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成人教育學研究課堂心得-成人教育學課程回顧與綜合分享
成人教育學研究課堂心得
課程時間:2021.01.05
課程地點:花音咖啡莊園 Kanon Estate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主題:成人教育學課程回顧與綜合分享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系:109終發所碩一
姓名:陳昱蓉
學號:109409509
課程心得:
「我不追求鮮明的個性,只希望每支豆子喝起來甘甜順口、平易近人,就像臺灣人一樣,喝起來雖然平凡,餘韻卻很無窮。」這是《花音咖啡莊園》經營者的一句話,亦是臺灣人的精神。從「咖啡豆」作為與人之間的連結,正向互動都在這莊園裡慢慢的「長」出來。而其中令我最為深刻的是「回饋社會」的部份,做自己擅長的事回饋社會,為農民爭取更多的利益,比任何事情都更有價值。
碩一上學期的最後一堂課,走出教室,走進魚池。在教室上課時,是「讀萬卷書」,移地教學則是「行萬里路」,兩者相結合在一起,是正規教育、非正規教育、非正式教育的綜合表現。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與康德所說:「沒有實務的理論是空的,沒有理論的實務是瞎的。」似乎有相呼應之處,讀萬卷書如理論,行萬里路如實務,兩者並重。在正規教育中我們學到「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但在終發所則是突破框架,讓我體悟到「教育即生活,生活即學習」,教育的型態不僅是書本,透過遊歷、閱歷、生活吸收經驗,有助學習並且理解書本上的知識。
佛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能與教授、同學齊聚一堂分享所學與心得,是緣份。彼此之間的交流都是一種修行,生命是為了體驗與成長而來到世上,無論好與壞總會在記憶深處,留有一個標識,既使是記憶碎片,但亦真實存在永遠的印記。感謝在我生命中出現的每一個人、感謝生命中默默為我撐傘的人、感謝生命中的完美與不完美,方能成就我生命中的每一個善意。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0.11.26(六)
課程地點:埔里
學系:終發與人資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張瀚丰
學號:109436508
晴空萬里,適宜的溫度帶有暖暖的空氣,在天冷易雨的冬天中,今日是個非常學習的好日子,早上同學報告台灣學習型城市,也知道台灣學習型城市的計畫主持人是吳老師,明年度的計畫推動補助款也審核完成,老師說明到計畫的推動是需要高層級的重視及執行,地方政府是否有重視要推動,都可以從中看出,有了高層的重視更需要有專業團體來規畫執行,有了永續的團隊,計畫才不會有斷層,能持續地推動累積成果,台灣很多的學習型城市計畫就這樣很可惜的停止了,期待持續推動的縣市能展現出亮眼成果,讓其他城市也能學習並迎頭趕上。
下午我們到了Coffee Reflections OLD 工作室,賴老師說明這裡是個咖啡反思的地方,拋開原本自己對咖啡的經驗及想法,帶著空白的思想來與賴老師一同來趟咖啡之旅,首先得衣索比亞豆,是我本身就愛的輕烘培,喝來就是輕輕亮亮的無負擔,加上微酸不苦的香味,連毛細孔都打開吸收著咖啡香氣,賴老師也一再提醒我們,外表是外表,內在的底蘊才是重要,就如同一個學習型的城市,外表再光鮮,也需要人文及學習的底蘊,才會讓這城市如咖啡一樣的香醇好喝,會讓人醉心一再的探訪,最後在課程結束前,吳老師說了一句我覺得很受用,「人生的成功,靠的是努力的軌跡、創造的事蹟、累積的功績,而不是靠奇蹟」,與大家共勉之。
成人教育學研究的省思與發展趨勢
課程:成人教育學-成人教育學研究的省思與發展趨勢
課程時間:2020.12.29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學系:109 終發碩一班
學生:張孟勲
學號:109409517
成人教育者包含規畫者及教學者,從教學、研究、決策、規畫及推廣人員都是,兼具多重不同的角色。成人教育的推展是必須與時俱進的,學習並不侷限於教室,人才是最重要的資產。一位成人教育的工作者必須具備許多能力,而這些專業能力的養成並非透過一次或一系列的培訓就可以完成,而是終身學習的歷程。其能力的培養不僅是從正式的學習課程或工作坊獲得,更是由無數的活動中累積而成的經驗、自信及專業發展。
成人教育者的異質性高,反思及多元文化更是必須的能力,反思不同文化脈絡下的學習差異方能讓自己不落入偏見及刻板印象的歧視心態。
老師補充了各縣市申請學習型都市的計畫,其中南投縣和苗栗縣分別得到前二名,在簡報中很清楚的看到這兩縣市從縣府對城市的規畫,從城市的問題分析,再到問題解決策略,與產業結合的地方創生,就像是我們在規畫方案一樣,必須做問題及人口界定,需求評估,擬訂目的及執行目標,擬訂適當的策略,再結合公部門及民間單位一起合作,執行方案。
我們常在評估方案成效時,多只看到成果,彷彿參與人數多、場次多就好像活動辦得好,但實際上,成效才是更合適的評估指標,改變及影響才是最終目標。
高齡學習理論與實務
成人教育學研究
上課時間:2020.12.22
課程:高齡學習理論與實務
上課地點:A 302研討室
學系:終發碩一班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張孟勲
學號:109409517
這週由珮瑜及昭婷進行高齡學習的專題報告
世界衛生組織於2002年提出活躍老化的概念,強調應為高齡者提供高品質的學習,進而建構完善的高齡學習政策與架構。台灣的高齡化速度十分快速,短短的七年,即從高齡社會邁入超高齡社會。隨著人口平均餘命的增加,樂齡學習顯得十分重要。
從108年的台灣成人教育統計可發現,國人在樂齡的參與度也逐漸增加,但從18-64歲的38.95%到65-80歲的29.17/5,仍可以發現,沒有職業需求後,高齡學習似乎顯得不那麼受重視。
從同學的分享中了解了英國、美國和日本的高齡教育模式,反思國內的高齡學習,大都以藝文、生活、休閒、健康的學習為主。隨著國內人口平均壽命的增加,應可發展以老人為主體,增加心理需求(老人自殺率一直是高居不下)、就業導向(年齡歧視的就業規定)或公共服務及代間融合等特色的另類課程。
台灣成人教育分析統計
成人教育學研究
上課時間:2020.12.15
課程:台灣成人教育分析統計
上課地點:A 302研討室
學系:終發碩一班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張孟勲
學號:109409517
本週由我和素貞一起分享台灣成人教育統計分析,將明烈老師107及108年的研究報告提供讓同學了解。
整理資料時看到OECD會員國接受終身教育平均參與率是47%,已開發國家國荷蘭瑞典等更高居64%,顯示其國人對接受終身教育的概念及普及度相當高。
相較於我國,大都因為職業需求而進修,並未在生活中為樂趣或認知而學習。
老師期待我們去思考,如果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或成人教育機構如何增加民眾在成人教育的參與度。
從一般坊間的報章雜誌,即可看見許多不斷批評台灣教育與就業市場落差的文章,似乎學習就必須為了就業及高薪,以致「沒有用」的科系或課程不需要或不值得投資,也因為這些利益的想法,除了職業外的成人教育較少被認為需要或去學習,而這些不需要不值得上的課程大都在有錢有閒的退休後方得以展現。這樣的觀念恰恰阻礙了一般民眾接受成人教育的機會。
到底政策如何增加民眾接受成人教育的參與率呢?我認為提升民眾對成人教育參與的習慣是重要的。政府可利用參與達一段時數提供認證或獎勵等方式累積民眾的習慣,當學習成為習慣後,民眾才會開始有自我導向的學習動機及興趣。而機構在提升成人教育的參與上,必須提供創意且多元的學習環境,讓民眾在學習上得到正向經驗,有助於未來再投入成人教育。
埔里建醮文化之旅
人教育學研究
上課時間:2020.12.1
課程:埔里建醮文化之旅
上課地點:埔里鎮
學系:終發碩一班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張孟勲
學號:109409517
恰巧遇上埔里的12年建醮,今天由彥妮及沂倩的埔里建醮—醮好又醮座走讀文化的簡報開場,帶領大家走讀埔里建醮的文化活動。
今天的走讀文化,除讓我了解埔里的地方文化外,也更讓我思考到,原來宗教活動的魅力這麼大。試想,哪種活動能邀請全民參與?對了,就是宗教。宗教不只是信仰,更是全民的活動,文化學習的空間。
埔里建醮、大甲媽祖、白沙屯媽祖繞境、燒王船、搶孤等等,均是奠基於宗教信仰下的重要民俗文化資產。甚至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進香行程與天主教徒梵諦岡聖誕彌撒、回教徒麥加朝聖,被Discovery探索頻道併列世界三大宗教盛事,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非物質活的文化遺產」。透過今天的走讀文化之旅,讓我想到,公私部門在這些宗教文化盛事中,是否可以結合終身教育,將各項知識匯集,不再只是神鬼傳說,而有更積極的文化講堂。
學習,從不囿於空間及時間。
成人教育志業的價值與創新
成人教育學研究
上課時間:2020.11.17
課程:成人教育志業的價值與創新
上課地點:A 302研討室
學系:終發碩一班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張孟勲
學號:109409517
專業、事業和志業的分別是什麼?專業是我們從事某一領域的必備專業知識、技能、態度、專業倫理;而事業與生涯、生活與工作相關;志業卻是比事業更高的層次,願意無條件付出,不計一切報酬,願意奉獻、帶來更大的貢獻及高度的承諾。
工作,不僅只是賺錢,必須將工作提升到價值的層次,工作才有意義。
創新的本質是因應改變、創造改變、領導改變。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整合人力、財力、物力、地理、組織等等跨域整合,才能以有限創造無限。在改變的過程中學會「歸納」與「覺察」,才能在想法上突破和改變。
改變,需要21次才會深化變成一種習慣,是為了改善而改變,而非為改變而改變,這樣的改變才有意義和價值。
夥伴關係是1+1大於2,透過策略聯絡,有共同願景,一起完成目標,化為具體的行動。如果只依賴外在的推動力(如獎勵),雖提供了激勵因子,卻也狹窄了思維,反而會適得其反無法進行。
社區大學的永續發展策略
成人教育學研究
上課時間:2020.11.10
課程:社區大學的永續發展策略
上課地點:A 302研討室
學系:終發碩一班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張孟勲
學號:109409517
今天的課程是由是佳慧跟慧玉同學進行主題分享。
社區大學於1998年由教育部於公佈「學習社會白皮書」,到今天已有22年的歷史。也因為社區大學的專長講師制度,打破學歷的迷思,讓許多有專長的庶民講師圓了當老師的夢想;同樣的,也提供民眾得以繼續學習的場域。社區大學的設立不僅是學習,更重要的是社區服務的參與,與社區形成很好的鍵結。
站在社區長遠發展的角度,社區發展應結合當地的文化特色,讓社區大學經由認識社區、認同社區而成為社區學校。社區與社大應為雙方共同發展的夥伴。
社大的實踐經驗中,仍是以黃武雄教授提出的三大類課程:學術、生活藝能以及社團為主要課程方案,課程中除受大家歡迎的生活藝能課外,應多挖掘社區新聞,提供資訊以凝聚社區意識,增加對公共事務的關注,為公共事務投入豐沛的人力資源,藉此反省自我、實現自我,創造新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