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課程時間:2022.03.15 (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內容: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報告同學: 張芠寧、梁燕珩、李侑紜
學生姓名:謝雋玲
學號:110409509
課後心得:
自我超越:影片:羊若選擇不要坐等被狼吃,就必須比狼學習得更快。其修練內含:建立個人願景(vision)、保持創造性張力、看清結構性衝突(structural conflict)、誠實地面對真相(commitment to the truth)、運用潛意識(subconscious mind)。當中”保持創造性張力”VS”真實情緒性張力”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概念去執行。如同簡報中用類太極兩儀的圖像代表兩種張力的平衡,同時也因著個人性格特質的差異產生不同時間差的反應,保持平衡在人生中各個面向上均是重要的學習,維持中庸之道卻非每個團隊成員所認同,激起的共鳴強度也因人而異。
組織如何落實挑戰心智模式?行動中的反思、長期及系統思考的訓練、制度化的實踐,以至於建置新的心智模式,讓組織成員可以有同樣的眼界與寬度去看見共同願景的未來圖像。
然而,其改變必須由管理者自身做起,因為建置新的心智模式是困難的、是抵觸個人的習慣性防衛。如William R. Noonan (2018):防禦性慣例在我們的社會行為中變得如此根深蒂固,以至於它們成為一種公認的“這裡的事情如何運作的方式“。更明顯的是,組織、項目或團隊並不是人們想像的那樣。 沒有人言行一致,每個人都知道這一點。習慣性防禦是人為保護自己免受尷尬和威脅而創造的人際交往模式,故打破傳統高階經理人的模式,學習、重複練習所謂的”推論階梯”行動科學思考:脈絡、相信、價值。並用於協助建立Double-Loop Model,也就是強調「資訊反饋」到「決策規則」中對「心智模型」反思的重要,瞭解資訊到決策背後的黑盒子,進而幫助建立完整的推論脈絡。
110409515林儀親
2022-03-21, 週一 23:04
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課程時間:2022.03.16(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課程單元: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林儀親
學號:110409515
上課心得:
自我超越是個人成長的學習修練,要不斷的擴展他們創造生命中真正心知向的能力,追求不斷學習為起點,形成學習型組織的精神。許多人都會覺得生活安逸不需改變,生活就會變得無趣,而高度自我超越的人是會不斷的學習與成長。自我超越的修練有五項:一、建立個人願景二、保持創造性張力三、看清結構性衝突四、誠實的面對真相五、運用潛意識。
心智模式三面向:一、提升個人自覺與反思二、透過制度化設計持續不斷練習挑戰的基礎環境三、探詢並自我質疑的文化。
這周是同學的報告,他們把自我超越和心智模式很完整的介紹,透由生活中的國內外案例,透由不斷的創新與跨界整合,創造出很好的業績。實作的部分是利用薰、學、習、用來讓飯店業績如何提升與組織的成長。
組織學習研究
日期:2022/03/15(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單元: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石蕙萓
學號:110409510
課程心得:
自我超越,只有透過個人學習,組織才能學習。自然超越雖然是以磨練個人才能為基礎,卻有超乎此項目標最高目的,雖以精神的成長為發展方向,卻超乎精神層面的抒發之上。自我超越的精義,便是學習如何在生命中產生並延續創造性張力。自我超越是突破極限的自我實現或技巧的精熟。
高度自我超越的人永不停止學習,這樣的人會有敏銳警覺自己的無知、力量不足和成長極限,卻絕不動搖他們高度的自信。
本週由第一組報告,內容詳細精緻,五項修練追求並建立更適合人性的組織模式。自我超越的修練:1.建立個人願景2.保持創造性張力3.看清結構性衝突、4.誠實面對真相5.運用潛意識。自我超越的特徵:終身學習、正視現實、非常清晰的個人願景。
期間分享自我超越的故事:比狼學得快,羊群們得到一個結論:「狼學習力很快,那麼我們必須學得更快!」最終羊群,透過學習,找到了克服狼群入侵的方法。學習是個旅程,不是一種技巧或技術,而是一種修煉。學習是一種看世界的方式,是關於成長與發現。心智模式得應用-共享心智模式,團隊共享心智模型的作用,主要是能夠促進成員預測和估計團隊中其他成員的行為和團隊未來的發展,增強團隊成員投入的積極性。介紹國內案例與實務的情境設定,大家體驗動腦去解決疫情下的變化、去突破難關,覺得好棒。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2.03.05(六)
課程地點:暨大A302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廖湘綺
學號:110436514
課程心得:
這週課程介紹組織學習概論和文化的塑造,印象最深刻在組織文化當中,分享了幾種動物,分別代表不同的組織文化:
1.青蛙-安逸生活,不求改變。
2.螃蟹-互相拉扯,見不得別人好。
3.猴子-墨守成規,不求改變。
4.老鷹-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5.土虱-增加競爭力,良善環境部斷向上
6.雁子-目標一致,互相鼓勵,扶持。
轉換下一個場景透過在校園尋找觀察大自然當中發現不同的生活方式,大自然帶給我們對生活上的反思。
老師課堂提到,發現組織學習的切入點與著力點,學習不拘泥形式:組織學習應與工作相結合,而融入在組織的每個地點,沒有時間進行組織學習,只是一種藉口,或是不了解學習的真正意涵。很值得深思~
組織學習的發展趨勢與變革策略
課程時間:2022.03.08(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單元:組織學習的發展趨勢與變革策略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張玉琳
學號:110409518
心得:
組織學習的發展中「知識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再來是追求「超越」與「創新」。在「超越」與「創新」間,必要做的是「改變」,而組織做改變上有著些不可逆的趨勢與變革策略。老師在此提出..
組織變革八個步驟
步驟一:形成危機意識
步驟二:建立變革領導團隊
步驟三:提出正確願景
步驟四:溝通變革願景
步驟五:適當授權並排除變革障礙
步驟六:創造近程成果
步驟七:鞏固成果並且再接再厲
步驟八:讓變革深植於組織文化
組織所需的改變是持續的激發,重點就是持續的積極投入創新,把自我特色更為加強。做組織要有特色,沒有特色就相形失色。
創新是為了找自我特色,達到我有妳沒有的「獨特性」
若人人皆有的狀態下,則要做到妳有我優的「出色」
讓自己現有的優勢成為「特色」,以上就能有超越自我、超越他人的機會。
而變革成功要素,則是從人的改變做起。讓自己的腦袋如何跟別人不一樣。
老師提到生意是聚集有共同興趣的一群人來消費,這裡我們能看見這一群人將有生生不息的需求創意出現。
首先必須找出組織的自我核心並設計、規劃其核心價值展現,用說故事的力量。讓企業組織也說出心靈層次的正能量,當然聚集來的也將會是正能量的群眾和組織文化雷同的正向員工。
表層上我們賣的是商品,內層上我們販售的是文化、故事與知識,更是深處的心靈。
例如:棉麻屋(特色:每款手包都會有一朵花)
例如:佛水山莊(特色:五葉松樹下的波西尼亞風帳篷)
結論:
個人學習的成長和組織發展趨向是有相關聯的,這將是組織發展的點、線、面連結,也就是說個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是環環相扣的連結在一起的。
正所謂組織需求,也將會是工作的需求。
『改變』是機會,而不是威脅…
接受改變事實、樂於改變創新。
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課程時間:2022.03.16(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課程單元: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吳宜娟
學號:110409519
上課心得:
Peter Senge認為學習型組織的建立與發展,需具備五項新技術,這五項新技術,就是五項修練,今天談到的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而自我超越是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基礎,它強調自我如何擴展個人的能力,突破成長上限,不斷實現心中的夢想。每個人的人生,都需要經由不斷學習,獲取新知識,才能為人生歷練打穩根基,雖然過程艱辛,但克服後,就能穩步發展,以階梯式的方式向上成長,成為無畏風雨、屹立不搖且堅強的自己。
每個人的心智模式都不同,受到脈絡、價值觀等影響。心智模式如何影響自身行動,這中間需要經過思考、而後採取行動。
在國內實務介紹方面,同學介紹了美而快公司,因為自身會網路購物,藉此了解美而快公司的經營模式、願景等,在報告內上,容貼近生活,也讓底下同學,更進一步了解到,台灣的企業模式發展的多樣化的發展,像裡面有提起到的經營模式:用合資公司解決分潤問題,雙方固定持股各50%。(作法:網紅初期投注多少金額創業,公司就跟著出多少,雙方風險各半,也確保網紅維持的參與感。)這是讓我覺得蠻創新的合作模式,讓雙方都能參與自己的品牌衣服設計,因此對於商品也會更加的用心經營,像公司旗下眾多的電商品牌,經由與雙方的共同參與,也發展得有聲有色,成為時下年輕人的網購首選。
組織學習文化的塑造與發展
課程時間:2022.03.01(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單元:組織學習文化的塑造與發展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張玉琳
學號:110409518
心得:
文章/人生能有幾多夢
人生目標
想法是需要歸納及管理的,從「發現」到「體驗」、再到「實踐」,這就一連串的系統思維,加上「行動」稱之『夢想實踐』。
一個長遠的「願景」與「目標」基本上跟夢想是雷同。
人的一生能有幾多夢? 夢與夢想間不只是一字之差,更大的差別是行動上的實踐。而談到「實踐」,一定要講到是『組織學習』
在常態的很多的學習面上,很多是採「生活學習」,學習跟生活是有連結的。
學習型組織中有個很重要的「探就」也是個好奇心,而好奇心也是學習的根本。有人曾說:保持好奇心,就會保持年輕。
個人有深深感覺:若保有好奇心,其人必永保學習力。
在一個團體與組織當中都一定有其「組織學習文化」
在此組織中,不僅每個個人在進行學習,團隊與整體組織亦是持續進行學習。
學習文化是每個組織都會存在的文化,內在組織也大都屬於多元文化類型。組織文化中最重要的是要積極多於消極,才是能帶領整個組織團體積極向上的能量。
在老師介紹的影片『:陪練人生/中國人壽廣告』中
我看到團隊的整體推動的感動,自己本身除了專業能力、專業態度,還必須有學習型團隊/學習型組織。
影片中「陪練」就是感受有人撐住自己而非孤軍奮鬥,這就是組織文化的一部分。
組織文化中有「有形文化」以及「無形的文化」,看不到的無形文化並不是不存在,無形的文化」其影響力是很高。
各類文化組織中都具有其組織文化特性
千萬不能有「煮蛙文化」、「螃蟹文化」(互相阻礙) 、「猴子文化」(猴子、香蕉與滾水故事)舊組織規範/傳說概念.活在傳統守舊觀念.沒有創新沒有突破與成長
需要建立
「老鷹文化」(汰弱留強.建立適度淘汰率)
「土虱文化」(正向土虱.會有警覺性與活力)
「雁行文化」(一個人走的快.一群人走得遠)正能量
其組織文化中個人特別重要的一部分是『精神文化』/組織文化。
這會讓人有儀式(儀式感)組織的歸屬感、認同感,完全可以進到人的心理。
若組織文化有良好的『精神文化』,且主事領導者又懂得轉化(如太極般轉化不好的力量),那其組織必是個不缺人才的組織團體,更是組織學習中的佼佼者。
結論:作人作是要懂得『刺蝟理論』
(瞭解且做自己核心與強項,不該做的不要做)
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日期:2022/03/15(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單元:第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呂佩招
學號:111409506
課程心得:
人經常害怕改變,當面臨挑戰、接受新學習時,會因為擔憂異動而想安於現狀。→『目標侵蝕』
但來到教室的我們,並非想安於舒適圈。
自我超越是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基礎,它強調自我、強調內因,教我們學會如何擴展個人的能力,突破成長上限,不斷實現心中的夢想。
感謝第一組報告同學分享的「比狼學得快」,讓我很快清楚自我超越。從自我覺察,對個人的特質、能力、現況進行分析,才能找出突破口,在組織之間亦是如此。組織若出了狀況,就必須找出組織的潛在問題,並且進行重整及規劃。
心智模式〜
心智模型決定了一個人處理問題或做出決定所採取的方法。反過來又推動了人們在尋求解決
方案時採用的策略和行為,並最終決定了所取得的成果。
學習型組織能以整體方式,把人聚集,為現在所面對的任何狀況,發展出最完善心智模式公司。 最後報告同學以飯店業的【薰、學、習、用】來帶領討論,推動為學習型組織,藉此突破困境。
讓我想到台南晶英酒店總經理李靖文,過去曾是中學英文老師,從教育界跨入飯店業,她的成功祕訣不靠別的,就是「勤學」。她在學習之道「不設限」學習態度的三大理念〜
1. 打破職稱限制:保持對人生各樣可能的好奇心,不斷跨域。
2. 投資自主學習:長期投資學習,不求短期成效、不怕砸重本。
3. 傳遞學習熱情:把團隊一起拉來學習,塑造組織共學風氣。
很值得我學習,也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