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與終身學習的發展
課程時間:2024.03.20
課程地點:1600年大樟樹+汗慢書院
學系:112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經濟合作發展組織與終身學習的發展
授課教授:吳明烈 特聘教授
學生姓名:樓家安
學號:112409520
今天到達上課的地點,一下車就被眼前的一棵大樹震懾住了!我這輩子還沒有見過這麼大的一棵樹,這是一棵有1600年的大樟樹!這一棵大樟樹高32公尺,樹圍8公尺,樟樹一直是台灣早期重要的經濟植物,這棵神木幸好在民國73年透過里長曾萬水建議鎮長林宗男向中央爭取補助才得以保存至今,現在也是南投縣的縣樹,這1600年來,看盡多少世代更迭,人世繁華,而他仍然矗立在此不分日夜的守護者這塊土地。真的讚嘆大自然的精妙。老師在一開始上課前也提醒我們今天是春分,我們在這一個重要的節氣能夠在此上課,這個緣分真的是十分的殊勝。接著老師提到了人要有三補的理念:
一、天補:我們要敬天,感謝日月精華對我們的滋養
二,地補:我們要接近大自然,投身在大自然的懷抱裡面,享受大地對我們的滋養,就如同今天在這裡投入這顆神木的懷抱裡,感受他的靈氣
三,人補:結交良師益友,良師:指導我們學習,益友:增廣我們的見聞
另外老師也提醒了還要再加一補:
四.自補:時時要提醒自己要自我提升,用生命去影響生命。
今天的課程內容主要是介紹經濟發展處置O E C D對終身教育之影響
在現代的社會教育中,成人教育成為很重要的一部分,目前世界上各進步國家都很重視成人教育,就是在國際組織方面也很重視,例如聯合國的科教文組織,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及其所屬的教育研究與改革中心等,莫不積極的提倡。因為成人在人力資源中占最重要的分量,對於經濟的發展,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是建設國家最有力與最有利的資本。
「回流教育」這個名詞是於一九六九年由瑞典教育部長巴莫首先提出,在一九七0年的「國際教育年」討論會中獲得確認。台灣一直到1998年由當時出任教育部長的林清江部長提出這個理念。「回流教育」視為是成人每隔一段時間,返回教育機構參與教育,成為在整個生涯中之教育與職業生活的輪替。成人處於知識爆炸的時代,如果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不去學習,就會落伍,跟不上時代,於是終身學習便應運而生。回流教育確認成人有學習的可能性與能力,他們可以再學習;學校可以提供良好的學習情境,讓成人從事有價值的教育活動,甚至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務。於是成人與學校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兩方面在為教育的理念與理想而奮鬥。「回流教育」 (Recurrent Education)無論在終身學習,或成人教育方面,均是重要的一種教育,值得去探討。
課程結束後透過奇美同學的安排,我們到汗漫書院參訪,(吾與汗漫期於九垓之外⋯)這個在招牌下的一行字,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目光。剛開始以為是台語的憨慢的意思,後來經過主人的解釋才得知此段話是出自於<淮南子、道應訓>:吾與汗漫期於九垓之外。文字的意思是我們相約於無邊無際的宇宙天地之外。當書院主人說完,這個充滿畫面感的典故之後,讓我們立刻體會到書院主人希望來到這裡的人可以身心安放的情懷與安排。我喜歡這裡,下次還會再來。
謝謝奇美同學的安排,也謝謝老師在課堂上,林間漫步中對我們的指導與參訪時的引導提問,讓我們收穫滿滿,照片滿滿,今天的走學之旅開拓了我很多新的視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展終身學習的內涵影響與貢獻
課程時間:2024.03.13
課程地點:哲學之路+地母廟
學系:112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展終身學習的內涵影響與貢獻
授課教授:吳明烈 特聘教授
學生姓名:樓家安
學號:112409520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歐盟(EU),國際經濟暨發展組織(OECD)是促進終身學習的三大國際組織,特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是當前影響終身學習發展最重要且貢獻最大的國際組織。UNESCO在1996年以(Learning:The TreasureWithin)為題,發表新世紀的學習社會宣言。宣言裡面提到教育乃為實現和平,自由與社會正義的一項重要資產。教育雖非萬能,然而教育卻能創造一個更和諧,更適合人類發展的生存環境。自1949年起,UNESCO每隔12年舉辦一次國際成人教育會議CONFINTEA, CONFINTEA是一項全球最大規模的國際成人教育會議,他所反應的不僅是成人教育與終身學習的重要性,更是關注當時的社會背景及其時代精神,希望透過成人及終身學習的推動,進而促成全球社會、文化、經濟以及教育之整體發展。作為全球第一個提倡與推動終身學習的重要國際組織,UNESCO推展終身學習的影響與貢獻來世局勢有目共睹。
明烈老師也在課程中補充了教育的第五大支柱:
1.學會與人相處(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2.學會追求知識(Lesrning to know)
3.學會做事(Learning to do)
4.學會發展(Learning to be)
還得再加上第五大支柱:
5.學會改變(Learning to change)
因為現在的世界唯獨不變的就是他紛紛秒秒再改變,隨著A I世代的來臨會更加速這個世界的變化,所以必須加上這第五大支柱,才足以面對現在這個變化快速的世界。
在這場13963步的走讀之旅中,我們不僅沿著哲學步道徜徉,感受著大自然的芬芳,更是在老師的引導下,深入探討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廣終身學習的理念與實踐。除了課程的精彩講解外,老師還不厭其煩地為我們解讀著身邊的景物,從每一朵花草到每一座建築,從灌溉水渠到巧妙設計的步道,都蘊含著無窮的智慧和故事。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我們不僅加深了對課程內容的理解,還拓展了視野,豐富了知識儲備。這段美好的學習之旅讓我們體會到,學習並不局限於課堂,而是可以融入到生活的每個角落,讓我們在自然的懷抱中不斷成長,收穫無盡的樂趣和智慧。
課程的最後,明烈老師也期勉大家現在要共同學習,再共同分享,就會共同更好,再來共同快樂,以後可以共同回憶,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建構我們的五共生活。
終身學習的再概念化與發展潮流
課程時間:2024.03.06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12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的再概念化與發展潮流
授課教授:吳明烈 特聘教授
學生姓名:樓家安
學號:112409520
Learning= earning Lifelong Learning= Lifelong earning.透過學習讓我們不斷的獲益,終身學習讓我們終身獲益,讓我們可以累積知識財、智慧財、還有社會財與文化財,而當持續學習的能量(Learning)超越社會改變的速度時(Change),我們將能帶來創新(Innovation)。這簡短的公式,讓我了解終身學習的重要。
當談到教育和學習時,我們可以進一步探討它們之間的區別。以下是教育和學習之間的一些主要差異:
教育:教育通常指正式的學習過程,例如在學校、大學或其他教育機構接受的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教育更多地關注知識的傳遞,通常由教育者(例如老師、教授)來引導。教育通常包括課程、考試、文憑和學位。
學習:學習是一個更廣泛的概念,不僅涵蓋正式的教育,還包括自主學習、實踐和經驗。學習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涉及到知識的獲取、理解、應用和實踐。學習可以發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例如在工作場所、社交經驗、日常生活中。
總之,教育是一個正式的、組織化的過程,而學習是一個更廣泛、持續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取過程,不僅局限於教育機構。學習是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性和自主性,讓其成為持續學習的主體。促進個體的自我發展、問題解決能力和批判思考能力。鼓勵學習者在不同情境中持續學習,不僅局限於學校教育。
老師在課程的最後以印度詩人泰戈爾 《用生命影響生命》:「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請保持心中的善良,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絕望。請保持你心中的信仰,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請相信自己的力量,因爲你不知道,誰會因爲相信你,開始相信了自己。」勉勵我們努力成為那道光照亮自己業照亮別人。
終發組碩一巫錦妮
2024-03-21, 週四 14:02
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第五單元: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課程時間:2024/03/19 (週二)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 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 號:112409521
姓 名:巫錦妮
報告小組:季彤/郡方同學
在這次課程中,我們深入探討了組織學習的五項修練之包括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引言明烈教授分享了他到清靜寺那裏環境清幽較,讓我覺得更特別的是主持的大愛精神以及佛法與身心靈療育法門的融合,提供一個多元並可提升自己層次的好修行的地方。
明烈教授財提醒我們福慧雙修活在當下善用三補(天補/地補/人補)來讓提升自己的生命品質,期待自己可好好落實於生活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季彤和郡方同學的小組報告在老師的指導及他們用心的準備下真的呈現得很完善,他們簡報內容充實不僅融合了課程理論,還運用故事做延伸,口語表達也十分用心。這次報告讓我更深入理解了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之間的關係,並激勵我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不斷超越自我。
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我們不僅對組織學習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意識到這些概念在生活和人生各個層面都有應用價值。感謝吳明烈教授的指導和季彤、郡方同學的精彩報告,期待將這些學習應用於未來的個人和專業生活中。
終發所碩一魏沂茹
2024-03-19, 週二 23:38
組織學習研究
架構五: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課程時間: 2024.03.19(二)
課程地點: A302研討室
學系名稱: 暨大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 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 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 魏沂茹
學號 112409517
今天郡方和季彤分享五項修練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的概念,
他是組織學領域中著名的學者和作家之一,
專注於學習型組織的理論和實踐。
核心思想是關於建立學習型組織的過程,強調這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旅程,而不是一個有著明確終點的目的地。
在學習型組織的理念中,組織不僅僅是一個固定的實體,而是一個不斷學習和進化的體系。
社會和環境都在不斷變化,組織需要不斷地適應和學習,才能保持競爭力和持續成長。
對組織而言,自我超越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也是領導力的關鍵。
領導者的行為和態度對於塑造組織文化和氛圍至關重要。
領導者能夠真誠地追求自我超越,這將鼓勵和激勵其他成員也投入到自我超越的過程中。
自我超越是建立學習型組織和實踐其他四項修練的基礎之一。學習型組織強調持續的學習和改進,而自我超越則是推動這一過程的關鍵因素之一。
通過自我超越,組織成員能夠改善其心智模式,激發創造力,並朝著共同的理想目標不斷前進。
彼得·聖吉在天下學習《人才永續頻道》專訪中對氣候變遷和人工智能對學習型組織的影響所做的評論。
聖吉指出氣候變遷的問題與30年前相比最大的不同在於人類對宿命的認知。
即使在過去,氣候變遷的問題也存在,但現在人們更加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和迫切性。
其次,聖吉提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和ChatGpt的大幅躍進。
這顯示了學習的核心問題:是出於內在需要還是僅僅是出於想要。
人工智能的發展促使人們重新思考學習的本質和意義。
聖吉暗示,學習不僅僅是為了追求技術和知識的增長,更重要的是要從自我超越和改變心智模式開始。
這意味著個人和組織應該從內在的動機和需求出發,而不僅僅是被外在的技術和工具所驅使。
最後實作的部分,烏龜如何運用改變心智模式修煉,最後贏得勝利?
運用改變心智模式的修煉來贏得勝利,團隊需要建立共享的目標和價值觀,
開展對話和反思,培養成長型心智模式,實踐系統思考,並提倡創新和冒險。這些方法可以幫助團隊成員共同克服挑戰,取得更好的結果。
中正碩一 許汶緣
2024-03-18, 週一 23:45
組織學習課後心得(2024/0308)
課程時間: 2024.03.08(五)
學系名稱: 中正成教碩一
課程名稱: 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 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 許汶緣
學號 612710005
今天老師除了上課之外,還帶我們到學校後山去體驗課程中所講到的「三補」:天補、地補、人補,今天實際體會到天補及地補,在探索校園的同時,也讓我們以大自然為師,體悟出我們所看見、感受的,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大家一起探索校園結束的時候,老師請我們每個人簡短地講述心得,聽到每個人的心得後覺得很有趣,因為大家都去同一個地方,但是每個人所看到的、體悟到的觀點都不同,讓我深深的體悟到一句俗語:「一種米養百樣人」,明明是去同一個地方但大家所看到的觀點都很不一樣,所講出的話也都很不一樣,在對於表達自己想法的方面還有很多可以像同學們學習的地方。聽到大家再經過一次短短的校園探索之後,都可以侃侃而談的講述自己的體悟,很令人感到驚艷,再次感受到班上同學每個都是臥虎藏龍。
暨大碩一生_巫玫真
2024-03-18, 週一 19:43
組織學習研究課後心得_2024/03/12
課程時間:2024/3/12(二)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班(11202)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W3組織學習的發展趨勢與變革策略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巫玫真
學號:113409503
要因應現今變動快速的AI時代,組織的發展與變革是個人、企業、國家很重要的課題,課堂中吸收到了老師很多精典語錄:
一.從生活中發想且能實踐出來才是創新,不然就只是創意。
人要培養三力 : 軟實力、硬實力及巧實力,指的是說故事的能力。
二.運用U型理論中的五共:
共同創始、共同感知、共同流現、共同創造、共同發展。
老師實踐運用說故事的力量,分享向紫南宮募獎學金的溝通過程,透過輕鬆幽默的方式聊天,觀察了解,傾聽內在的聲音,校內建構一個原型,及時分享訊息過程進行外部形象建立、鼓勵學生感恩心得分享回饋,連結校內資源創造與捐贈單位的連結,結合成一個善的循環,實現了由我到我們的世界,關心人、關心人所關心的事,增進生活資產(生命的尊重)與永續(環保、全球暖化)議題。
三.組織學習的本質
啟發個人學習動機,開放性的正向思維,持續學習接受觀念改變、有系統
思唯的人才,才是人才遴選的重點,透過正規學習、非正規學習以及非正
式學習,推動塑造組織新學習文化
四.好的關係 連結
感謝老師在課程中,用很多的故事與理論來引導我們思考組織學習的正確觀念,組織學習中需要相互了解與分享,在一定的基準下,有好的關係,感情的溫度會影響效度與信度,平常在組織中、團體中就是廣結善緣、厚德載物。老師用個人買房談判與鄰居投資分享的案例,提醒了我談事,要用幽默輕鬆的方式談,大部份的人都有了自己的定見後,才會詢問你的意見,但事情沒有絕對,一件事有不同的面向,當你知道對方已決定了,那你的功能只是支持,與你分享喜悅而己。
五.組織變革模式
看見:能夠發現問題、正視問題,進而願意 尋找問題解決的策略與方法。經由看見才能激發出內心深刻的感受
感受:透過目睹現況與問題,進而喚醒變革的積極感受以及降低阻礙變革的消極感受
改變:新感受強化新行為或已改變的行為,持續積極實現願景,不畏艱辛也不半途而廢
六.因應組織學習發展趨勢的變革策略
1.落實組織系統變革
2.從人的改變做起
3.提出適當可行的變革願景
4.變革需要時間累積與循序漸進
5.實踐組織的深層變革
6.化解變革阻力與障礙
7.創造變革的效益
8.變革融入成為組織文化
9.結合生命感動的變革
10.型塑愛的組織氛圍以展開變革
七.智慧語錄:
生活是生生不息的樂活
生意人是生生不息的創意
協調協助他人調整自己
中正成教所余佳諼
2024-03-17, 週日 11:23
組織學習研究課後心得-20240308
課程時間:2024/03/08(五)
學系名稱:中正大學成教所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余佳諼
學 號:612710012
Learning To Earning
「活到老學到老」不單單只是一句口號,更是要讓我們持續學習的動力來源。老師說要存有三千萬才可以創造三億,在學習的過程中除了要享受外更要學會享用,這樣才可以有創意的去做每一個有意義的行動,讓人生可以充滿回憶。
組織學習要從改變開始
「改變你所能改變的,接受你所不能改變的,改變看似不能改變卻又能有所改變的改變」 只有我們發現了問題的所在,真心想改變的時候,事情才有可能改變,這讓我想到了心理比地理重要這句話,很多時候,從不同的心態出發,就會有不一樣的狀態,當狀態不童很多事情自然就會變得不一樣。
組織中的夥伴關係
「一個人或許可以走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很遠」 不管在哪一個環境,因為是人所以我們都要有夥伴。很多事情或許可以單打獨鬥,但有夥伴的我們可以透過交流一起激發新的想法,一起找到方向,這就是夥伴的重要。在每一個組織中,都要讓彼此發現工作的意義與價值,而這也是組織中夥伴的重要性之一,因為有夥伴,因為會互相激勵,所以可以走得更遠,可以一起改善組織。
用生命影響生命
最後,老師分享了三補,且帶著我們一起去體會三補,這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放鬆。從來沒有認真地走過中正校園,但在這趟路途中,我們互相陪伴互相照顧,讓每個人可以跟上腳步。我想,組織學習文化很生活,每一個道理每一個精神都可以運用在日常中,謝謝這一天精彩的課程,真真實實的感受到用生命影響生命是多麼充滿能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