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111407512魏兆偉
2023-12-26, 週二 02:06
高齡學習理論與實務
課程時間:2023/12/19(星期二)
學系名稱: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二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單元:第十五單元高齡學習理論與實務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魏兆偉
學生學號:111407512
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和高齡化社會的到來,高齡教育不僅是一種教育發展趨勢,更為長者提供拓展人生視野和提高國家整體生產力的機會。在學習特性方面,高齡者的學習活動需要以學習者為中心,注重個體差異,創造低壓力的學習環境。高齡學習者通常尋求社會互動和完成發展任務,並且渴望通過學習追求生命的深層意義。而對於許多高齡者而言,學習不僅可以拓展退休後的工作和社交可能性,還可以有效避免認知能力的退化。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小組討論環節,我們探討了如何透過教育幫助長者面對生病和死亡的問題,以減少恐懼和焦慮。生死教育不止為對老化、生病或死亡有察覺但未準備好的長者,更應為未有這些察覺前便可提前學習的青壯年,前者為高齡的補救教學,後者則為步入高齡前的預習或正式教學。恐懼來源於了解不足,同學提議的體驗式反思教學,正好可以在輕鬆的狀態下讓長者學習 。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12/23心得
課程時間:2023/12/23(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2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 紀清煬
學 號: 112436510
聖誕節的前夕上課氛圍感更整個都不一樣了,一到教室同學很用心的在桌面擺好聖誕帽,今天也是最後兩組的報告日,一早在氛圍趕下進行了「樂齡學習的發展」的報告,此次報告花費了很多時間在進行資料蒐集與統整,過程中也更清楚了解樂齡在台灣目前的現況,也在做此份報告中更了解樂齡在做哪些事情,中午教授請大家吃PIZZA在愉快的氛圍中不斷有學長姐分享他們的吃食給我們,在歡樂中我們班也完成了交換禮物環結,過程中每人分享自己準備的笑話也拿到同學精心準備的禮物,下午課程開始前教授也提供了不少笑話來進行開場,下午的同學報告主題為「終身學習國際發展趨勢」,報告過程中讓我們更清楚終身學習於各國發展狀況,也更清楚各國在因應人口老化的做法上做了哪些策略發展,同學們很用心還準備了醫療器材才進行模擬,一方面也想了解再測量儀器過程中同學們自律神經的狀態是否與不學習人的狀態有所差別,但結果顯示班上同學的狀況皆為良好,這模擬狀況也表示熱愛學習的人的確在健康系統檢測下能有明顯得年輕化,同學也分享了在業界測量結果的分享,的確不熱愛學習的人在測量後有明顯得差距。
課後教授們請我們分享這學期學到的收穫、啟發及行動,讓我們思考這學期學習到的課程內容進行反思,而課程的最後最後教授希望我們每個人針對他在課程中講述過的經句中,分享自己最有感的句子,並於最後給同學心的一年的祝福語,課程真的很扎實默默的就結束這學習的課程。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12/23課後心得
這次上課的氣氛,比以往又更多了一點氣氛,因為是聖誕節前夕,班上同學都有可愛的聖誕裝扮、中午一起準備交換禮物跟彼此分享喜悅,非常感謝老師請大家吃圓圓滿滿的比薩,真的是太幸福的上課日了!
今天報告的同學們都非常用心,「樂齡學習的發展」這組的整理很清晰,讓我對整個樂齡發展更加理解。原來樂齡之所以叫做樂齡,是因為要體現快樂學習樂而忘齡的概念,同時也代表的是Learning的諧音。而台灣在這塊的發展也有投入非常多的努力,各鄉鎮其實都至少有一個樂齡學習中心,致力於讓長者們願意走出門並與社會融合,而不是老了就只能待在家裡與是隔絕,那對他對他的家庭、整體社會,都不會是好的結果。
「終身學習國際發展趨勢」這個組別,除了分享了很多各個國家的發展趨勢與重要人物,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們的活動,讓大家都測試了自律神經的狀態,雖然我的自律神經年齡是45歲,有點太超過我的年齡啦,但透過這個活動,證實了同學的想法:愈有學習習慣的人(老師),自律神經愈穩定、自律神經年齡愈小,真的很有趣!原來學習也是可以穩定情緒的~
這次剛好也是終身學習最後一次課程,最後老師請同學們分享這學期的收穫與未來會如何應用。針對這堂課程的學習,我的收穫是潛移默化並且是這兩周突然意識到自己的改變!本來對終身學習的概念比較陌生,坦白說本是因人力資源這塊,所以選擇我們科系。不過透過每次上課老師分享的金句或對終身學習的理念,學習到很多知識、與同學的交流與吸收,我發現我越來越能體會甚至享受「學習的快樂」,這是我求學階段從未體會過的感受!猶記那次去博覽會那天,早上參觀博覽會、下午聽文化副局長玉蘭學姊的分享,突然對「終身學習與地方創生」的觀念融會貫通,又恰巧我們組別做的期中報告主題是「社區學習」,一切都串在一起、發現其因果與關聯時,那種喜悅真的難以形容,我想這就是「樂在學習」的感受吧!而在做繁重的報告時,上週聽從老師建議,點開喜歡的音樂、找一個不一樣的空間、抱持著放鬆的心情,準備迎接新的知識的態度而非必須要完成一個任務的壯烈心態,我整個人的狀態跟心情都好不一樣,而且效率更好!本來覺得看英文期刊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因為前面先建設好心情,在找到要的那段資料時,非常雀躍甚至會享受查詢期刊的過程,我覺得這是我這學期最大的改變,讓自己樂於學習!
這學期感謝老師的照顧,明年見!Merry Christmas & Hpaay New Year!
成人教育學研究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時間:2023/12/19(二)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
課程地點:Coffee Reflections OLD 咖啡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單元:高齡學習理論與實務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李慧琪
學生學號:112409502
今日上課地點在埔里鎮上巷弄內的Coffee Reflections OLD 工作室,工作室的取名和工作室內傳統老屋古樸建築形成強烈對比,咖啡老闆和甜點公主為我們提供了香醇濃郁的咖啡與口感豐富美味的甜點,美好的早晨,就在由潔霖和沂茹同學負責報告的課程主題「高齡學習理論與實務」中揭開序幕。
潔霖與沂茹在報告中分享了目前台灣與國際上高齡人口的現況與預測,高齡者的學習需求、參與障礙與各國的高齡教育政策等,兩位同學不但提前於課前完成報告的檔案,供同學們聆聽時參照,也費心製作了各式各樣的大海報,讓同學們對高齡者的學習理論與實務更能加深印象。
英國學者Laslett 於1989年提出「第三年齡」(third age),將人生分為兒童及青少年期、職業及謀生期、退休期與依賴期。「第三年齡」指的通常是成人於職場退休後至身心機能逐漸老化衰弱,生活上開始需要依賴他人的照顧與協助階段。在《康健》舉辦的〈2021高齡國際趨勢論壇中〉,當時高齡81的芬蘭前衛生部長Vappu Taipale 提出,如果要建立良好的老年生活,就必須以讓高齡者有能力獨立生活為政策目標,讓高齡者可以自主生活,而非依賴養護機構的照護。
有句俗話說:「人生七十才開始」,對照當今高齡化社會,應該是很好的寫照。Levinson曾提出「人生四季理論」,將人生發展比喻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在秋收後進入冬天,看起來雖像是大地萬物逐漸凋零的時刻,本質上的大地應該也是從此時開始準備孕育新的生命,是春天來臨前的預備與啟動,才會有繁花盛開蝴蝶群來的春日光景。人生應也是如此,在「第三年齡」到來之前,我們如何規劃、如何運用、如何學習都將影響著我們是否能夠創造人生的第二個春天。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終發組余孟憶
2023-12-24, 週日 08:25
第十五單元高齡學習理論與實務
課程時間 2023年12月19日
課程地點 Old Coffee
授課教授 吳明烈教授
課程名稱 成人教育學研究
專題講者 沂茹、潔霖
專題名稱 第十五單元高齡學習理論與實務
學系 諮人系終發組
學生姓名 余孟憶 學生學號 112409504
今天移地到『反思咖啡—Old Coffee』上課,透過老闆賴大哥分享他認識咖啡及學習咖啡的歷程拿了11張證照,在過程中一直在確定自己的興趣真的是咖啡嗎?到他自己經營咖啡店時運用『分享咖啡』的理念來發想這家咖啡店的經營模式,將品嚐咖啡沖煮咖啡生活化轉化為種生活美學。如同高齡學習要將學習生活化,讓高齡者願意再學習,學習動機的誘發和讓學習動機持續是很重要的要素,塑型共同的學習圈讓高齡同儕的同溫感互相扶持起學習成長,在課程上的設計應該要有淺、中、深漸進式的讓課程的延續性其深度可以更有質感,生命教育也要融入其中,讓高齡者更深層的認識自己愛自己愛環境及對生死的面對更瞭然。高齡者思維的固著性也是我們需要考量的,如何運用此特性創造更符合高齡者的學習也是我們需要重視的,面臨高齡化的社會或許是危機但我們如何將這危機創造成轉機及商機是我們需努力的。
成人教育研究課後心得
成人教育研究課後心得報告
課程時間:2023年12月19日
課程地點: OLD咖啡工作室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高齡學習理論與實務
授課教授:吳明烈 特聘教授
學生姓名:陳奇美
學號:112409515
OLD咖啡工作室感謝老闆的用心,讓我們品嘗了好多種咖啡,老闆分享:影響一杯咖啡好壞的品質,從選擇什麼樣的品種?栽種在哪裡?再進行烘焙後製,最後才是消費者的品嘗,我想人也是如此,從天生的遺傳,成長環境的影響,後天的學習與挑戰,進而成就今日的個人。
明烈教授 : 無論是順境或是逆境都是人生中的好境。
〈用生命影響生命〉—泰戈爾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為你不知道,誰會藉著你的光,走出了黑暗。
請保持心中的善良,因為你不知道,誰會藉著你的善良,走出了絕望。
今日報告的潔霖和沂茹同學好用心,還特地做了大壁報,[高齡學習理論與實務] 台灣預估2024年進入超高齡社會,每5位就有一位65歲以上的長者。高齡的重要性,退休後持續學習不同知識,能維持身心健康,降低受騙風險。提升銀髮族二度就業機會,激發年長者學習,同時也能促進國家發展。
走出OLD咖啡工作室欲前往我停車的地方,我卻犯傻地忘記了我的豐富停在哪裡了?就像我常常上演的迷路戲碼一樣,問了幾個路人,想找到我的車,遇到了一個正在講電話的當地人,她十分熱心的載著我們沿路的每條小巷找尋,讓我憶起我的車停在可能性的某處,這是今日的小插曲,感謝出手援救的貴人,感恩你的善良,也看見自己的平靜與幸運。
成人教育研究課後心得
成人教育研究課後心得報告
課程時間:2023年12月12日
課程地點:學校大草地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臺灣成人教育調查分析與應用
授課教授:吳明烈 特聘教授
學生姓名:陳奇美
學號:112409515
今天我們移地到大草地上課,桌上擺著大家準備的美味餐點,草地上鋪著野餐墊,同學們圍坐在大樹下,耳朵聽著家安和恩綺同學的報告內容,抬頭便能看到藍天白雲的景象,在這樣的環境裡讀書,特別覺得幸福,暨大人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是空氣好,風景美麗的地方。
臺灣成人教育調查分析與應用,為了解我國成人終身學習參與概況及終身教育發展情形,每3年進行一次調查統計,台灣2021年度,調查年齡18-80歲參與成人教育的比例為43.96%,參與率已有大幅提升,理想是2030年能達成百分之50% 。調查結果顯示女性參與率比男性高。參與學習得主要動機多為職業進展,其次為認知興趣。參與學習活動的主要障礙 : 1情境障礙2意向障礙3機構障礙4訊息障礙,如何提升學習參與率,可以是全民和政府未來一起努力的目標。實作討論 - 年齡越大越不想學習,身邊的長輩較常出現這種現象,長輩會因為沒有興趣,懶得出門,沒有學伴,害怕接觸人群…..各種因素而不願意參與學習。有錢有閒會比較想學習,沒錢又老較不喜歡學習。學習活動是需要有互動的,如果只是單一學習ex看電視看電影,少了互動的機會,較不活躍。
鼓勵學習,終身學習,把這觀念帶給身邊的每個人,讓個人更好讓社會更好。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12/23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3/12/23(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2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 邱怡萍
學 號:112436507
今天老師提到的飛輪效應:為了讓巨大輪子轉動,一開始需要花很多力氣,一旦到了臨界點,飛輪的重量會變成推力,讓你不須努力,也可以獲得千百倍回報,這如同我們在做研究、跑步、學習新事物上都是會面臨到相似的經驗,我覺得是一個很棒的比喻,會讓自己更有意識地走在學習道路上,也激勵自己面對逆境時的心態調整,我很喜歡這個飛輪效應給我帶來的啟發。
老師分享一張「四樂五共」的圖,透過這張圖讓我對於建構學習型城市,打造學習型台灣更加具像化,其中我覺得最關鍵的是人的部分,成功培養終身學習者對於促成學習型城市有很大的助益,俗話說:「事在人為」,當我心中有所發想,伴隨著正確的知識觀念、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一步一腳印的踏出步伐,就可以離目標更進一步。
課程的後段老師給我們的分組討論,題目是這門課目前為止的三個收穫、啟發及行動,我雖不在現場無法參與討論,但我自己想了二個收穫如下:
一、老師身上聽到許多學習、人生金句(例如:「三千萬」轉化為「三意」)
二、學到做研究上的正確方法及觀念
而對應到我的收穫所想到二個啟發如下:
一、除了終身學習、樂在學習、享用學習之外,再補足「三個意」能更加豐富我的學習之路,而回頭自我檢視,在想法有創意上這一點是我尚須再加強。
二、有完整清晰的架構才能幫助研究者在後續進行研究方向確立,也能幫助讀者在閱讀內容上更易於理解。
二個行動如下:
一、我未來可以多看案例並活在當下,時刻都抱持虛心學習的態度看待每一件事所帶給我的收穫。
二、再看文獻時分析這方面多下功夫,並且也要學會如何去蕪存菁的抓住精髓、呈現內容。
最後,透過老師講過金句給自己的勉勵:「無論順境或逆境,都是好境。」期許未來不論遇到任何困難或挑戰,都可以順利度過每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