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上課心得
暨南終發專班 105436520徐碧梧 上課心得
中科教室
由於社會的變遷快速,技術、知識屢屢創新,有鑒於此;組織學習內容亦需微調。
組織中學習層面:
1.個人學習--「個人」為使自己的行為更有效,因而獲取知識與技能的過程。
2.團隊學習--團隊學習有兩項特徵:團隊目標一致與知識共用。有互動、交流、共學、共享、共樂、共榮;有目標、有交互作用、有共同方向;專業養成的層次比團體學習高。
團隊學習可以促進個人成長。由於每個個體間差異性存在,所以每個人都可以發現並且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以達成團隊內部內需的互助。一項組織學習的發現:透過團隊學習能使組織的團隊智慧融入個人化理念中,於職場間能以不斷適應新情勢(趨勢)下開展業務需要,可以免費享受別人的工作技巧和有效方法,更能展示個人的理解和獨特設想,接受別人的啟發甚至創新。團隊學習有利於提高團隊核心競爭力。亦是個人的核心競爭力翻倍的累加;團隊學習中有著知識共用與互信,可以找到個人核心競爭力發展的支撐點,此種無縫配合的一種氛圍;此項特點於團體學習未發現。團隊學習重視的是「結果」或者是結果與過程並重!
3.團體學習--指參與成員針對某種特定主題,自由地分享觀念、感情和態度,進而達到知能增長、態度改變的相互學習的過程。(黃富順)。彼此分享經驗,相互溝通與相互學習。「團體」通常會在乎過程大於結果,團體組織中有共同的需求或情境,組織散漫或無交集。
五力的訓練有助於提升團隊學習
簡而言之:整體學習共創價值!
周哈里窗:展示自我認知和他人認知之間的差異,通過調整和改善自我與他人之間的互動關係進而改善工作氣氛提高工作效率。
5/20-5/21 組織學習心得
時 間:2017.5.20-21
地 點:惠蓀林場
課 程:組織學習
學 號:105436517 莊雅嵐
今天是期待已久的戶外教學,早早起床跟著同學一起上山去,老師把教室從都市拉到山上,在芬多精裡享受學習與分享,真是人生一大樂事。感謝暨大終發班暖男班代瀚賢以及副班代蓓貞及曉君事前細心規劃,讓這次的三班共學(暨大終發專班、暨大終發班、中正碩班)成為我們求學生涯中其中一段美好的回憶。
課程一開始,我背著終身學習大使的紅色背帶,站在門口迎接來自各地的終身學習實踐與推廣者,大家看起來精神奕奕的準備迎接這充實的一天。接著,好久不見的彩虹卡終於再度現身,說真的,我不禁懷疑這張彩虹卡是算命的卡片嗎,每次抽到都覺得與真實生活好符合。藉著這個機會,大家對彼此也有了基本的認識,課程就在大家精彩的自我介紹中悄悄掀開序幕。
今天的課程規劃分為三個個案研討組及三個方案規劃組,同學們分別就理論及個案進行精闢說明與介紹,每一組的分享內容之豐富,總不禁想讓我問問這些同學們到底花了多少時間準備才有今天這樣的結果?我們僅僅坐在位子上,即能共享同學們的智慧,實在太幸運了!伴著窗外點滴小雨,在雨聲中慢慢架構我對組織學習的認識與了解,太有詩意了!在報告之後,老師也請我們嘗試為不同組織規劃學習方案,我們被分配到非營利組織,好開心能夠把我在真實生活中所參與的公益團體與同學們分享,也很開心能夠由我來代替大學老師所創立的公益團體向大家推廣,甚至和同學一起集思廣義為團體規劃組織學習方案。今天不僅過的充實,也有意義!
隔天,我和同組同學一早就到現場佈置與規劃世界咖啡館,其實我們事前也花了好多時間準備與規劃,雖然辛苦,可是過程是有趣的,與同學一起思考如何把活動辦的更好,是很難得的學生時代回憶。也很開心同學們及老師都喜歡我們所為大家準備的活動,感謝大家的配合,讓上午活動得以順利進行!
下午我們去了清流部落,原來清流部落就是我們所熟悉的賽德克巴萊故事背景啊!耆老精彩的介紹與分享,更讓我們開了眼界!
相信未來只要看到惠蓀林場,我一定記得起這兩天美好的回憶以及共學的快樂!
成教一 姚宗汶
2017-06-16, 週五 22:30
組織學習研究
這次的上課藉著學長姐報告的【系統思考、組織學習】這兩項修練,加上老師的補充說明,使我對組織學習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在組織學習電影欣賞的影片中,看見學習是多元的,而不是守著傳統不放,可能那一套的教法在當時是適用的,但到了今天就需要有所調整。
在這學期上組織學習研究,真是讓我獲益良多,從原本的什麼都不懂,藉著老師的講解和各組的報告,得到了許多的知識,也希望能夠學以致用,發揮所學在自己的領域裡面。
中正高碩一 李連增
2017-06-16, 週五 11:31
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日期:2017.06.09 (五) 09:00-16:30
授課地點:中正教育二館558教室
課程:架構八系統思考、架構九知識管理、架構十七組織學習電影賞析及探究、架構十八組織學習回顧與前瞻
指導教授:吳明烈 博士
學生:高碩一 李連增
今天是這學期組織學習的最後一堂課,由芬蘭學姐導讀知識管理的理論,並詳述知識管理的定義,就是在組織中建構一個人文與技術兼備的知識系統,讓組織中的信息與知識,透過獲得、創造、分享、整合、記錄、存取、更新等過程,達到知識不斷創新的最終目的,並回饋到知識系統內,個人與組織的知識得以永不間斷的累積,從系統的角度進行思考成為組織的智慧資本,有助於企業做出正確的決策,以因應市場的變遷。
滄維學長導述企業如何導入知識管理,並從youtube找出管顧公司的教學影片,一邊放給同學看一邊分享心得跟看法。
芳君學姐導讀系統思考,並以拼圖遊戲的實作讓我們思索,一個人跟小組完成拼圖的差異?首先由個人完成拼圖,再分組完成拼圖。個人拼圖可依照自己的思維完成,但小組則有較多面向的思維。系統思考追求的是整體效益,而非部分的最佳化;其特色並非傳統線性思考,而是用更宏觀/動態/時間的方式來看因果反饋迴路。
下午觀賞經典名片,《春風化雨》描述美國60年代一間的貴族學校,在教育理念傳統的影響下,繁重的課業與單調無趣的課堂壓的學生喘不過氣,甚至用''地獄''來形容這間學校,在一位新老師的到來,卻稍稍改變了這所學校的教育風氣,激起了人性反傳統體制的心,卻也展現了體制的強大與殘酷的一面,Keating老師追求理想的做法終究不被受用,反被當做其他老師眼裡的怪胎,而在學生眼裡,這樣的教育方式對他們來說是對人生充滿正面的能量與動力,不管最終Keating老師有沒有成功地改變學校體系的傳統思維,但他所傳達的想法觀念卻也將永遠留在學生們的心中。
最後,師生一行漫步校園,途經圖書館、阿勃勒步道走進活動中心,老師請我們享用冰涼的蔬果汁。回思這學期跟著老師學習真可謂收穫滿滿,期待下學期再修老師的課。
一個人走得快. 一群人走得遠
今天回暨大上課,也是學校評鑑日,分科上課,「團隊學習」單元是由秉宏與雅慧二位同學負責導讀,團隊學習 (Team Learning):團隊學習方能促進組織學習,當團隊真正在學習時,不僅團隊整體顯現出色的成果,個體成長的速度亦遠較其他的學習方式為快,朝著一個共同的標的邁進。為讓大家了解團隊學習之意義,實作「神奇的棍子」遊戲,透過吸管一一接力讓同學體會到團隊中的每個成員是透過彼此間之協調與合作,達到整體搭配的效果,如此齊力完成遊戲任務。團隊學習的目的在於激發團隊智慧,團隊的努力可達加乘的效果,這正是團隊成員發揮整體搭配與協調的綜效。何謂「團隊」(team)?和「團體」(group)有何不同?共通點是均為2個人以上所組成的單位。但「團體」(group)成員之間你是你、我是我,他是他,沒有交集、關係,大家各行其事,沒有要完成公司、主管和上級交待的任務、使命與目標。而「團隊」(team)則是成員之間彼此能夠互相的信任、支持,同心協力貫徹達成公司、主管及上級所交付的任務、使命與目標。「團隊」(team)定義就是「結合每位成就更大」(together everyone achieve more)。在團隊學習之過程中經常運用到「討論」與「深度匯談」,其中「深度匯談」是一種讓團隊成員提出不同的見解,發現更好的的看法。因此深度匯談在對話過程中如果進行得宜,個人可以獲得獨自無法達到或過去所未能得聞的見解。深度匯談最廣泛之應用就是之前學過的「世界咖啡館」模式,在分組對話中,成員充份表達自己看法,也聆聽他人的看法,共同探討新的觀點。「團隊學習」四種習慣性防衛:(1)為了保護自己—不提沒把握的問题。(2)為了維護團結—不提分歧性的問题。(3)為了不使人難堪—不提質疑性的問题。(4)為了使大家接受—只作折衷性的結論。團隊學習與系統思考的關聯,系統思考整體性的觀點,使我們清楚習慣性防衛是共同造成的,而非外部引起的。系統思考的工具-系統基模,使團隊在處理高度複雜性的工作,如:發展策略、塑造願景時,能夠有一個共通的新語言,來處理企業動態性的複雜。學習團隊學習的三個層次:
1.精髓:集體智力、方向一致。
2.原理:深度匯談的原理、整合深度匯談與討論的原理、習慣性防衛
的原理。
3.演練:懸掛假設、視彼此為工作夥伴、虛擬世界的演練、反思與探
詢。
未來最成功的團隊將會是學習型組織,因為唯一能長久依靠的優勢,就是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的更快學習型組織。彼得聖吉(Peter M.Senge)他被譽為是領導全球「學習革命」的先趨,他所談的「第五項修練」,就是系統思考。其他四項學習修練分別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及團隊學習。聖吉認為透過這五項修練就可以建立「學習型組織」一種能在變動環境中持續擴展群體創造、創新能力並在工作中活出生命意義的組織。
中正成碩二徐滄維
2017-06-12, 週一 13:08
架構八系統思考 架構九知識管理 架構十七組織學習電影賞析及探究 架構十八組織學習回顧與前瞻
授課日期:2017.06.09 (五) 09:00-16:30
授課地點:中正教育二館558教室
課程: 架構八系統思考 架構九知識管理
架構十七組織學習電影賞析及探究 架構十八組織學習回顧與前瞻
指導教授:吳明烈 博士
學生:成碩二 徐滄維
這次上課是本學期最後一次上課,有一點離情依依的味道。算一算時間,碩班二年來,我整整一年是跟著老師學習,其他的老師大多是半年的課程,還有小樹老師,我跟著他學創造力、學高等統計,合計一年;跟著二位老師學習很多,但都只碰觸到老師的邊而已,轉眼卻已是碩二尾聲~~~~
課程開始,老師先講解了系統思考及組織學習,芳君由於車子拋錨晚到,所以由我跟芬蘭先行報告「知識管理」,芬蘭談知識管理的理論,我則報告企業界如何導入知識管理;我從youtube找出管顧公司的教學影片,一邊放給同學看一邊分享我自己的心得跟看法;然後交棒給芳君,講解有關「系統思考」的理論與做法;醬,就到12:30耶,麗萍拿出她準備的粽子還有點心,更棒的是有麗萍親手烘焙的麵包,滋味真的很好~~
我們邊吃午餐邊欣賞影片~春風化雨,談的是一位老師如何翻轉學校教育,鼓勵學生走自己的路,片中有許多團隊學習、合力解決問題、一起度過難關的片段,是很好的組織學習的範例;分享完影片,師生一行8人在校園漫步,穿過圖書館旁走向活動中心,老師請我們一人一杯蔬果汁,冰冰涼涼的好滋味、似乎也帶著課程尾聲帶來的酸酸甜甜的感覺~~永智、連增、麗萍、宗汶都要繼續追隨老師學習,但老師說,下一次的課差不多就現在的人數就好,學習效果及師生感情都很棒~~~~
「學習生活化、生活學習化」,一直是老師傳授給我們的準則,在實際的課程中,追隨著老師,大家也確實厲行了這一句圭臬。「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謝謝老師把學習之道傳給了我們!!
1060422組織學習心得與反思
時間:106-04-22
地點:中科106會議室
課程: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師:吳明烈 教授
學號:105436524
學生:陳秀芳
溫故才能知新,適逢評鑑的來到,課前教授再次向同學複習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兩大專業定位: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為同心圓之概念,兩大專業相輔相成;在此關係體系中,終身學習位於內圈圓,作為本學位學程之專業核心;人力資源發展位於外圈圓,作為終身學習之專業的體現與運用,以培育研究生訓練管理、組織促進、學習領導、職能發展與績效提升之能力。緊接著就要進入重頭戲:《第五項修煉》
本書觀點 :
彼得·聖吉在研究中發現,要使企業茁壯成長,必須建立學習型組織,即將企業變成一種學習型的組織,並使得組織內的人員全心投入學習,提升能力在本職崗位上獲得成功。《第五項修煉》的五項修煉概括地說: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
首先同仁登場報告第一項修煉: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的修煉是深刻瞭解自我的真正願望,並客觀地觀察現實,對客觀現實正確的判斷。通過學習型組織不斷學習激發實現自己內心深處最想實現的願望,並全心投入工作、實現創造和超越。此項修煉兼容並蓄了東方和西方的精神傳統,修煉時需要培養耐心、集中精力,對於學習如同對待自己的生命一般全身心地投入進學習型組織。它是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基礎。
其實讀到自我超越的修練,讓我不自主想到的是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中的自我實現,要我們去做一些身為一個「人」應該在這世上做的事,極需要有讓他能更充實自己的事物、尤其是讓一個人深刻的體驗到自己沒有白活在這世界上的事物,自我超越最重要的一個理論:「不斷的釐清自己真心想要的是什麼,然後看清楚自己的現況,從中就會發現差距,產生改變的動力。」我想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當我們拼命去追求所謂的穩定,真的得到穩定之後卻感覺到無趣或沒有動力或當你想要完成一些事時,是不是總是會遇到一些困難、挑戰,或是心裡冒出一些聲音說「這不可能做到!」、「我辦不到!」;那這時候你往往會怎麼做?放棄嗎?亦或是在撐一下?
這是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不只是企業會面臨「成長的極限」,人同樣也是。失去成長的動力會開始產生厭倦,久而久之,工作和生活逐漸分離,再也找不到工作與生命的熱忱。這時自我超越的修練告訴我們必須強化個人的成長對於組織是真正有益的理念。其次,透過與成員的互動回饋,去參與對發展自我超越有所助益的在職訓練,使發展自我超越成為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一個組織為了培養自我超越所能採取最積極的行動,在許多方面都與發展其他四項修煉密不可分,這也是終身學習的重要性。
第二項修煉,改善心智模式
正如Peter Senge說:「心智模式的修鍊始於把鏡子轉向自己,自我關照;學習挖掘我們內心對世界所描繪的圖像,讓這些圖像浮上檯面,並嚴加審視。」其實在這過程中,我們應該適時表明自己的想法,並且也開放地接納別人的想法。藉由互動方式的思考,可以去反省我們對週遭事物的看法。一直以來,我覺得改善心智模式這是項大工程,尤其傳統根深蒂固的觀點或習慣,讓我們活在傳統的窠臼中,心智模式對我們的所作所為具有巨大影響力是因為心智模式影響我們如何認知周遭世界,並影響我們如何採取行動。
我們所想的往往都是假設而不是真相。我們總是透過自己的心智模式來看這個世界,而心智模式總是不完全的。心智模式的問題不在於它的對或錯,而在於不瞭解它是一種簡化了的假設,以及它常隱藏在人們的心中不易被察覺與檢視。
不論是在為人還是企業,如果心智模式不能改變以適應現實和需要,就會阻礙發展和進步。現代得社會,說不變幾乎天天都在變,所有新的管理理念或方法都會踢到“心智模式”這塊隱在暗處的頑石。心智模式的修煉重新訓練我們的自然傾向,以使我們從交談中可以產生真正的學習,而非只是強化原有的看法。對於建立學習型組織而言,我想這是一項重大的突破。
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日期:2017.06.09 (五) 09:00-16:30
授課地點:中正教育二館558教室
課程: 架構八系統思考 架構九知識管理
架構十七組織學習電影賞析及探究 架構十八組織學習回顧與前瞻
任課老師:吳明烈 教授
學生:高碩一施永智
本次課程分四部分進行1/系統思考導讀2/知識管理導讀3/電影賞析4/校園走讀,新穎上課方式.同學們均樂在其中.縱然是最後一堂課大家還是很努力的把握最後學習機會。
系統思考:系統理論就是人類觀察世界的透鏡,藉此我們能看到不同的景象,它們都真真切切地存在於那裡,而每一種觀察方式都豐富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使我們的認識更加全面。尤其是當我們面臨混亂不堪、紛繁複雜且快速變化的局面時,觀察的方式愈多,效果就愈好。
知識管理:知識管理簡單的說就是管理企業中的知識,因為企業中的知識分散於各地、各部門、各事業單位,所以,在日益競爭的環境下,管理企業中的知識對組織而言就格外重要;知識管理即透過所見、所知和萃取資訊的過程來了解事物,並將資訊轉為知識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包括取得知識 (knowledge acquisition)、表現知識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尋找知識 (knowledge finding) (Maglitta, 1996)。知識管理是蒐集組織的經驗、技術及智慧並讓他們可以為組織內的人任意取用(Alice,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