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中正大學 高齡碩一606751010 黃馨儀
2018-05-17, 週四 21:23
2018.05.11(五)
授課日期:2018.05.11 (週五)
授課地點:中正教育二館531教室
課程:架構6:五項修練之共同願景的塑造與經營/架構9:第六項修練之知識管理
指導教授:吳明烈 博士
學生:中正大學 高齡碩一606751010 黃馨儀
授課心得:
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包括一系列企業內部定義、創建、傳播、採用新的知識和經驗的戰略和實踐。這些知識和經驗包括認識,可以是個人知識,以及組織中商業流程或實踐。
知識管理是一項在1990年代中期開始在全球崛起的學術與商業應用主題,針對個人及社群所擁有的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確認、創造、掌握、使用、分享及傳播進行積極及有效的管理。其主要涵蓋的固有理論及應用層面包括學習型組織、企業文化、資訊科技應用,及人事管理等。而由於知識管理的概念通常與企業的各種改善願景扯上關係,知識管理在現今企業上的實踐愈來愈受到重視,亦因此為顧問和科技公司帶來了不少商機。知識管理在非商業上的應用亦很廣泛,其中維基百科經常被指為網際網路上其中一個最成功的知識管理系統。
所謂願景,由組織內部的成員所制訂,藉由團隊討論,獲得組織一致的共識,形成大家願意全力以赴的未來方向。所謂願景管理,就是結合個人價值觀與組織目的,透過開發願景、瞄準願景、落實願景的三部曲,建立團隊,邁向組織成功,促使組織力量極大化發揮。
願景形成後,組織負責人應對內部成員做簡單、扼要且明確的陳述,以激發內部士氣,並應落實為組織目標和行動方案,具體推動。
柯帛江 107/5/11
2018-05-16, 週三 16:37
共同願景的塑造與經營+知識管理
授課日期:107/5/11
授課地點:中正大學教育二館531教室
課程:架構六:五項修練之共同願景的塑造與經營
架構9九:第六項修練:知識管理
任課老師:吳明烈 教授
系所:成教所碩一
學號: 606710007
學生:柯帛江
在現今社會知識便是資產,公司競爭力的來源。不論何種產業,為了維護企業的優勢,紛紛引進知識管理,在台灣也有越來越多的公司投入,但隨著每間公司的投入KM的理由及看法不同,也產生出不同的切入角度及結果。
若能做好個人知識管理,能幫助我們日理萬機,使工作、生活更有效率,例如運用行事曆軟體記下自己的行程及規劃,也是個人知識管理之一。
三創:創意、創新、創業
活用「創意」、激發「創新」 、引向「創業」
什麼是願景
願景一詞的意思:「所嚮往的前景」,「願景對一個組織來說,是一個現實的,可信的,有吸引力的未來」。就是「未來會是什麼樣?」「怎麼打造經營?」
每個企業願景使命一定有不一樣的目標及憧憬,舉工作場合的例子: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總院區)
願 景:健康守護, 醫界典範
使 命: 秉承優良傳統 , 培育卓越人才, 發展
前瞻性的研究 , 提供高品質與人性
化醫療, 樹立醫界典範
價 值: 生命無價, 健康至上
定 位: 世界第一流的大學醫院
核心價值: 正直誠信, 創新卓越, 團隊合作,
健康尊嚴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
使 命:中台灣健康守護
願 景:成為民眾最信賴的大學醫院
核心價值:正直誠信,創新卓越,團隊合
作,健康尊嚴
近中遠程目標:追求卓越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發展原創性之特色醫療,成為民眾最信賴的大學醫院
一樣是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在不同院區即有不同的願景,利用區域性(在地性)、文化差異等創造出獨特性特色及亮點,從中帶動行動。
最後後山的裝置藝術,運用團隊學習及套用組織學習所學到的融入進行創意裝置藝術活用「創意」、激發「創新」印象深刻。
107.5.11
學號:606751007
中正大學高齡所
教育二館531
今天的課程都是在中正大學上課,早上是知識管理及共同願景的理論報告,一開始老師先說明何謂知識管理,在組織團隊中,如何將每個人的的知識,有系統的統整起來,分門別列做好管理,成為組織的原動力;同理,在組織團隊中,如何將個人的願景變成組織共同的願景,並努力前進,是很重要的;下午老師帶我們到後山散步,下午的空氣雖然炎熱,但因為學校樹木茂盛,微風徐徐,非常舒服,我們在草地上進行了裝置藝術的比賽,套用組織學習所學到的內容,做出簡單的裝置藝術,非常特別有趣。
中正大學 成碩一606710006施佩其
2018-05-16, 週三 14:17
組織學習研究 架構7~8
組織學習研究 架構7~8
授課日期:2018.04.27 (五)
授課地點:嘉義密室逃脫、中正教育二館531教室
課程:架構7 五項修練之團隊學習
架構8 五項修練之系統思考
指導教授:吳明烈 博士
學生:中正大學 成碩一606710006施佩其
授課心得:
今天的課程非常的有趣,報告組針對團隊學習及系統思考的架構,讓我們體驗密室逃脫,而密室逃脫的技巧必須要團隊一同思考、一同解密。密室逃脫的玩法是,選擇一個密室主題,限時60分鐘,時間內要靠密室裡給的各式線索尋找開鎖或開門的密碼。我們這一組是「人生經驗老到組」,所以大家都很努力的尋找可疑線索,但是缺乏團隊思考,原因就是沒有一個領導者主導這件事情,使得大家雖然都很有幹勁,但是卻沒有解答的順序。
這個經驗告訴我們,團隊裡「領導」是非常重要的,而其他成員必須信服「領導」,否則一人一個意見一個答案,就像我們這組一樣「無頭蒼蠅」亂亂飛。
組織學習研究課後反思心得
課程時間:2018.04.22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教育學院A307室
學系:105終發專班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學生姓名:王縈縈
學號:105436511
第一次與專一的同學一起報告,因離開熟悉的舒適圈,重新到一個新環境,新的人員組成,並且要一起完成事情,心裡非常忐忑。
有時煩惱是自己尋的,其實同學們人都非常NICE。
在小組報告討論的過程中,從組員們身上學到了很多,看著我們一起合作欣賞不同的簡報模式與拼組整合成一份我們小組的報告。
夥伴明確定出每個步驟的完成期限。(有別與以往合作的隨興方式,讓我感到驚訝,也感覺甚好)
小組報告的歷程與結果也充分發揮老師分享的五段式學習法:我看見、我感受、我領悟、我學習、我分享。
當然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自己小組報告的內容,因此五段式學習法的「學習」並做「分享」無庸置疑,而透過小組討論歷程「看見」了不同的夥伴,「感受」自己當下的心情,也「領悟」到自我結構性衝突的迷思。
期許自己能不斷的終身學習,自我超越(保持創造性張力,認清結構性衝突)。
而心智模式中,最大的重點莫過於左手欄的練習。也希望不久後的自己,說話能越來越圓融。
其他組別報告的「討論與深度匯談的不同』透過實作讓我們更加釐清盲點。最後也期許自己在工作上能夠有多一點的深度匯談呀!
組織學習
授課日期:107/5/11
授課地點:中正大學教育二館531教室
課程:知識管理
任課老師:吳明烈 教授
系所:成教所碩一
學號: 606710014
學生:陳舫
知識管理有兩種:個人知識管理,組識知識管理。Ex:顧客管理
知識獲得:非常重要,可以是個人與組織的學習。
知識盤點:妳要去盤點妳有多少知識。例如:人與人的交流、網絡社群的連結。
知識儲存:專業的術語與專業的技能。
組織記憶:像是知識庫。
最佳實務:用一套最好的方法去完成一件事,他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以經營公司來說,要怎麼去做一個行銷,要怎麼做好最佳的行銷。
知識分享:要跟他人分享你的知識,閱讀可以增加知識,對話可以啟發智慧。
*當你有一份知識,我也有一份知識,相互交換,就可以相互增長知識。
知識創新:
三創:創意、創新、創業
創意:產生前所未見的點子與想法
創新:就是把創意加以實踐落實的過程
甚麼是知識管理:是一種管理的方法與工具,組織藉此在組織內累積智慧資本。在知識型企業中,建構有效的系統整理大量知識,促使個人知識和組織知識結合產生綜效,使知識能夠有效的累積、搜尋、創造、流通與加值
終身學習專題研究 :【學習型城市專業培力工作坊】與會心得
日期:2018.05.04(五)
地點:暨大人文學院國際會議廳
學 號:106409506
學 生:林秋玉
5月4日(五)在我們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文學院國際會議廳舉開「教育部107年學習型城市專業培力工作坊」的研習會,這是一場非常精彩的課程,邀請到非常多資深專業的講師:吳明烈教授楊國得教授蔡秀美教授蔡宜君教授林嫻如秘書謝馥蔓教授…等。我們暨大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的老師吳明烈教授,他是本國教育部全國性學習型城市領航計畫主持人,生動活潑與即時反應的主持,讓整天的研習課程中的沒有冷場,尤其中午帶著大家到桐花樹下吃午餐(自由參加)的建議,也是非常的特別。讓我想起前一次在上老師的實作課程的小組討論,也是讓大家走出教室,來到戶外,享受難得的桐花季的饗宴,那是個輕鬆又美好的學習。
本次課程中,主講人楊國德教授(目前任職於朝陽科技大學銀髮產業管理學系與高師大成教所) ,他為我們分享了2015及2017年巴西、中國、愛爾蘭、韓國、英國等國際學習型城市標竿案例,與亞州的中國北京、杭州等學習型城市標竿案例。
英國是歐洲綠色首都、為2015聯合國選定全球12個學習型城市個案實例代表之一。它強調創業、文化創新、融合經濟、公共生活責任、社會正義、透過正規學校、非正規社會體系,希望在未來(2030年)成為將終身學習教育訓練融入創業、創造區域就業機會、在地文化塑造、公私部門(例如:就業服務中心、大學校院、地方政府、教育部門、資助企業單位、EU建設補助、地區協會、社區組織、國際諮詢專家、彩卷盈餘補助等)資源連結整合,吸引投資、促進經濟、縮減貧富差距、厚植全民永續生活品質的「知識創新經濟的典範」:
2010年11起的青年創業策略行動方案。
2014年7月學習型城市行動及立法、出版報告。例如:18-30歲的師資培訓,深入到中小學及終身學習機構增加了15%。
2015年除聯合國決定集結70個組織、200位夥伴建立「學習型城市夥伴」(LCP) 、發展學習型城市外,也於9月推動的產學合作..,讓研究卓越排名(REF)從2008年的52至2014年大幅提升到26。
2016年聯合國訂為終身學習年,持續到2017年。
2017年聯合國選定全球16個學習型城市個案實例又包括了代表國家之一的英國。
2020年前公部門大學新校區提供12000個新工作,由「重工業」轉型到「知識經濟」。
2020年PASCAL會議。
中國北京也為2015聯合國選定全球12個學習型城市個案實例代表之一,讓人比較有印象的是:
1999年開始為迎接2008年的奧運會所做的前置作業的規劃與團隊努力。
2013年主辦國際學習型城市研討會。
楊教授也介紹了目前北京市政府市教委會推展成人繼續教育、社區教育終身學習平台的現況,除了環境保護等需求待滿足外,每年800萬人參加繼續教育課程、終身學習設施的增設,讓「學習型北京」愈見成熟!
2015年推展數位閱讀研討會、數位閱讀嘉年華。
2017年中國北京也再次成為全球16個學習型城市個案實例之一,發展數位創意產業、學習科技,提供正規、非正規、非正式等學習。
蔡宜君教授也分享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13年訂定了全球學習型城市指標架構。其基礎條件包含了1.資源的動員與運用、2.所有利害關係人的參與和管理、3.強烈的政治意志與承諾。廣泛的好處有1.個人增能與社會融合2.經濟與文化繁榮3.永續發展。
蔡秀美教授分享了台灣自1998年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學習型社區」方案->2002年通過「終身學習法」、行政院推動「挑戰2008國家重點發展計畫-新故鄉社區營造」、教育部「社區教育學習體系計畫」->2005~2008「社區教育學習體系計畫」,陸續有台北縣、苗栗縣、台南縣、高雄縣、屏東縣、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嘉義縣、台南市加入->2010年「學習型城鄉計畫」->2013聯合國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倡導「全球學習型城市」(第一屆大會)->2015年推動「學習型城市計畫」政策至2018年台灣共有15個縣市參與。
除了台北市「智慧城市與六項人文城市、生態城市、水岸城市、健康城市、福利城市、安全城市願景」外,整合各類學習資源、建置學習型城市網站、運用科技終身學習、培育社區人才、提倡社區學習文化(推展閱讀活動、讀書會、推薦學習楷模..) 、進行學習型城市國際交流也是它們主要進行的活動。
而我們南投縣則以「打造綠活城鎮,從『投』學習」囊括綠活願景、健康食安、技藝創客、好客服務、綠色交通、友善空間為訴求。
特色一:是具推動產官學團隊(南投縣學習型城市推動委員會、南投縣學習型城市執行小組、縣政府、教育處、暨南大學人社中心)合作模式,共同陪伴、協力。(包含埔里、魚池、國姓、中寮、竹山、草屯等地區) (各議題執行團隊包含公部門、非營利組織、學校等)
特色二:進行社會資源盤點與整合,以教育處為中心,另包含(教育單位):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海大學、大成國中、魚池國中、溪南國小、濁水溪社區大學、水沙連社區大學、貓羅溪社區大學、廣福國小、北投國小等 。(政府部門):縣政府、農業處、文化處、觀光處、環保局、交通部、觀光局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魚池鄉公所、國姓鄉公所、農改場等。(民間組織):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大埔里地區觀光發展協會、魚池鄉東光社區發展協會、魚池鄉鹿嵩社區發展協會等。(企業組織):魚池鄉農會、大埔里地區觀光發展協會、大埔里文創協會、南投縣民宿觀光協會、竹生活文化協會。
特色三:學習方案能緊扣目標,運用跨團隊組織學習的方式(綠色生活、空汙減量、食農教育、藝術技藝、走讀城鄉、公民記者)來達到「生態.宜居的綠活城鎮」(綠活願景、健康食安、技藝創客、好客服務、綠色交通、友善空間)的目標。
課堂中聽了許多的實例,聽到台灣學習型城市的發展,前三年著重在於建構核心共同指標(包含組織法制、資源投入、策略運作、效益產出四大構面,並要與國際組織連結與接軌)
2018年重點則在於協助引導縣市發展在地特色。個別指標(包含在地連結、創新作為、亮點特色等三大構面),這些需考量台灣本土需求與各縣市發展特性,在領航團隊透過國際組織與國內外研究、推動委員等專家學者意見,加上縣市政府實務操作經驗的資源連結,相信「台灣學習型城市」定能達到「樂學、樂業、樂活、樂居」的願景,讓更多人受惠。
這場知識性的學習盛會,真的是讓所有與會的人都受益良多!真是感謝主辦單位用心的策劃,與所有講師專業的分享,和工作人員的辛勞。感謝您們!
終身學習專題研究 :【學習型城市專業培力工作坊】與會心得
日期:2018.05.04
地點:暨大人文學院國際會議廳
學 號:106409506
學 生:林秋玉
5月4日(五)在我們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文學院國際會議廳舉開「教育部107年學習型城市專業培力工作坊」的研習會,這是一場非常精彩的課程,邀請到非常資深專業的講師。例如我們暨大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的老師吳明烈教授,他是本國教育部全國性學習型城市領航計畫主持人,生動活潑與即時反應的主持,讓整天的研習課程中的沒有冷場,尤其中午帶著大家到桐花樹下吃午餐(自由參加)的建議,也是非常的特別。讓我想起前一次在上老師的實作課程的小組討論,也是讓大家走出教室,來到戶外,享受難得的桐花季的饗宴,那是個輕鬆又美好的學習。
本次課程中,第一節課的主講人楊國德教授(目前任職於朝陽科技大學銀髮產業管理學系與高師大成教所) ,他為我們分享了2015及2017年巴西、中國、愛爾蘭、韓國、英國等國際學習型城市標竿案例,與亞州的中國北京、杭州等學習型城市標竿案例。
英國是歐洲綠色首都、為2015聯合國選定全球12個學習型城市個案實例代表之一。它強調創業、文化創新、融合經濟、公共生活責任、社會正義、透過正規學校、非正規社會體系,希望在未來(2030年)成為將終身學習教育訓練融入創業、創造區域就業機會、在地文化塑造、公私部門(例如:就業服務中心、大學校院、地方政府、教育部門、資助企業單位、EU建設補助、地區協會、社區組織、國際諮詢專家、彩卷盈餘補助等)資源連結整合,吸引投資、促進經濟、縮減貧富差距、厚植全民永續生活品質的「知識創新經濟的典範」:
2010年11起的青年創業策略行動方案。
2014年7月學習型城市行動及立法、出版報告。例如:18-30歲的師資培訓,深入到中小學及終身學習機構增加了15%。
2015年除聯合國決定集結70個組織、200位夥伴建立「學習型城市夥伴」(LCP) 、發展學習型城市外,也於9月推動的產學合作..,讓研究卓越排名(REF)從2008年的52至2014年大幅提升到26。
2016年聯合國訂為終身學習年,持續到2017年。
2017年聯合國選定全球16個學習型城市個案實例又包括了代表國家之一的英國。
2020年前公部門大學新校區提供12000個新工作,由「重工業」轉型到「知識經濟」。
2020年PASCAL會議。
中國北京也為2015聯合國選定全球12個學習型城市個案實例代表之一,讓人比較有印象的是:
1999年開始為迎接2008年的奧運會所做的前置作業的規劃與團隊努力。
2013年主辦國際學習型城市研討會。
楊教授也介紹了目前北京市政府市教委會推展成人繼續教育、社區教育終身學習平台的現況,除了環境保護等需求待滿足外,每年800萬人參加繼續教育課程、終身學習設施的增設,讓「學習型北京」愈見成熟!
2015年推展數位閱讀研討會、數位閱讀嘉年華。
2017年中國北京也再次成為全球16個學習型城市個案實例之一,發展數位創意產業、學習科技,提供正規、非正規、非正式等學習。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13年訂定了全球學習型城市指標架構。
其基礎條件包含了1.資源的動員與運用、2.所有利害關係人的參與和管理、3.強烈的政治意志與承諾。廣泛的好處有1.個人增能與社會融合2.經濟與文化繁榮3.永續發展。
台灣自1998年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學習型社區」方案->2002年通過「終身學習法」、行政院推動「挑戰2008國家重點發展計畫-新故鄉社區營造」、教育部「社區教育學習體系計畫」->2005~2008「社區教育學習體系計畫」,陸續有台北縣、苗栗縣、台南縣、高雄縣、屏東縣、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嘉義縣、台南市加入->2010年「學習型城鄉計畫」->2013聯合國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倡導「全球學習型城市」(第一屆大會)->2015年推動「學習型城市計畫」政策至2018年台灣共有15個縣市參與。
除了台北市「智慧城市與六項人文城市、生態城市、水岸城市、健康城市、福利城市、安全城市願景」外,整合各類學習資源、建置學習型城市網站、運用科技終身學習、培育社區人才、提倡社區學習文化(推展閱讀活動、讀書會、推薦學習楷模..) 、進行學習型城市國際交流也是它們主要進行的活動。
而我們南投縣則以「打造綠活城鎮,從『投』學習」囊括綠活願景、健康食安、技藝創客、好客服務、綠色交通、友善空間為訴求。
特色一:是具推動產官學團隊(南投縣學習型城市推動委員會、南投縣學習型城市執行小組、縣政府、教育處、暨南大學人社中心)合作模式,共同陪伴、協力。(包含埔里、魚池、國姓、中寮、竹山、草屯等地區) (各議題執行團隊包含公部門、非營利組織、學校等)
特色二:進行社會資源盤點與整合,以教育處為中心,另包含(教育單位):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海大學、大成國中、魚池國中、溪南國小、濁水溪社區大學、水沙連社區大學、貓羅溪社區大學、廣福國小、北投國小等 。(政府部門):縣政府、農業處、文化處、觀光處、環保局、交通部、觀光局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魚池鄉公所、國姓鄉公所、農改場等。(民間組織):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大埔里地區觀光發展協會、魚池鄉東光社區發展協會、魚池鄉鹿嵩社區發展協會等。(企業組織):魚池鄉農會、大埔里地區觀光發展協會、大埔里文創協會、南投縣民宿觀光協會、竹生活文化協會。
特色三:學習方案能緊扣目標,運用跨團隊組織學習的方式(綠色生活、空汙減量、食農教育、藝術技藝、走讀城鄉、公民記者)來達到「生態.宜居的綠活城鎮」(綠活願景、健康食安、技藝創客、好客服務、綠色交通、友善空間)的目標。
課堂中聽了許多的實例,聽到台灣學習型城市的發展,前三年著重在於建構核心共同指標(包含組織法制、資源投入、策略運作、效益產出四大構面,並要與國際組織連結與接軌)
2018年重點則在於協助引導縣市發展在地特色。個別指標(包含在地連結、創新作為、亮點特色等三大構面),這些需考量台灣本土需求與各縣市發展特性,在領航團隊透過國際組織與國內外研究、推動委員等專家學者意見,加上縣市政府實務操作經驗的資源連結,相信「台灣學習型城市」定能達到「樂學、樂業、樂活、樂居」的願景,讓更多人受惠。
這場知識性的學習盛會,真的是讓所有與會的人都受益良多!真是感謝主辦單位用心的策劃,與所有講師專業的分享,和工作人員的辛勞。感謝您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