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組織領導與發展研究~魅力領導學導讀
組織領導與發展研究~魅力領導學導讀
課程時間:2021.7.24(六)
課程地點:溫暖的家
學系:終發碩專班二年級
課程名稱:組織領導與發展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利慧玲
學號:109436507
課程心得:
「以權力服人,得到的是臣服;以實力服人,得到的是信任;以魅力服人,得到的是追隨」。說得真的是一點都沒錯!想想人生中在工作中也遇到不少位的主管,有的主管總是以位階來欺壓員工,對部屬有許多不合理的要求,這樣只會讓員工失去對他的信任及服從,更別說要追隨他了。也有遇到一些主管,個性較軟弱、怕事,比較沒擔當,也沒實力,只能搖頭阿。感覺工作至今沒有遇到有可以讓我覺得一定要追隨他的主管也,所以看看別人,想想自己,我也有可能當一位有魅力的主管而能讓員工真心的追隨著我嗎?讀了這本魅力領導學後,發現魅力真的不一定是與生俱來的,當然,更不可能是憑空而降的能力,最重要的還需要告不斷的學習魅力的技術,才能將屬於個人的魅力領導展現出來,做一位讓鎂光燈聚焦的領導者。
魅力是一場由內而外皆能有非凡的影響力可以影響他人的,不單只是靠一個人本身的外表長相及外部形象來取決,一個人的內在跟跟自身的品行也可以產生很大的魅力。「魅力型領導」最早是由德國社會學者韋伯(Max Weber)所提出的,他說「魅力型權威」並不是來自於職位或傳統的權威,而是來自成員認為領導者擁有異常的品質,而心悅誠服地接受其影響。而在魅力型領導對組織效能的影響方面,魯賓斯(Stephen P. Robbins)指出更多的實證研究發現,魅力型領導與高績效水準、成員工作滿意之間,具有顯著的相關。也就是說,在魅力型領導之下,成員不但會被激發去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且會因為他們喜歡領導者,所以表現出更多的工作滿足感。由此可見,一位有魅力的領導者可以帶領一群有向心力並且死忠的員工,創造出更大的效益。看了本書及透過同學的導讀與老師的引導及見解,發現其實我也可以就書本中所教來學習如何讓自己當個魅力領導者,讓內斂的我也能學習、模仿變成像那些出色的魅力領導人一樣,期待自己也能成長茁壯。
第九單元:社區大學的永續發展策略
課程時間:2021.11.23 (二)
學系: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內容:第九單元:社區大學的永續發展策略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鄭俊希
學號:110409521
心得:
人的一生會有不同的經歷。而且能夠常存感恩,幫助其他弱勢更是一件難得的事。就好像老師在課堂上跟我們分享的文章中的南投陳綢阿嬤。她願意用自己的善心鼓勵他人。讓家境貧窮以及行 為偏差的少年能夠接受教育,發展自己的未來。這些過程並不簡單。願意為他們付出的精神及努力值得我們敬佩。而我認為懂得常存感恩的行為值得我們學習。懂得感恩才會懂得珍惜。很多事情不是理所當然的,懂得感恩才能發現別人對我們的幫助,我們才會知足。明白到還沒擁有的東西,抱怨是沒有用的,想要就只能努力爭取。而且懂得感恩,把每天都當成美好的一天,我們也會變得比較開心。
而在這次課堂上同學們介紹了社區大學的發展。讓我們了解到台灣及外國社區大學的制度。台灣在推動社區大學已經有一段時間,有不少社區大學推出在地特色課程吸引學生,但如何讓社區大學能夠持續發展以及得到足夠資源是我們值得探討的問題。希望日後有機會可以看到社區大學持續的改進,讓社區大學發展得更好。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標題:第九單元 社區大學永續發展策略
課程時間:2021.11.23(二)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報告同學:高婕寧、吳宜娟
學系名稱:終發所碩一
學生姓名:賴孟真
學生學號:110409512
心得:
「社區大學」,在我的生活中扮演的很重要的角色,十二年前,為我苦悶的育兒生活,注入一股新的生命力,就是我去埔里社大上了油畫課,油畫課讓我暫時解脫了生活及育兒的壓力,讓我沈浸在一個人的世界裡,好好的沉澱自己的情緒與心情,社大也是交朋友的好地方,有好幾個朋友一直都維持的好良緣,一個是我後來在職場上的好同事,一個是我推薦我來讀終發所的學姊-陳麗文,緣份這件事真的很奇妙,誰也不會料想得到將來會發生什麼事,什麼人會成為我們的貴人,所以廣結善緣真的很重要。後來我又陸續地去上了英文課、韓文課、烏克麗麗課、手縫手作課,都讓我學習了想要的知能技能,也多認識了很多來自各界的好朋友,何樂而不為呢!
社區大學的永續發展及策略
課程時間:2021.11.23 (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學號:110409514
姓名:高婕寧
心得:
今天的社區大學的永續發展及策略是我和怡娟共同完成的報告,在一開始我們找的資料並不多,且資料較舊。但經過老師的指導與建議後,我們逐漸找到方向及更新文獻,所以非常謝謝老師給予我們的指導,才能讓這次的報告順利且完整地呈現給各位同學。在社區大學的資料裡,除了看到臺灣的做法外,我覺得能看到各國是如何辦理社區大學的方式,是很值得我們學習與參考的,像今天同學提到學分及學位的問題,其實我認為我們可以參考韓國的「學分銀行」,透過累積的方式達到一個目標後,或許就可以有學位的授予。當然臺灣日前已經邁入第三個黃金十年,這些年累積起來,其實可以明顯地看到臺灣的進步,許多縣市都已經有特色的社區大學,也逐漸朝著終身教育的目標前進。以及今天同學分享的社區大學推行,這些都會是永續發展的目標,只要我們持續的投入與改進,就能將社區大學發展的很好!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1.11.13(六)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張薰予
學號:110436503
心得:
1.「山村讀書聲聲聲入心」:務農者自主學習演奏木笛,這是連結親子、代間學習很好的媒材,國小學生幾乎個個都會學吹奏木笛(直笛),兩位退休老師善用連結,增加親子的溝通與共同話題,不單單只是與團員也是與家庭、家人共同成長,在興趣與親情的支持下,延續學習、貢獻社會。
2. 規劃終身學習節分組討論時,透過小組成員認識「真人圖書館」,透過老師的講解獲知「走讀」活動,也對於規劃活動有更多執行面的可能性。
2021.11.23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時間:2021.11.23 (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內容: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
授課教授:吳明烈
學號:110409505
姓名:張芠寧
心得:
課堂前的文章導讀,由同學自發性朗讀,透過文章,我更加認識了陳綢阿嬤對於埔里在地的莘莘學子的照顧與疼愛。記得國中和高中的大考前,都能收到陳綢阿嬤特地為全埔里鎮學生們準備的祈求儀式和象徵包中(包粽)的素食餐點。讓大家再因為考試而充斥著緊張氣氛的時刻,能夠感受到溫暖和被祝福。
今天的報告組同學非常親切地介紹,讓大家能輕鬆地,進一步認識在地化的社區大學,瞭解各國政府推動社區大學的體制與方法,比較各國間的制度和優缺點,探討國內課程與在地文化特色所結合,反思如何推動領域與改善策略。報告組的表現非常值得大家學習。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時間:2021.11.23 (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內容:第九章單元:社區大學的永續發展策略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梁燕珩
學號:110409520
心得:
社區大學從定位、觀點、角色去看,可以看到社區大學在社會的影響力。社區大學是終身學習的機構,在政府的觀點上,我很同意的是促進個人發展,雖然社大不會有任何教育證書,但是每個人應該有個人發展的機會,而個人發展不單純在學習知識上,多元發展也是現今社會也很重視,而社大可以彌補一般學習沒辦法做到的教育,所以個人發展上,社大不單可以促進個人發展,更可以滿足不同年齡層的需求。雖然三方的觀點不一樣,但是他們的共同點都是為了終身學習這一環,所以可以看到現今社會的學習發展,可以看得出學習在現今社會不是年青人的權利,而是全人的權利。
雖然終身學習很重要,也越來越受重視,為了可以提升個人發展,社會大學越開越多,我認為這是把資源分散,社區大學也會面臨危機。社大應該要了解社區需求與資源,才能有效永續發展。
最後是阿嬤的人生啟示錄,讓我知道,就算學習很重要,我們有豐富的知識,但做人比做事重要。智仁兼具是阿嬤的一個特點,我相信智仁兼具是很難做到,很多人有智不一定有仁,有仁也不一定有智。阿嬤關懷輔導弱勢兒童及青少年,讓我想到我實習時期也是在少年家園機構實習,在裡面服務。在這一段時間裡,我覺得我畢生的「仁」都用在裡面,面對他們真的要付出很多的「仁」對待他們,因為他們的確是要很多的關懷,所以後來我被他們訓練到沒有脾氣,不易發怒。很多事情上跟他們鬥智鬥力,體驗得到智仁的重要性。正正因為智仁,所以看到很多事情,也珍惜學習的機會,也明白學習得來不易,但社會上越來越多學習資源,可以達到終身學習,也應該好好運用。
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
課程時間:2021.11.16 (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內容: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
授課教授:吳明烈
報告同學:林儀親、張玉琳
學生姓名:謝雋玲
學號:110409509
課後心得:
社區學習意指民眾在社區學習與社區生活相關事物、促進個人成長、激發社區認同、結合群體的力量,解決社區問題, 為社區帶來永續的發展。以社區為基地的學習活動, 發展民眾的知識技能、信心和能力以及 自我的認同。也是成人教育學習的途徑 是新的學習方法、新的視野和新的生活 方式,讓社區生活經驗成為學習的核心 內容,使其能終身學習和持續服務社區 並將學習結果帶來社區發展,並且培養 終身學習的習慣 。
社區學習目標。
社區總體營造概念來自日本的造町、英國的社區建築和美國的社區設計等。自從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於民國83年提出「社區總體營造」之後,十餘年來它已發展成為政府推動社區改造的主要政策。學生適逢其時,大學時期曾參與。
行政院長游錫堃於民國92年提出「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將其業務正式涵括九個部會起,迄謝長廷院長於民國94年推出「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再擴大為13個部會參與。在政府的政策導向和資源挹注之下,作為社區營造政策操作載體的社區,是故社區營造總是脫不了政府的影子。
~~社區營造必須從「社區家園」的概念出發。期待社區幹部和居民在操作過程中,將「家」的想像擴充為「家園」,直接扣連上「社區」這個領域;讓利人也是利己,利己就是利人,二者融合為一。從而使「社造」成為日常生活的一環,讓關心並參與「家園改造」內化為理所當然的價值和習慣,才能培養更多的社區公民,創造一個屬於大家也屬於自己的「生活好所在」~~。(節錄自社區總體營造概論。盧思岳。2005。台灣社造聯盟第三屆副理事長、吾鄉工作坊執行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