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1.12.11(六)
課程地點:中科R104
學 系:終發碩班一年級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黃玉萍
學生學號:110436502
課後心得:
老師課堂上總是字字珠璣,句句發人深省,自讀碩班以來,常有人跟我說他們佩服我的勇氣(是轉個彎說年紀大了,怎麼敢去讀書吧!),我也會引用老師說的,未來會是個學習型城市,我們是樂在學習,創造終身學習腦,我只是選擇成長跟發展,在自己的旅程當中,理性的選對方法、速度、方向和目標,積極發展成為自我導向的終身學習者。
人生在不同的階段都要有夢,讓自己的興趣發揮出來,人生就是一連串築夢追夢圓夢的過程,所謂人生有夢,築夢踏實,不同的階段也都要有自己的夢想。我想我現在也是在構築並圓滿我自己的夢想。
詩人艾略特說:「老年人應該要當個探索者,在自己的熟年生活中,愜意找到屬於自己的天地。」所以樂齡熱活,活得有熱情、活得開心、活出意義來,邁向五共的高齡學習,我想在未來也很適合勉勵自己以及分享給身邊的朋友長輩,畢竟活到老,學到老,才能活得好!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心得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1.12.11
課程地點:中科R104
學系:終發所在職專班一年級
學生姓名:劉翊真
學生學號:110436515
活躍老化
在明烈老師的課堂上,討論到國際終身學習的八項趨勢中,由於我的工作場域是在高齡者的照顧機構,因此「推展高齡學習以促進活躍老化」是我相當關注的一項。
WHO於 2002 年提出「活躍老化」的觀念,並定義為「提升民眾老年期生活品質,並達到最適宜的健康、社會參與及安全的過程。」順應國際趨勢,我國也相繼提出「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高齡教育中程發展計畫」……等高齡教育政策。
如何完善高齡教育體系?我認為最重要的:
1.必須提供高齡者終身學習的環境,以滿足長輩們再教育、再學習的需求。如同老師上課時提到的,目前台灣由教育部和衛福部主導高齡者的教育體系,如:樂齡學習中心、長青大學……等。也有民間辦理的社會企業,如埔里的「厚熊咖啡」……等。但某些區域,如原鄉地區的樂齡學習中心很難辦成,可以借助文化部的社區發展協會、或由民間立案組織如紅十字會……等單位來協力辦理。另外,由原民會設置的文健站,服務偏鄉地區和原民部落,除了據點的功能外,另包含文化傳承的目的。
2.建構無年齡歧視的跨世代融合社會。一個注重世代融合、關懷友善老人的社會,能減緩長輩們心理及社會適應的壓力;另一方面,也能跟年輕世代分享知識和技能,達到老少共學的理想。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時間:2022.01.04(二)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課程主題:第十五單元 高齡學習理論與實務
報告同學:謝雋玲、曾美陵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
學生姓名:賴孟真
學號:110409512
心得:
這堂課讓我很有感觸的是,我的公公(先生的爸爸)在60歲退休後,很感慨的跟我們這些晚輩說,在退休前五年就要開始想退休後的生活,才不會頓時失去重心,不知何去何從,好不容易的,他又找到了燃起他生命之火的興趣,就是去吹西搜米,但是命運總是捉弄人的,他身體開始有了病痛,從發現得到胰臟癌到離開人世,只有半年的時間,雖然很令人悲傷,但是仔細探究,終歸是因為沒有定期做身體健康檢查,人的生命很脆弱,現在醫學發達,是可以提早發現提早治療的,如何延長第三年齡的人生,活耀老化,快樂健康的老去,而不是躺在病床上,過著字面上的「平均壽命」。最近又重看了「一路玩到掛」這部電影,死前要做的清單、死前才結交的的摯友、死前才願意面對的事情,現在再看一次這部電影又跟以前看過的感覺有很大的不一樣,我想應該是年紀比較大了,經歷和見識也都不一樣了,看事情的角度和看到的內涵也都不一樣了。
因為我喜愛自助旅行,所以我也很喜歡寄明信片給自己,每當拿起明信片時,就會想起當時旅行的情境與心情,保留各國的錢幣也是我旅行的紀念品之一,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會一直保持著這個習慣,持續我愛的收藏。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1.12.11(六)
課程地點:中科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學生姓名:張薰予
學號:110436503
課堂上老師提及的很多延伸的舉例,像是中興新村、苗栗杜石地一號,在實際走到、身歷其境這些場域、組織或社區時,了解創造品牌的過程,能透過觀察、學習、反思、改進,持續的再學習,就如同終身學習在生活中的應用,生活就是學習。學習也是一種過程的建立、習慣、複製,且能運用於經驗中,加強聯想與聯結的能力,「打造屬於你的個人品牌」所提,個人品牌就是觀感與印象,實在是一輩子的功課,需要用一輩子去打造與維護,並需要升級。這篇文章中,在關鍵十力之中,我認為還需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排除困難找到解決的方法,以及展示呈現的能力,懂得合情合理的展現品牌,最合宜的展示能力。
高齡學學習的理論與實務
課程時間:2022.01.04 (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內容:高齡學習的理論與實務
授課教授:吳明烈
學生姓名:謝雋玲
學號:110409509
課後心得:
學生服務高齡者十餘年,有實務經驗,在理論基礎上卻只能藉由過往的教育訓練、在職教育等等片段的專業學習。藉此次報告機會,能夠系統性整理相關理論、統整所謂的古典理論,如生命週期理論、撤退理論、活動理論等。與因全球老化浪潮而產生的近代發展理論,如成功老化、健康老化、生產性老化、活躍老化等。
教育部於去年出版的”學習社會白皮書”是國內成人學習最新的政策指標,也藉此統整出來,核心理念為I Learning (我學習),當中的六大策略用六個I串起跨學科(interdiscpline)、創新(innovation)、網際網路(internet)、國際(internation)、代間(intergeneration)、跨文化(interculture)。同時也由個人層面、家庭層面、組織層面、城市層面,由小到大縱列出其目標為培養終身學習者、發展學習型家庭、推動學習型組織、建構學習型城市。
國際高齡學習發展趨勢有多元化、去限制化部分補助、部分使用者付費、鼓勵代間交流、自主學習模式的發展、在地化、社區化、生活適應與實用化、強調高齡人力的開發與應用、從福利觀走向教育觀、旅遊學習備受青睞。近二年因為COVID-19肆虐,加大弱勢群體的數位鴻溝(或數位落差),EAEA歐洲成人教育協會在2021年的主題為數位化。EAEA 將專注於數位化並提升成人教育中的數位能力。數位化正在改變當今社會;它對工作和教育等不同領域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數位能力對於促進個人成就感、就業、社會包容和積極的公民意識至關重要。COVID-19 大流行正在加速數位化進程,因此有必要適應新的工作、教學和學習形式,並增加對社交互動數位工具的依賴。為學習者提供參與社會
數位化轉型所需的能力、縮小數位鴻溝、提高對數位化對成人學習和教育的機遇、挑戰和影響的認識、提高對成人教育工作者在數位化世界中增強學習者能力所需技能的認識。
高齡學習當前重要議題為弭平數位鴻溝,加強數位賦能,避免社會排除。
110409515林儀親
2022-01-05, 週三 23:31
高齡學習理論與實務
課程時間:2022.01.04(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110學年度發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林儀親
學號:110409515
課堂報告:高齡學習理論與實務
報告同學:謝雋玲、曾美陵
心得:
今天的補充文章是一生的最愛收藏,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愛的收藏,我身邊有同學喜歡收集郵票,每個月的發行會從存款簿扣錢,寄一套郵票到家裡,自己也跟著一起做,而這些郵票還有在家中。
老師提到NTF,什麼是NTF?非同質化代幣,以太坊ERC721標準所發出的代幣,具有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獨一無二的特性,能用於驗證所有權與真偽,可以是完全虛擬化資產的代表或現實資產代幣化的形式。
同學報告高齡學習理論與實務,高齡教育的定義為1.回應人口結構的現象2.拓展生命餘年的視野3.提昇國家整體生產力4.提升高齡者生活能力。我國發展終身教育政策有1.培養終身學習理念2.增進終身學習機會3.配合改革學校教育4.建立回流教育制度5.建立終身教育體系。很多人退休之會無所事事,整天看電視被電視看,這樣只會老化的更快。應該要活到老學到老,成功老化。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1.12.11(六)
課程地點:中科R104
學系:終發碩專一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 張薰云
學號:110436513
感謝老師對我們的用心,將自己的智慧之作分享給我們,這次分享「打造屬於你的個人品牌」,讓我學習到的是個人品牌塑造與經營的關鍵十力:專業力、創新力、執行力、學習力、變革力、人格力、人脈力、感動力、影響力以及永續力。而個人品牌的內涵主要展現在三方面,包括做 人品牌(做好人)、做事品牌(做好事)、做學問品牌(做好學問)。要打造個人品牌是終身學習與努力的過程,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天賦與優勢後,透過有效的策略與方法讓自己的特色展現出更亮麗的價值,這也是終身學習是將自己品牌擦亮的一個動力與能源。
這學期也將近尾聲,在明烈老師的課堂上感受到終身學習的不同思維與發想,在不同的時間、空間,人、事、時、地、物,都可以創造出終身學習的有形、無形的價值與領會,只要有想學習的動能與機會,所有的方式都可以達到終身學習目的,這是我對明烈老師在這一個課程學習中學到的心得與感想。
第十五單元 高齡學習理論與實務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標題:第十五單元 高齡學習理論與實務
課程時間:2022.01.04(二)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報告同學:謝雋玲、曾美陵
學系名稱:終發所碩一
學生姓名:詹琪美
學生學號:110409506
學習心得:
本週是最後一組同學報告分享,從全球老化的問題談起,高齡學習的理論、目標,學習的需求及特性,也談到國際高齡學習的發展趨勢,有美、英、日及芬蘭,而國內實例有樂齡學習中心和高齡自主學習團體。對於報告內容關於高齡者的學習型理論,從哈維格斯特的發展任務論→艾利克森的社會發展論→生命週期理論→活動理論→撤退理論→持續理論。記憶深刻的是由於社會結構不斷改變,內政部2021年8日公布最新統計,2020年我國出生與死亡人口正式出現死亡交叉,也就是死亡人數超過出生人數,人口「自然增加」出現負值。年輕人無力承擔老年人所帶來的經濟、照顧等種種問題,因此老人年不能再撤退也無路可退,改為「持續理論」所以「成功老化」「活躍老化」「健康老化」等等,總而言之,就是大家要自立自強,要運動健身、要終身學習、要樂在生活、要幸福喔 ! 兩位同學有著相關實務經驗,聽著分享感覺很貼切臺灣目前真實的情況,而不會覺得只是一堆統計數據冷冰冰的,簡報製作專業且報告內容豐富,口語表達自然流暢,值得我好好學習。
老師分享的文章「一生的最愛收藏」,回想自己的昔日收藏,隨著幾度的搬家遺失或過時淘汰,漸漸不再喜歡收藏物質層面的東西,「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對有形物質太過眷戀,反而開始注重腦袋中能裝的,經由「學習」累積「知識」、經驗,再轉變成「智慧」,不但可利己亦可助人。
老師分享的「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但也要避免橘逾淮為枳。」前句解釋:攻,磨治。錯,磨刀石。全句比喻借助外力,改正自己的缺失。因此我們應該多聽聽別人的意見以利改進缺失或過錯。後句解釋:橘移到淮河以北就變成枳了。比喻事物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此句的出處:《晏子春秋·內篇雜下》:“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之所以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呢?是水土不同。因此,處理事情要因地制宜,懂得變化創新,更要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