸收更多元的想法對我來說是很有幫助的。因為心智模式是根深柢固於心中,而這樣的潛意識並沒有這麼容易改變,唯有我們自己願意以開放的的心靈海納百川才能持續自我超越並改善心智模式。
課堂中專班同學報告口條清晰,遇到影片音效無法撥放時,有人負責投影機撥放、有人負責使用手機撥放聲音提供麥克風提供音效,發揮了團隊精神大家協力克服。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碩專班班代說的三個優點以及一個改善的方向來做評論,在一次又一次的搭配中我體悟到共學的美好。
「建立共同願景」
”我們想要創造什麼”這是對於共同願景最簡單的描述。
Vision這個詞來自於拉丁文意思是看見,對於共同願景看的越清楚、越深入力量就越強大,「願景越大 力量越大」當然這個願景必須是可望可及的”。由一個人的想法或是被一個想法所激發的進而到一群人的支持,由抽像變成具體一起共同你努力追求的過程成就了「共同願景」。幾年前我看到迪士尼出了這樣的一本書”感動人心的服務”,迪士尼的一份工作手冊、一個願景是讓所由人朝著目標前進的方向,這份共同願景就是迪士尼的海上的指南針;就算花很費精力和時間也必須讓員工知道經營者的理念以及工作真正的意義,是為了達程使命和目標,並且訓練員工思考「工作的使命」,這樣的模式的確打破我對於企業經營的方式,真真確確的驗證了「願景越大 力量越大」。
課堂中報告的同學來自於全家企業及台糖,幽默有趣的方式使在哈佛教室的每個人都感染了活潑、歡樂的氛圍,學習的過程如果充滿快樂及歡笑對我來說絕對是事半功倍的。
「拂水山莊參訪」
每個意外都是最好的安排,教授常常給予我們這樣的正面力量,積極、正面的態度是一種選擇,選擇讓人生通往至善。雖然午餐延遲了午後還下起了雨,但莊主的分享以及琴、茶道、花道的薰陶讓人沉浸其中,這時候的雨聲再也不是滴答滴進而像是一種伴奏了。莊主說的話讓我思考了很久,『時間是什麼?時間不過是我們給予的定義,人啊!貓啊!這些都是我們賦予的名詞』,藉由這樣的對話讓自己進一步的沉澱並改善心智模式。松的成長是靠時間、風、楊光等等的養分養成的,而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或是建立共同願景,這些也都不是一蹴可及的,好比父母養育我們時給予的各樣價值觀都於我們開始做選擇給予回應時才會展現。藉由莊主一家人及曾美玲校長的故事來激勵彼此,透過終生學習來提升自我、超越自我,也祝福每個人在這過程中能夠擁有共同願景的夥伴彼此交流、共學。
終身學節/周 終身學習的意涵
課程時間:2020.05.20
學系:109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林志霙
學號:108409512
導讀: 終身學習周/節 終身學習的意涵、概念和培育
今天在開始上課老師讓我們用菜頭貴來探討終身學習周/節,我們如何將這個手藝能一直的相傳下去,如何讓年輕人能願意自己的去學習,我們有說了很多的想法,但是我覺得其實最重要的是要讓年輕人的心是發自內心的向學才能讓這份手藝能繼續傳承下去。
我們先談到為什麼要辦理終身學習節意義在哪裡其實有很多國家在推動但是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要讓民眾能夠天天都能學習而不是停留在現階段,我們人每天就是要不斷地學習才能讓自己的大腦增加很多新的智慧才能創新,談到終身學習周就會讓我想到我剛開始起心動念想要來讀研究所的目的一開始覺得研究所西格很可怕的地方因為我自己也是非本科系所以剛開始就會對環境感到陌生所以就會有害怕產生但是當我踏進這個研究所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我學的東西其實跟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能透過研究所學到很多不一樣的東西,我覺得這才是我來讀研究所最大的目標雖然最大的目的還是想要畢業但是我還是想要從中學習到很多的東西讓我的視野能夠更開闊。
其實現在台灣有在推廣但是推廣的不是很好其實我們台灣做的並不差,欠缺的是一個實質性的推廣如果能將這個學習周做得更好我相信我們不管是學生或是民眾都對這個終身學習能更有深入的探討並發揮在自己的生活上。
其實也有很多的國家在推動終身學習解但是有可能因為他們國家的資源不足或者是一些外在的原因導致他們的成果跟成效不好,這就會導致一些落差,我覺得這樣有可能會導致一些人想學習但是他們找不到一個更好的地方可以讓他們好好的學習。
我覺得在學習這種東西上其實自己的內心是最重要的再來是你的環境你在這個環境裡你快樂嗎你真的能學到你想要的東西嗎也許不是你想要的但是你有那個動力去學到更多的東西嗎?
老師在課堂上也提醒了我們「風吹水流必尋主力最小之路」、「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增」,我覺得老師總是會在課堂上說一些我沒有聽過的話我覺得這也是對我有更多更大的啟發,我相信我能從中學習到更多的東西並運用在自己的生活上,學習生活化,生活學習化。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0.05.16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A203教室(上午)、拂水山莊(下午)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賴弘毅
學 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學 號:108436517
課程心得:
早上課程同學分組報告「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及「建立共同願景」為主題。
自我超越:自我超越是個人成長的學習修練,學習如何在生命中產生並延續創造性張力(願景與現況的差距)。自我超越是一種過程、一種終身修練。組織裡的每個層次的人都學習自我超越,建立學習型組織。
改善心智模式:認識世界,採取行動。檢視心智模式,1.把鏡子轉向自己、2.表達自己的想法、3.容納別人的想法。透過反思及探詢,運用「簡單的提問」,比如“是什麼導致你採取這個立場?”以及“你能解釋你的觀點嗎?”,左手欄的練習。
建立共同願景:大家共同願望的景象,企業的未來或者企業的前景,我們想要創造什麼?個人願景,提供自我超越的驅動力,組織透過共同願景及個人的自我超越,進而持續成長,達到永續經營目標。
下午到拂水山莊參訪,莊主分享拂水山莊的由來及個人如何面對人生的選擇,如何從無到有的想法及從0到1的實踐(找好切入點看法的改變深度、廣度),莊主夫人與好學的老闆表演日本花道,莊主夫人插了41年的花還持續鑽研花道堅持終身學習,及曾美玲校長及千金表演茶道,莊主兒子表演古琴,讓我們體驗到生活也可以有多元的面相及學習的方式,持續終身學習,迎接更好的未來。感謝老師的安排,不一樣的體驗學習!
組織學習研究(心得)
日期:2020.05.16
地點:暨大A203教室+拂水山莊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姓名:林庭玉
學號:108436507
早上由同學分享改善心智模式、自我超越及共同願景,這三單元是一眼看名稱好像很好明白,但實際要深入解釋卻有困難的主題,同學們用一些淺顯易懂的例子來幫助我們了解其義意及運作過程。
心智模式是根深抵固於心中,影響我們如何思考、理解及做出各種決定,簡單來說就是原本心中固有的成見影響我們的思維。「把鏡子轉向自己,誠實面對」是改善心智模式的起步。古人云「虛懷若空」, 一個人無論名望學識再高,若想學進新東西必須從頭學起,拋卻成見,不恥下問,才能進入一個新的境界。
自我超越最早被定義為「持續不斷的產生學習的動力」,學習事實上為了彌補目標與現況之間的差距,這也就是自我超越初期最重要的一個理論:「不斷的釐清自己真心想要的是什麼,然後看清楚自己的現況,從中就會發現差距,產生改變的動力。」
首先要建立個人願景(目標),看清楚自己的現況,透過創造性張力克服阻礙自己前進的阻力,由於創造性張力通常會夾雜著負面情緒(焦慮、悲哀、氣餒等),張力的抒解只有兩種可能途徑:把現況拉向願景,或把願景拉向現況。最後會發生哪一種情形,在於我們是否對願景堅定不移。
共同願景通俗來說就是:我們要創造什麼。而組織成員必需要先有個人願景,透過成員彼此的互動與參與,逐層凝聚共識,使願景既是組織的目標,也是個人成員欲達成的願望。共同願景對學習型組織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為學習提供了焦點與能量。缺少願景的情形下,充其量只會產生「適應型的學習」,只有當人們致力於實現某種他們深度關切的事情時,才會產生「創造型的學習」,因此組織要如何達到彼此願景真正分享及融匯,學習聆聽是第一步,聆聽往往比說話還難,尤其對有己見、意志堅強的管理者更是如此,聆聽者需要開放的胸襟與意願來容納不同的想法。
下午至拂水山莊參訪,聆聽莊主分享人生經驗,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能夠看清自己的本質及所想追求的東西,體悟到人的生命只是的自然界中微不足道的存在,真正物質上的追求最終都如浮雲一般;一個人能夠誠實的面對自己,與自己對話而後朝這目標前進,無疑是改善心智模式及自我超越的最佳典範。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0.05.20
課程地點:暨大A302教室
學系:109終發碩一(提前入學)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吳沂倩
從一個傳統美食進入終身學習的思考脈絡!透過討論來激發傳統技藝與終身學習要如何跨世代的傳承,首先,需要思考的是「傳統」這件事對於個人或文化的意義與價值,好比今天所享用的「挖貴」,跳脫美食之外,這樣的食物背後具有歷史的痕跡,在農業時代,這樣的食物卻是最經濟實惠能溫飽的食物,親友齊聚一堂,從備料到製成,過程中談天說地充滿歡笑。當世代蛻變,這樣的場景、這類的美食,即成為一種時代的印記,而在現在衣食無缺的世代中,若能透過機構、計畫或方案讓這樣的傳統食物或技藝得以傳承,保留歷史的軌跡,同時也做到世代傳承、文化交流,讓終身學習能夠更接地氣、落實生活化。
老師在課堂中提及了三生有幸,亦即創造「生命學習、提升生活品質、促進生技發展」,並提醒同學們「上善若水,水善力萬物而不爭」,任何的學習都該保持善念,學習的態度應該如同水一般的清澈,並永續讓學習融入於個人生活中。
同時我們也是本週報告的小組,而在準備終身學習週的過程,彷彿體驗了各國在推行終身學習的活動中,並讓我們重新省思自己身在台灣,能否就自身的社區、生活環境去推動這樣的終身學習理念。
而第二組透過報告則讓我學習到身為一位終身學習者的內涵為何?終身學習就好比回教可蘭經所提及「人的學習應自出生至墓穴」,學習的態度和習慣才能真正的讓自己成為好的終身學習者。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0.05.16
課程地點:暨大A203教室、拂水山莊
學系:109終發碩一(提前入學)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林彥妮
今天在哈佛教室跟專班同學一起上課,專班同學上課的氣氛很歡樂,也很團結,第一個主題是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專班同學口條專業,也適時舉例,每每在聽到有不懂的地方時,報告人接下來說的就回答出問題,在準備時就先預測聆聽者會有的問題,整體告報很有系統,在報告中也發生了小插曲,影片的聲音沒辦法正常撥放,正當報告人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時,非同組的專班同學,拿出手機撥放到一樣的位置,讓聲音跟影像同步,看到專班真的很有團隊合作的精神,不管任何崗位,都可以互相團結,非常值得學習,最後回饋時,班代也建議我們可以用3個優點,1個缺點來回饋,會變得更正向。
第二組報告的是共同願景(shared vision)的塑造與經營,這個主題是由兩位在全家、台糖工作的學長報告,他們把自己的專業領域融入報告中,舉出實例讓我們更清楚主題內容。
下午到拂水山莊,聽了莊主的人生哲學,從不同的角度看世界就會有不同的體悟,莊主原本從事建築業,畢業之後在台北學習,因緣際會與一位智者討論佛學而有所體會,開始有了不同的觀點看人生,一直嚮往山上生活,更從中體悟:花草生命皆朋友,在都市工作7.8年後,來到南投,開始種植五葉松的生活,創造了屬於這片土地的價值,拂水山莊這一代有天然的泉水,早期以種植筊白筍為主,而莊主有著與眾不同的愛,種植許多五葉松,研製了五葉松相關產品,如:五葉松饅頭、酵素,在這片土地上開始民宿、露營區,讓更多人能貼近大自然,家族也有著多角化經營,大家有著不同的發展。
煮著一手好菜的莊煮夫人,也是精通花藝的林老師,邀請了退休校長展現茶藝的美,兒子彈了一手好古琴,好花、好茶、優美的古琴、搭配著美景,非常愜意,也看到了莊主家終身學習的精神,是終身學習家庭典範。
這次的參訪體會很深,看到了終身學習落實在個人生活中、在家庭中、在事業上、以及最重要的是願意無私分享,呼應了在組織中個人需要先自我超越,創造創造性張力,突破結構性衝突,進而將這種氛圍擴散到整個社區與生活環境。
共同願景
課程:組織學習研究心得-共同願景
課程時間:2020.05.19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學系:109 終發碩一班
學生:李昭婷
學號:109409505
今天很感謝佳慧與志霙同學的報告分享,PPT做得很棒!內容解說淺顯易懂,總能帶給我省思的力量。一個人的想法,變成一群人的共同願景,前提是要有發自內心的意願,這足以在人們心中形成一股深受感召的力量,共同願景對學習型組織是非常重要的,它提供了焦點和能量,單靠組織中的領導者,或是組織中的任何一個人,是無法成功打造「學習型組織」的,組織成員應由衷地主動投入、努力學習、追求卓越,因此,要如何讓組織的願景外顯化,充分展現組織的精神,進而訂立短期、中期、長期目標,一步步達成共同目標,走向組織共學、共好以及共同成長的美好未來,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要學習的課題。
在討論中分享
(1)你曾經參加過任何偉大的團隊嗎?(2)這個團隊有什麼特殊之處?(3)我們應該對什麼奉獻自我?(4)我們的團隊要如何創造出那樣的感覺?
我在進入校護職場之際,就自發性加入彰化縣急救教育推廣中心擔任CPR指導員,這個團隊的共同願景是為了教會更多人懂得如何救人而存在,我們利用每週三下午犧牲個人休息時間,每學期依安排期程陸續至彰化縣275所國中、小學,進行教職員工的CPR+AED教學、筆試及技術實作,協助取得合格急救訓練證照,畢竟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意外通常來得突然,令人措手不及,如果能把握這4~6分鐘的黃金時間進行急救,或許可以避免掉很多家庭破滅的悲劇,減少人生中的遺憾,很高興在多年以後得到的反饋,是這些曾經指導過的人當中,有人因此成功挽救回家人寶貴的性命,這是最令我感到欣慰的一件事,也印證了學習型組織共同願景的重要性。
組織學習 共同願景
課程:組織學習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2020.05.19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學系:108 終發碩一
老師 : 吳明烈
學生:林志霙
學號:108409512
報告導讀:共同願景
如何有共同願景,願景不只是一個人的願景,是必須與大家進行結合,大家也必須是要有共同的願景才能有實質的推動,推動起來也會有更大的能量也能帶來更大的效益,那我們在推動一個方案或是願景的時候都需要有很強大的理念。
那我們在願景裡面應該更清楚自己想要的是甚麼,我們能在願景內創造甚麼,我們是不是能在組織中帶來更大的效益。
我覺得組織裡面的推動者也是最大的重點,如何讓底下的員工也能有很大的願景但這些願景是自己發自內心而不是用強逼的方式或是讓員工覺得我們就是要來工作賺錢說一就一一板一眼,而是讓員工每天來都帶著很大的動力與創造力,這樣的工作效益跟工作成果都能有更大的效益及成果。
就我的壘球隊來說:不管事一個組織或是團體來說共同願景都是最大的重點。
我們必須大家都要有共同的願景,這個過程才能更強大,才能更好的推動,成現出來的成果會比原本所預想的成果更好成效更大,所以我覺得環境也是也很大重點,自己的內心也應該很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甚麼才能更明確地去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