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112409507 甘如傑
2024-05-02, 週四 16:03
終身學習夥伴關係與策略聯盟
課程時間:2024.04.24
課程地點:廖鄉長紅茶故事館
學系:112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夥伴關係與策略聯盟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甘如傑
學號:112409507
課程心得:
今天的課堂上,我們聽取了奇美同學精彩的報告,讓我對於終身學習中夥伴關係和策略聯盟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從報告中,我深深感受到在這個瞬息萬變的全球化競爭環境下,單打獨鬥已經很難獨立應對各種挑戰,唯有透過建立夥伴關係和策略聯盟,我們才能更有效地互助合作,在學術研究或實務上中取得成功。
夥伴關係能促進知識和資源共享,而策略聯盟則可以拓展新的市場與機會,這對於我們的創新和成長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單一機構往往難以獨立擁有所有的知識和資源,更無法觸及所有可能的市場。唯有透過建立夥伴關係和策略聯盟,我們才能彌補自身的不足,互補優勢,共創共贏。
自90年代中期以來,終身學習夥伴關係和策略聯盟的建立受到多方關注。這說明了在邁向學習型社會的道路上,這些合作模式正發揮著重要作用。作為終身學習的參與者,我們更應該主動參與其中,並且積極構建跨界的策略聯盟,以宣揚終身學習的價值。
在今天的課堂中讓我進一步明白了夥伴關係和策略聯盟在終身學習中的重要性。我們不能再固步自封,而是要主動尋找合作機會,通過互相學習和資源共享,共同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作為一個終身學習者,我也期許未來台灣能夠發展成更加包容和繁榮的學習型社會。
112409507 甘如傑
2024-05-02, 週四 16:03
終身學習節/成人學習週的規劃與實施策略
課程時間:2024.04.17
課程地點:地母廟/大樟樹前
學系:112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節/成人學習週的規劃與實施策略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甘如傑
學號:112409507
課程心得:
慧琪同學在這次的課程當中分享了許多關於終身學習節的資料,老師在課堂上特別強調,終身學習的核心在於培養個人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習的熱情,並教會人們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巧。這不僅是知識的累積,更是一種能力的提升,使我們能夠在快速變遷的世界中不斷適應和成長。這段話讓我印象深刻,畢竟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單靠學校內本身所學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時刻保持學習的態度,不斷充實自己,才能在社會中立足,實現向上流動。
老師也有說明,政府在推動終身學習節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他們應該主動提高公眾對此的認識,並通過舉辦各種節慶活動,鼓勵地方政府和社區的全面參與,形成一種全民學習的氛圍,只有當終身學習成為社會的文化共識時,它才能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讓更多的人主動投入其中。
這次課程讓我更加深切地認識到了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它不僅能提升個人的專業技能和知識水平,還能增強我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力。作為一名學生,能做到的就是時刻保持學習的熱情,通過持續學習來豐富自己的生活,並期許能共同打造一個更加充滿學習活力的社會。
112409507 甘如傑
2024-05-02, 週四 16:02
終身學習能力的架構內涵與發展
課程時間:2024.04.10
課程地點:反思咖啡
學系:112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能力的架構內涵與發展、終身學習者的意涵、概念與培育策略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甘如傑
學號:112409507
課程心得:
今天在反思咖啡上的課程,我深受啟發。賴老闆的故事讓我對終身學習有了全新的體悟,加上同學們精彩的報告,使我對這個議題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反思咖啡不僅是一家提供美味咖啡的場所,更像是一個啟發人心的地方。賴老闆是位退伍軍人,他在學習咖啡的過程中遇到一位貴人,從而領悟到「學習是一個無窮無盡的歷程」。這份對學習的熱忱和執著,深深感動了我。他不僅在咖啡領域持續學習,更將這份心路歷程傳遞給了我們這些學習者。他的終身學習精神讓我相當感動。
宜蓁同學和美芳學姐報告也分享了,終身學習關鍵能力是個人、組織和社會提升競爭力的必要策略。終身學習者不僅在學校階段進行學習,在職場、社區和家庭中也持續學習。要成為一位稱職的終身學習者,需要具備持續學習意識、跨學科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透過今天的課程,使我了解到,終身學習不僅是個人的需求,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從賴老闆的精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學習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持續、無止境的過程。經由這次的課程,我會將今天所學到的東西實踐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努力前進。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具備終身學習的態度和能力,一定可以為學習型城市貢獻一份力量。
中正成教所邱晟芳
2024-05-01, 週三 02:33
組織學習研究課後心得(2024/4/26)
組織學習研究-4/26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4/4/26(五)
學系名稱:中正成教所-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單元:系統思考、知識管理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邱晟芳
學號:612710008
系統思考:
經由上學期另一門課程的影響,已經對於「系統思考」有初步的概念,當時的我就在體驗系統思考的過程中,深感其的重要性。對我而言這需要刻意的訓練、執行,才能讓自己從習慣於短期思維的模式轉換為全局思維的視野,然而這一轉變也帶來更開闊的視野,得以做出更為宏觀的思考及行為。
就如同本次課程的報告組提及的:見樹又見林。過往在私營企業服務的時候,常會以員工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並埋怨公司制度的缺陷,而後經由主管的提點才更能理解公司立場的安排有何須顧及的地方。進而讓我更能理解並提出建議,從「抱怨者」轉變為「建議者」,其實不是一種體諒,因為員工的權益確實可能被犧牲了一部分,但我們真的了解前因後果後,也就更能融入我們的觀點來提供建議給管理階層參考。
知識管理:
因為本主題是由我與組員負責報告,我想更細緻的分享自己在當天課程結尾提及的感想:「跳脫課本架構做報告也別有一番風味。」。
雖然當時是臨危受命而轉換至這個主題,且起初和組員要準備報告的時候,也困擾過一個問題:知識管理並不在本學期的課本之中。正所謂萬事起頭難,而沒有課本的指導下,這個頭又更難起了。
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討論、找資料、釐清內容的過程中,我突然發覺這樣跳脫框架的報告主題,也提供我們更多彈性去發揮、去闡述我們真正想分享的內容。
儘管無法得知聽報告的同學們的真實感受,但我想正因我們這樣脫離既有架構的報告內容,更提供同學們有別於以往、近乎嶄新的聽報告體驗,不管對做報告的我們而言,還是對聽報告的同學們而言,都是別有一番風味的新奇感受吧!
組織學習研究 課後心得-20240416
課程時間:2024/4/16(二)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班(11202)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單元名稱 : W6 五項修練之知識管理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巫玫真
學號:113409503
引言
很可惜今天因為陪媽媽就診沒來的及參與完整的課程,還好有來的及最後一刻參與了一點小團討,喜歡每一次的團討都能吸收到同學們不同領域、不同經驗的分享,特別有趣。尤其是老師也分享很多實務上政府單位、非營利單位在知識管理、學習型組織的推動實例,特別有意思。
理論重點
1. 從知識管理知識價值鏈的過程
KM=(P+K)
KM (Knowledge Management) 知識管理
P (People) 人員
+ (Technology) 科技
K (knowledge) 知識
S (Sharing) 分享
2.知識管理的重要性 : (1)組織的資產 (2)活化組織溝通互動
(3)知識的傳承與延續 (4)建立最佳實務
(5)促進組織成員發展 (6)提升組織效能
3.知識管理推動的流程就是PDCA不斷循環的過程,促進組織學習
建立組織記憶、持續轉化個人知識為組織知識、發展組織創造知識的能力
、建立知識分享的機制、建立知識管理團隊、促進實務社群的知識活動與互動
。
反思
1. 看見了屏東縣政府推動學習組織的行動策略方案: (1)取得領導者的支持與承諾,成立實踐團隊。(2)提供養成理念與能力的資源 (3)統整核心價值、組織文化及共同願景 (4)豐富增強核心能力、強化服務效能 (5)成效評估與檢討 (6)創新的行動策略、持續發展。讓我反思到自己推動學習型組織為什麼失敗的原因。主要原因是「沒有持續下去」,推動學習型組織是一種理念,一個持續不間斷的行動。
2. 我公司知識分享推動的阻礙點:領導者與實踐者執行力不足,大多數部門主管仍以任務導向的領導風格,時間分享有餘力才會進行,所以持續推動的行動策略不足,反思及深度匯談的機會及時間仍不足,因未成為習慣,在實踐於問題解決中,仍處於學到做不到的階段。
組織學習研究-04/20(六)課後心得-2
課程時間:2024/04/20(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2級)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楊博丞
學號:112436516
這次上課,由同學分組以彼得.聖吉著作的第五項修練報告內容進行學習分享,這本書主要是關於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的內容,並由「系統思考」的概念,闡述如何以「見樹又見林」的思維模式為成功的學習型組織奠基,並將四項修練:”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灌注其中,老師再加上"知識管理"為第六項修練,讓學習型組織更為完整。
這次我的組別主要是負責的是”共同願景”,在一開始看到這個主題的時候覺得很生活化,與我們的生活很貼近,而且常常看到這個詞,但進一步讀完書本內容時,才發現共同願景的”共同”並不是我想的那麼簡單,是要由個人願景為起頭,中間的談論到調和及不斷創新學習,然後時間的分配及分工,再持續彼此探詢及討論還有聆聽的循環,才會產生出共同願景。我們常常在組織內看到的願景往往只是上位者的個人願景,並要我們跟著去遵從,但這卻不是下面的人發自內心的想法,進而可能到最後會產生出許多的不理解,最後不歡而散,因此願景需要注意讓大家可以自由的有想法、發自內心的意願,才會使組織能走得更遠。因為有共同願景才會想要不斷的提升自己去學習,如果沒有共同願景就不會有學習型組織,也不會有想要自我超越的可能。
在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的組別分享我也了解到自我突破並不是能夠直接跨出的,常常會因為現實的情況影響個人的願景,要如何突破這之間的拉扯,還需要系統思考找到解決的方法才能自我突破,而人的感覺常受個人主觀意識影響,除了要學到如何締造自己心之所向的結果,也要面對如何讓他人接受自己的心智模式,並說出自己真正想法及實質貢獻,做決策時,以組織的最高效益為依歸。
在團隊學習組別分享當中我了解到,因為有了共同的願景目標,就更需要注意團隊學習的重要性,組織透過學習才能發揮1+1>2的效力,雖然一個人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更能走得遠,而跟一群有效力的團隊不僅可以走得快,還可以走得更遠。團隊學習在宗教上我們稱為「共修」,這部分在我的宗教行為上更是有很深的感觸。閱讀可以增加知識,對話可以增加智慧,去探究彼此之間更深度的問題,才能激發出更好的結論,團隊學習就是要萃取出更高的智慧的總和。
系統思考,我了解到在遇到事情時,需要思考更多的面向,而不是以最直接的方式,缺少了什麼就補一個什麼,應該更深入地去探索其中,有系統思考才有機會往未來發展,才能走得更遠。
最後是知識管理的組別分享,在現今很多的組織中,包含我的公司,我最直接想到的線上的知識管理系統及影音的線上學習,在知識管理組織希望可以提高效率和生產力、創新和學習、提高競爭優勢、風險管理,知識管理的公式:KM=(P+I)S,KM是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P是人員(People)、+是科技(Technology)、I是資訊(Information)、S是分享(Share),知識管理是知識的獲得、知識的儲存、知識的創新、知識的分享、知識的應用,每個人都是單一的天使,都可以將知識分享互相擁抱帶來溫暖,知識是力量,惟有擅用知識,才能發揮知識最大的力量,我更學習了解到做筆記的重要性,在現今的社會更可以透過資訊的力量做整理,知識管理能夠活用,就可以創造出更多的價值,提升能力更重要的內涵。
今天透過大家的分享及明烈老師的補充說明,更能融會貫通,並希望能學以致用,希望有一日,我也能為組織帶來更大的效益,使組織好還要更好。
張美娟(112436511)
2024-04-29, 週一 22:28
組織學習研究課後心得2024.04.20(六)
課程時間:2024/04/20(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專一班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張美娟
學號:112436511
今日課程模式:五組同學進行報告,明烈教授進行補充與評論
中午午餐時光:與學長姐有約(愛心牌飲料、便當)
心得︰
彼得‧聖吉(Peter M.Senge)《第五項修練》一書,讓管理者正視及全面體檢自己組織中的管理與發展狀況,以理論為基礎與實務案例說明,拓展思考方向與觀看視野,透過所提供的「學習型組織」五項核心修練︰「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願景」、「團隊學習」以「系統思考」整合。
經由各組報告,不同的觀點思維,避免個人在閱讀時,忽略掉重要的細節,再加上教授適時的提點,畫龍點睛之後,學習效果更加豐富。
「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由我們這組進行報告,報告的方向以個人為出發點,將個人學習推展至組織學習,突破障礙,誠實面對真相,進行系統思考,打破限制,釐清現況創造願景,「管理過程中,是否有好的想法就能付諸行動?」是值得深思的課題。心智模式常受個人主觀意識影響,雖然我們常常用「心智」來說明思考,然而真是「心」嗎?科學證明「心智」來自於「腦的想法」,多元智能之父—嘉納(Howard Gardner)以不同構面的心智表現層次,探討心理能力種類。
當我們進行選擇性觀察時,如何進行挑戰與改善,並取得期待中的結果,避免如同「底特律車廠」的高階經理人,以一種不良的心智模式,決定出一種錯誤的想法與結論,落入「溫水煮青蛙」的危機,讓日本車廠將佔有率大幅提升,甚至超越。
未來不再是一夫當關的型態,企業必須採行團隊的學習型組織,將以組織最高效益為依歸,接著如何實現共同願景,讓自己與他人有共好的能量,利用高頻能量,產生正向能量,例如︰雙B車廠,將彼此當成可敬的對手,互有競爭關係,卻也成為彼此成長的動力,學習不是短期目標,而是長期且終身的,如何運用終身學習使之成為社會的推手與橋梁並展現出豐富的意義,必須具體實現及號召更多人共同參與,教授舉例仁愛鄉樂齡中心一開始的願景為「成為優質的一所樂齡中心」,在教授的建議下,應以當地的原鄉特色、刺繡進行結合,再經由內部共同討論創作,而以「傳承原鄉文化,促進在地活躍老化」,產生不一樣的效果。
路易士‧凱洛《愛麗絲夢遊仙境》當愛麗絲遇見了咧嘴笑的柴郡貓問︰「可不可以告訴我,接下來我該走哪條路?」柴郡貓回答︰「那就要看你想去哪囉?」運用在管理上,也具有同樣的意涵,若無共同的目標、願景,將可能繞錯很多路白白浪費掉不少時光,要避免掉線性思維用全面性的方式才能窺見全貌,不至於被拘困。
如此一來,面對事物能了解透徹,做事就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如同庖丁解牛一般,讓團隊發揮1+1大於2的高效力,透過團隊不斷的對話,撞擊出生命的火花,開啟智慧,「深度匯談」彼此交流探尋出更好的想法,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兩位智者的「濠梁之辯」,至今依然讓眾人傳頌。
將內隱知識轉化為外顯知識,「知識螺旋」利用「社會化」、「外化」、「結合」、「內化」不斷循環,其中必須加入團隊共識,彼此溝通、信任、分享,知識管理與應用,訊息的處理猶如電腦一般,在個體接收刺激後,到表現出內在的心理活動,讓短期記憶在感官收錄運作後,成為長期記憶,並能於需要時提取出知識。
時間很珍貴,美妙的時光留存於記憶之中,猶記初次與學長姐相見歡,今天午餐約會已經開始祝福學長姐畢業快樂了,人生的緣分真奇妙,能讓一群有緣人在這樣的時空中聚首,真心感謝這一切的美好。
本日有感金句︰
※無論順境、逆境皆是好境。
※一個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久;一群對的人,走得又快又久。
中正成教 陳唯欣
2024-04-29, 週一 21:29
組織學習研究課後心得_2024/4/26
課程時間:2024.04.26(五)
學系名稱:中正成教所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陳唯欣
學生學號:612710011
【系統思考】
在本次系統思考報告中,我深刻體悟到系統思考的重要性與深度。透過分析問題的根源及相互關係,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到問題的本質及其運作方式。在整個思考過程中,需要從整體出發,不能只看冰山一角,要將眼光放遠,不斷地尋找問題的關鍵因素,並透過系統圖的繪製,將這些因素清楚地呈現出來,就可以讓解決問題的方向更加明確,找到真正的解決方案。
透過這次報告,我對於系統思考的方法與應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相信在我未來的學習與工作中,系統思考將會成為有極大幫助的有力工具,也是我需要終身去學習的能力。
【知識管理】
透過知識管理,組織能夠有效地蒐集、組織、分享和應用知識,以提高組織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其中,將隱性知識外顯化是一個非常關鍵的過程,它能夠讓組織中的成員更容易地分享和學習他人的經驗和知識。另外也從老師的引言中認識到,組織記憶也是知識管理中重要的一環,它可以幫助組織保存和應用過去的經驗和教訓,從而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知識管理同時也強調知識創新的重要性,通過不斷地創新和學習,組織才能不斷進步。聆聽完本次知識管理小組報告,我認識到知識是組織珍貴的資產之一,而知識管理也不僅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