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內容:第十四章~第十六章
課程時間:2021.12.11(星期六)
課程地點:R104
學系:終發所碩專班一年級
學生姓名:蔡育蓁
學生學號:110436517
老是狀態不是年齡,在老年化的社會高齡者的比例增加,當生命跨越了中線,也意味人生進階下個階段,不再需要為子女擔心,生活也漸趨穩定,日子可以是為自己而過.因此我覺得樂齡學習的實施成為台灣目前重要的政策之一,政府在積極發展長照的政策下也應該要將樂齡學習當成必要的一環,如果能讓中高齡者能藉由各種學習的活動,活化自己的生命參加群體活動, 在這些活動中互相勉勵激勵彼此, 自然能減緩老化,幫助他們尋找屬於愜意的天地.
當世界不斷進步,需要學習的事物日新月異,隨著3C產品網路的普及,資訊傳播的速度飛快,學習文化自然也要不停的更新與時俱進,新學習文化的塑造與發展勢必越趨重要.
政府應該將教育視為重要的政策,做全盤的考量不只是提供硬體設施更應該
充分了解世界與趨勢,了解民情,為學習者提供最適當的平台.才能將學習文化發揚光大.
在國際終身學習大趨勢裡,我覺得促進弱勢團體及低學習參與者的學習
是最重要的,我一直相信教育能夠改變人生, 如果每個人都能得到適當的教育,累積了知識,雖然不一定能保證可以過什麼生活,但是絕對能活得更自在.如果能幫助弱勢團體有機會能多學習,可以給他們多點機會,增加更多優勢, 讓他們對自己跟生活充滿希望,或許弱勢不會是一直持續,他們也許有機會過更好的人生.
第十五單元 高齡學習理論與實務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
課程內容:第十五單元 高齡學習理論與實務
課程時間:2022.1.4(二)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報告同學:謝雋玲、曾美陵
學 系:終發碩一
學生姓名:張玉琳
學生學號:110409518
心得:
今天的分享者雋玲同學在高齡產業十餘年的實戰經驗,從理論上到現場的直接面對長者更甚至面位長者的教育者,其工作領域管轄上的專業知識廣闊,資料整理、台風展現以及豐富的內容讓人看到用心。
教育部對於「高齡學習理論與實務」每一段時間,都會在執行面做滾動式修整。 而去年出版的『學習社會白皮書』,是目前成人教育學習最新的走向指標。其間的核心理念以及六大策略,除原來的學理區域,更積極的推廣「創新」、「網際網路」、「國際」、「代間」、「跨文化」。
因COVID-19疫情在這兩年的影響下,教育部首推把「網際網路」和「國際」兩個政策給緊急推至線上要求全國樂齡中心能開始實施「線上課程」。
就我所知台北的樂齡中心及北部的高齡者似乎也都還能接受,甚至有些是喜愛的。但就中部、南部的樂齡中心而言,首先發難有問題的,基本上都是教學者與中心處,因為有些高齡者是不使用對高科技的電子產品,意思是有些高齡者他們沒有手機的,這使線上課程更難推動。
去年的疫情讓身旁的教學者瘋網路熱學習,學著如何利用網路教學、如何主持、如何賣萌、如和販售..。
這種階段性的另類集體訓練學習,也是另一種成人再教育的學習狂熱。
110年其間的「代間」、「跨文化」課程學習,是我常喜愛的區塊。
就我的解讀感覺由”戲劇”做輕接軌,讓也「移地學習」成為一種教育風潮。
教育部的推廣教育似乎一直滾動著、思考著,如何能帶領一群高齡長輩及一般講師衝出疫情COVID-19窘境,讓學習衝出不受區域不受時間所圈限。
讓未來高齡學習可以是更自主也更樂學的方式進行。
每個人都需要「改變學習」 也要「學習改變」。
110409513葉吉良
2022-01-10, 週一 15:13
第十五單元:高齡學習理論與實務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標題:第十五單元:高齡學習理論與實務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報告同學:謝雋玲&曾美陵
課程時間:2022.01.04(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110終發碩一
學生姓名:葉吉良
學生學號:110409513
高齡學習以第三年齡為目標對象其定義為自退休開始至身心開始快速衰退時期這是個人成就和自我發展時期,五十五歲為台灣一般公民營機構自願退休的平均年齡也是高齡教育對象的下限,目前台灣平均壽命為81.3歲而人生最後一哩路受限於失能、臥床、嚴重慢性病等,2019年不健康生存年數,創下8.5年歷史新高還有增加趨勢,所以55歲或65歲退休到73歲還有約8-20年是高齡學習時光,國人應提前接觸高齡教育訊息及安排退休後高齡學習計畫與方向尤為重要。
如何提高第三年齡的高齡學習兩位同學除簡報理論內容說明詳細更帶入工作中如何與高齡互動及交流的經驗與活動,並利用簡單的疊盃活動讓同學們體驗高齡者的觸感與動作遲緩,讓同學親身體會高齡者的身體狀況有利以日後設計活動能更符合高齡者的需求,感謝同學讓我對高齡學習理論與實務有更深入的了解。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2.01.08(六)
課程地點:南投稅務出張所、南投文化局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廖珮婷
學號:110436504
學習心得:
上午的課程在南投稅務出張所進行,並與所友會的精彩活動結合,非常高興能與優秀的學長姊們交流分享,是既難得又珍貴的機會;下午到南投文化局參訪及上課,由身為副局長的玉蘭學姊親自為我們導覽,我們參觀及欣賞了許多竹編及繪畫作品,在經過藝術文化的心靈洗滌後,我們進行本學期課程的心得報告分享,除了同學們精彩的學習收獲分享,還有玉蘭學姊與我們分享她在學習及做研究過程中的寶貴經驗,不論是藝術的心靈饗宴或經驗交流分享都是終身學習的一種方式。
課程學期心得:
經過一學期在終身學習這堂課中我學到的三個重點:
一、教育和學習的差異:
「教育」易侷限於系統化組織(如:學校)的正規學習,而「學習」是全面化的,與生活密不可分,不限年齡、場所、主題和型態,所謂的學習生活化,生活學習化。
二、終身學習的目的:
因為知識半衰期縮短,學習速度要大於知識改變速度。而終身學習獲益是精神和物質等多方面的。
三、終身學習的推動:
必需先了解學習的需求及知道未來挑戰為何,才能解決問題、促進發展;推動過程中,如遇到資源有限,先建立標竿典範、聚焦發展。
還有終身學習的重要精神:
學習型人生的實踐內涵:共學、共享、共好、共樂、共憶。
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練方式: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
第十五單元 高齡學習理論與實務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
課程內容:第十五單元 高齡學習理論與實務
課程時間:2022.1.4(二)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 系:終發碩一
學生姓名:鄭俊希
學生學號:110409521
心得:
人的一生有不少喜歡的東西。在收藏的過程同時也可以當中美好的回憶記錄起來。當日後看到這些東西時,那美好的回憶自然也會重回眼前。這也是我們收藏物品的意義。
在這次的課堂上我們了解到高齡學習理論與實務的概念。隨著全球人口老化的問題成為趨勢,高齡學習話題變得重要。而聽完同學們的報告也讓我發現高齡生活規劃的重要。高齡者除了面對經濟問題,同時也需要面對生心靈的問題。而為了讓我們的未來生活可以更輕鬆,提早作出規劃便顯得更重要。同時喚醒我對未來高齡生活規劃要多加注意。台灣目前也有不少樂齡學習單位。未來如何讓更多長者能夠成為高齡學習者便是一個問題。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內容:成人教育學研究Google Meet 線上視訊課程
課程時間:2021.09.28(二)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 系:終發碩一
學生姓名:賴孟真
學生學號:110409512
心得:
2021年9月28日和老師、同學們線上相見歡,同學來自各行各業,有應屆畢業生、也有和我一樣從事教育界的、有護理界的、保險業的、傳產業的、大部分是跟樂齡相關產業的,其中最讓我佩服的是有的人已經當阿嬤了,還是來進修碩士,終身學習的精神讓人敬佩,有緣千里來相會,百年修得共船渡,我們應該都是幾百年的緣分才能成為同學,這篇心得在今天2022年1月8號補寫,更是感受深刻,我們這一班被明烈老師稱為「呷」ㄐㄧㄚˇ班,因為在上課時,同學們總是會提供各式各樣的點心,吃吃喝喝好不歡樂,同學們也很樂意的在課業上互相幫忙,真的是氣氛很好的班級啊!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1.12.11(六)
課程地點:中科R104室
學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士學位學程碩士在職專班一年級
課程內容:高齡學習的實施與展望/國際終身學習的發展趨勢/新學習文化的塑造與發展/打造屬於你的個人品牌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鄭裕翰
學生學號:110436506
課後心得:
以下是本週學習的心得跟收穫:
1、 樂齡大學與樂齡學習中心的差異:
樂齡大學→附設在大學內,與大學結合、運用大學師資設備→補助一班30個學員。
樂齡學習中心→設在各鄉鎮社區,社區資源整合→逐年拓展學習點(隔年3個)。其中學習點的拓展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可以透過運用返鄉青年、相關領域人員(例如本所畢業生)、社會公益組織等。
且兩者的參與對象在教育背景及社經地位會有差異。
2、 國外的終身學習模式:法國模式及英國模式。
年齡分期:(1)兒童及青少年 (2)職業及謀生 (3)退休期 (4)依賴期
法國模式:原來的大學附設,由第二年齡教導第三年齡(我國樂齡大學參考此模式)。
英國模式(劍橋模式):社區成立,由第三年齡教導第三年齡(我國樂齡學習中心參考此模式)。
3、 高齡學習:
活躍老化(active aging):健康、安全、參與三大原則。
高齡學習系統思考:資源、機會、自我提升、動機、轉化應用、兼容並蓄、特色。
4、 有關我國終身學習制度的反思:
經過我們小組的討論,我們認為應可以更健全我國終身學習線上課程之平台架構,使其更加系統化、多元化,建置一個統整的系統也可以使我國民眾更容易去參與自我學習,並且搭配該系統設立我國的終身學習認可制度,可利用電子護照的方式來進行,其中面向可以參考我國教育部訂定之十二年國教精神「終身學習者」精神,並以其底下的三面九項可做為終身學習電子護照的分類,以此將課程做分類,使我國民眾能夠依各類別去學習,並適時予以獎勵。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標題:第十四章~第十六章
課程時間:2021.12.11(六)
課程地點:R104教室
學系名稱:終發碩專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李怡珣
學號:110436518
課程心得:
如果我們都會老,那麼盡可能活得老,也活得好!(Walter M. Bortz)
那麼該如何活得好?可效法古希臘人~適度運動以鍛鍊身體,學習新知以豐富心智,傾聽音樂以淨化心靈,開懷暢笑以擁有樂趣。此外,加上均衡飲食以維持健康會更好。
人的大腦是結構精密而且運作繁複的器官,OECD的「學習科學與腦研究」(Learning Sciences and Brain Research),發現人腦有意義的改變,係發生在生命全期中而且部分與學習經驗有關。長期的學習會實質改變腦,促進神經元(neurons)的新連結,人人需要發展終身學習腦(lifelong learning brain),透過終身學習提高人腦的可塑性與發展性,甚至改變自己的人格特質,以提昇我們的行為及生活品質。
新學習文化的發展係以終身學習為核心,當一個社會具有終身學習文化之後,新學習文化的發展,方能彰顯出成果;而在建立終身學習文化的過程中,新學習文化亦將隨之發揚光大。
小組討論:針對台灣的終身學習發展建議建立個人終身學習護照,並參照中小學課綱的學習指標設立護照課程分類大綱,增進終身學習的多樣化及各領域的均衡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