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1.11.27(六)
課程地點:中科R104室/東海大學
學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士學位學程碩士在職專班一年級
課程內容:網路通訊原理;第十二單元~第十三單元
授課教授:黃育銘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鄭裕翰
學生學號:110436506
課後心得:
以下是本週學習的心得跟收穫:
1、 上午是明烈老師特別邀請黃育銘老師來為我們講解科技(資訊)於終身學習的生活實踐與關係,育銘老師上課內容為網路通訊原理,這對我們非本科生來說還蠻吃力的,感覺得出來大家都很努力在消化吸收相關的知識。
雖然沒有辦法非常完整的把黃老師所說的都內化成自己的知識,但還是透過這一整個上午的學習,認識了許多原先不知道是什麼的,但其實每天都會接觸到的網路通訊相關原理與設備,謝謝黃老師的認真講解!
2、 下午是明烈老師第一次正式把課堂移到了另一個地點來上課,與明烈老師漫步在東海大學的校園裡,欣賞著周遭特色的建築及優美的景色,讓週六午後的課程增添了一份閑靜舒適的感覺,我也可以很明顯感受到同學們的好心情。
當天明烈老師也向我們講述了策略聯盟的合作原則以及「六分原則」,在聽講的過程中我也想到了自己的職場也有跟其他單位簽訂策略聯盟的契約,但簽訂之後剛好馬上遇到了今年國內的疫情,從那之後就一直停擺到現在,如果後續沒有作為的話,策略聯盟就只是形同虛設,並沒有達到1+1大於2的綜效。
另外,當天明烈老師也有在東海大學的總務處前向我們講述了社區總體營造的「造人」、「造景」、「造產」、「造文化」,老師也說沒有文化的社區營造是空洞的,我覺得非常有道理,許多地方在發展其社區營造時容易淪為為了做而做,而非去審視在地的文化並推廣,有文化的地方才會吸引人駐足,而社區營造的首要也是要使當地人了解並認同其特有的文化,如此社區民眾有了認同感之後方能提升其社區參與率,並且可以透過各式的終身學習管道來提升這些面向,如同老師說的,有了學習的熱忱,才能使社區永續發展,也才能夠為社區發展帶來更好的成效。
成人教育學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標題:第十一單元 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課程時間:2021.12.07(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110終發碩一
學生姓名:徐逸芝
學生學號:110409516
大自然的動物,小至昆蟲,大至動物,為了生存都各自掌握了一套生存的獨特本領。要獲得食物的,就得會打獵,會進攻。要不被別的動物給吃了,就得會逃,會防。中國武術模仿動物而有了螳螂拳、峨嵋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標題:第十二章~第十三章
課程時間:2021.11.27(六)
課程地點:東海大學
學系名稱:終發碩專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李怡珣
學號:110436518
課程心得:
終身學習夥伴關係是策略聯盟的發展基石。終身學習機構策略聯盟的實質意義與目的,在於透過終身學習資源的整合與運用,以發揮終身學習的最大價值化。終身學習機構在進行策略聯盟時,應謹守分享資源、分庭抗禮、分工合作、分寸謹守、分擔風險、分層負責此「六分原則」,則能促使策略聯盟產生1+1>2的效果。
終身學習實務的推展,需時時回應到學習者的確切需求,並且在策略與作法方面,有所突破創新,例如:實施跨領域合作學習課程,強化不同年齡層學習型態的創新,以符合數位時代社會及未來迫切需要面對跨領域知識、能力的職場情況與問題挑戰時,有效培育能解決問題的「T型人才」。
終身學習機構策略聯盟的發展,可從慎選聯盟夥伴、樹立聯盟機構策略聯盟的正確認知與理念、塑造策略聯盟的共同願景、確立策略聯盟的具體範疇與內容、建立策略聯盟的專責團隊、發展策略聯盟的最佳實務以及落實策略聯盟的成效評鑑等七項具體作法進行。
成人教育學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標題:第十一單元 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課程時間:2021.12.07(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110終發碩一
學生姓名:徐逸芝
學生學號:110409516
大自然的動物,小至昆蟲,大至動物,為了生存都各自掌握了一套生存的獨特本領。要獲得食物的,就得會打獵,會進攻。要不被別的動物給吃了,就得會逃,會防。中國武術模仿動物而有了螳螂拳、峨嵋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心得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內容:第十二章~第十三章
課程時間:2021.11.27
課程地點:東海大學
學系:終發所在職專班一年級
學生姓名:劉翊真
學生學號:110436515
一直往前走
多年前,全家曾經一同來到桃米社區住了幾晚,對桃米社區的自然景觀和社區總體營造成果深受感動。
而這堂終身學習課程,老師介紹社區總體營造和終身學習的關係。由社區居民全體共同凝聚社區意識,找出社區特有的文化,積極自主地參與並時常省思,終身學習和社區總體營造互相成為彼此的方法和成果。
以下將這堂課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和桃米社區總體營造的文化特色結合:
社區總體營造的概念為:造景、造產、造人、造文化。
造景:營造適宜社區民眾生活的環境。桃米社區鼓勵居民打造生態池,不但美化生活環境、更吸引蜻蛉、蛙類、蝴蝶等動物嬌客常駐。
造產:活化地方產業,包含產業新造與改造。桃米原來以農業為主,災後開始朝向生態旅遊方向發展,轉型為「綠色」和「知識經濟」的產業。
造人:培養具有反思能力與社區關懷的終身學習者。許多農民放下農具、開始學習自然生態相關知識、並嘗試擔任解說員。完全不同的工作性質,對他們來說是巨大的改變,但因為居民們真誠的熱愛自己生長的這塊土地,正值壯年甚至老年的居民們,成為終身學習者,不斷學習新知、挑戰自我。
造文化:凝聚社區共同願景。成為生態、生產、生活三生一體的在地化實踐。
儘管重大的災難難以承受,唯有一直往前走,不斷學習、時刻反思,成為終身學習、學習型家庭、學習型社區,方能使桃米社區的社造與生態,傳承、永續。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1.11.27(六)
課程地點:中科R104/東海大學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張薰云
學號:110436513
上午我們在中科教室學習通訊原理,對與我們非資訊本科生來說,是有些困難點,不過老師慢慢的講解,也讓我們對於通訊網絡有些基本的概念,也是不錯的學習經驗。
下午的課,明烈老師帶我們到東海大學戶外授課,感覺特別的不一樣,有別於以往在教室裡上課,而是讓我們享受在大自然美景與鳥鳴蟲叫之中,寬廣無拘束的活動教室,讓我們更能體會到,其實不論在哪都是可以做為學習的地方,也更能在輕鬆愉快的心情去享受學習。
這次課程吸引我的是社區發展中的所謂社區總體營造(造景點、造產、造人)(老師+造文化),也提到居住的社區環境的重要性,對於人的生活品質、身心健康、經濟發展都影響深遠。了解到要在既有的社區環境中去發掘特色與創意文化讓社區再生亮點,培養社區所需的人才與解決社區問題及促進社區發展。讓我在未來如有機會參與社區發展計畫時可以去提供自己所學所觀察到的亮點特色。
第十一單元 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標題:第十一單元 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
課程時間:2021.12.07 (二)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鄭俊希
學生代號:110409521
心得:
在現今的網路時代,每個人的意見都可以在網路上隨意的發表討論,但是很多人在發表言論時並沒有考慮到言論對當事人的感受甚至影響。正如這次課堂上的補充文章中就可以看到其他同學在網路上發表的言論對於事件主角所造成的心理壓力。我們在網絡上的言行也是能夠代表我們的想法。我們也必須為自己在網路上所說的話負責。假如日後被人故意存證,自然會為我們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在網路上的一言一行我們也應該相當注意。
而在這次的課堂中所提到的五項修練令我留下深刻印象。跳出自己既有的舒適圈,重新整理思維,把新舊知識作融合並轉化出自己的思維。這個過程除了讓我們自己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識以外,更加令我們能夠學習到不同環境的待人處事態度。環境的改變自然會令人有所改變,不斷改變才會不斷學習。這也正是終身學習所期望能夠培養我們的目標之一。日後這五種項的修練我認為都是我們值得學習。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標題:第十一單元 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課程時間:2021.12.07(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110終發碩一
學生姓名:徐逸芝
學生學號:110409516
大自然的動物,小至昆蟲,大至動物,為了生存都各自掌握了一套生存的獨特本領。要獲得食物的,就得會打獵,會進攻。要不被別的動物給吃了,就得會逃,會防。中國武術模仿動物而有了螳螂拳、峨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