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終身學習的再概念化與理論分析
終身學習實務與理論課後心得報告
課程時間:2024年03月06日
課程地點: A302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的再概念化與理論分析
授課教授:吳明烈 特聘教授
學生姓名:陳奇美
學號:112409515
學習更能豐富個人的生活,更能滿足個人對新知的需求。今天老師談到效益指標,讓我們去思考,課程結束後有哪些效益?影響以及改變了什麼 ? ex : 開了一門課程,來了100個學員,課程結束後,有90個學生真的實際去創業,並創造了300個(隱形)就業機會,和無數的人脈機會。
科技的發展並不會讓我們變懶惰,反而讓我們多了時間去做更多我們想做的事,善用科技,運用科技,享受生活,創造無限可能。學習讓我們變”好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廣終身學習的內涵,影響與貢獻
終身學習實務與理論課後心得報告
課程時間:2024年03月13日
課程地點: 哲學之道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廣終身學習的內涵,影響與貢獻
授課教授:吳明烈 特聘教授
學生姓名:陳奇美
學號:112409515
今天第一次走哲學之路,跟隨明烈教授的腳步,沿途還特別介紹了大葉,小葉錫葉藤,浪漫紫色的錫葉藤是綻放在春天的色彩,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人若精彩,天自安排。哲學之路兩側綠樹成蔭,就像走在綠色隧道一般,輕鬆舒服走著走著便到了地母廟,沿著龍邊的階梯往上走到玉皇大帝殿,由上往下俯瞰埔里街景,有一種開闊的感覺,心似乎也開了!今天是身心舒暢的一天。
自發性的終身學習,不框架,不侷限,讓學習這件事自然而然的產生。
五共;共學,共享,共好,共樂,共憶。願我將這五共融入生活中,活出自己,並且影響他人,社會和平。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與終身學習
終身學習實務與理論課後心得報告
課程時間:2024年03月20日
課程地點:神木大樟樹公+汗漫書院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經濟合作發展組織與終身學習
授課教授:吳明烈 特聘教授
學生姓名:陳奇美
學號:112409515
今天的戶外教室是由我聯繫的,當我打電話聯繫汗漫書院謝館長時,我主動告知我們是暨大的學生 教授是吳明烈教授,終發所的碩一生,謝館長親切地回應,歡迎我們這一班去參訪汗漫書院。我覺得我很幸運,我知道。
今日是春分,一半一半,晝夜各半,我們坐在充滿著生命活力和深厚歷史底蘊,從晉朝至今1600多年的神木旁涼亭,讓人感受到一股寧靜,安定的氛圍,彷彿與大自然融合,療癒了身心靈。
明烈教授:大自然蘊藏豐富的能量。4補 ;天補,地補,人補,自補,接受大自然的能量,讓大自然療癒身心,和正能量的人接觸,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OECD 經濟成長,尊重人權,多元文化。1998年瑞典教育部長推動回流教育,每個人都要在一段時間後要再回來學習的重要性。老師教導學生要能與時俱進,不要用過去的知識,教現在的學生,因應未來的生活,唯有不斷學習成長,方能跟進時代的腳步。
汗漫書院¬ – 吾與汗漫期於九垓之外… 【汗漫】源自於<准南子> 汗漫是充塞宇宙的浩然大氣,蘊涵回歸渾沌本初之意。好有意境的一句話,我深深被吸引著,宇宙浩瀚之大,人在大自然中是如此的渺小,要有尊敬天地,不忘初心,本是善良之行。汗漫書院是坐落在草屯山上的世外桃源,環境清幽寧靜,展望絕佳,俯瞰九九峰,烏溪。在門口看見親和的謝館長出來接待,心中滿滿感動。謝館長是前台灣文獻館館長,台大政治學博士,曾任民政廳副廳長,文獻會主委,國史館文獻館館長等職務,卻不戀棧。在紙上用鉛筆勾勒出他讀書人的夢想,在太太的全力支持下,建構完成了今日的汗漫書院,在明烈教授的帶領,和館長及夫人有了這一次溫馨的學術交流,帶著這份感動,願每個人擁有夢想前進,終身學習,時時成長。
112409507 甘如傑
2024-03-24, 週日 20:15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推展終身學習的內涵、影響與貢獻
課程時間:2024.03.20
課程地點:1600年大樟樹/汗漫書院
學系:112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推展終身學習的內涵、影響與貢獻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甘如傑
學號:112409507
課程心得:
在這次的課程當中,老師帶領我們前往了一個神祕的地方,那就是南投草屯的大樟樹,這棵大樟樹擁有著1600年的超長年齡,並且在他的周圍瀰漫著特別的香氣,彷彿自身進入了一個十分奇幻的地方,在這當中老師帶領了我們討論了許多的終身學習知識,在這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就是明烈老師所分享的四補,分別為天補、地補、人補和自補,我覺得除了天時和地利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人補,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便是促進學習的重要動力之一,就像上次老師所分享的詩,用生命影響生命,還有老師提起師公的話語,不能用過去的知識教現在的學生適應未來的生活。
當講到了用生命影響生命時,我們在上課後便見到了當地的代表人物,那就是汗漫書院的謝老師和吳老師,當他們分享他們建構汗漫書院的初衷時,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落實在他們身上的終身學習精神,尤其是謝老師說的名句,也是代表汗漫書院的名言,吾與汗漫期於九垓之外,這句話也讓我深有感悟,那就是學無止境,學有所得,並且有目的的學習更能使人成長,真的很開心能夠聆聽明烈老師、謝老師和吳老師的分享,也令我更期待下次的課程了。
112409507 甘如傑
2024-03-24, 週日 20:14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展終身學習的內涵、影響與貢獻
課程時間:2024.03.13
課程地點:哲學之路+地母廟
學系:112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展終身學習的內涵、影響與貢獻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甘如傑
學號:112409507
課程心得:
在這次的課程當中,老師帶領我們一同前往了地母廟進行實地參訪,在這過程中我們需要走過哲學之路,在走哲學之路的過程當中,老師會在各個定點和我們分享一些終身學習的相關知識,也帶領了我們了解了許許多多知名的國外終身學習機構,其中老師也和我們分享了終身學習的五大支柱,其中最貼合我的生活的支柱就是第五支柱,我們需要學會改變,在我的生活當中我常常讓自己處於安逸的生活當中,因為一直待在舒適圈中的原因,所以讓自己常常沒有進步的空間,這次也很開心能夠參與到老師這次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的課程,讓我們跳脫原本的學習環境,進而去開闊自身的視野。
有了這次明烈老師的指導,讓我對於終身學習的觀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12409507 甘如傑
2024-03-24, 週日 20:14
終身學習的再概念化與理論分析
課程時間:2024.03.06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12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的再概念化與理論分析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甘如傑
學號:112409507
課程心得:
在這週的課程中,老師帶領了我們探討了許多的議題,首先是AI進步的問題,老師在課程當中讓我們先行討論此議題,經由討論過後同學們分別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是大家都認為AI無法取代人類,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同學們都是從運動領域去探討此問題,也有同學有新穎的想法,從創意跟人性方面來思考,AI始終無法取代人類與生俱來的幽默和創意,畢竟AI就是從人類的創意發想所產生出來的。聽完大家的分享過後我心中也有一個小結論,那就是AI對於我們來說只是一個工具,與其擔心被取代,不如好好思考該如何運用AI在生活和工作當中。
除了討論AI的議題之外,老師也分享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印度詩人泰戈爾所著作的詩作《用生命影響生命》,這所詩作的內容是:「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請保持心中的善良,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絕望。請保持你心中的信仰,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請相信自己的力量,因爲你不知道,誰會因爲相信你,開始相信了自己。」,在這首詩作當中所告訴我們的重點是自己,當你自己活成了一道光,保持心中的善良和信仰,以及相信自己的力量時,便會藉由自身去影響別人,這便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的真諦。
有了這次老師如此印象深刻的分享過後,我更能了解到老師要教會我們的事情,AI不會取代人類,要學會相信自己,更應該利用自身的力量,讓自己的生命去影響他人的生命,以自身的終身學習精神去影響他人的終身學習,真的很開心能夠聆聽到這次的課程。
112409507 甘如傑
2024-03-24, 週日 20:13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訪談
課程時間:2024.02.28
課程地點:金都餐廳
學系:112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訪談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甘如傑
學號:112409507
課程心得:
這周是我們終發所所友會春酒團拜活動的日子,老師帶領我們一同參加了這個一年一度的盛會,在這邊我也遇到了許多出色的學長姊,其中我在活動中訪問到了一位很厲害的學姊,那就是吳學姊,吳學姊和我分享了許許多多他在終身學習的生涯中遇到的許多事,以及該如何延續這個精神,並將它傳承下去,這對於我們來說是相當重要的,首先我也了解到了學姊追求學習的動機是,想要在現有的工作環境下做出突破,因此進入了我們的系所進行就讀,而學姊學習的方法是將自己的工作跟學習的時間切斷,並且將公司的訊息全部關掉,強制性的切割時間。這樣做的方法不僅能夠讓自己可以好好的安排時間以外,還可以起到一個關鍵作用,就是教導老闆,在學姊的公司內,老闆是偏急性子常常會要員工立即性的回覆老闆問題或是給予老闆需要的資料等等,如果自身進行時間上的切割,工作內做工作內的事,生活中做生活中的事的話,這樣就能夠落實終身學習,並且以自身的終身學習帶動身邊的人進行被動學習。
學姊也分享了他學習的過程中對於生活和職業有何幫助,學姊能夠將網路上所學習到的新知識或者是在課堂當中所聆聽的相關理論適當的運用在生活當中,像是現今AI的發達,讓學姊在工作流程上可以增加了許多的效率。
在訪問完學姊過後,讓我更深深的了解到了終身學習是一種精神,更是你的軟實力,無論到哪個專業領域,只要擁有渴望學習的心態,便能夠拓展許多視野,並且增加許多的專業能力。
組織學習研究課後心得2024.03.02(六)
課程時間:2024.03.02(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班專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王亭勻
學號: 112436506
在組織變革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有對危機的認識,再設定變革的目標,並建立一個由核心成員組成的團隊來推動變革。對於組織學習的發展趨勢和變革策略,我們需要從過去的經驗中吸取教訓,同時也要對未來有所預測。在組織推展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根據不同的人和內容來進行規劃。這樣可以確保組織變革的成功,並促進組織的持續學習和發展。
學習型組織文化的三個主要元素包括:創新理念,透過系統性思考實現自我提升和改進思維模式;創新規則,建立學習型的團隊組織;以及創新機制,建立共享的願景。這些元素都融入了彼得聖吉的第五項修練精隨,主要體現在企業組織的學習型思維方法上,強調心靈轉向的自我提升和改進思維模式的修煉。這兩項理念的建構,都是基於系統思考的思維方法,這是學習型企業文化不斷創新的泉源。
系統思考是實現自我提升和改進思維模式修煉的基礎。
組織文化涵蓋兩大層面:
1.外在層面:這包括組織的規章制度和成員的行為模式,這些都是可以直接觀察到的。
2.內在層面:這涉及到組織成員的信念、態度、思維方式和價值觀,這些都是內在的,並且形塑了組織的核心文化。這兩個層次共同構成了組織的文化,並影響著組織的運作和發展。
3.向過去學習(learning from the past)強調的是人們如何從過去的經驗和事件中獲得知識和見解。雖然這種學習方式仍然非常重要,但是當我們正在進入一個與過去截然不同的未來時,這種學習方式可能就不夠了。
4.向未來學習(learning from the future)是創新的關鍵。這涉及到直覺力,並融合模糊性、不確定性、失敗的可能性,並且開放自己去探索那些無法想像甚至有時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這種學習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更快的適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