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組織學習語學習型組織
課程時間:2020.11.24
課程地點:暨大A302教室
學系:109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吳沂倩
本週由仰福及昱蓉兩位同學為大家導讀「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從組織學習的定義理解到「學習」即是經驗持續的重組與改造,其涵蓋個人與組織,透過學習提升創造改進能力,其意涵有個人學習、團隊學習、組織學習,目的在為1.解決組織所面臨的問題2.提升組織創新與應變的能力3.促進組織成員與整體組織發展,在過程中,個人與他人透過互動發展出組織的新樣態。
組織學習歷程分為單環學習、雙環學習、個人學習,其中個人學習亦即「再學習」,透過持續性的單環學習或雙環學習,是一種自我轉換能力的學習歷程。
而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的關聯則是「組織學習是學習型組織的發展策略。」欲建立學習型組織,則需進行組織學習,並且促進組織學習。 (吳明烈,2006)
所以學習型組織有一個很重要的模式,即是行動–反省–思考–決定,不管在個人學習或組織學習,學習即是一種行動,在行動的過程中,反省、思考、修正,最後為學習做出決定。
學習型組織免不了提及美國學者Peter M. Senge在《第五項修練》中提出,組織應建立學習型組織,涵義為組織面臨遭劇烈的外在環境,組織應終身學習、不斷自我組織再造,維持競爭力。知識管理是建立學習型組織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強調學習型組織有1.自我超越:建立個人目標,更理解自己現在的狀態2.改善心智模式:脫離框架的模式,保持開放的學習態度、3.建立共同願景:團體的共同目標,共同創新,成員亦能主動積極投入個人學習、4.團隊學習:讓團隊達成一致目標的作法,個體成長的速度也會加快,並以「系統思考」作為組織架構的核心。
課程報告的最後以kahoo軟體作為情境式互動,仰福與昱蓉透過「課程複習」的設計實作令人印象深刻,也是作為同儕學習的一種典範,實踐學習型組織的意涵。
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
課程: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
課程時間:2020.11.24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學系:109 終發碩一班
學生:李昭婷
學號:109409505
今天的課程是由昱蓉和仰福同學報告「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PPT製作精美且富有內涵,實作的部分是以Kahoot設計題目,測試大家的學習成果,富有創意且能引發學習興致,真的很棒!值得我們多多學習!John Dewey曾說:「學習即是經驗持續的重組與改造」。而Argyris & Schön,1978年提出組織學習的歷程為:單環學習、雙環學習及個人學習,這三種都適合再學習,亦即從過去失敗的經驗中得到教訓,尋找正確的學習方式,我個人也非常認同這樣的再學習。明烈老師定義組織學習的意涵,是指組織透過持續性且有效的個人學習、團隊學習與整體組織的學習,有效解決組織所面臨的問題,提升組織創新與應變的能力,以促進組織成員與整體組織的發展。而「學習型組織」具有兩項基本概念:組織進行學習與組織促進學習。學習型組織具有五大要素:
1.有效的學習途徑與具體措施
2.終生學習的習慣
3.激發個人生命潛能並提昇人生價值
4.形成良好的組織氣候與組織文化
5.促成組織順應變遷與永續發展
學習型組織以Peter M. Senge五項修練中的「系統思考」作為組織架構,利用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等四項核心修練貫穿,精進整體組織。
1.自我超越:是學習型組織的基礎,學習不斷釐清並加深個人的真正願望。
2.改善心智模式:首要拋除舊思維的框架,把鏡子轉向自己,以開放的心接納別人的意見。
3.建立共同願景:打造生命共同體,幫助組織成員真心投入與奉獻。
4.團隊學習:激發群體的智慧以促進組織學習。
5.系統思考:以一種新的方式讓人重新認識自己與其所處的世界,掌握變化、綜觀全局進而開創新局,是見樹又見林的藝術。而知識管理則被認為是第六項修練,為建立學習型組織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能增進組織學習的效能。組織學習,就從現在、從個人開始做起吧!課程最後透過Kahoot的實作測驗中,幸運的我獲得老師親筆簽名的著作「107年度成人教育調查報告」,真的很開心,這將會是幫助我日後撰寫論文或是製作報告參考用的實用工具書。
成人教育學研究課堂心得-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
成人教育學研究課堂心得
課程時間:2020.11.24
課程地點:A302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主題: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系:109終發所碩一
姓名:陳昱蓉
學號:109409509
課程心得:
本週為報告組,透過與同組夥伴的學知識交流中,讓我從懵懂無知到融會貫通,非常感謝與珍惜有這樣的機會,每個人成長的文化背景,以及教育的背景迥異,思考的角度亦不同,更能將視野從「比目魚」轉變成「蜻蜓」(蜻蜓擁有複眼,能同時看到不同方向的情況;而比目魚的兩隻眼睛在頭的同一側,一次只能看到一個方向)。
本次透過「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的報告,體悟有三:
1.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平時聽講,但真正用心思考的實則不多。此次,將所蒐集的資料、資訊,內化成知識,並與同學們共同分享,是共學與共好。
2. 過去,無法完全理解《歷史脈絡性》的重要性,但經由學習的過程中體悟到:「凡事非空穴來風,跟隨著歷史的脈絡,是瞭解理論的必經途徑」。在深入瞭解各時期、各學者,對於同一理論與時俱進的詮釋,是很棒的體悟。
3. 「理論存在於生活各細節中」從組織學習、學習型組織的論點,反思在生活中,經常性的使用到各種的理論概念,僅在於實踐的當下,是否能將所學知識與實務相呼應之。
有教授指導與同學們的參與及回饋,每一次的報告都是寶貴的經驗,感謝共同學習與成長。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時間:2020.11.24
課程地點:A302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學系:109終發所碩一
姓名:林彥妮
學號:109409506
主題:「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Simon於1953年強調組織重組與發展的過程,即是學習的過程,1960年代後Argyris & Schön於《組織學習:行動觀點理論》提出「組織學習」的理論,透過持續且有效的個人學習,進而團隊學習,最後帶動組織學習,共同解決組織所面臨的問題,提升組織創新與應變的能力,促進組織成員與整體組織發展;個人學習與組織學習共同建立程學習型組織,重視組織內部的適應過程。
組織學習力程分為:單環學習、雙環學習、個人學習,皆適合「再學習」,主要學習如何有效地學習,學習基礎建立在單環學習與雙環學習的學習成果上,重要的是自我轉換能力的學習。
*學習型組織具有五大要素:
1. 有效的學習途徑與具體措施
2. 終生學習的習慣
3. 激發個人生命潛能並提昇人生價值
4. 形成良好的組織氣候與組織文化
5. 促成組織順應變遷與永續發展
透過行動、反思、決定、思考,再回到行動,不斷循環導正,美國學者Peter M. Senge在《第五項修練》中提出,組織應建立學習型組織,涵義為組織面臨遭劇烈的外在環境,組織應終身學習、不斷自我組織再造,維持競爭力。知識管理是建立學習型組織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老師分享透過大自然生活當中感受、啟發,五段式學習法看見、感受、領悟、學習、分享,如同「竹解虛心是我師」、「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蘇軾)」
最後報告組以kahoo幫大家複習本次報告內容,透過遊戲的方式,幫助大家複習學習內容,老師也送了三本書給前三名的同學,報告組內容非常豐富。
成人教育學研究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0.11.24
課程地點:A302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學 系: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班
姓 名:黃佳慧
學 號:109409504
課程心得: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
組織學習於1953年Simony誕生,1978年Argyris & Schön提出「組織學習」的理論,1990年彼得聖吉出了學習型組織一書;「學習」即是「經驗持續的重組與改造」—杜威。個人學習與組織學習建立了學習型組織,個人學習會創造組織學習但為必要卻非充分的條件,而個人學習與組織學習發展不相同的話會削弱組織效率。而Argyris & Schön,1978提出理論為:單環學習、雙環學習、個人學習這三種皆適合再學習。單環學習與雙環學習有什麼不同呢?同學用溫度例子來說明,單環學習:外界溫度到達30度,當我們覺得熱的時候反應就是開冷氣、設定25度,這即是單環學習。雙環學習:當我們接收到外面30度,當我們覺得熱的時候會考慮到是不是剛運動完吹冷氣會感冒,或是其他因素,而決定冷氣的溫度要怎麼設定比較合適,進入了“心智模型”。再學習:從過去的經驗中得到失敗的教訓後,便會尋找正確的學習方式,即為「再學習」;組織學習就是團隊學習,而組織學習即為組織行為的改變,最高層次。
吳明烈(1997)認為「學習型組織」具有兩項基本觀念:1.組織進行學習 2.組織促進學習 學習型組織具有五大要素:1.有效的學習途徑與具體措施2.終生學習的習慣3.激發個人生命潛能並提昇人生價值4.形成良好的組織氣候與組織文化5.促成組織順應變遷與永續發展。生活上我們有沒有成為學習型家庭呢?是否共同分享?共同的願景?共同學習等。彼得聖吉的第五項修練:1.自我超越(即便我們擁有任何優勢也要努力超越,保持創造能力) 2.心智模式(當自己心情好時看世界都變得很美麗,我們常用自己的固有觀念去做決定,但世界是快速變遷的,必須時常調整)3.共同願景(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有目標,而為了達成目標即能凝聚大家力量)4.團隊學習(一個人的力量如果沒有搭配整體就會造成混亂,願景要靠集體實現)5.系統思考(了解系統思考的定律、見樹也建林)。最後報告組透過Kahoot!讓大家再次整理對於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的意涵,透過遊戲使我們更加專注於學習,課堂充滿笑聲和歡愉,內容豐富充滿趣味,是一次很棒的體驗。
終發所碩專一 109436511 李宜珊
2020-11-23, 週一 15:16
11/14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的上課心得
課程時間:2020.11.14(六)
課程地點:中科104教室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李宜珊
學號:109436511
課程心得:
從教育面去看待知識管理、知識經濟
所謂的「知識管理」是指將正確的知識,在正確的時機,傳遞給正確的人。而「知識經濟」在瞬息萬變的未來更不是在於量的堆積,而是質的篩選。
所以在108課綱的種種政策的推行,都不能感受試圖將OECD終身學習關鍵能力的內涵融入其中。
在OECD終身學習關鍵能力有三大層面,分別是「運用互動工具」、「異質性團體互動」、「自主行動」。
而108課綱所訴求的是以素養為導向,強調未來學生不只是學知識,更要學素養,所以108課綱三大主軸分別為「自發」、「互動」、「共好」,期許所謂的教育不是僅止於知識的堆疊,更能使學生擁有帶得走的思辨能力。
畢竟在上網就能擷取大量知識的年代,比起擔心孩子能不能得到資訊,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擁有「分辨訊息對錯」的能力,使孩子從中體認到「眼見不一定為憑」的思辨能力,這才是教改的初衷。
在今天的課堂互動,我得到了三個很棒的收穫。首先是「系統思考、卓越行動」,面對每一個議題都可以試著去思考、從中去釐清自己架構,這才是終身學習的要義。
其次老師提到「發表是吸收的利器。」所以,所上獨創了「十全十美學術護照」,除了是記錄下自己真實參與過的,更是讓自己有動力從中開展不同的視野。
最後還有那句「一生要認識幾個國際友人,多旅行多看看。」
很多時候安逸在自己的舒適圈是可怕的,因為我們可能會錯過生命中所能經歷的美景,也可能陷入井底之蛙的窘境。
所以,知識並不是僅侷限於書本的文字,更多是要有自己生命真實的體驗。很多事沒有經歷過,說起來就是空洞,不妨走出自己習慣的圈子,一如現在的自己正嘗試在一個全新的領域進修,也更期許將來我能擁有勇氣讓自己走出台灣,看看世界上不同國家,從中找到自己活到老、學到老的無限可能。
成人教育學研究課堂心得-成人教育志業的價值與創新
成人教育學研究課堂心得
課程時間:2020.11.17
課程地點:A302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主題:成人教育志業的價值與創新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系:109終發所碩一
姓名:陳昱蓉
學號:109409509
課程心得:
從學習中培養「專業」、「事業」到「志業」的實踐,不僅是在教育方面,各行各業亦同之。若以「工作」的實際面而言是金錢,但無法用金錢衡量的則是「工作價值」。在工作中,成就感源自各層面(例如:他人的肯定、顧客的回饋…等),而工作的價值則是自己予以。
志業的成就,若起心動念能與志同道合的夥伴產生共鳴,經由共同學習、集思廣益、正向思考、廣納建言、包容成長,夥伴間的關係亦能更加融洽。夥伴即為善知識,亦為學伴。志業的實踐以「1+1>2」的共生效益為主,以永續發展為目標,並應避免「螃蟹效應」的產生。無論是個人、團體、組織,唯有透過學習與反思,精益求精、追求創新,並懂得與時俱進、接軌國際,方能創造獨一無二的價值。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時間:2020.11.17
課程地點:A302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學系:109終發所碩一
姓名:林彥妮
學號:109409506
課程心得:
主題:「成人教育志業的價值與創新」,Peters教育的三大規準,需合價值性、合認知性、合自願性,從最小幼兒教育到終身學習的成人教育,都比須符合這三大規準,因此教育常探討教育是專業?事業?還是志業?每一位教師都必須有教育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教學上的專業知識,而教育事業與志業可併行,教育專業必備的專業知識、技能、態度、專業倫理,事業:與生涯有關、生活與工作相關,志業比事業更高的層次,願意無條件付出,不濟一切報酬,願意奉獻、帶來更大的貢獻,高度承諾。如同現在的企業不僅會賺錢,還會重視工作的意義,重視價值的層次,而在工作上價錢是基礎必要的,但不能只停留在基礎層次,有了個人價值、進而帶動組織價值及社會價值。
志業創新的本質:因應改變、創造改變、領導改變,老師也透過簡單的活動,讓我們觀察人們的改變型態,最常看到的是:改變常改變顯而易見的改變,人們觀察有他的喜好與習慣,有些透過推論而發現對方的改變,造成既定的顧著,常以自己的思考模式看別人的行為,無法順應改變,改變最好是主動的參與不是被動的尊崇,需要21次的調整,反覆練習進而養成習慣,組織若有好的願景,要有好的溝通跟協調,改變需要系統思考、周延行動、專注大局、著重細節,切記:一切為改善而改變,而非為改變而改變。
組織把優勢變特色,把特色變品牌,而獨特+出色才能稱為特色,發揮1+1大於二,合作關係有槓桿效應,以發心促進發展,以有限創造無限,有限的資源包含:人力、物力、財力、環境、組織資源,人才是組織創新的關鍵,讓天賦自由,擁有天資、富有熱情、帶著正向的態度、進而把握每一次機會,每個人的天賦就像器待開發的寶藏,必須透過重要的途徑才能發展,志業創新的三化取向:差異化、精緻化(追求更好的品質)、特色化。特色課程:每一個機構規劃的課程只有這邊有別人沒有,或是別人有但是我們做的最好,而課程特色:每個課程都需要自己的特色進而吸引學生學習。
老師透過影片,講述「蠟燭難題」探討外在動機與內在動機,不同的獎勵制度影響人們的思考模式,因果式的獎勵制度是在傳統企業中最常見的方式,但行為學派的方式看似最直接的利益關係,卻不是最有效達成目標的方法,反而是內在動機激起學習者的興趣,開闊思考方向,從不同面向看到不同的可能性,演講者最後也提到「如果克服這種因循、危險、理想化的獎懲制度,我們可能可以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