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標題:第十一單元 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課程時間:2021.12.07(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110終發碩一
學生姓名:徐逸芝
學生學號:110409516
大自然的動物,小至昆蟲,大至動物,為了生存都各自掌握了一套生存的獨特本領。要獲得食物的,就得會打獵,會進攻。要不被別的動物給吃了,就得會逃,會防。中國武術模仿動物而有了螳螂拳、峨嵋
110409501陳筠蓁
2021-12-08, 週三 21:57
第十一單元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標題:第十一單元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
課程時間:2021.12.07 (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110終發碩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報告同學:梁燕珩、張芠寧
學生姓名:陳筠蓁
學生代號:110409501
上課心得
第十一單元「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分成兩個部份來探討,
一、組織學習是由經驗與練習的認知過程,獲得知識與修正組織常規的過程,提升解決問題能力,
持續調整或改變組織原有的認知架構,採納新行為模式,增強組織因變局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學習歷程。組織學習層次的概念單環學習、雙環學習、個人學習進而再學習。
在組織學習方面
1、實驗學習,不斷嘗試與實驗新構想,從經驗中學習,研發新成果,達到學習目的。這是一種創意的突破與累積的經驗,由自身錯誤中吸取教訓,加以修正、改進。
2、提升能力,由吸收新知、新技術或訓練以達到學習目的。主要策略:積極幫助和鼓勵組織成員學習成長,開發潛能,同時提升組織能力。
3、標竿學習,先了解、分析別人的成功案例,以為藍本,善用既存的成功技術與運作方式,加以消化、改良,創新後,進一步應用在自己的組織,以達到學習目的
在組織學習的障礙
1. 畫孤自限的本位主義思考
2. 錯不在我的心態
3. 簡化的思考與缺乏整體的主動積極
4. 負責的幻想
5. 專注新鮮的個別事件
6. 組織成員專業背景同質性高
7. 溫水煮蛙的效應-癱瘓學習
8. 從經驗學習的錯覺
9. 迷信舊有經驗的學習
10. 管理團隊迷思
抗拒學習,正是組織學習的最大障礙,組織學習必要性要有永續發展
二、學習型組織是由美國學者Peter M. Senge在《第五項修練》中提出。
組織應建立學習型組織,涵義為組織面臨遭劇烈的外在環境,組織應終身學習、不斷自我組織再造,維持競爭力。
在實作部份,分組討論找出一個學習型組織例子。並分享這學習型組織的個人超越、團隊學習 / 系統思考和共同願景,同學們熱烈討論及分享案例
今天的文章欣賞題目是「貓讓大家學會了慈悲與智慧」,虐待是不可為的舉動,當下的學生因為馴教不當,而造成憾事而引發撻伐及爭議事件,新聞記者也聞到有題材的味道而向吳教授詢問,教授與記者溝通,是否可運用朝具有教育意義的方向報導,避免再讓當事人受到傷害。
讓當事人以後有機會好好補償自己的過失,解決此事件的管道以當動物保護志工的方向處理,這位記者說他會朝這個方向來撰寫,這也是會有圓滿的處理。
我則分享了我自己的照顧寵物的心得感想,我曾經幫小狗洗澡卻因為小狗不願意碰水而尖叫,但是卻被對向的大樓住戶抱怨說我就是在虐狗,事實不然,因為小狗不願意洗澡而我認為只要再一下就好,心急不顧小狗的意願,在別人眼中看到的「我在虐狗」事情始末都有一體兩面,只看一面試不足採信,另外一面應該也要去了解或許當下大學生並不是刻意要去虐待貓,而是馴教不當的原因而造成的憾事,是否要來跟當事者溝通或許他當下也已經非常自責,自己已做錯事情,給人一個坦然面對跟補償自己過錯的機會,也是給犯錯的人一個改過的好時機,圓融不圓滑才會寬容。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內容:網路通訊原理&第十二章~第十三章
課程時間:2021.11.27(星期六)
課程地點:R104 &東海大學校園
學系:終發所碩專班一年級
學生姓名:蔡育蓁
學生學號:110436517
在富有設計風格的建築與美麗的校園內穿梭
以大地為教室親近自然佐以老師春風化雨的薰陶
這樣的課程體驗,是充滿身心靈的美好經驗讓人回味無窮。
人本生而孤獨因此需要有旁人需要有夥伴,有了夥伴就能建立群體,
群體會有共同的目標動機,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終身學習機構在執行其美善的目標時更需要有相同理念的夥伴,
透過合作關係的建立,同心協力善用資源才能讓終身學習的目標實現。
從終身學習出發能營造社區總體發展,在社區總體營造裡能實現終身學習理想
地利、人和搭配天時就能創造美好的未來。
由人出發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或者策略聯盟結合地方資源,創造學習的良好環境,
讓學習無所不在,時時在學習,處處可學習,就能實現終身學習的烏托邦。
早上網路通訊原理的課程讓我獲益良多,日常生活中接觸的網路產品很多,運用不難,但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藉由這個課程有機會了解原理,雖然乍聽原理有點艱深但能與日常經驗結合融會貫通,得到平日沒有機會得到的知識。
第十一單元 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標題:第十一單元 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
課程時間:2021.12.07(二)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報告同學:張芠寧、梁燕珩
學系名稱:終發所碩一
學生姓名:詹琪美
學生學號:110409506
學習心得:
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的關係,就理論而言:學習型組織理論是組織學習理論的支流。就實務而言:組織學習是學習型組織的發展策略。因此可說,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相輔相成的。
從A到A+(Good to Great) Collins柯林斯在書中提到一個很重要的原則,他引用了一個寓言,衍生了一個自訂的名詞:刺蝟原則。以狐狸與刺蝟的對比來比喻,狐狸非常狡猾,每天想東想西,想盡各種方法不斷地嘗試要吃掉刺蝟;但刺蝟卻一點都不擔心害怕,因為不論狐狸有多少方法,牠只要遇到狐狸時把全身的刺伸出去,狐狸就無計可施了。刺蝟之所以成功,是因為牠只專注一件事,而且這件事是別的動物所無法學習的。
老師本週分享的文章「貓讓大家學會了慈悲與智慧」,是關於學生網路霸凌事件
大乘佛教的教義和宗旨以「悲智雙運,定慧等持」來作為每一個起心動念的原動力,正所謂『一燈能破千年暗,一智能除萬劫愚』。正確的人生觀必須悲智雙運,在找到理性與感性的一種平衡時,智慧超越了慈悲則冷酷無情,慈悲超越了智慧則濫情無智,智慧可以使我們把事實真相及所有現象看得很清楚,慈悲可以讓我們推己及人,智慧中有慈悲,慈悲中有智慧,這樣悲智雙運,方可達到圓滿的人生。
2015年在美國德州26歲的麗姬因罹患罕見疾病而遭到網路霸凌,勇敢的她開始了反抗之路,她四處演講呼籲人們應起身反抗網路霸凌,成為一個激勵人心的演說家,《勇敢之心》(A Brave Heart)是紀錄她生命故事的紀錄片,當網路上出現第一句惡毒酸言時,就開始會有擴散效果(成見效應)。因此我們應該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及獨立思考的能力,對於周遭環境中所遇到的不良行為能夠指正或協助改善,不要輕易跟著旁人的輿論和負面行為隨之起舞,避免有如(破窗效應)般的迅速擴散開來。
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句好話,即使在嚴冬中也可讓人溫暖,一句傷人的話,縱使在炎熱的六月也會使人感到心寒。同理心就是「將心比心」、「感同身受」。說話是門藝術,在網路上發言更應謹慎且遵守網路倫理,在此事件中每個人都該學習如何關愛生命以及如何提升解決問題的智慧。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標題:第十一單元 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
課程時間:2021.12.07(二)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報告同學:張芠寧、梁燕珩
學系名稱:終發所碩一
學生姓名:賴孟真
學生學號:110409512
心得:
網路的世界,很多人都覺得我在上面留什麼言都沒關係,以前我當過國小六年級的導師,男學生在臉書上亂開女同學身體的玩笑,差點演變成校園鬥毆事件,因為女同學不高興,找了校外的學長要來處理男學生,還好這個事件後來和平的落幕了,網路的亂留言,網路霸凌,現在都可以找到位址了,也有網路警察可以處理相關事情,不要以為只是敲敲鍵盤,就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因為網路不當留言被提告的事也不少。
這週我是擔任回饋組的同學,表示下週就換我跟同學報告了,吸取各組同學的報告內容、報告方式,來審視自己組的優缺點,剩下一週要好好的補充老師提點的不足方面的資料,昨天下課回家後,立刻找了十二篇新進的英文期刊要來好好的拜讀一番。
2021.12.07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時間:2021.12.07(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110學年度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張玉琳
學號:110409518
補充文章:貓讓大家學會了慈悲與智慧
心得報告:
剎那間讓人心痛不已,其感覺有2部分
一
小時後家中養了3條小狗,曾經的最愛也是最會撒嬌的,牠是最後才進家門的成員lucky,lucky整天就愛在我的腳邊串來串去,我也常常跟這小不點玩躲貓貓遊戲。
時間就在月考的前一天下課後,我還試著躲起來不想被lucky發現我回家了,正打算嚇嚇牠。 確實是嚇到了,只不過是我被嚇到了..
lucky就在下午時分被一輛疾駛而過的計程車給撞成重傷很快的就沒了氣息死了,而媽媽除了心裡難過也很快地什麼也沒留下的處理結束。意思是沒有讓我看到最後一眼。
凹不過我的無理鬧事後,開始聽著媽媽不成段的轉述,也根本沒看到肇事車子。只知道家中另一隻狗在外面一直狂叫著,當家人出去看觀時lucky全身是血 硬拖著回到家門口。
聽到這狀況時當時的我已經是神智不清,眼前也完全是糊狀世界,不明液體一直從模糊的眼狂落而下。整個世界已經崩塌,那種痛..至今還是無法消失。
而現在想說的是..曾經在心裡不止一萬遍的咒罵那惡毒的司機不得好死,雖然知道無助於事,但我就是想要我的寶貝lucky去找仇人報仇。
於此之後..也就在那一瞬間,我突然勇敢地成為正義的「撿屍人」,完全不怕那橫死路邊發著惡臭破腸、破肚又缺腿的死狗,只要聞到血腥味道就知道有動物在路上慘死,也就忍不住想去尋找,因為知道屍首就在不遠處。會想辦法找到橫死在路邊的動物,也一定想辦法把牠們拖到路邊,以避免變成血肉模糊狀。再給一些金剛沙(聽說能幫助動物無痛的去投胎)。免不了還會站在動物屍首前 心裡默念著..
要這些莫名其妙被撞死的動物,一定一定去找撞牠的人報仇。
再則希望牠們投胎到好人家受人疼愛(此默念已經變成我一種另類的懷念儀式了)。
唉~小時後喪失的痛。
讓我失去理智的咒罵。希望那些犯錯的人一定要得到應有的罪與罰。
多年後理智雖然恢復,但是仍痛心不減。
結語是:
1.痛會讓人失去理智。
2.前世情仇到底是「應報」還是「已報」。
二.網路世界與「我的自由」之法律問題
匿名就真的沒人知道嗎?
匿名就可以肆意妄為的亂下狂語不用負責任嗎?
答案當然是錯的。
但國人的法律知識普遍偏低,尤其是大專院校的學子們對法律知識比是完全不及格。為什麼呢? 因為國人教育再小孩牙牙學語到大都沒有特別把法律當教育在教學,不說其他本人我活了一大把年紀,其法律常識也是低得可憐,很多人(由其是農業社會時代時期,大家總覺得自己又不做壞是蓋麻學法律。
大學期間一位法律老師,曾說了一句讓我啞口無言的話,
『法律只保護聰明人』在解釋其語意『法律只保護懂法律的人』
常走在法律邊緣的人有兩種:
一種是非常懂法律,鑽營於法律漏洞謀取盈利的人。
一種是完全不懂法律的人,自認為是「我的自由」沒犯法。
在學的學生很容易因為氛圍而不小心就踩到法律,殊不知有些罪是「非告訴乃論」,就算對方不起訴也是有罪的。人們常常會在「這是我的自由」以及網路不知道我是誰的狀況下,不知不覺的無知犯錯。
網路看不見真情,卻也到處是「真情」。根本是一種氛圍,小心別亂說或說錯話,在網路上也是一樣的,隨便亂po文或到處貼竄改的照片,除了肖像權問題還有毀謗、侮辱罪...。
所以當時在學期間對這教法律老師所說的這話銘記於心。
『法律只保護聰明人』語意『法律只保護懂法律的人』
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
課程時間:2021.12.07(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110學年度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高婕寧
學號:110409514
心得:
課堂前一樣寫講解老師的補充教材「貓讓大家學會了慈悲與智慧」
,透過裡面了解到慈悲心與智慧的運用,再加上愛就是學習型組織所需要的。但讓我最有感觸的是酸民文化,因為現在數位社群發展的快速,所以很多人都可以自由地使用上面的資源取得一些資訊,但也因為這樣,讓更多人可以肆無忌憚的在網路平台匿名的留言,造成別人的傷害等。所以希望大家可以多點同理去理解而不是惡言相向,惡意的批評都不會使事情變得更好,所以這篇文章告訴我們運用智慧可以將事情處理得當且完美。
今天課程是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在五項修煉中:自我超越、改變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及系統思考。在後面實作練習時,我與同學分享youtuber的一些例子,從個人到組織甚至是回饋社會,像是「上班不要看」這個團隊,就是一開始個人到一個團隊,最後將所有youtube整合起來辦理走鐘獎,我覺得這就是學習型組織優良的例子。還有一個是蔡阿嘎,他也是從一個人到現在的龐大組織系統,且他不只在個人上還是在團隊上,都會進行捐款或義賣的活動,回饋給社會。我覺得這些都值得學習
110409519 吳宜娟
2021-12-07, 週二 20:37
2021/12/07成人教育心得
課程時間:2021.12.07(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110學年度發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吳宜娟
學號:110409519
課堂報告: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
報告同學:張芠寧、梁燕珩
心得:今天課堂上介紹了「貓讓大家學會了慈悲與智慧」文章,讓我也很有感受,現在網際網路很發達,人人都可以在網路上留言,不管好的壞的,大家都在上面暢所欲言,但往往會忽略掉,現在發表這句話,是否會傷害到其他人,或者給予他人施壓、有霸凌等行為,會在網路留言者,必須要為自己所做的事情負責,可能是政治色彩的不同、突然跟某個人吵架不合等等的原因,就在對方的FB、PTT等各種交流管道底下留言,但當下做出這件事,往後要當有心人惡意翻出來,或者當下截圖存證,就會變成自己的黑歷史,因為網路上都會保有紀錄,所以啊,在網路上發表任何言論時,必須謹慎且小心。
今天報告的主題是: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 ,社會上,有各式各樣得組織存在著,從個人學習->團隊學習->整體組織學習,這是一個循環關係,且是有持續性的行為,組織裡面有各式各樣的人存在著,都可以透過分享想法、意見等等,促使大家一起共同學習。對於「再學習」是強調自我轉換的能力,可以使我們如何更加有效的學習,在一個組織裡面,要避免各種的學習障礙,最怕裡面的人抗拒學習,不再學習了,這樣組織將會不再有進步的可能。