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110409508張琇嵐
2021-11-27, 週六 20:05
第九單元:社區大學永續發展策略
課程時間:2021.11.23 (二)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課程主題:第九單元:社區大學永續發展策略
報告同學:高婕寧、吳宜娟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
學生姓名:張琇嵐
學號:110409508
心得:
大約在三年前,除了教師工作外學校也派任了行政工作,雖是一個能夠有更多學習的機會,但卻花了許多的時間在工作上,逐漸忘卻生活中也該有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在同事的分享下,到埔里參加了水沙連社區大學的創意氣球造型課程,沒有觸碰過的領域讓人感到好奇又新鮮,實際參與了後發覺非常有趣!便一路上課至今,期間也用自己的所學與同事、孩子們分享,或是協助布置活動場地等,藉由社區大學的課程開拓了不少以往沒有體驗過的人生經驗。
社區大學的課程五花八門,尤其生活藝能類的課程因為有趣,常吸引較多人報名,但學術類課程就容易乏人問津,這時課程的多元與學習內容、需求調查等,就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一個成熟的社區大學體系是不斷地在隨著時代更新及進步的,若是被時間的洪流追趕而沒有進行變遷,就可能面臨淘汰的命運。
人對學習的角度,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而取決其變化的原因不外乎是好奇又或是興趣。若能夠有多元的學習途徑以及課程內容,也更能吸引非相關領域的人來參與,也才能提起學習者「主動」學習的動機。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心得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內容:第八章~第十章
課程時間:2021.11.13
課程地點:中科R104
學系:終發所在職專班一年級
學生姓名:劉翊真
學生學號:110436515
學習成就彼此
在吳明烈老師「山村讀書聲聲聲入心」一文中,初次認識了埔里山城的法莫爾讀書會,山村裡讀書聲總與音樂聲相伴。從讀書會帶領人,到每一位參與者、家庭、聚落、城鎮,像美善的漣漪一層層往外擴散;成員們更推己及人,參與公益演出以回饋社會。
課堂中老師引導各小組腦力激盪:我們在台中市的每一座圖書館舉辦「走,一起聽故事」,鼓勵市民們在生氣盎然的三月天,到圖書館以及在地社區,聆聽在地的人、說在地的故事。文學作家筆下的百轉千折固然動人,真實世界的人生百態,更吸引人流連駐足。結合實體圖書館以及真人圖書館,含括平面閱讀和社區走讀,學習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也是學習的一部分。
一個開放的社會、文化多元,能夠體驗藝術美感、舒適又適合分享的空間;一個學習型城市是藝術的、創新的、並打造出符合生活風格的各樣設施,例如圖書館、公園綠地、戶外休閒設施、藝術文化展演空間、社區步道……等等。如同吳明烈老師的五共:共學、共享、共好、共樂、 共憶,法莫爾讀書會、「走,一起聽故事」終身學習節的專案發想、都是希望市民們持續學習,並與身邊的人一同學習。學習不只是為了提升自己,學習更是能夠成就彼此、成就群體,成為一個學習型城市和學習社會。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1.11.13(六)
課程地點:中科R104室
學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士學位學程碩士在職專班一年級
課程內容:第八章~第十章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鄭裕翰
學生學號:110436506
課後心得:
以下是本週學習的心得跟收穫:
1、這週課程中,老師分享了一篇文章《山村讀書聲聲聲入心》,在分享文章的過程中,我學習到了老師所說的,讀書會中的閱讀不僅限於書本,也包含大自然、電影等,因為以往聽到讀書會,我很自然地會連結到書本的閱讀、導讀等等,從沒思考過其他的可能性,如果讀書會也可以去閱讀大自然、閱讀電影,那讀書會的形式就可以更多元,也可以吸引更多不一樣的群眾,也會增加大家參與讀書會的動機。
2、組織發展有許多重要的點,其中如何選才、還有團體的向心力是否凝聚很重要,眾志成城能使組織發展更有目標性、方向性,使組織更具發展性。另外,人對不對也是組織發展很大的重點,在這部分我很有感觸,老師說到人才的流動率是高的,因為人才很多人要,具有能力的人才到哪裡去也都能有好的發展,反而不是人才的更可能在一個地方待很久,因為不願意改變或是能力不足,更不可能去流動,老師也說到這樣的情況在公務體系、學校更加明顯,這也是我說道我很有感觸的原因,我個人也是在學校服務,深深感受到學校其實是一個封閉的環境,十分容易會有部分的人在相對安逸的環境中不求改變,甚至去阻止組織改變,因為組織改變可能導致他的工作量增加或是面臨被淘汰,「人」真的是影響組織發展的一個關鍵,所以我到終發所學習的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希望能夠學到更多人力資源發展、組織發展相關的知識跟理論,希望能在某種程度上應用在自己的工作上。
3、國際識字日9/8。
4、終身學習週(節)的辦理有以下大方向:
(1)選定負責統籌辦理單位
(2)確立學習節主體與內容
(3)機構間的方案發展合作與執行(資源整合)
(4)提供學習資訊與諮詢
(5)進行成效評鑑
5、學習型城市的個別指標:在地連結、創新作為、亮點特色。讓在地可以結合其特色,因地制宜去發展其指標。
6、師資培育單位、教師對終身學習的掌握對於引導終身學習來說是很重要的,老師說終身學習者培養終身學習者,我十分認同,師資培育單位及教師個人若不能因應趨勢去學習,又如何引導孩子去適應社會。教師若能體現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便能洞悉趨勢,並將其所知所學授予並引導學生,使學生也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如此才能使孩子具備這些重要的能力,而非填鴨式教育的產物。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標題:第八章~第十章
課程時間:2021.11.13(六)
課程地點:R104教室
學系名稱:終發碩專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李怡珣
學號:110436518
課程心得:
人類史上第一個國際成人學習週於西元二000年的國際識字日當天正式開啟。雖然命名為成人學習週並不意味著成人在一年中只有一週的學習時間,而是試圖透過該活動的舉辦,促進成人的學習動機,使其年年不忘繼續學習。因此有些國家以終身學習節取代終身學習週,結合終身學習與節慶這兩項概念,意味終身學習是一件值得喝采與慶賀的盛事。除了政府舉辦活動外,學校在終身學習者的培育方面,也扮演著關鍵角色。唯有終身學習教師才能培育終身學習學生。教師除了應成為終身學習者之外,也應成為學習的諮商者、輔導者與促進者,而非僅是傳統的知識傳授者。經由各方營造多元的終身學習環境才能推動終身學習,建立學習社會。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1.11.13(六)
課程地點:中科R104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黃玉萍
學號:110436502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雲間」這是老師在講
述幸福地理學時,我所聯想到的,老師說:「你所居住的地方、人文、地理,都會影響你的幸福感」,就像埔里的法莫爾讀書會,就算是荷鋤的農夫,也能營造幸福的鄉里,造就美麗的風景。
下午移地走讀,稀鬆平常的巷間小弄,卻也能在細微之中發現平凡中的美好;心態不同,腦中所想,眼睛所見,竟也變得有趣起來,終身學習也許就是這樣吧!不是侷限於書本上,不是拘泥於課室間,而是落實於生活之中,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世間萬物皆為我師,皆可學,生活何處不綠洲!
110409519 吳宜娟
2021-11-25, 週四 17:35
2021/11/23成人教育心得
課程時間:2021.11.23(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110學年度發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吳宜娟
學號:110409519
課堂報告:第九單元社區大學的永續發展
報告同學:高婕寧、吳宜娟
心得:今日課堂上提到:陳綢阿嬤,只要是在埔里長大的小孩都會認識,記得小時候有一年的暑假,在牛耳藝術渡假村舉辦夏令營的活動,這是我第一次認識陳綢阿嬤,夏令營活動不僅可以讓小朋友玩耍外,還可以體認到生態、環保的重要,有了夏令營,可以緩解鄉下家長們的負擔,專心上班,萬一沒有休假帶孩子們出去玩,也可以就由夏令營,讓孩子們有豐富的暑假生活,很感謝陳綢阿嬤豐富了所有小朋友童年快樂的時光。長大後,仍會接受到陳綢阿嬤的愛心粽子,逢年過節的,阿嬤總是不會忘記醫院辛苦的同仁,就這樣持續送愛心粽子很多年,很謝謝生活中有這樣默默付出的人在我們身邊、守護著我們。
這次的報告,一開始準備得資料年代較久,經由老師的指導下,慢慢找尋最新的資料,讓報告可以更貼近現在社區大學所發生的歷程,也讓報告內容慢慢地變得更加豐富,但是這份報告還是有不完整的部分,尚未介紹到學程認證、學分抵免、是否有學程認證的部分,很謝謝同學們,提出我們報告不足的地方,讓我們下次做報告時,會準備更加地仔細。
110409501陳筠蓁
2021-11-25, 週四 10:50
第九單元社區大學的永續發展策略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標題:第九單元社區大學的永續發展策略
課程時間:2021.11.23 (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110終發碩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報告同學:高婕寧、吳宜娟
學生姓名:陳筠蓁
學生代號:110409501
上課心得
陳綢阿嬤是位年逾90高齡的長者,我也是阿嬤,但是我是阿罵的阿嬤,我的年紀只有陳綢阿嬤的五分之三,陳綢阿嬤她是智仁兼具的慈善家,我則是在實踐終身學習的榜樣給孫子看的學習家。陳綢阿嬤是個平凡的農民,用大愛奉獻社會,備受各界尊重,埔里阿嬤成為陳綢阿嬤的專屬代名詞
埔里阿嬤關懷輔導弱勢兒童及青少年,也是重環保的慈善家。埔里阿嬤說做人做事要有對的堅持,這是陳綢阿嬤的信念。阿嬤以慈悲智慧克服各種艱難,刻畫出不平凡的一生。吳明烈教授說:「 行善是一趟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旅程。關照自己也關照他人,上天會對關照他人比關照自己更多的人,給予更多的眷顧與福澤。」
「社區大學的永續發展策略」由婕寧和宜娟發表,同學們的報告詳細,社區大學的特色是可以彌補大學正規教育的不足。一般民眾年滿18歲就可以入學,入學資格彈性,可線上申請入學,無修業年限的規定,且符合終身學習教育的理念,社區大學的課程多元,不分學系。
社區大學目前是非正規的終身教育機構,沒有入學資格的要求,只有學程認證,不授予學位,與終身學習法的原先構想不同。且師資水準不一也是一個問題。
目前大多數的社區大學都是公辦民營,只有南投的社區大學是公辦公營。
台灣社區型的學習有很多管道教育局、社會局~~等等,與社區結合,培養社區志工,提升社區生活品質,共同關心社區事務,建立社區教育志業的發展。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標題:第九單元 社區大學的永續發展策略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課程時間:2021.11.23(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110終發碩一
學生姓名:徐逸芝
學生學號:110409516
今天老師的補充教材阿嬤的人生啟示錄。第一次聽到陳綢阿嬤是我去剪頭髮時聽美髮師說她是埔里的大善人,因為不是本地人並不認識她。最近學校頒給陳綢阿嬷名譽博士。近日去遙天閣用餐,看著牆上掛著照片,老闆很熱心的介紹是陳綢阿嬤和餐廳的店長合影。看著滿頭白髮笑容滿面的老太太原來就是大家口中的陳綢阿嬤。老闆繼續說道,因為去年埔里舉行12年一度的建醮大典,全鎮進行7天齋戒,老闆來幫忙阿嬤做素食因此結緣。後來受到阿嬷的精神感召,結束了在新北市的餐廳,搬來埔里營業。看著電視台訪問阿嬷。阿嬤雖然總是說她自己沒有念過書,但是她說的隻字片語都真誠得令人感動,她每次的擁抱都令人感覺滿滿的愛意與溫暖。陳綢阿嬷的所行所事正是最好的無言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