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組織學習課後心得(2024/03/08)
課程時間: 2024.03.08(五)
學系名稱: 中正成教所碩一
課程名稱: 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 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 林素芳
學號 612710013
教授學問淵博又幽默、風趣,讓學習充滿樂趣不枯燥,在縱貫古今、橫引各領域貫穿全場的帶領予人輕鬆自在、快樂學習也豐富學習的生命歷程。
記得「生活要生生不息樂活,時間在哪、成就就在哪」要善用AI科技才不BI悲哀及CI會死,把握住人生「10年的黃金歲月」來換得「10年磨一劍」目標達成,真是句句勵志、用心!!!
三種改變-
1.改變你所能改變的。
2.接受你所不能改變的。
3.改變看似無法的改變,卻又能有所改變的改變。
三補人生(是校園後山巡禮活動的過程指標)
人補:多接近具有正能量的人、遠離負能量之人對自身的影響。
地補:多接近大自然 山川 陽光 負離子等。
天補::接觸日月星辰以遠離憂鬱。
四緣: 源(源起)、緣(緣份)、圓(圓滿)、遠(長遠)
注意組織內部:
1.煮蛙文化:小小改變會漸漸擴大,最後導致難以收拾惡果。
2.螃蟹文化:個人以潑冷水、互相牽制最終將會是互相抗衡、無法前進的螃蟹;互相支持、共同學習型的螃蟹,才是無懈可擊的堅強團隊。
3.猴子文化:實驗室以熱水燙取蕉猴子造成蕭規曹隨、望蕉興嘆的組織模式終將無法因應情勢的變化。
4.老鷹文化:人才的汰弱留強機制並給予組織成員學習成長的機會,會提升組織整體的競爭力。
5.土虱文化:關注組織中意見、批評的土虱角色,能激勵組織成員的競爭意識和生存力。
6.雁行文化:志同道合的組織模式,厲行工作分擔、責任分享能互相關懷、照顧的高向心、凝聚力文化,才可加速共同目標的實現。
※最後引用(作結):
泰戈爾《用生命影響生命》:「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請保持心中的善良,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絕望。請保持你心中的信仰,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請相信自己的力量,因爲你不知道,誰會因爲相信你,開始相信了自己。」
課程時間: 2024.03.08(五) 學系名稱:中正成教所碩一 課程名稱: 組
2024-03-25, 週一 08:37
組織學習課後心得(2024/03/08)
教授學問淵博又幽默、風趣,讓學習充滿樂趣不枯燥,在縱貫古今、橫引各領域貫穿全場的帶領予人輕鬆自在、快樂學習也豐富學習的生命歷程。
記得「生活要生生不息樂活,時間在哪、成就就在哪」要善用AI科技才不BI悲哀及CI會死,把握住人生「10年的黃金歲月」來換得「10年磨一劍」目標達成,真是句句勵志、用心!!!
三種改變-
1.改變你所能改變的。
2.接受你所不能改變的。
3.改變看似無法的改變,卻又能有所改變的改變。
三補人生(是校園後山巡禮活動的過程指標)
人補:多接近具有正能量的人、遠離負能量之人對自身的影響。
地補:多接近大自然 山川 陽光 負離子等。
天補::接觸日月星辰以遠離憂鬱。
四緣: 源(源起)、緣(緣份)、圓(圓滿)、遠(長遠)
注意組織內部:
1.煮蛙文化:小小改變會漸漸擴大,最後導致難以收拾惡果。
2.螃蟹文化:個人以潑冷水、互相牽制最終將會是互相抗衡、無法前進的螃蟹;互相支持、共同學習型的螃蟹,才是無懈可擊的堅強團隊。
3.猴子文化:實驗室以熱水燙取蕉猴子造成蕭規曹隨、望蕉興嘆的組織模式終將無法因應情勢的變化。
4.老鷹文化:人才的汰弱留強機制並給予組織成員學習成長的機會,會提升組織整體的競爭力。
5.土虱文化:關注組織中意見、批評的土虱角色,能激勵組織成員的競爭意識和生存力。
6.雁行文化:志同道合的組織模式,厲行工作分擔、責任分享能互相關懷、照顧的高向心、凝聚力文化,才可加速共同目標的實現。
※最後引用(作結):
泰戈爾《用生命影響生命》:「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請保持心中的善良,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絕望。請保持你心中的信仰,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請相信自己的力量,因爲你不知道,誰會因爲相信你,開始相信了自己。」
終身學習與實務研究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與實務研究—暨大終發所所有會春酒餐會
課程時間:2024/02/28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李慧琪
學 號:112409502
開學第二週,暨大終發所所友會舉辦了春酒餐會,盛情邀約各屆學長姐和在學學弟妹們共襄盛舉。餐會中除了進行新舊任會長的交接儀式,更精心規劃了摸彩活動和療癒手作,落實終發所的時時學習、處處學習之終身學習精神!
選在228和平紀念日舉辦春酒餐會,也是個重要的學習。對台灣人民而言,228是個重要的日子,除了期待開心放假,也在提醒我們時時學習包容、尊重與善待他人,用寬敞的心胸與人相處,用和善的態度與人互動,學習傾聽與真誠對話,學習歷史帶給我們的警惕,也學習如何勇敢承擔錯誤,面對未來。
春酒餐會在一片和睦歡笑聲中畫下句點,我也在短暫的相聚時間裡,結識了多位學長姐,簡短而匆促的交談中,感受到一股由終發所學生散發出來的熱情與友善特質。學長姐們面對為何會到終發所來學習的提問,答案皆是經由朋友同學介紹而來,可見,暨大終發所終身學習的好口碑,已形成一股巨大的量能,吸引著各方人才共聚共學。這是一個充滿溫馨和樂的學習園地,也將會是我生命中美好的學習經歷。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訪談
課程時間:2024.02.28
課程地點:金都餐廳
學系:112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訪談
授課教授:吳明烈 特聘教授
學生姓名:樓家安
學號:112409520
所友會春酒活動,學姐訪談
受訪者姓名: 吳佳儒 入學年度: 111年先修
雲林斗六人 嫁到大甲 定居苑裡
家中成員:
老公 -林明德-營造建築設計
大女兒-高二-大甲高工
中兒子-國二-苑裡國中
小女兒-小五-客庄國小
Q1: 您現在的職業是甚麼?是甚麼時候開始終身學習的?
A1: 原職是家庭主婦,因為先生是營造建築設計,工作非常忙碌,所以結婚後主要是在家帶小孩,後因小孩慢慢長大,白天小孩上課,所以可以利用白天的時間出來出來學習,然而透過學習,現在在教學領域上也替自己創造出一些教學的機會.例如:
1.樂齡中心:魚池 山腳 通宵
2.長照: 武登 頭社 苗栗 斗六
3.社團: 國小粉彩社
4.社大: 彰化社大
5.國小,附幼的代課:客庄,苑裡,文苑,西湖
Q2: 學習的目的是
A2: 首先是希望自己努力學習的樣子,能夠成為孩子的榜樣,讓孩子們知道學習的重要性,而且學習是與時俱進的,建立孩子們終身學習的態度與觀念。
再來是透過學習可以結交很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透過學習結交的朋友不同於在商場上或職場上結交的朋友,在學習上結交的朋友,大家可以同頻共振相互激勵
最後因為目前有在樂齡中心與長照中心擔任老師,所以更需要大量的學習, 才足以準備教學。
Q3: 除了目前暨大碩班的課程外,還有在學習的課程嗎?
A3: 目前除了在暨大修碩士外,目前在接受樂齡中區輔導團及苗栗縣樂齡學習專業人員的培訓下,現在已取得
1. 一般講師 112,
2. 核心講師 112,
3. 高齡自主 109,
等證照。其他的學習都是比較跟自己教學有關的內容,都是有關於美學的,因為我本身是學設計出身,所以在外面上課主要也以編織跟手作為主,現在網路上有很多教學的平台可以讓我使用。
Q4: 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挑戰是什麼?
A4: 剛開始進入暨大學習的時候也是很不習慣!因為本身是學設計的,以前的學習經驗是大量的看東西,而成果的呈現,也就是做作品。所以大多數是在實作作品呈現的部分。比較少是透過文字的呈現,所以剛開始入學的時候很不習慣,因為要大量的閱讀資料,然後還要轉化成自己的理解與想法呈現出來,這跟之前的學習經驗是很不同的,所以覺得很不適應。尤其是報告的部分,對於不善表達的我還真的是一項考驗,不過幸好是因為先修的關係,所以有比其他同學有多了一個學期的適應與調整,再加上學校課程循序漸進的訓練,所以現在也都跟得上進度。
Q5: 學習的過程中對生活有何影響?
A5: 目前覺得生活上最大的轉變,就是覺得時間不夠用! 因為目前有三間樂齡中心跟三間長照中心的課程要安排,家裡也有安排一些手作課程,雖然孩子生活已經能夠自理,但是下課後還是需要生活上的陪伴。幸好有先生的幫忙,在我出來上課或教課的時間可以幫忙接送小孩。所以我也必須在我出來上課的時候充分安排好我的時間。所以只能在忙完家裡的時候,才能進行自己的學習安排。不管是在上課,教課與家庭生活間都必須要抓緊時間。
Q6: 學姐的論文研究是甚麼方向?
A6: 因為目前有在長照中心跟樂齡中心擔任教學的工作,所以對樂齡學習者的學習動機與其他影響學習因素有深究之必要。所以我研究的方向是:影響高齡者終身學習的關鍵因素之探究
Q7: 對未來的期望
A7: 對未來的期望,第一個當然是能夠順利完成論文取得學位囉!
再來就是透過在學校有系統的訓練,增加自己的理論基礎,讓自己在未來教學的智能上能夠更加精進!有更多的方式傳達給學生們。另外希望能夠透過這種方式推廣中身教育的理念,讓每一個人也能夠透過終身學習終身成長!
最重要的是,期許自己是一個終身學習的實踐者,也是終身學習的推廣者
結語: 謝謝學姐撥空參與我的訪談,在期間學姐也給予我相當多樂齡講師培訓的相關資訊,也在論文的方向上給予指導與討論,讓我在未來學校的學習上更能掌握節奏。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推展終身學習的內涵、影響與貢獻之課後感
課程時間:2024/03/20(三)
課程地點: 草屯-大樟公汗漫書院
學系名稱: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推展終身學習的內涵、影響與貢獻
授課教授:吳明烈 特聘教授
學生姓名:謝宜蓁
學號:112409518
3/20正逢二十四節氣”春分”,即是陽光直射赤道的這一刻,今年是在11點06分。這一天,白天和黑夜一樣長;在南極和北極,可以看見「太陽整日在地平線上轉圈」的現象。春分之後,太陽照射位置逐漸往北回歸線移動,北半球的白天開始比黑夜長。也宣告春天正式來臨。明烈教授說,春分是最合誼進補的日子,除了大家所熟知的三補『天補、地補、人補』,應再增加己(給)補、終身學習補。今日的走讀課就是很好的己(給)補、終身學習補。
我們在草屯大樟樹公下學習,它有1600多年的歷吏,讓人感動其生命力之強大,始於東晉時時期,看盡人間溫情冷暖。早晨的大樟公下充滿芬多精微露陽光令人神清氣爽,老師講授「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推展終身學習的內涵、影響與貢獻」的學術理論,其中最讓我有感的是瑞典的教育部長—巴墨(1969年)_推動回流教育。台灣則是在1998年,由林清江教育部長提出回流教育。時間點雖然差異近30年,但台灣對於成人回流教育的延伸而來的終身學習已逐漸被重視。其中,林清江部長對於教育的理念更是撼動我心—「不要用過去的知識,教育現在的學生,面對未來生活。」這樣與時俱進的精神是標準的教育家,用心教育志業的人士。
大樟公下的學習時間過得很快,我們移轉陣地步行到「漫汗書院」,「汗漫書院」是由前台灣文獻館長謝嘉梁先生退休後闢建。我們很幸運成為COVID-19 休院後的第一批訪客。由謝館長及其夫人吳女士親自接待我們。謝館長是台大政治學博士,有濃濃的文人氣息,謙遜地說自己退休是農夫,做的是耕讀工作。我們參觀書院展示他半生蒐羅的書冊,很是壯觀。其中他解說書院名「汗漫」,源自《准南子》「吾與汗漫期于九垓之外」。「汗漫」是充塞宇宙的浩然大氣,蘊涵回歸渾沌本初之意;再者,「汗漫」的河洛語諧音「憨慢」的諧音,帶有質樸、笨拙之意。讓人有感空間浪漫詭奇,道家無為理論。並與我們分享書院的建造時的點滴與困難之處。他的夫人吳女士無條件的支持他完成建立「漫汗書院」的理念以及他個人的人生故事。
3小時的走讀課很快就結束了,印證老師在課堂開始就說春分是進補的好時節。天補、地補、人補、己補、終身學習補,今日五補俱備。很感謝奇美同學,為了這次的終身學習課程2次走訪書院路線,促成此次的「汗漫書院」參訪,感謝謝館長及夫人無藏私分享,期待「汗漫書院」再次正式開啟,讓更多的人很夠看見書院的美好。感受一本書、一杯茶、一份茶點,就能收買我的意境,閱讀、學習時匆匆溜走的時間,同時也能豐富了我的心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展終身學習的內涵、影響與貢獻之課後感
課程時間:2024/03/13(三)
課程地點: 埔里-哲學之路地母廟
學系名稱:112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展終身學習的內涵、影響與貢獻
授課教授:吳明烈 特聘教授
學生姓名:謝宜蓁
學號:112409518
課堂的學習之路由埔里高工展開,我們由高工旁的小巷開始步行前往哲學之路,明烈教授開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展終身學習的內涵、影響與貢獻」,全球促進終身學習的三大國際組織中,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是當前影響終身學習發展最鉅且貢獻最大的國際組織。
其中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在1972年-「學會發展:教育的今日與明日世界」即<法爾報告書>提到學習的事物不斷地被重新發現,並且不斷地更新其內容,則「教學」變成「教育」,且更能進一步成為「學習」。這正符合整個終身學習的成長趨勢。
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學習:內在的寶藏」為題,強調終身學習是社會的核心,是人類邁向21世紀的鑰匙。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並補充原本的終身學習四大支柱成為五大支柱
一、 學會與人相處(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二、 學會求知(learning to know)、
三、 學會做事(learning to do )-個人一方面要學會做事的方法,另一方面更應養成處理各種情境的能力。
四、 學會發展(learning to be)-每個人的天賦就如同被埋藏的寶藏,需經由適當的途徑開發,以獲得充分的發展。
五、 學會改變(learning to change)-與時俱進的學習,(1)改變所能改變的(2)再接受無法改變的(3)改變看似無法改變,卻是可以改變的改變。
UNESCO自1949年開始,持續每12年召開CONFINTEA,迄今已逾七十多年,而最接近我們的議程為《第七屆國際成人教育會議》於2022/6/15~17,在摩洛哥王國馬拉喀什舉行,主題為《成人學習與教育促進永續發展:轉型議程》。其所反應的不僅是成人教育與終身學習的重要性,更是關注當時的社會背景及其時代精神,希冀透過成人及終身學習的推動,進而促成全球社會、文化、經濟以及教育之整體發展。
我們漫步於哲學步道中,享受大自然的芬多精環繞,偶有惱人的小黑蚊出現,一點也不妨礙學習的心情。因為,沿途景色迷人,隨時可見的錫葉藤(喜願藤)、創意春聯、南投縣詩人與書法家的詩作寫在沿途琉璃作品、綠樹環繞還有涓涓流水(南烘圳支流)直達地母廟。同學不時的提醒我放慢腳步,不要走太急,讓我倍感貼心。在放慢腳步的同時,正好用更放鬆的心情去瞭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廣終身學習的理念與實踐精神。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也加深了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學習並不局限於課堂,因為,學習就在生活中。
感謝老師的在行走間,不時的提供我們良好的知識養份,不論是學術或者是生活周遭的,讓我接觸不同地域的歷史文化,開闊眼界,提升我們個人素質修養,終身學習實務與理論的課程真棒。
組織學習研究課後心得-20240319
引言
今天是第一組的分享課,一早到課特別的不一樣,這是我入學第一次看到學生的報告,覺得充滿能量,二位學姐因為本業是英文老師,所以台風簡報力不在話下,但整個報告下來,仍處處可以感受到學姐們的努力與用心,真的是我們很好的標杆。學姐的課程規則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來讓我們了解「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理論、運用小故事的引導讓我們領悟其精隨,更透過企業實務案例讓我們理解如何運用,而我也在短短的一小時吸取了以下重點:
重點
1. 自我超越的意義:以創造的觀點來面對自己的生活與生命(非只有磨練才能)
2. 自我超越的修練:不斷釐清到底什麼對我最重要的(非只有反應式觀點)
3. 自我超越的精義:學習如何在生命中產生並延續創造性張力
4. 願景:是一種召喚及驅使人向前的使命,是終身的修練過程
5. 創造性張力vs結構性衝突
6. 心智模式修練:反思技巧與探詢技巧。(1)擁護的理論與使用的理論 (2)辦認跳躍式的推論 (3)兼顧探詢與辨護 (4)練習運用左手欄
反思
1. 自我超越不只是指個人持續終身學習獲取更多資訊,在專業上的不斷精熟、突破極限的自我實現,非只有磨練個人才能,而是培養如何實現生命中真正想要達成的結果的能力。
2. 上了這個單元後,更認識了自己是屬於「高度自我超越的人」。(1)具追根究柢的精神 (2)傾向與他人生命連成一體 (3)相信自己有影響力,但無法獨力控制創造過程,需要partner. (4)永不停止學習,有敏銳覺省力 -->這是一個很好的發現與收獲,迎刃而解了我現階段的人生課題,讓我更有勇氣與智慧去面對每一個挑戰。就如同佛法說的,人生的順境逆境,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3. 在了解自我超越修練的精義後,才領悟到在「個人或共同願景」下,就是一個持續學習、探索、創造願景的過程,不應對人過度理想化,因為這只是過程,非終點,如此一來,當遇到個人挫敗,他人不如我意時,就不會對他人失望而放棄或終止行動。
語錄
喜歡教授這樣的教學方式,課程中最喜歡教授分享生活中的種種領悟與啟發,讓知識、技能及價值觀結合為一,慢慢地樹立屬於自己的人哲學。
1. 沒有最好,只有持續更好的過程(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 在對的方向前進:一個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遠,跟一群對的人走的又快又遠。
3. 人的心境: (西方) U型理論 (東方) 如止定靜安慮得,在末法時期的現今,更需要觀其心,自我修練的提升,活在當下。
4. 四緣: 源(淵源)、緣(緣份)、圓(圓滿)、遠(長遠)
終身學習的再概念化與發展潮流課後感想
3月的天氣似陽似寒讓人捉摸不定,原本預定學校櫻花樹下的上課之行,因天氣預報下雨只能移轉到教室,不過,已經準備好的上課心情一樣令人雀躍。
終身學習的發展潮流已經不是以終身教育為主而是逐漸正式走到終身學習。是由個人自主性的學習狀態。這證明烈教授所說的終身學習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堅持,當堅持成為習慣那麼終身學習就無所不在的存於我們的生活之中,因為,所有的非正式學習裡面生活是最大的一部份。且我們現在是處AI的時代,你不可能不進步就一直在原地踏步。學習速度必需要大於改變的速度(L ≥C)。因為,不進則被淘汱。
老師引導我們思考就終身學習與AI是否是會對於現況帶來負面影響與衝突,透過小組的分享,我和同學提到前些日子母親參加社區的關懷據點,回到家中她興奮的說機器人替她量血壓、體溫,還和她聊天。讓我也讓我回憶年初報導關懷據點推行動的AI機械人,可以對老人進行一對一失智症情緒辨資料的收集、腦波檢測與各項問卷評估,以了解長輩認知、情緒與生活功能長期變化。真的令人讚嘆AI的強大力量。另外,同組成員也提到郭台銘先生一直要求他的團隊設計卓越的AI機器人,協助他學習、分析。甚至大陸地區的高端幼兒園更是利用AI機器人進行伴讀與教學。而最普遍的是時下生活中掃地機器對家中勞務工作的幫忙很符合時代人忙碌換取時間需求。因此,我們小組就討論後下了結論,有致一同的認為,善用AI是趨勢,讓它可以取代人們勞務的工作,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可做自己喜歡的事。不要害怕AI而是要迎向AI,善用AI資料庫的功能來壯大學習。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終身學習的意義:在於終結當今世界社會內以及各社會間學習富有(learning-rich)與學習貧乏(learning-poor)的落差。將其延伸於生活中那就正是終身學習的真諦。而1990年代之後,終身學習無論在名詞、概念或實務的應用均比終身教育明顯頻繁,甚至終身教育已有被終身學習取而代之的現象,可見終身學習已是趨勢。
課程最末,老師與大家分享終身學習者的故事,有感不同生命階段的新學習,其中趙慕鶴老先生的故事令我最為觸動,其在96歲進入到大學讀研究所,成為台灣最年長的畢業生。趙慕鶴生平很是精采,走過抗戰時期,當過背包客,自助暢遊英、德、法國更將學習融入生活是標準的終身學習人。書法作品-「鳥蟲體」書法很富盛名。明烈教授姻緣際會,還收藏一幅其贈送的書法。
課程很輕快的到尾聲,讓我有感的與時並進的學習是一種趨勢。不進則被淘汰,而終身學習更是如此。感謝老師課堂中的妙語如珠,讓課堂充滿歡樂。應用老師說笑的BI、CI創新思維。我聯想不學習人生就會逼哀(BI),不將學習融入生活人生就如同死哀(CI),所以,終身學習處處有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