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第五單元 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標題:第五單元 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課程時間:2022.03.15(二)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報告同學:張芠寧、梁燕珩、李侑紜
學系名稱:終發所碩一
學生姓名:詹琪美
學生學號:110409506
學習心得:
第五項修練是由彼得.聖吉所著作,其第一項修練為「自我超越」,是學習不斷釐清且加深個人的真正願望,集中精力,培養耐心,並客觀的觀察現實,是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基礎。第二項修練為「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於心中,影響我們如何了解這個世界,如何採取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甚至圖像、印象。
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都是比較屬於個人的修練部分,但是如果組織要進行學習或改革,也必須從每個人開始學習、改變,進一步才能發展組織的學習與改變,因此Peter M.Senge說「自我超越」是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基礎,而把鏡子轉向自己,是「心智模式」修練的起步。
在組織中常見到的場景是,老闆有新的創意發想於公司開會討論中提出時,大多數員工會保持沉默,因為還在察言觀色中,且貿然出頭可能就要承接額外的新工作,如果接了新工作不僅不會增加薪資,搞砸新工作則可能遭受責罰,甚至造成公司營運虧損而捲鋪蓋得走人;有些人則極欲表現甚至吹噓誇大了自己的能力,新工作順利發展時則沾沾自喜,繼續吹捧自己的眼光獨到能力多強等,如果搞砸時則怪東怪西就是不會怪自己;有些人被指派新工作時,覺得自己能力不夠害怕挑戰,少數人則勇於承擔努力學習排除阻礙,不斷挑戰並且超越自我。以上提到情境都是因為潛藏在內心的「心智模式」所驅動出來的行動,只有勇於承擔努力學習排除阻礙,不斷挑戰的人才能做到「超越自我」。
本週報告組同學準備內容豐富,使用漫畫式的影片來輔助說明這兩個主題,加深聽聞者的印象,也利用額外補充的圖片說明修練的重點和循環方式,讓修練操作更具體化呈現,最後實務說明使用麥當勞和服飾業電商的案例,讓我更能融會貫通修練知識的應用,值得我好好學習。
組織學習研究(中正成教)-03/04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中正成教)
課程標題:組織學習的理論發展與內涵、組織學習文化的塑造與發展
課程時間:2022.03.04 (五)
課程地點:531教室、中正校園
學系名稱:成教博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代號:810710006
學生姓名:蔡旻青
學習心得:
明烈老師一開始以《悟是生活與學習的上乘境界》短文,將其對人生的體悟透過優美洗鍊的文字與我們分享。課堂氣氛輕鬆,學生收穫滿滿,老師信手拈來就是底蘊深厚的理論經典或詩詞歌賦,老師的底蘊禪機,引起我們內心深處關於理性的強烈共鳴。
印象深刻的是,老師課堂中提及中正大學當年的建設出自清江校長寬闊無私的教育家胸襟,令我感受到校園中的花草樹木都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尤其聽到老師在中學時砥礪自己專心唸書所寫的“專忍譽”;唸中正碩士班時與同學在報告前一天演練;在德國攻讀博士時的“三天兩頁”‥‥等等,真是對自己很好的激勵。
課程結束前一個小時,老師帶領我們漫步校園,在校園巡禮中去發覺與組織學習相關的事物並進行小組討論與分享。中正校園內種植有超過千棵小葉欖仁樹,適逢盛放的小葉欖仁開成金黃景色,落在地上灑成一片黃金花海的絕美時節,在氣候宜人,景色優美的戶外進行學習,享受了一場心靈饗宴,這樣生活化的上課方式,不禁讓我想到了杜威(John Dewey)所倡言的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發展、教育即生活觀點,「生長」必須在「生活」中進行,杜威認為:「教育不為未來成熟做準備。教育是繼續不斷的生活與成長。教育與學習不斷發生在個人生活中。學校內的教育應考慮周遭的世界,有意義的教育就是生活本身。」杜威也認為,教師的角色是顧問、嚮導和旅遊伴侶,而非權威者或教室領導人。明烈老師的上課與引導方式,如同杜威所言,讓我們在輕鬆無壓力的課堂氣氛中,將個人生活中的經驗融入教育中,反省咀嚼組織學習的理論發展與內涵、組織學習文化的塑造與發展,進而悟到老師所言,學習是持續開悟、領悟與體悟的過程。
悟是生活與學習學習上乘境界
日期:2022/03/04 (五)
課程地點:中正大學531
學系名稱:成教所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單元:
組織學習的發展趨勢與變革策略
組織學習文化的塑造
組織學習理論的發展與內涵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蘇怡潔
學號:610710012
課程心得:
組織學,師法自然。從一整天的課堂中,藉由老師以生活例子的經驗分享,原來”組織學習”並沒有這樣的方正規矩,是可以從日常生活中”悟”入,進而融入到團體中。
組織,就如同一個有機體,並無一定的形式,開放且能有自主性、有責任的分明。組織,不一定給由層級權威監督運作,而是透過願景、信任、承諾等來將人們凝聚在組織中。但,這是一個柏拉圖的想像世界,可遇而不可求。
「雁行理論」,雁群在長途飛行中,由不同的成員擔任領頭雁,以雁行排列,用聲音相互激勵,這樣的群體合作方式和力量,讓飛行距離較單飛更遠、更久。我們常言:團隊合作力量大、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但,如冰山理論中所提,我們可看見外在的行為表現,但卻無法測得人心。團隊應要要互助互信,而不是因利益互扯後腿。以人為群的團隊,似乎無法像大自然的萬物生態,如此的和諧互生、互利。
走出教室,看看周遭風景,師法自然。恰逢中正大學內各類植物茂盛生長中,透過老師的引導,思維自然與組織間的關係。同學間相互分享、經驗交流,激盪出更多火花。組織團隊並不一定要關在辦公室做腦力激盪與創意發想,偶爾要踏出冰冷的空間,走出戶外,感受生命活力,才能為組織締造出更多創新思維。
第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日期:2022/03/15 (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單元:第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潘彥榛
學號:111409507
課程心得:
今日學習到同學用心整理的知識內容,激勵為自我學習漸進的目標:
“自我超越“是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基礎,貴在個人的修練,個人有能力找出學習願景為起點,採取改變心智模式技巧,透過雙環學習,從「資訊反饋」到「決策規則」過程中進行反思,了解系統思考的定律,進一步推論每一階段背後不同的脈絡,在團隊合作中有能力去影響組識每一個人,達成未來共同願景,並能看出變化及部分如何影響”整體”,以跳脫結論框架,突破困境,形成組織學習的精神。前提是,先了解個人特質、意願和能力,透過學習,觀察不斷釐清所見、所聞、所言,增強解決結構性衝突能力,才得以實現自我超越。
然「天下難道還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嗎? 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也。」其言:浮世之中,總有許多人為追求物質享受、社會地位和顯赫名聲等身外之物,而心力交瘁、疲憊不堪,他們怨天尤人、欲逃離其中而不可得,皆因忽略了自己的內心,不明白萬事以“修心“為先的道理,而聖人做學問追求一種「大道至簡」的境界,值得我們學習。如馬斯洛言:「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
能力是「自我超越」的基石,如借鏡於國內外品牌險境求生的分享,及最後小組討論,在人類與環境關係密切又不確定因素下,團隊如何共體時艱,運用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克服困境、脫穎而出。其過程在於,透過團隊組織學習的合作精神,先了解創業的初衷,再分析當下所處困境,每個人有能力去發現問題、正反思考、排除問題,擬定因應改變和創新策略,重新調整,全體達成共識,再出發。如愛因斯坦言:「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能力,為精神成長之首。」同時,希望歸屬成為群體中的一員,互相成長及成就,作為每個人學習自我超越的終極目標。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標題: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課程時間:2022.03.15(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110終發碩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賴孟真
學生學號:110409512
心得:
今天是第一組同學的報告,內容很詳盡,報告時也很流暢。在人生的旅途上自我超越,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假如沒有自我超越、就會太安逸於現況,像一攤死水一樣,很快地就覺得生活無趣,了無新意,就像在原地踏步,浪費生命的事是多麼地可惜啊!所以我喜歡挑戰自己、超越自己,學習不同的語言,韓語、日語,以前在年輕的學生時期學過短暫的義大利文跟德文,最近想學的是泰語,來讀碩士也是想要自我超越,為了自己的夢想而讀,也許下個目標是博士也不一定。
3月13日星期日的晚上在TSOL讀書會上聽到莊志忠老師分享他利用系統思考為企業扭轉乾坤的實戰案例中,他就有提到第一步驟就是要看企業的心智模式是否出了問題,從心智模式很快的也能看出企業的問題在哪裡,從心智模式中加以改善企業現有的問題,扭轉負載累累的局面,轉而業績蒸蒸日上,獲利滿滿,可見心智模式在企業的執行面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組織學習研究: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課程單元:架構五: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課程時間:2022.03.15(二)
學系名稱: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劉漢民
學號:111409503
領導人帶頭,建立個人願景,
領導團隊共同凝聚組織願景。
第一組同學上台報告,資料收集完整,試圖用各式媒材說明這兩個主題。
欣賞港生同學盡力操不輪轉的華語來報告,
欣賞以個人採購網路品牌衣服談台灣案例,
欣賞飯店業的【薰學習用】來帶領討論,引發各組的智慧,各自精彩。
自我超越的動機真的很重要,通常內外交迫逼使改變。
但若能在局勢未明、未來尚未到之前就能夠體認改變或超越的時機,真正不容易。
心智模式是種操練,就像是運動員一樣,得不斷的磨練思考模式與反思,讓腦內連結產生新的迴路。
左手欄就是明顯可用的工具,隨時轉個角度,或許有很多新發現。
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日期:2022/03/15(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單元: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高婕寧
學號:110409514
心得:
今天是同學的報告: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在報告中同學使用小故事、短影片的方式來介紹,我覺得很生動也讓我很快速的可以理解。老師也提到這是一個心智模式,鏡子要朝向自己,讓自己的心智模式一一浮現。如不懂變通就會習慣性僵化,所以要不斷學習及自我超越。運用以下的技巧來練習:建立個人願景、保持創造性張力、看清結構性衝突、誠實面對真相及運用潛意識,不過就算有以上技巧,我們也很常有侷限自己的障礙,所以要突破這些障礙慢慢練習,也要適時的做滾動式調整。最後才可以向老師一樣達到運用潛意識,將知識內化成自己的部分,透過這些培養就可以超越自我及將自我的心智模式調整到最高。可以做到行動中的反思、長期的系統性訓練及制度化實踐,就可以承諾投入並培養原本缺乏的技巧,到技巧多訓練甚至成長至整個組織的設計。 最後利用小組討論,讓我們可以運用組織中的技巧去如何讓整個組織成長,改變,有以下四項練習;薰陶、學習、練習及運用。今天我們討論到,我覺得最棒的是讓員工一日飯店體驗,可以透過飯店體驗才知道本飯店很棒的地方在哪裡,就可以推廣出去。
老師今天最後提到,青青的島及愛治文具。這兩個地方都是我很常去的,我很喜歡他們那邊給人的氛圍,有一種是將自己的理想化為行動並融入日常中,如果有機會同學可以到那邊參觀!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2.03.15(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內容:架構5: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梁燕珩
學號:110409520
心得:
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思考方式,而這種模式造成不同的意見與想法。這一種事情,在組織很常見,也因為常見,所以組織有很多意見上的衝突。但最重要的是,那一個意見是符合邏輯,而且對組織是有幫助的。
在組織中,很多事情都是由個人學習開始,而個人最重要的是自我超越和心智模式這兩部分。對我來說,這兩部分是不能分開的,因為自我超越是覺察自我,發現自己的不足,而超越就是跨越對自己來說的困難點。很多人沒辦法做到,因為想法與行動是兩回事,想法通了,個人要不要改變又是一回事,但自我超越正是幫助我們可以想法改變外,也可以做到行為改變。不過,改變需要時間,也是終身必須學習的地方。而心智模式中,最主要是避免得到資訊後,直接到結果然後行。更重要的是與時俱進,社會變遷是不斷創新,因此我們的思考模式也要跟社會一起進步,不能停留在原地,而傳統組織中,很多時候都是習慣用傳統方式解決事情、新的挑戰。正正因為習慣性月,所以組織沒有進步或停留原地。
其實,組織不是不能進步,也不是不能改革,關鍵點在於組織有沒有反思問題,接納問題,創新思考解決問題,系統思考為組織思考未來面臨的事,有效降低問題來的時間的慌亂。因為五項修練中,自我超越和心智模式放在前面的原因是因為自我改變才能改變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